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爪沙鼠种群繁殖的季节性特征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伟 宛新荣 +1 位作者 钟文勤 王建青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6,共12页
长爪沙鼠是分布于我国北方典型和荒漠草原及农牧交错区的优势鼠种之一。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通过标志重捕法研究了栖息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生境的种群动态。对其不同季节出生群性成熟特征和种群性成熟比率、繁殖个体比例、个体月... 长爪沙鼠是分布于我国北方典型和荒漠草原及农牧交错区的优势鼠种之一。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通过标志重捕法研究了栖息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生境的种群动态。对其不同季节出生群性成熟特征和种群性成熟比率、繁殖个体比例、个体月补充率等繁殖参数的季节特征研究显示:冬季和春季出生的个体性成熟较夏季出生的个体快,尤雌鼠表现突出,其3个季节出生群的性成熟时间分别为4.6±0.2、4.4±0.8和7.7±0.4月龄。种群性成熟比率、繁殖个体比例和个体补充率月间差异显著,季节消长明显,即春季最高,秋季(9~10月间)最低。结果还显示,种群性成熟比率与气温和降水负相关。长爪沙鼠喜栖于植被稀疏、低矮的干燥沙质土壤环境。从初春到夏末,随降水和气温增加其栖息生境的植被由低矮稀疏变得高而稠密,土壤湿度和粘性亦随之提高,地面种子库因发芽贮量减少,适宜生境的减少可能加剧了社群竞争,抑制了种群的繁殖表现。长爪沙鼠种群繁殖的季节变化反映了其生活史对策中适应高纬度气候和食物的季节波动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标志 季节出生群 性成熟率 生活史对策
下载PDF
一种简易的啮齿动物切趾编码方法 被引量:16
2
作者 宛新荣 钟文勤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24,共3页
提出一套改进的切趾标志编码系统。该编码系统具有趾号易于判读、切趾分布均匀的优点。本套编号系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可根据样地内动物个体的数量选择最小的切趾数 。
关键词 切趾标记 标志 啮齿动物 种群生态学 调查
下载PDF
中华山蝠繁殖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石红艳 吴毅 +1 位作者 胡锦矗 李艳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0-215,共6页
借助于Mini- 2型超声波接收器 ,采用标志重捕法 ,结合录音、录像、拍照等方法 ,对四川师范学院校舍的中华山蝠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山蝠集群繁殖 ,产仔育幼期雌蝠与雄蝠分离 ,形成母子群。 4月中下旬开始受孕 ,5月下旬到 ... 借助于Mini- 2型超声波接收器 ,采用标志重捕法 ,结合录音、录像、拍照等方法 ,对四川师范学院校舍的中华山蝠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山蝠集群繁殖 ,产仔育幼期雌蝠与雄蝠分离 ,形成母子群。 4月中下旬开始受孕 ,5月下旬到 6月下旬产仔。多是一胎两仔 ,极个别一胎一仔。初生仔性比为 1 1∶1 (♀ ♂ ) ,幼蝠不选择母体 ,母蝠则只哺育自已的幼仔。幼蝠 5周龄后开始飞翔 ,独立生活前的成活率约为 72 2 0 % ,3个半月性成熟。当年仔参与交配。幼仔独立生活后 ,逐渐与母蝠分离。 9月中旬到 1 0月上旬交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山蝠 繁殖行为 标志 繁殖生态
下载PDF
青海沙蜥(蜥蜴亚目:鬣蜥科)种群的年龄结构与性比 被引量:7
4
作者 吴鹏飞 王跃招 +4 位作者 王硕果 曾涛 郭海燕 蔡红霞 曾宗永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34-1139,共6页
根据2001和2002两年间6个月的标志重捕资料,在对分布于四川西北部若尔盖草原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vlangalii)的体长、体重和尾长3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这3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选取体长的聚类分析结果把青海沙蜥... 根据2001和2002两年间6个月的标志重捕资料,在对分布于四川西北部若尔盖草原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vlangalii)的体长、体重和尾长3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这3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选取体长的聚类分析结果把青海沙蜥的所有个体分成3个年龄组,3个年龄组的体长范围分别是:26~36mm;37~50mm;51~65mm.各年龄组体长、体重和尾长平均值差异的F检验结果,说明用体长划分年龄较为合理.青海沙蜥种群的年龄结构基本上呈金字塔形,但第II年龄组个体数比例较小.青海沙蜥各年龄组的性比在3个年龄组间是不稳定的,第I,II,III3个年龄组雌雄个体数量的比分别为7.7∶1,32∶1和1∶2.1,而在整个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为1.76∶1.青海沙蜥的体形大小的性二态在其性成熟前后是相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剔亚目 鬣蜥科 青海沙蜥 标志 聚类分析 年龄结构 性别比 性别二态 种群生态学
下载PDF
中华山蝠的生长发育及年龄估算 被引量:8
5
作者 石红艳 刘昊 +1 位作者 吴毅 胡锦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8,共7页
