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池柴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剖面分异 被引量:12
1
作者 阳利永 吴献花 +2 位作者 赵斌 吴斌 王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99,共5页
基于滇池柴河流域土壤采样,研究了平坦设施农业、平坦传统农业、坡耕地、撂荒地和林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0—100cm土壤养分剖面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0—100cm内TN含量排序为:设施农业>传统农业>撂荒地>坡... 基于滇池柴河流域土壤采样,研究了平坦设施农业、平坦传统农业、坡耕地、撂荒地和林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0—100cm土壤养分剖面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0—100cm内TN含量排序为:设施农业>传统农业>撂荒地>坡耕地>林地,并且设施农业TN含量显著高于坡耕地和林地(P<0.0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TN含量的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0—80cm。土壤TN含量沿土层自上而下逐层降低,但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土层间的差异不一致。(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0—100cm内TP含量排序为:传统农业>设施农业>坡耕地>林地>撂荒地,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各个土层内土壤TP均无显著性差异。5个土层TP均表现为撂荒地<林地<耕作土壤。土壤TP沿土层自上而下总体先降后升,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TP随土层的变化趋势不尽一致。(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0—100cm内有机质含量排序为:设施农业>传统农业>撂荒地>坡耕地>林地,且设施农业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坡耕地和林地。在5个土层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有机质差异不显著,只在20—40cm土层内设施农业与坡耕地、林地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沿土层自上而下逐层降低,但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土层间的显著性差异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垂直分布 柴河流域
下载PDF
柴河流域不同景观类型径流氮磷含量及其计量比变化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付登高 吴晓妮 +2 位作者 何锋 阎凯 段昌群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1-676,共6页
流域内不同景观类型控制着径流养分输移程度及其计量比,进而影响流域内不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因此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成为评价流域生态过程及水体营养状态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滇池流域内柴河子流域不同景观类型径流氮磷含量及其... 流域内不同景观类型控制着径流养分输移程度及其计量比,进而影响流域内不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因此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成为评价流域生态过程及水体营养状态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滇池流域内柴河子流域不同景观类型径流氮磷含量及其计量比变化特征,在时空尺度上针对流域主要景观类型进行野外水质监测,结果显示:(1)该区域径流水体氮磷超标较为严重,溶解态氮与颗粒态磷是氮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氮磷污染指标基本符合面源污染特征;(2)坝平地径流氮含量及磷矿区径流磷含量时间变异程度较高;整个流域内雨季初期径流氮含量空间变异较强,雨季中期磷空间变异较大;(3)根据径流水体营养物限制划分标准,坝平地与台地的径流整体处于磷限制状态,磷矿区及富磷区林地径流处于氮限制状态,而大棚区及柴河下游水体不受营养盐的限制。因此,柴河水体排入滇池后容易增加滇池富营养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类型 养分计量 时空变异 富营养化 柴河流域
下载PDF
柴河流域典型景观类型土壤氮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晓妮 付登高 +2 位作者 刘兴祝 宗德志 刘永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9-1214,共6页
为了从流域尺度了解柴河流域土壤氮、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在柴河流域选择6个景观类型,并根据每个景观类型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景观位置,共进行了72个样点的表层土壤采集,并对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磷素主要以... 为了从流域尺度了解柴河流域土壤氮、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在柴河流域选择6个景观类型,并根据每个景观类型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景观位置,共进行了72个样点的表层土壤采集,并对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磷素主要以磷矿区及富磷区林地区域含量较高,其中磷矿区土壤全磷含量平均高达20 g/kg,富磷区林地有效磷含量平均为3 687.7 mg/kg;而氮素则表现为沟渠和柴河河道底泥的含量较高,柴河底泥中全氮及碱解氮含量高达2.99 g/kg和631.8 mg/kg。相同景观类型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氮磷含量在富磷区、坡耕地及坝平地均表现出较高的差异。嵌套方差分析表明景观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或所处的景观位置对土壤有机质及氮磷含量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柴河流域内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变异程度较高,不同景观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共同决定了土壤氮磷含量的变异。