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国历届全国运动会标志文化研究 |
张书娜
王朝军
邓翠翠
|
《运动》
|
2012 |
2
|
|
2
|
餐饮标志设计的装饰及工艺回归 |
孟婧
刘冰
|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
2016 |
0 |
|
3
|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
张同坤
|
《枣庄师专学报》
|
1999 |
0 |
|
4
|
文化知多少? |
冯海宁
|
《中国工商》
|
2003 |
0 |
|
5
|
3·15文化——时代生成的标志文化 |
丁世和
|
《企业文化》
|
2007 |
0 |
|
6
|
助农直播中地理标志文化传播的空间转向 |
商世民
徐祺娴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7
|
趋“新”与创“旧”:论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标志文化审美考辩 |
韩佩妘
|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
2019 |
0 |
|
8
|
兰州黄河水车 |
郑绚
|
《科技风》
|
2009 |
0 |
|
9
|
地理标志文化的功效 |
|
《工商行政管理》
|
2012 |
0 |
|
10
|
论标志设计的审美特征 |
杨子铭
|
《明日风尚》
|
2016 |
0 |
|
11
|
兰州黄河水车 |
郑绚
|
《科技风》
|
2009 |
0 |
|
12
|
阿根廷马黛茶闪亮登陆中国——朱首旬被阿根廷驻华使馆授权为中国总代理 |
廖武洲
|
《决策与信息》
|
2006 |
0 |
|
13
|
“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 |
刘铁梁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31
|
|
14
|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保护策略 |
关昕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2
|
|
15
|
学科范式转变中的“民俗志”——以《中国民俗文化志》的“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为例 |
西村真志叶
|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16
|
文化巨变时代的新式民俗志——《中国民俗文化志》总序 |
刘铁梁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17
|
青海蒙古族历史发展与文化变迁 |
南文渊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9
|
|
18
|
近现代科尔沁标志性文化——长篇叙事民歌 |
乌兰其其格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9
|
自我与他者互动情境中的《部氏族谱》——湖北省三家台蒙古族村世系谱牒的人类学考察 |
王志清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20
|
从经验实证的民俗志到纯粹观念的民俗学 |
吕微
|
《民间文化论坛》
|
2007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