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牡蛎的比较解剖学及系统分类和演化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孝绪 齐钟彦 《海洋科学集刊》 CAS 1994年第1期143-178,281-290,共46页
牡蛎是世界性广布类群,也是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的海水养殖对象,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但牡蛎的种类等许多与养殖、资源开发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国内外都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限制了一些相关学科的发展。在我国,由于牡蛎种类比较混乱,甚至... 牡蛎是世界性广布类群,也是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的海水养殖对象,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但牡蛎的种类等许多与养殖、资源开发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国内外都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限制了一些相关学科的发展。在我国,由于牡蛎种类比较混乱,甚至盲目引进了我国已有分布并开展养殖的种类,因此,尽快解决双壳类分类的难题之一——牡蛎的分类及系统演化等问题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杆 齿 消化盲囊 亚科 水腔 舌骨 比较解剖学 心耳 系统分类 僧帽
原文传递
河北柏乡东小京汉墓 被引量:3
2
作者 史云征 李振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5-17,共3页
河北柏乡东小京汉墓史云征,李振奇1986年夏,河北省柏乡县东小京村农民在村西砖厂附近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县文物保管所闻讯后随即派员前往调查。赶赴现场时,墓室已遭全部破坏,随葬器物大部被村民取回家中。墓周仅存墓砖和残碎... 河北柏乡东小京汉墓史云征,李振奇1986年夏,河北省柏乡县东小京村农民在村西砖厂附近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县文物保管所闻讯后随即派员前往调查。赶赴现场时,墓室已遭全部破坏,随葬器物大部被村民取回家中。墓周仅存墓砖和残碎陶器,故葬式、葬具及随葬品摆放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城汉墓 京汉 出土器物 五铢钱 齿 民间美术 球形体 烧成温度 中晚期 战国墓葬
下载PDF
浙江宁波出土铜镜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军 《南方文物》 1996年第3期115-118,70,共5页
浙江宁波出土铜镜李军浙江省宁波市近年发掘历代古墓葬500余座,其中有不少随葬品铜镜出土,数量达300多枚,尤以两汉、三国、唐代的为多,现择典型器物加以介绍。一、两汉、三国铜镜1、昭明连弧纹镜①直径10.8、钮高0.5... 浙江宁波出土铜镜李军浙江省宁波市近年发掘历代古墓葬500余座,其中有不少随葬品铜镜出土,数量达300多枚,尤以两汉、三国、唐代的为多,现择典型器物加以介绍。一、两汉、三国铜镜1、昭明连弧纹镜①直径10.8、钮高0.5、缘厚0.5厘米,重282.6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纹饰 神兽镜 宁波 画像镜 内区 平缘 规矩镜 鸟葡萄 齿 会稽
下载PDF
美国白蛾对林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文晖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第10期32-33,共2页
1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美国白蛾属于典型的多食性害虫,食性杂、生存区域广泛、传播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及繁殖率高,防治困难,而且容易发生反弹。美国白蛾成虫形态特征:美国白蛾成虫通体为白色,体长9~15 mm。复眼突出、较大,鳞片呈现出相对... 1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美国白蛾属于典型的多食性害虫,食性杂、生存区域广泛、传播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及繁殖率高,防治困难,而且容易发生反弹。美国白蛾成虫形态特征:美国白蛾成虫通体为白色,体长9~15 mm。复眼突出、较大,鳞片呈现出相对密集状态,头部、胸部及背部都布满白毛。雄性白蛾触角及腹面均为黑褐色,呈现双栉齿形状,并且雄性美国白蛾内侧栉齿长度大约占外侧栉齿的2/3,下唇须内侧为白色,外侧为黑色,翅展为3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传播速度 齿 下唇须 繁殖率 危害及防治措施 形态特征 防治困难
下载PDF
青蒿
5
作者 郑虹(绘图)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年第7期136-137,共2页