1997年5~9月,采用标志重捕法对中华山蝠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共观察幼蝠388只次(雄性184只次,雌性204只次),结果显示:中华山蝠幼蝠20d前体重和前臂长均呈直线增长,日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57g/d与1.36mm/d,回归方程为:体重=3.05+0.57×... 1997年5~9月,采用标志重捕法对中华山蝠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共观察幼蝠388只次(雄性184只次,雌性204只次),结果显示:中华山蝠幼蝠20d前体重和前臂长均呈直线增长,日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57g/d与1.36mm/d,回归方程为:体重=3.05+0.57×日龄,前臂长=15.49+1.36×日龄。20d后增长减慢,大约5周龄后开始飞行,初飞幼蝠与成体的体重差异显著,前臂长与成蝠差异不显著。中华山蝠幼体生长与Logistic、Von Bertalanffy及Compertz3种生长曲线模型的拟合度均较高,R2值超过0.93。前臂长的增长用Logistic曲线拟合最合适,体重的增长用Von Bertalanffy曲线拟合最合适。根据前臂长以及第四掌骨与指骨间软骨的发育模式,得到出生后1~76d幼蝠的年龄鉴定方程式。当前臂长≤43.32mm时,日龄=-10.77+0.71×前臂长;当前臂长>43.32mm时,日龄=71.10-9.89×第四掌骨与指骨间软骨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山蝠 生长发育 标志 掌骨与指骨间软骨 年龄估算
下载PDF
Jolly-Seber法估算长爪沙鼠种群参数的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伟 宛新荣 +2 位作者 王广和 刘文东 钟文勤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41,共6页
以2000年6月~10月群居性长爪沙鼠野生种群的标志重捕资料为依据,采用Jolly-Seber模型估算了该鼠种群参数,结果表明,长爪沙鼠个体间具等捕性(Leslie法检验),研究期间取样个体的重捕率平均为89 7%(77 4%~100%);参数估计结果具有合理的... 以2000年6月~10月群居性长爪沙鼠野生种群的标志重捕资料为依据,采用Jolly-Seber模型估算了该鼠种群参数,结果表明,长爪沙鼠个体间具等捕性(Leslie法检验),研究期间取样个体的重捕率平均为89 7%(77 4%~100%);参数估计结果具有合理的生物学意义,认为采用该模型估算长爪沙鼠种群参数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标志 J0uy-Seber法 种群参数
下载PDF
基于标志重捕法的高原鼢鼠种群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新成 花立民 +1 位作者 叶国辉 楚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1-601,共11页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优势地下啮齿动物,研究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对于保护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科学防控草原鼠害具有重要意义。于2014—2019年在天祝县抓喜秀龙乡高原鼢鼠分布区,采用标志重捕法调...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优势地下啮齿动物,研究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对于保护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科学防控草原鼠害具有重要意义。于2014—2019年在天祝县抓喜秀龙乡高原鼢鼠分布区,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每年5月和10月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存活率、补充量及体重,利用样方法调查各植物功能群地上、地下生物量,并从中国气象数据中心获取同期气象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探究高原鼢鼠种群特征变化与环境因子关联程度。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存在年际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年际间高原鼢鼠种群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秋季高原鼢鼠种群数量高于春季种群数量;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春季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变化与降雨量、极端温度和杂类草生物量关联程度较高,而秋季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与环境因子关联程度较低。研究结果不仅为今后构建高原鼢鼠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模型提供基础依据,也为适时防控高原鼢鼠危害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标志 种群特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青海沙蜥的生长及两性生长差异 被引量:6
8
作者 吴鹏飞 王跃招 +4 位作者 郭海燕 王硕果 曾宗永 曾涛 蔡红霞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52-1257,共6页
