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临夏北塬黄土剖面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康建成 穆德芬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对15万年以来甘肃临夏北塬黄土剖面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该剖面黄土地层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与黄土高原其它地区基本相同.对其中古土壤层氧化物迁移特征的分析表明,元素迁移能力按下列顺序排列:Ca2+>Mg2+>Fe... 对15万年以来甘肃临夏北塬黄土剖面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该剖面黄土地层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与黄土高原其它地区基本相同.对其中古土壤层氧化物迁移特征的分析表明,元素迁移能力按下列顺序排列:Ca2+>Mg2+>Fe3+K+>Na+>+>Si4+>Fe2+>Al3+.Ca元素及化合物CaCO3是黄土、古土壤中的最活跃的组分,可作为反映地球化学特征的标型组分.标型化合物CaCO3分布特征与淋溶程度有关,可反映气候的干湿程度.氧化物比值反映黄土、古土壤风化成土作用的程度,与生物气候环境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剖面 古土壤 地球化学特征 甘肃 标型元素
下载PDF
南极海-陆界面营养物质流动和磷循环 被引量:5
2
作者 秦先燕 黄涛 孙立广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5-203,共9页
南极大陆气候严寒、营养贫瘠,企鹅、海豹等生物能传递海洋中的营养物质到陆地,这些营养物质是维系南极无冰区生态系统的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海洋向南极无冰区输入营养物质的方式,重点介绍了生物方式输入的营养物质对无冰区生态系统组... 南极大陆气候严寒、营养贫瘠,企鹅、海豹等生物能传递海洋中的营养物质到陆地,这些营养物质是维系南极无冰区生态系统的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海洋向南极无冰区输入营养物质的方式,重点介绍了生物方式输入的营养物质对无冰区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无冰区向近海输入营养物质的方式及其影响。然后,以西南极法尔兹半岛为例,对企鹅、海豹传输的营养物质磷在陆地、淡水生态系统中的记录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南极近海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机理,估算了磷循环通量。结果表明,南极阿德雷岛磷的外来营养源包括物理输入、生物输入和大气沉降输入3种,其中,生物输入(企鹅粪)占94.34%~99.74%,在近海磷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 生物传输 标型元素 生物地球化学 通量 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扬子板块西缘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标型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贵山 邱红信 +3 位作者 彭仁 孟乾坤 温汉捷 李石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2-275,共14页
黄铁矿是重要的金属硫化物矿物,在多种矿床中均有产出,其标型特征对矿床成因、矿体空间分布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以扬子板块西缘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矿相学、电子探针等分析方法来对比研究浸染状、致密块状、斑杂... 黄铁矿是重要的金属硫化物矿物,在多种矿床中均有产出,其标型特征对矿床成因、矿体空间分布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以扬子板块西缘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矿相学、电子探针等分析方法来对比研究浸染状、致密块状、斑杂状、网脉状矿石中黄铁矿的标型元素特征。结果表明:白草矿区黄铁矿Fe、S平均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46.030%、52.815%,介于岩浆成因与热液成因之间,根据矿石特征,黄铁矿以岩浆成因为主,并有少量热液作用参与;将白草矿区黄铁矿δFe-δS特征与金川等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黄铁矿对比,表明白草矿区黄铁矿为典型的岩浆熔离型;由于存在钒钛磁铁矿,Co/Ni值多小于5,说明钒钛磁铁矿与硫化物存在共生关系;岩浆内生成因黄铁矿S/Se值小于15000,白草矿区黄铁矿S/Se值为812~10466,显示白草矿区黄铁矿为岩浆内生成因;Se/Te值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显示上述4类矿石黄铁矿结晶顺序为浸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斑杂状矿石→网脉状矿石;原始地幔标准化主量、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白草矿区黄铁矿兼具岩浆成因与热液成因。综上所述,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成因主要以岩浆熔离作用为主,并含有少量热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黄铁矿 电子探针 标型元素 岩浆熔离作用 热液作用 成矿机制 扬子板块西缘
下载PDF