来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植物形态】生活型:一年生草本。根:单生,垂直,狭纺锤形。茎:单生,高100~200cm,基部直径可达1cm,有纵棱,幼时绿色,后变褐色或红褐色,多分枝。叶:纸质,绿色。茎下部叶宽卵形或... 来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植物形态】生活型:一年生草本。根:单生,垂直,狭纺锤形。茎:单生,高100~200cm,基部直径可达1cm,有纵棱,幼时绿色,后变褐色或红褐色,多分枝。叶:纸质,绿色。茎下部叶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7cm,宽2~6cm,两面具细小脱落性的白色腺点及细小凹点,三至四回栉齿状羽状深裂,每侧有裂片5~8(~10)枚,中轴两侧有狭翅而无小栉齿,稀上部有数枚小栉齿,叶柄长1~2cm,基部有半抱茎的假托叶;中部叶二至三回栉齿状羽状深裂,小裂片栉齿状三角形,具短柄;上部叶与苞片叶一至二回栉齿状羽状深裂,近无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部叶 齿 植物形态 羽状深裂 宽卵形 三角状卵形 小裂片 黄花蒿
下载PDF
渠县历史博物馆收藏铜镜评鉴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建纬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0-33,2,共5页
渠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历代铜镜数十面,皆为配合农田基本建设中清理墓葬或征集所得。现按其历史顺序作一简要介绍和评鉴,以求教正于专家、学者。 一、汉代 昭明连孤纹镜 西汉。圆形,径长8.8、厚0.4、素平缘宽1厘米。重150克。桥钮,圆座... 渠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历代铜镜数十面,皆为配合农田基本建设中清理墓葬或征集所得。现按其历史顺序作一简要介绍和评鉴,以求教正于专家、学者。 一、汉代 昭明连孤纹镜 西汉。圆形,径长8.8、厚0.4、素平缘宽1厘米。重150克。桥钮,圆座。内区八出内向连孤纹,围以一周栉齿纹;外区铭文带,右旋,文为:“内清以昭明,光乎日月”。句后用一粗划以示相隔。字间皆用“而”字嵌入。(图一) 汉昭明镜铭之“而”字亦释为“天”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长 渠县 评鉴 平缘 历史博物馆 昭明 内区 齿 外区 花叶
下载PDF
萤火虫
7
作者 曹关良 《生物学教学》 1988年第3期30-31,共2页
萤火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萤科(Lampyridae),体狭长而扁平,一般长约4—10毫米,前背胸平坦如板,常盖及头部,一对触角左右相接近各有11节,生于头部上面,额的前方。触角有丝状、锯齿状、栉齿状等。前中足基节圆椎形,中足基节相连;
关键词 基节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左右相 中足 萤科 齿 腐草 一束束 齿
下载PDF
几种与人疾病有关的仓贮螨类
8
作者 柳忠婉 《医学动物防制》 1989年第3期50-54,42,共6页
本文介绍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几种常见仓贮螨类形态特征、食性及在我国的分布,并介绍了这类螨的检查方法和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关键词 人类疾病 仓贮 形态特征 前足体 齿 基节上毛 后半体 皮肤炎 亚目 收集器
下载PDF
汉晋时期双头龙纹镜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韩茗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88,共22页
目次。一类型学研究。二镜的年代及其演变。三制镜者及产地推定。四位至三公镜的传播。五结语。双头龙纹镜出现于东汉中期,是汉晋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代表性镜类。其镜背特征为:半球钮,圆形钮座;“S”形龙纹夹钮左右对置,呈中心对称;铭... 目次。一类型学研究。二镜的年代及其演变。三制镜者及产地推定。四位至三公镜的传播。五结语。双头龙纹镜出现于东汉中期,是汉晋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代表性镜类。其镜背特征为:半球钮,圆形钮座;“S”形龙纹夹钮左右对置,呈中心对称;铭文居中,夹钮上下直行排列;内外区之间以一周凹带或栉齿纹区隔,平素缘;纹饰以线刻表现,呈平雕效果。国内学界根据纹饰特征和铭文有无,一般分为两种,称之为双头龙凤纹镜和直行铭文双夔(凤)镜。实际上二者从纹饰布局来看属于同一系统,后者乃由前者增加铭文并简化纹饰而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 汉晋时期 凤纹镜 双头 东汉中期 纹饰特征 中心对称 类型学研究
原文传递
长治地区出土的历代铜镜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艮枝 《文物世界》 1989年第2期48-50,共3页
自1984年以来,长治市博物馆在市区附近的建筑工地及砖瓦场取土工地上征集到了十几面铜镜,其中有汉代的昭明镜、四乳花瓣草叶纹镜、星云镜,唐代的葵形花枝镜、万字镜、八卦镜及金代带柄人物故事镜、双鱼镜和牡丹花枝镜等。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人物故事镜 昭明镜 双鱼镜 四乳 长治地区 治市 齿 缠枝牡丹 配列 金代
下载PDF