为了研究自然生境中沙蜥的生长和两性生长差异情况,于2001~2002两年间对分布在四川西北部若尔盖地区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进行了6次标志重捕.结果表明:第一年8、9月出生的沙蜥到第二年的6月SVL、TL和BM都有显著的生长(... 为了研究自然生境中沙蜥的生长和两性生长差异情况,于2001~2002两年间对分布在四川西北部若尔盖地区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进行了6次标志重捕.结果表明:第一年8、9月出生的沙蜥到第二年的6月SVL、TL和BM都有显著的生长(p<0.05),雌、雄个体的两性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第二年6月至8、9月间,雌、雄个体的SV、TL和BM都有快速的生长(p<0.01),从7月份开始出现了两性生长差异(雌性的生长速度J于雄性)(p<0.01);第三年的6月至8月间,雌性的SVL、TL和BM仍在快速生长(p<0.01),而雄性的生长则不显著(p>0.05),雌性的三个生长指标的生长量远大于雄性(p<0.01),并且SVL和BM的生长量与第二年的同期生长量非常接近(p>0.05);四年以后,雌、雄个体的SVL和TL的生长及两性生长差异都不再显著(p>0.05),但是在体形大小上还存在极显著的两性异形(p<0.01).在青海沙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雄性的生长曲线近似'S'形,而雌性则是非'S'形.雌、雄个体的生长受季节和年龄的影响,造成雌、雄两性成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雌、雄个体对繁殖的能量投入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沙蜥 标志 生长 生长显著性 两性生长差异
下载PDF
青海沙蜥种群密度调查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吴鹏飞 曾宗永 +1 位作者 王跃招 朱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41-1244,共4页
在2002年9月,分别利用洞穴深度法、标志重捕法和洞口计数法对分布在若尔盖草原荒漠中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分别是190.4、76.8和250.7只.1000 m-2。通过对3种结果的比较与分析,证明洞穴深... 在2002年9月,分别利用洞穴深度法、标志重捕法和洞口计数法对分布在若尔盖草原荒漠中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分别是190.4、76.8和250.7只.1000 m-2。通过对3种结果的比较与分析,证明洞穴深度法有较高的可靠性,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沙蜥(Phrynocephalus)是一种变温动物,不能长时间处在温度低于致死低温(-2.5℃)以下的环境中,为了能够成功地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它必须居住在深度达到最大冻土层之下的洞穴中。这是沙蜥躲避低温伤害的一种行为机制。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分布在中国的沙蜥属的其它物种密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沙蜥 种群密度 洞穴深度 标志 洞口计数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长爪沙鼠种群存活的季节格局及其动态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伟 钟文勤 王德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1-584,共14页
了解动物种群存活特征以及相关环境因子对其变化的独立或整合作用过程,有助于阐明动物种群动态的生态学机制。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是分布于我国北方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及其毗邻的农牧交错带的优势鼠种之一。2000年10月至200... 了解动物种群存活特征以及相关环境因子对其变化的独立或整合作用过程,有助于阐明动物种群动态的生态学机制。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是分布于我国北方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及其毗邻的农牧交错带的优势鼠种之一。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通过标志重捕法研究了栖息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生境的种群动态。本文通过MARK软件包中的CJS和MS模型分析了长爪沙鼠种群表观存活率(Φ,简称存活率)的性别(g)差异和年龄(as)特征表现及其季节变化格局,并对种群存活变化的密度和气候效应加以分析,旨在检验长爪沙鼠种群存活显示季节变化特征,并受密度制约和气候条件反馈调节的假设。结果发现,长爪沙鼠种群存活率初始最优模型Φ(t)p(g*t)中重捕时序(t)效应显著(ANODEV,F27,47=11.05,P<0.001),月季效应最优模型Φ(month)p(g*t)也显示存活率季节变化明显(ANODEV,F5,69=31.69,P<0.001),总体呈现从春季到冬季经历下降再升高的"V"字型动态模式。在无环境因子限制条件下,雌鼠(0.788±0.013)和雄鼠(0.781±0.013)存活率差异不明显;存活率年龄差异表现明显的季节特征(ANODEV,F5,246=67.85,P<0.001),繁殖消耗在一定时期影响成年个体的存活。长爪沙鼠种群存活的季节格局反映其生活史对策中适应高纬度气候和食物等资源季节波动的重要特征。进一步统计发现种群存活率受密度制约,与降水负相关,其中密度制约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降水作用是即时的,上述效应的作用强度在雌、雄鼠的存活反应上有所差异。这些结果暗示密度制约整合水热条件介导最适栖息地环境变化,引发雌、雄鼠存活率差异性反应,进而影响其他种群参数变化,调节种群增长。这可能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小哺乳动物种群调节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标志 存活概率 密度制约 气候因子 种群动态
下载PDF
Jolly-Seber法中种群存活率估算的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宛新荣 钟文勤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39,共4页
