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历届全国运动会标志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书娜 王朝军 邓翠翠 《运动》 2012年第22期140-142,共3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对我国历届全国运动会标志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和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宣传、展示我国的体育文化,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全国运动会 标志文化
下载PDF
餐饮标志设计的装饰及工艺回归
2
作者 孟婧 刘冰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年第8期48-49,共2页
目前,我国的餐饮行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企业通过系统的视觉形象设计建立起完善的整体传达沟通系统,而标志往往超越了语言与文字的力量,以象征性的语言和特定的造型传达信息。文章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餐饮行业标志设计中的延展... 目前,我国的餐饮行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企业通过系统的视觉形象设计建立起完善的整体传达沟通系统,而标志往往超越了语言与文字的力量,以象征性的语言和特定的造型传达信息。文章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餐饮行业标志设计中的延展性思考,论述餐饮企业标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视觉形象系统(VI)对餐饮企业标志的冲击,并对餐饮企业标志设计中常用元素的运用与表达以及标志特性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设计 标志装饰 标志文化
原文传递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
作者 张同坤 《枣庄师专学报》 1999年第4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 结构 标志文化 制度文化 环境文化 办学思想 价值观念
下载PDF
文化知多少?
4
作者 冯海宁 《中国工商》 2003年第2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产品文化 质量文化 标志文化
下载PDF
3·15文化——时代生成的标志文化
5
作者 丁世和 《企业文化》 2007年第3期42-44,共3页
““3·15文化”是中国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生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的标志性文化。从“3·15文化”的形成及其内容构成,可以观察和体会到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取得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标志文化 20世纪80年代 中国发展 内容构成 文明古国 文化
原文传递
助农直播中地理标志文化传播的空间转向 被引量:4
6
作者 商世民 徐祺娴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2-89,195,196,共10页
助农直播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的一个数字化渠道。研究发现,地理标志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内涵丰富,附加值高,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助农直播中,应用地理标志文化能够赋予本身品质优良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价值。在虚拟... 助农直播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的一个数字化渠道。研究发现,地理标志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内涵丰富,附加值高,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助农直播中,应用地理标志文化能够赋予本身品质优良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价值。在虚拟场域中,地理标志文化完成了传播的空间转向。由集中的区域性空间发展为离散性空间,摆脱了空间的局限,传播范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发展了新的运作模式,使农产品受到更多受众群体的认同。此外,传播空间转向给地理标志文化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从而实现讲好中国地理标志故事的目标,即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讲得“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文化 助农直播 文化传播 空间转向 离散性空间
下载PDF
趋“新”与创“旧”:论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标志文化审美考辩
7
作者 韩佩妘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9年第6期39-40,共2页
传统文化是人类物质生活化的高度智慧文本叙述的载体,社会舆论逐渐把其美学精神符号的审美经验形态视为对标志文化的主观叙事物态外化使命,并将这种文化地位提升到一种文化崇拜。以中国传统文化创作理论为切入点的标志设计文化隐匿着中... 传统文化是人类物质生活化的高度智慧文本叙述的载体,社会舆论逐渐把其美学精神符号的审美经验形态视为对标志文化的主观叙事物态外化使命,并将这种文化地位提升到一种文化崇拜。以中国传统文化创作理论为切入点的标志设计文化隐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虚实相生'的审美实践活动,在'意与象'的深切记忆和抽象化的语态中抒发着一种对生命超感悟的理解,传统的标志文化也对回忆与现实的迭合构成了极其复杂化的情绪结晶体,其恰恰彰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标志设计共时性的复合话语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标志文化与审美 精神文化 内涵
原文传递
兰州黄河水车
8
作者 郑绚 《科技风》 2009年第15期256-,共1页
古老的黄河文化孕育了兰州黄河水车,在过去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水引来枯井活,寸胶解尽浊河狂",数百年来,在没有水泵的年代,水车却使干旱的兰州发展成为瓜果丰美、人烟不息的繁华之都。但是,随着电力提灌和... 古老的黄河文化孕育了兰州黄河水车,在过去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水引来枯井活,寸胶解尽浊河狂",数百年来,在没有水泵的年代,水车却使干旱的兰州发展成为瓜果丰美、人烟不息的繁华之都。但是,随着电力提灌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古老的灌溉工具在自然和人为破坏下逐渐湮没于茫茫历史长河中。水车,是我们的祖先战胜自然的智慧结晶,象征着磅礴的黄河文化。现在的黄河水车作为兰州市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再一次被人们记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水车 城市性 标志文化