荆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三段式画像镜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丹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120,共2页
荆州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三段式画像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征集,入藏时破为十块,后经修复完整后,虽裂纹依稀可见,但整个镜背纹饰繁缛、清晰、自然,镜面光亮,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鉴赏性,现将这面铜镜介绍如下。铜镜为圆形,高圆钮,圆形钮座,平... 荆州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三段式画像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征集,入藏时破为十块,后经修复完整后,虽裂纹依稀可见,但整个镜背纹饰繁缛、清晰、自然,镜面光亮,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鉴赏性,现将这面铜镜介绍如下。铜镜为圆形,高圆钮,圆形钮座,平缘,直径18.5、钮径3.6、沿厚0.6厘米,重1032克(图一)。镜背纹饰以铭文带为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两条夹钮的平行线,将主体纹饰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纹饰中部有一圆形立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馆藏 荆州博物馆 八十年代 内区 入藏 上段 镜铭 东王公 齿 卷云纹
原文传递
长安县秦沟村清理一座东汉墓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安利 李雪芳 +1 位作者 李秀兰 陈颖 《文博》 1988年第6期22-26,共5页
一、位置及墓葬形制长安县九铺乡秦沟村,位于浐河西岸,长安县与西安市交界附近。1985年4日,该村农民在村南的砖厂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葬。陕西省博物馆闻讯后,及时派人赶到现场进行了清理。墓形完整,只是随葬品己被农民取了出来。现将... 一、位置及墓葬形制长安县九铺乡秦沟村,位于浐河西岸,长安县与西安市交界附近。1985年4日,该村农民在村南的砖厂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葬。陕西省博物馆闻讯后,及时派人赶到现场进行了清理。墓形完整,只是随葬品己被农民取了出来。现将墓葬及随葬品作一简单介绍。墓葬为砖室墓,包括墓道、前室、后室侧室四部分(图一)。前室为弯窿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墓 砖室墓 陕西省博物馆 村南 底径 弦纹 齿 后室 假圈足 棺钉
下载PDF
王莽执政时期“尊尧”镜铭考
13
作者 王纲怀(文/图) 鹏宇(文/图) 《中国收藏》 2023年第4期38-43,共6页
近日,笔者新见一博局纹铜镜(图1),实物虽残,但涉及主题的纹饰与铭文仍可辨识。从残存部分看,该镜为圆形,四蒂四瓣花钮,座外双线大方格,内饰12个乳钉纹,乳钉间十二地支铭。方格外分四区,每区内置两个带连弧纹底座的乳钉,主纹为四灵。近... 近日,笔者新见一博局纹铜镜(图1),实物虽残,但涉及主题的纹饰与铭文仍可辨识。从残存部分看,该镜为圆形,四蒂四瓣花钮,座外双线大方格,内饰12个乳钉纹,乳钉间十二地支铭。方格外分四区,每区内置两个带连弧纹底座的乳钉,主纹为四灵。近缘处置铭文圈带及栉齿纹,镜缘饰锯齿纹带及辟雍(水波)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 乳钉纹 主纹 镜铭 博局纹 十二地支 执政时期
原文传递
陕西商县博物馆收藏的铜镜 被引量:1
14
《文博》 1988年第1期13-18,100-101,共8页
一九八六年七至八月间,我们结合编写《商县文物志》,对部分馆藏文物进行了清理,初步清理出铜镜四十余件。汉、唐、明镜居多,隋和宋元镜次之。这批铜镜大都为历年墓葬出土,多数作工精良,造型新颖。汉镜以铭文镜为主,另外一件九乳镜周身... 一九八六年七至八月间,我们结合编写《商县文物志》,对部分馆藏文物进行了清理,初步清理出铜镜四十余件。汉、唐、明镜居多,隋和宋元镜次之。这批铜镜大都为历年墓葬出土,多数作工精良,造型新颖。汉镜以铭文镜为主,另外一件九乳镜周身涂一层黑色防锈剂,漆黑光亮,颇具特色。而唐镜,铸型灵活,形式多样,除传统的圆形外,还有葵花形、菱花形等。面大厚重,纹饰丰腴华贵,加之锡和银的合金比例增大,镜面银白光亮,属古镜中的佼佼者。几件宋元镜,虽在合金工艺上赶不上唐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镜 昭明镜 菱花 乳镜 合金工艺 齿 陕西商 上唐 神兽镜 古镜
下载PDF
城固县文化馆藏汉、唐、宋镜简介
15
作者 郑荣 《文博》 1992年第3期81-85,98,共6页
城固县文化馆收藏的古代铜镜,种类繁多,时代特征鲜明,造型结构典型,颇具代表性。其中不少虽系近几年抢救所得,但依然纹饰精美,铭文清晰,堪称珍品。现将部分汉、唐、宋镜简介如下:
关键词 连珠纹 弦纹 昭明镜 藏汉 星云纹镜 规矩镜 四乳 十二地支 菱花 齿
下载PDF
汉镜照盛世 许昌博物馆藏汉镜精选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金凤 《收藏家》 2016年第3期27-33,共7页