在Jolly Seber法中 ,存活率为其核心参数之一。一些作者指出 ,采用Jolly Seber法估算标志重捕数据有时候会出现存活率大于 1的情形。本文就这一情形做了相应的分析 ,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标志个体间不具有等捕性或等存活率所致。在... 在Jolly Seber法中 ,存活率为其核心参数之一。一些作者指出 ,采用Jolly Seber法估算标志重捕数据有时候会出现存活率大于 1的情形。本文就这一情形做了相应的分析 ,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标志个体间不具有等捕性或等存活率所致。在设计标志重捕取样的野外调查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lly-Seber法 种群 存活率 估计 标志 野生动物
下载PDF
不同生活史阶段长爪沙鼠成体与亚成体间社会行为模式及其性别差异
12
作者 刘伟 钟文勤 +1 位作者 赛娜 乌亚汗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1-19,共9页
【目的】对生活于高纬度地区的群居性小型哺乳动物而言,社会交往模式的季节变化有利于提高其适合度,是动物生活史对策的重要组份。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是分布于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地区的优势鼠种之一,营集群生活,年生活史周... 【目的】对生活于高纬度地区的群居性小型哺乳动物而言,社会交往模式的季节变化有利于提高其适合度,是动物生活史对策的重要组份。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是分布于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地区的优势鼠种之一,营集群生活,年生活史周期(即繁殖期和繁殖休止-贮食期)鲜明。然而,长爪沙鼠如何调整社会行为以响应生态背景变化,并对动物的繁殖、贮食以及越冬存活产生影响仍不清楚。【方法】于2001年,采用标志重捕对半自然长爪沙鼠种群进行了监测,同期对不同家群的成年-亚成年鼠组对,通过中立竞技场测定了成年雄-亚成雄、成年雄-亚成雌、成年雌-亚成雄以及成年雌-亚成雌4类组对个体间的社会行为,旨在检验如下假设:在应对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生态背景变化时,长爪沙鼠成年与未成年个体间的行为对策将显示适应性调整;且基于Bateman’s原则关于动物两性成功繁殖的资源限制差异,相关行为对策会显示性别差异。【结果】在繁殖期,成年鼠对同性亚成鼠的社会容忍(攻击性高,友好性低)较对异性亚成鼠低很多,其中,成年雄鼠对亚成年雄鼠的容忍性远远低于其他组合。而在繁殖休止-贮食期间,各类个体相遇时,尽管争斗和友好行为表现基本相似,但是在社会探究表现上,成年雌鼠较成年雄鼠明显花费更短的时间来嗅闻亚成体。同时,经不同季节比较发现,仅雄-雄间的争斗行为在繁殖休止时较繁殖期间有显著降低,其他个体间的争斗和友好行为变化并不明显;此外,成年雄对亚成年雌社会探究在贮食期较繁殖期明显增加。【结论】长爪沙鼠个体间的社会容忍性有其明显的性别和年生活史差异,反映了其在社会竞争生态过程中的行为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 长爪沙鼠 年生活史周期 适应对策 社会探究 行为
下载PDF
群居性啮齿动物重捕取样布笼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宛新荣 钟文勤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37,共4页
采用两种布笼方法即传统的方格布笼法和同心圆布笼法对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野外种群进行了重捕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 ,方格布笼法的重捕效果要大大低于同心圆布笼法。对此类群居性啮齿动物进行重捕取样的实验设计时 。
关键词 群居性啮齿动物 标志 布笼方式
下载PDF
“标志重捕法模拟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名明 《生物学教学》 2022年第7期60-63,共4页
以标志重捕法探究种群数量为实验教学背景,用玻璃缸模拟动物生活区域,围棋中黑白子模拟该区域动物,手抓棋子模拟捕捉,蓝色记号笔标记模拟标志物,建立模拟实验模型和种群密度估算方法。利用该模型实施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构建生物学科学... 以标志重捕法探究种群数量为实验教学背景,用玻璃缸模拟动物生活区域,围棋中黑白子模拟该区域动物,手抓棋子模拟捕捉,蓝色记号笔标记模拟标志物,建立模拟实验模型和种群密度估算方法。利用该模型实施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构建生物学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的总结归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密度 标志 模拟实验 高中生物学
下载PDF
不同生活史阶段长爪沙鼠尿标记行为的遗传和空间距离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可 刘伟 +1 位作者 王德华 郑秀玲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4-353,共10页
气味标记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类群中,它能向同类传达领地占有、社会等级及繁殖状态等多种信息。2014年4月至10月,我们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对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野外种群进行了标志重捕,采用中立场的方式测定了不同社... 气味标记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类群中,它能向同类传达领地占有、社会等级及繁殖状态等多种信息。2014年4月至10月,我们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对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野外种群进行了标志重捕,采用中立场的方式测定了不同社群间同性别长爪沙鼠的尿标记行为。通过建立洞群样地坐标后用勾股弦方法计算群间距离,并用微卫星DNA分子标记估算个体间的亲缘系数,以探讨野生动物标记行为是否受个体间空间和遗传距离的影响。广义线性混合效应分析显示,雄鼠间的尿标记强度在繁殖期和贮食期受空间距离或遗传距离的影响均不显著。繁殖期雌鼠间的尿标记强度受空间或遗传距离的影响亦不明显,但在贮食期,遗传距离对雌鼠间标记的强度有显著影响,且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对标记强度有明显的交互作用。本研究结果暗示亲缘关系和空间距离对长爪沙鼠的尿标记行为具有一定影响,这与长爪沙鼠的繁殖或贮食行为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 生活史 微卫星DNA 亲缘系数 领域性