因此,在面源污染输移风险评估及防控时应同时结合景观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河流域 景观类型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含量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斌 吴献花 +6 位作者 吴斌 高卫国 罗维佳 郭红 彭廷纯 高婷 刘忠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405-22407,22494,共4页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和季节变化对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影响。[方法]以柴河流域为例,系统分析了设施农业、传统农业、林地、坡耕地、落荒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状况。[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有显著...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和季节变化对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影响。[方法]以柴河流域为例,系统分析了设施农业、传统农业、林地、坡耕地、落荒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状况。[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有显著的影响,以传统农业和设施农业含量最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由表层至底层呈下降趋势,尤以设施农业和传统农业2种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类型土壤下降更快。[结论]季节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河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季节
下载PDF
矿山开采对辽宁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力 杨晓波 +2 位作者 边维勇 谢忠 佟成冶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93-297,共5页
通过辽宁铁岭地区柴河流域的多介质采样研究,系统阐述了铅锌矿开采对流域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态地球化学特征的改变,揭示了元素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矿区居民的影响。矿山开采造成其下游土壤、水、水系沉积物中Ca、Mg、Cd、Hg、Pb、Zn和S等... 通过辽宁铁岭地区柴河流域的多介质采样研究,系统阐述了铅锌矿开采对流域地球化学特征和生态地球化学特征的改变,揭示了元素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矿区居民的影响。矿山开采造成其下游土壤、水、水系沉积物中Ca、Mg、Cd、Hg、Pb、Zn和S等元素的高度积累,受河流沉积作用影响而表现出纵向和垂向上的有规律变化。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等介质中的重金属积累通过河流活动对生态环境构成影响,造成不同种植区域农作物籽实中含量的差异性。重金属元素通过进食和饮水等生理活动进入人体,在头发中聚集,使矿区居民头发中Cd等重金属含量高于辽宁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重金属积累 土壤 水系沉积物 农作物 柴河流域 铅锌矿
下载PDF
柴河流域种植方式与沟渠类型对农田径流氮、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晓妮 付登高 +2 位作者 段昌群 闫曦 蒋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2,共5页
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内农田种植方式及沟渠类型对雨季径流中固体悬浮物及氮磷浓度变化的影响,在柴河流域不同农田种植方式(蔬菜地、玉米地、大棚种植区)的区域内选择典型自然沟渠及土质沟渠进行自然降雨过程中径流氮、磷含量分析。结果表... 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内农田种植方式及沟渠类型对雨季径流中固体悬浮物及氮磷浓度变化的影响,在柴河流域不同农田种植方式(蔬菜地、玉米地、大棚种植区)的区域内选择典型自然沟渠及土质沟渠进行自然降雨过程中径流氮、磷含量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农田径流水体总氮(TN)、总磷(TP)平均值为27.16,17.18mg/L,相对地表V类水质限值而言超标严重,溶解态氮(DN)与颗粒态磷是氮、磷的主要存在形态,符合面源污染特征;(2)降雨是影响径流污染物含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种植方式对总氮、溶解态氮及溶解态磷(DP)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沟渠类型对污染物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3)在同一降雨量(18.05 mm)条件下,蔬菜地及大棚区的农田径流氮含量(TN:32.26 mg/L和29.02mg/L,DN:21.33mg/L和17.46mg/L)显著高于玉米地(TN:18.33mg/L,DN:6.23mg/L),大棚区径流的磷素含量(TP:17.46mg/L,DP:2.16mg/L)则显著高于蔬菜地(TP:6.89mg/L,DP:1.38mg/L)及玉米地(TP:7.92mg/L,DP:0.64mg/L);自然沟渠相对于土质沟渠可以显著降低径流中的总磷、DN及DP含量(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降雨量条件下,土地种植方式仍是影响柴河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沟渠虽然可以有效降低面源污染含量,但其影响却小于土地种植方式。因此建议在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及水土保持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流域原有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现有沟渠生态化水平的改造与提升,以增加对面源污染物的控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种植方式 农田沟渠类型 氮磷流失 农田地表径流 柴河流域
下载PDF