铜镜是古人的日用器具,一般是由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其正面平滑光亮,用以照容梳妆;镜背往往装饰纹饰,体现了不同时代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考古资料,我国铜镜早在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经过早期的发展,在战国时期日臻... 铜镜是古人的日用器具,一般是由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其正面平滑光亮,用以照容梳妆;镜背往往装饰纹饰,体现了不同时代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考古资料,我国铜镜早在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经过早期的发展,在战国时期日臻成熟。到了汉代,我国铜镜在制作工艺和装饰艺术上达到了鼎盛。经过唐代的繁荣之后,铜镜的艺术性逐渐降低,实用性增强,至清代逐渐被玻璃镜所取代。中国铜镜的发展"有三个高峰,就是战国镜、汉镜和唐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乳 博局纹 战国时期 星云纹镜 昭明镜 齿 博物馆藏 西汉晚期 主纹 蟠螭纹
原文传递
临武县马塘三国墓葬清理简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龙碧林 《湖南考古辑刊》 1994年第1期121-122,共2页
一九九一年1月初,临武县南强乡马塘学校基建推土,推毁和暴露六座砖室墓。县文物部门闻讯赶到现场,发现四座系早年被盗。一座墓顶.被推毁,出土部分随葬品流散在校学生手中,经过宣传文物法,收回了全部出土器物。我所受省考古研究所的委托... 一九九一年1月初,临武县南强乡马塘学校基建推土,推毁和暴露六座砖室墓。县文物部门闻讯赶到现场,发现四座系早年被盗。一座墓顶.被推毁,出土部分随葬品流散在校学生手中,经过宣传文物法,收回了全部出土器物。我所受省考古研究所的委托,对该墓残存的墓底进行了清理。该墓编号为临马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室墓 临武县 马塘 出土器物 底径 弦纹 学校基建 齿 四系罐 垂腹
原文传递
青州市博物馆藏汉代铜镜选介
18
作者 宋少辉 《东方收藏》 2017年第8期68-70,共3页
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流行、鼎盛、中衰、繁荣、衰落等几个阶段。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国铜镜以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最为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 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流行、鼎盛、中衰、繁荣、衰落等几个阶段。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国铜镜以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最为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流行草叶纹铜镜、连弧纹铜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作形式 四乳 博物馆藏 昭明镜 弦纹 战国时期 博局 羽人 齿 兽纹
原文传递
泥盆纪双壳类假似栗蛤属(Pseudonuculana Pojeta,Zhang and Yang,1986)之修订
19
作者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0-537,共8页
对Nuculoidearesupina Guo,1985、PseudonuculanazhaoiPojeta,Zhangand Yang,1986和Skyphoconcha beichuanensis Liu and Gu,1988这3个种进行比较后,确定了它们的同物异名关系,确认船形蛤属(Skyphoconcha Liu and Gu)是假似栗蛤属(Pseud... 对Nuculoidearesupina Guo,1985、PseudonuculanazhaoiPojeta,Zhangand Yang,1986和Skyphoconcha beichuanensis Liu and Gu,1988这3个种进行比较后,确定了它们的同物异名关系,确认船形蛤属(Skyphoconcha Liu and Gu)是假似栗蛤属(Pseudonuculana Pojeta,Zhang and Yang)的次异名。澄清了此属的韧带性质,并对其属征进行修订。鉴于其无弹体窝,外套线完整,现将它改归至小帽蛤亚科(Cucullellinae)。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四版,作为首异名的NuculoidearesupinaGuo,虽享有优先权,却不可以被引证为本属的模式种;原始指定的模式种Pseudonuculana zhaoi仍保持其模式种携名者的地位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似栗蛤 齿 外韧带 小帽蛤亚科 双壳类 同物异名 泥盆纪
原文传递
陕西省旬阳县博物馆收藏的铜镜
20
《文博》 1986年第4期83-87,共5页
旬阳县博物馆收藏的铜镜,上自两汉,下迄唐宋,多数作工精良,堪称珍品。兹举有代表性的十五面简介如下:1、星云纹镜(又名“百乳鉴”、“百乳纹镜”)峰纽(或称“博山纽”),纽周有四乳,绕以高起的连弧形纹。
关键词 星云纹镜 四乳 齿 洛阳烧沟汉墓 规矩镜 陕西省旬阳县 昭明镜 东汉墓 博局纹 神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