下载PDF
地理标志文化的功效
9
《工商行政管理》 2012年第5期73-73,共1页
地理标志的形成及其在市场中的地位都是以大量的人文和经济投入以及长期的历史传统作为基础的,所以地理标志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也代表了一个地怄、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而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一个民族... 地理标志的形成及其在市场中的地位都是以大量的人文和经济投入以及长期的历史传统作为基础的,所以地理标志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也代表了一个地怄、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而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一个民族的精神影响更深刻、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 标志文化 功效 经济投入 历史传统 经济价值 文化形象 反作用
原文传递
论标志设计的审美特征
10
作者 杨子铭 《明日风尚》 2016年第11期19-19,共1页
标志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体现。标志设计不仅是一个行业的象征,而且代表着行业的发展,标志的设计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标志是一种重要的视觉沟通。他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诠释设计对象的形式和实用功能的统一。能让我们更加明确地理解... 标志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体现。标志设计不仅是一个行业的象征,而且代表着行业的发展,标志的设计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标志是一种重要的视觉沟通。他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诠释设计对象的形式和实用功能的统一。能让我们更加明确地理解了标志设计所具有的简洁性,独特性,时代性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设计 审美特征 标志文化
原文传递
兰州黄河水车
11
作者 郑绚 《科技风》 2009年第19期-,共1页
古老的黄河文化孕育了兰州黄河水车,在过去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水引来枯井活,寸胶解尽浊河狂",数百年来,在没有水泵的年代,水车却使干旱的兰州发展成为瓜果丰美、人烟不息的繁华之都。但是,随着电力提灌和... 古老的黄河文化孕育了兰州黄河水车,在过去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水引来枯井活,寸胶解尽浊河狂",数百年来,在没有水泵的年代,水车却使干旱的兰州发展成为瓜果丰美、人烟不息的繁华之都。但是,随着电力提灌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古老的灌溉工具在自然和人为破坏下逐渐湮没于茫茫历史长河中。水车,是我们的祖先战胜自然的智慧结晶,象征着磅礴的黄河文化.。现在的黄河水车作为兰州市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再一次被人们记起。如何能让这在黄河边屹立了数百年的水车继续在黄河边转动下去,成为了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水车 城市性 标志文化
下载PDF
阿根廷马黛茶闪亮登陆中国——朱首旬被阿根廷驻华使馆授权为中国总代理
12
作者 廖武洲 《决策与信息》 2006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文化中国 驻华使馆 阿根廷 登陆 总代理 北京人民大会堂 授权 文化交流 标志文化
下载PDF
“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31
13
作者 刘铁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56,共7页
传统体例的民俗志对民俗事象的分类写作,存在着将作为整体并具有互释性的生活文化割裂的倾向。因此,在借鉴民族志书写模式与解释人类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北京市门头沟区民俗文化志》调查与写作实践的反思,提出“标志性文化”... 传统体例的民俗志对民俗事象的分类写作,存在着将作为整体并具有互释性的生活文化割裂的倾向。因此,在借鉴民族志书写模式与解释人类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北京市门头沟区民俗文化志》调查与写作实践的反思,提出“标志性文化”这一核心概念,倡导“标志性文化统领式”的新式民俗志写作,以提升抢救与保护民俗文化的认识水平。所谓标志性文化应具有:一、能反映这一地方的特殊历史进程和贡献;二、体现地方民众的集体性格和气质,具有薪尽火传的生命力;三、深刻地联系着地方民众的生活方式和诸多文化现象等三个主要特征。这种民俗志书写也将促进民俗文化调查的深入和研究范式的创新,间接对地方社会协调发展和增强社会自我调节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文化 民俗志 民俗文化 互释姓 文化自觉
下载PDF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保护策略 被引量:22
14
作者 关昕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综合性的遗产项目,往往是某一地域或群体的标志性文化事象,在具有核心象征的文化空间中进行以群体传承为主的综合性传承。对它的保护也应从其特征出发,从文化整体中切分主干文化环节,确定关键传承人,并注意将...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综合性的遗产项目,往往是某一地域或群体的标志性文化事象,在具有核心象征的文化空间中进行以群体传承为主的综合性传承。对它的保护也应从其特征出发,从文化整体中切分主干文化环节,确定关键传承人,并注意将保护主体文化示范引导与民众自发传承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文化事象 文化空间 群体传承
下载PDF
学科范式转变中的“民俗志”——以《中国民俗文化志》的“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西村真志叶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7-167,共11页
自1950年代至今,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学术史上出现了几次关于田野作业的大型讨论,2006年12月在京召开的“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便是其最新进展。主持人刘铁梁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民俗文化志》的首批成果,对... 自1950年代至今,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学术史上出现了几次关于田野作业的大型讨论,2006年12月在京召开的“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便是其最新进展。主持人刘铁梁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民俗文化志》的首批成果,对于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目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如何撰写当前的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所期待的民俗志?”——做了回答。本文将《中国民俗文化志》所依赖的概念(“标志性文化”)与写作模式(“标志性文化统领式”)加以批评,重启它所蕴含的可能性,以促使当前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有关田野作业的讨论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俗文化志》 标志文化 民俗志 田野作业