下载PDF
例析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抽样调查检测法
16
作者 文新明 《生物学教学》 2022年第9期79-80,共2页
抽样调查检测法是重要的实验调查检测方法,涉及高中生物学中多个重点内容。开展抽样调查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动手探究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并学以致用地解决问题。本文对高中生物学常见的抽样调查检测法原理和适用对... 抽样调查检测法是重要的实验调查检测方法,涉及高中生物学中多个重点内容。开展抽样调查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动手探究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并学以致用地解决问题。本文对高中生物学常见的抽样调查检测法原理和适用对象进行了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样调查 随机取样 标志 计数统计
下载PDF
贵州疣螈野外繁殖群体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思玉 王延斌 《毕节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5-8,共4页
本文通过用刻字编号铝环对处于繁殖期的贵州疣螈(Tylototriton kweichowen-sis)进行标志重捕,采用Schumacker-Eschmeyer公式进行计算,得出贵州疣螈在林地农田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平均密度为64—134只/公顷,雌雄比例为1:2.8,初次参加繁殖的... 本文通过用刻字编号铝环对处于繁殖期的贵州疣螈(Tylototriton kweichowen-sis)进行标志重捕,采用Schumacker-Eschmeyer公式进行计算,得出贵州疣螈在林地农田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平均密度为64—134只/公顷,雌雄比例为1:2.8,初次参加繁殖的体长,雄性为60毫米以上,雌性为80毫米以上,处于繁殖盛期个体的体长,雄性为80—90毫米,雌性为90—100毫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疣螈 繁殖群体 标志 复合生态 95%置信区间 生态环境 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估计 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毕节师专
下载PDF
三、水产资源
18
《南方水产科学》 CAS 1998年第5期16-19,共4页
980767天鹅龙虾背、腹标志保留的比较=Comparison of dorsal and ventral tag reten-tion in western rock lobsters.Panuliruscygnus(George)[刊,英]/Melville-Smith R,Chubb C C∥Mar.Freshw.Res..-1997,48(7).-577~5801992~1995年... 980767天鹅龙虾背、腹标志保留的比较=Comparison of dorsal and ventral tag reten-tion in western rock lobsters.Panuliruscygnus(George)[刊,英]/Melville-Smith R,Chubb C C∥Mar.Freshw.Res..-1997,48(7).-577~5801992~1995年在西澳大利亚重捕了13 000尾双标志(背、腹标志)的天鹅龙虾。腹标志经受损坏时间短于背标志,背标志延续时间在浅水(【37 m)短于深水(】37 m),阿布罗柳斯群岛收回的龙虾背标志残缺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资源 滑顶薄壳鸟蛤 渔获量 西澳大利亚 潮间带 生物多样性 东京湾 龙虾 标志 光棘球海胆
下载PDF
鱼类的耳石信息分析及生活史重建——理论、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6
19
作者 窦硕增 《海洋科学集刊》 CAS 2007年第1期93-113,共21页
Otoliths are data loggers that record both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n their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chemistry, which is critically essential for interpreting the life history of fish and constructing ... Otoliths are data loggers that record both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n their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chemistry, which is critically essential for interpreting the life history of fish and constructing environmental history.