滇池柴河流域蔬菜地土壤施用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的氮损失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晓琦 胡正义 +2 位作者 王惠惠 周国慧 刘小宁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116,共8页
在滇池柴河流域,蔬菜地施用的氮肥通过径流、淋溶和氨挥发等途径向水体迁移,对周围水体质量有较大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控释尿素(3个氮水平:0 mg N/kg土、280 mg N/kg土和320 mg N/kg土)与普通尿素(4个氮水平:0 mg N/kg土、280 mg N... 在滇池柴河流域,蔬菜地施用的氮肥通过径流、淋溶和氨挥发等途径向水体迁移,对周围水体质量有较大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控释尿素(3个氮水平:0 mg N/kg土、280 mg N/kg土和320 mg N/kg土)与普通尿素(4个氮水平:0 mg N/kg土、280 mg N/kg土、320 mg N/kg土和400 mg N/kg土)施用在柴河流域土壤所表现出的肥料氨挥发和氮淋失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氮肥所有施氮水平处理的氮淋溶量都显著大于氨挥发量。在两种施氮水平下(320 mg N/kg土和280 mg N/kg土),施用普通尿素产生的氨挥发量分别占施氮量的3.64%和3.57%,而施用控释尿素产生的氨挥发量分别占施氮量的3.64%和2.78%;施用普通尿素产生的氮淋失量分别占施氮量的14.38%(其中硝态氮占85.34%)和14.46%(其中硝态氮占95.70%),施用控释尿素产生的氮淋溶量分别占施氮量11.60%(其中硝态氮占91.05%)和8.37%(其中硝态氮占96.84%)。硝态氮淋溶可能是柴河流域蔬菜地肥料氮素向水体迁移的主要途径。随着施氮量的减少,控释尿素的氮淋失量显著下降,而普通尿素的氮淋失量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水平下,普通尿素氮淋失量显著大于控释尿素。由此可见,控释尿素主要通过减少氮淋溶途径来减少氮损失。减量施氮结合控释尿素的施用对控制该地区氮肥施用对水体污染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尿素 控释尿素 氨挥发 氮淋溶 柴河流域
原文传递
柴河流域土壤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斌 吴献花 张刚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8-22,共5页
利用GPS定位,于2010年在柴河流域采集土样50个,对其全氮、氨氮和硝氮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半方差函数分析的结果看,土壤全氮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而土壤硝氮和氨氮的空间变异是由结... 利用GPS定位,于2010年在柴河流域采集土样50个,对其全氮、氨氮和硝氮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半方差函数分析的结果看,土壤全氮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而土壤硝氮和氨氮的空间变异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研究揭示了柴河流域土壤全氮、氨氮、硝氮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土壤肥力评价和养分资源精准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河流域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下载PDF
柴河流域典型区域大气降尘量年内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葛平 赵斌 +3 位作者 吴献花 刘忠霖 吴斌 高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4期12132-12133,12143,共3页
[目的]研究柴河流域大气降尘总量和可燃物总量随时间的年内变化规律。[方法]以滇池南部柴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选择该流域居民点、化工区、砂石生产区、水源地4种典型区域测定大气降尘量和降尘可燃物量,探讨该流域大气降尘污染状况及其... [目的]研究柴河流域大气降尘总量和可燃物总量随时间的年内变化规律。[方法]以滇池南部柴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选择该流域居民点、化工区、砂石生产区、水源地4种典型区域测定大气降尘量和降尘可燃物量,探讨该流域大气降尘污染状况及其年内变化规律。[结果]居民点、化工区、砂石生产区及水源地4个区域中,砂石生产区降尘量(降尘可燃物量)最高,水源地最低,而化工区和居民点降尘量低于砂石生产区,高于水源地;在所选取的4个区域中,一年降尘量(降尘可燃物量)最高值出现在旱季,最低值出现在雨季,其他月份降尘量(降尘可燃物量)也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说明气象条件对降尘含量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砂石生产区降尘量与降尘可燃物量呈极显著相关,水源地降尘量与降尘可燃物量呈显著相关,居民点和化工区降尘量与降尘可燃物量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河流域 降尘量 降尘可燃物量 年内变化
下载PDF
柴河流域防洪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建设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德君 刘松 傅守权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54,共3页
在柴河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应用的基础上,相继开发了大坝安全监控、视频监控、闸门远程控制及防汛会商室,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系统集成,形成了柴河流域防洪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内容包括系统组成、逻辑结构、工作流程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同时... 在柴河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应用的基础上,相继开发了大坝安全监控、视频监控、闸门远程控制及防汛会商室,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系统集成,形成了柴河流域防洪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内容包括系统组成、逻辑结构、工作流程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同时对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做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河流域 防洪安全 实时监控 信息平台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下载PDF