原文传递
文化巨变时代的新式民俗志——《中国民俗文化志》总序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铁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63,共5页
《中国民俗文化志》(县、区卷)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具体理解民俗与地方生活的关系,以体现文化巨变时代的文化自觉意识。当代地方民俗志需要以三点重要认识为前提:一、中国民俗的地方性是民族性与地域性交叉的表现;二、民俗志应该着力记述... 《中国民俗文化志》(县、区卷)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具体理解民俗与地方生活的关系,以体现文化巨变时代的文化自觉意识。当代地方民俗志需要以三点重要认识为前提:一、中国民俗的地方性是民族性与地域性交叉的表现;二、民俗志应该着力记述连续性的民俗传承,也要关注深层的民俗传承;三、结合对地方传统生活方式的把握,将比较容易描述地方民俗的特色,呈现民俗文化内在的逻辑关系,反映地方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特征。民俗文化的地方传承也就是在历史上被一再建构的地方性象征体系,其中若干重要文化事象具有标志性意义。因此“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成为本志书统一采取的书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地方性 历史特征 象征体系 标志文化 民俗志
下载PDF
青海蒙古族历史发展与文化变迁 被引量:9
17
作者 南文渊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38-42,共5页
文章论述了青海湖地区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民族文化变迁和标志性文化象征,分析了文化发生变异的原因,指出了当代蒙古民族认同的标准。
关键词 青海蒙古 历史过程 文化变迁 标志文化象征
下载PDF
近现代科尔沁标志性文化——长篇叙事民歌 被引量:2
18
作者 乌兰其其格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1-65,共5页
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背景转换、生产方式的变迁和文化的整合重构,近现代科尔沁音乐在题材和体裁上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异性特征。其中篇幅浩大、内涵丰富的长篇叙事民歌反映着科尔沁区域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进程,具有历史性、集体性、多元性特... 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背景转换、生产方式的变迁和文化的整合重构,近现代科尔沁音乐在题材和体裁上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异性特征。其中篇幅浩大、内涵丰富的长篇叙事民歌反映着科尔沁区域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进程,具有历史性、集体性、多元性特征,是近现代科尔沁音乐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形态,也是近现代科尔沁区域标志性文化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科尔沁 长篇叙事民歌 标志文化
下载PDF
自我与他者互动情境中的《部氏族谱》——湖北省三家台蒙古族村世系谱牒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志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9,共5页
三家台蒙古族村是湖北省唯一的蒙古族村落,该村落的蒙古族群众以部姓村民为主体。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确认部氏族人的蒙古族身份到21世纪初期成立民族村以及民族村的持续发展中,《部氏族谱》先后充当民族身份确认的重要依据、民族村的标... 三家台蒙古族村是湖北省唯一的蒙古族村落,该村落的蒙古族群众以部姓村民为主体。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确认部氏族人的蒙古族身份到21世纪初期成立民族村以及民族村的持续发展中,《部氏族谱》先后充当民族身份确认的重要依据、民族村的标志性文化。《部氏族谱》在自我与他者互动情境中被赋予各种意义以及层累地续写,深描并阐释《部氏族谱》及其相关事件,对于深层次了解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的本质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谱 历史记忆 民族身份 标志文化
原文传递
从经验实证的民俗志到纯粹观念的民俗学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微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作为经典研究范式的民族志与民俗志,近些年来在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对话中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特别是在中国民间文化研究已成为“显学”的当代,随着田野调查的普遍展开,民族志、民俗志的书写也成为绕不开的一个核心话... 作为经典研究范式的民族志与民俗志,近些年来在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对话中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特别是在中国民间文化研究已成为“显学”的当代,随着田野调查的普遍展开,民族志、民俗志的书写也成为绕不开的一个核心话题。2006年12月16日至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民俗文化普查与研究中心、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了“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三十多位民俗学界、人类学界的知名学者围绕“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这一议题展开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由于篇幅所限,本期摘引的发言主要涉及“民族志”与“民俗志”的概念辨析和学理渊源、“民族志”与“民俗志”各自的学科定位、民族志的书写和表述、民俗志的地方性、多村落的民俗学调查、“在地化”研究的得失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志 民族志 人类学界 经验实证 文化人类学 理论与实践 地方性知识 标志文化 中国民间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