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reveal the age, growth, migration and habitats of fish at either individual or population level. Many techniques have been recently developed for age validation, some of which (e.g.boom radiocarbon chronometer, radio chemical dating and OTC) have been proven to be robust and reliable in validating the age of the long-lived fishes, the species rarely studied in the past. Techniques commonly used for microchemistry analysis (e.g. elemental fingerprint) include ICP-MS, EPMA, AAS, PIXE and stable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s etc.. SEM is mostly applied to microstructure (daily ring and increment) examination, which had ever renovated the research of early life history of fish in the 1980s. According to Campana (2005), due to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extract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otoliths, the past three decades has witnessed the drastic increasing of otolith research with an annual rate of about 200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is includes otolith microstructure, annual age and growth, age determination and validation, population dynamics, trace elem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chemical marking and 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and many others. The three international symposia on otolith research held in the past decade had also established recent development and advances in this field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innov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tolith analysis techniques. However, in China, otolith research was merely conducted on age det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some adult fish species in 1980s and otolith microstructure of a few larval species in 1990s, leaving age validation, microchemistry analysis and other hot topics in this field totally blank. Referring to the recently published otolith works, especially those of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生活史 鱼类年龄 信息分析 长崎雀鲷 年龄鉴定 补充群体 细须石首鱼 海洋环境科学 标志
原文传递
红外相机技术在鼠类密度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章书声 鲍毅新 +2 位作者 王艳妮 方平福 叶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241-3247,共7页
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在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24 hm2(600 m×400 m)样地中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布置20台红外相机,监测样地内的鼠类密度。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引用物理学中气体分子碰撞率原理,在不对鼠类进行个体识别的情况下,估算样地... 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在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24 hm2(600 m×400 m)样地中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布置20台红外相机,监测样地内的鼠类密度。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引用物理学中气体分子碰撞率原理,在不对鼠类进行个体识别的情况下,估算样地内鼠类密度。结果表明,以此估算的样地内鼠类密度D3与标志重捕法估算的鼠类密度D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者契合程度高,说明此模型具有相当高的精确性。而在较高的相机分布密度(0.83台/hm2)下得出的鼠类密度季节消长状况也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分子碰撞率 标志 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