戴维斯站区与长城站区企鹅粪土层生物标型元素的确定与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涛 孙立广 +1 位作者 吴自军 王玉宏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47-254,共8页
在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2005/2006)期间,采集了东南极戴维斯站区加德纳岛(GardnerIsland)上一根含企鹅粪的沉积泥芯。分析测试了该沉积物、新鲜企鹅粪和当地基岩中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对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对比新鲜企鹅粪、基岩中... 在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2005/2006)期间,采集了东南极戴维斯站区加德纳岛(GardnerIsland)上一根含企鹅粪的沉积泥芯。分析测试了该沉积物、新鲜企鹅粪和当地基岩中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对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对比新鲜企鹅粪、基岩中的部分元素含量特征后得出,该粪土沉积的生物标型元素组合包括P、Se、F、S、As、Cu和Sr等7种元素。这与西南极阿德雷岛企鹅粪土层的生物标型元素组合是基本一致的。在此基础上,对东、西南极企鹅粪土层的生物标型元素进行了优选,得出东南极优选生物标型元素为P和Se,西南极则为F、P和S。这为探讨东南极企鹅数量变化及东、西南极企鹅数量变化的对比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斯站 东南极 西福尔丘陵 企鹅粪土 生物标型元素
下载PDF
南极拜尔斯半岛企鹅粪土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小荣 聂亚光 +1 位作者 刘晓东 孙立广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1-211,共11页
拜尔斯半岛位于南极利文斯顿岛最西部,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无冰区。对采自拜尔斯半岛的一根长55 cm的企鹅粪土沉积柱P1进行了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沉积物C/N、有机质来源和δ15N的分析,发现P1沉积剖面中有机质主要来源... 拜尔斯半岛位于南极利文斯顿岛最西部,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无冰区。对采自拜尔斯半岛的一根长55 cm的企鹅粪土沉积柱P1进行了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沉积物C/N、有机质来源和δ15N的分析,发现P1沉积剖面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企鹅粪。利用富集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出该沉积剖面中P、F、Cu、Hg、As、S六种元素具有共同的来源,与企鹅粪的输入密切相关,并且这些元素与TOC和δ15N显著正相关,说明沉积剖面中这些元素含量主要受控于企鹅粪的输入程度。通过与长城站区阿德雷岛、东南极戴维斯站加德纳岛企鹅粪土沉积物的标型元素特征比较,发现上述三个地区的标型元素组合大体上一致,反映了整个南极地区企鹅粪土沉积物生物标型元素组合的共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恢复该地区的企鹅种群数量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拜尔斯半岛 企鹅粪土沉积物 元素地球化学 生物标型元素
下载PDF
20世纪南极法尔兹半岛海豹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奇超 孙立广 +2 位作者 孔德明 黄涛 王玉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546-3552,共7页
通过对采自南极乔治王岛法尔兹半岛地区的一根长为35.5cm的海豹粪土沉积柱进行多方面的沉积学分析,包括沉积物的岩性特征,沉积物中Cu,Se,Zn等标型元素以及反映有机质含量的总有机碳(TOC)随深度的变化,该沉积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两个明显... 通过对采自南极乔治王岛法尔兹半岛地区的一根长为35.5cm的海豹粪土沉积柱进行多方面的沉积学分析,包括沉积物的岩性特征,沉积物中Cu,Se,Zn等标型元素以及反映有机质含量的总有机碳(TOC)随深度的变化,该沉积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沉积单元,其中上部25.5cm的沉积层明显受到海豹排泄物混入的影响,底部10cm主要为未受海豹活动影响的海相沉积.同时恢复了该地区20世纪以来海豹数量的变化过程,该变化主要受控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该地区海豹数量持续低迷.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南极地区捕杀海豹活动的禁止以及人类对南极生态系统的保护,该地区海豹数量迅速恢复并在之后一直维持了较高的数量水平.该地区20世纪以来海豹数量的显著变化表明了人类活动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强烈影响,对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系统的保护有深刻的意义,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南极地区生态系统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高精度的信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海豹 数量变化 人类活动 生物标型元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