滇池柴河流域蔬菜地土壤施用生物炭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的氮损失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惠惠 胡正义 +1 位作者 朱晓琦 周国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104-107,共4页
[目的]为滇池柴河流域蔬菜种植区更科学、合理使用氮肥以及当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施用炭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对柴河周边蔬菜地土壤氨挥发和氮淋失的影响。[结果]氮损失量与施氮量呈正比,氮素淋失量均... [目的]为滇池柴河流域蔬菜种植区更科学、合理使用氮肥以及当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施用炭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对柴河周边蔬菜地土壤氨挥发和氮淋失的影响。[结果]氮损失量与施氮量呈正比,氮素淋失量均高于氨挥发量;同一施肥水平的两种肥料氨挥发、氮素淋失和氮素损失量间差异在0.05水平显著(普通尿素〉生物炭包膜尿素);在施氮量为320和280 mg/kg的水平下,生物炭包膜尿素处理比普通尿素处理氮损失低43.5%~45.5%,其中氨挥发低3.7%~21.7%,氮淋溶低49.8%~52.1%,而硝态氮是氮素淋溶的主要形式占总氮淋出的76.0%~95.7%(普通尿素处理)和51.6%~53.5%(生物炭包膜尿素处理)。[结论]生物炭包膜尿素主要通过减少硝氮淋失来控制氮损失。减量施氮并结合生物炭包膜尿素的施用,对控制该地区氮肥施用带来的水体污染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包膜尿素 氨挥发 氮淋溶 柴河流域
下载PDF
辽宁柴河流域镉污染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文然 于琅 程秀峰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期266-266,268,共2页
本次研究通过辽宁省铁岭市柴河流域的水系沉积物采样测试数据分析,发现了镉元素在柴河流域远远高于正常值,对区域内人畜生存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追溯原因,发现镉元素超标是由于水系上游柴河铅锌矿的开采使对流域地球化学环境特征造成了改... 本次研究通过辽宁省铁岭市柴河流域的水系沉积物采样测试数据分析,发现了镉元素在柴河流域远远高于正常值,对区域内人畜生存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追溯原因,发现镉元素超标是由于水系上游柴河铅锌矿的开采使对流域地球化学环境特征造成了改变,镉元素不断累集而形成重度污染。通过有关文献查询,结合镉元素本身特点,本文提出了镉元素污染的防护和治理方法,以逐步消除污染源,减轻柴河流域内镉元素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危害,营造优美的绿水青山,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河流域 镉污染 防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的月际变化——以滇池柴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献花 阳利永 +1 位作者 赵斌 王泉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1-26,共6页
以滇池柴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对设施农业、传统农业、坡耕地、撂荒地和林地等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逐月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各种土壤的理化性质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显著性差异不尽一致.各月平均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 以滇池柴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对设施农业、传统农业、坡耕地、撂荒地和林地等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逐月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各种土壤的理化性质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显著性差异不尽一致.各月平均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其土壤的理化性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显著性差异存在差别.因此,应加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的连续监测,以全面掌握土壤理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理化性质 月际变化 柴河流域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itrogen Loss after Application of Biochar Coated Urea and Common Urea in Vegetable Soil at Chaihe Catchment of Dianchi Lake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惠惠 胡正义 +1 位作者 朱晓琦 周国慧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2期2688-2692,2804,共6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scientific and rea- sonabl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vegetable-growing area at Chaihe catchmen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scientific and rea- sonabl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vegetable-growing area at Chaihe catchment of Dianchi Lake. [Method] A po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loss of nitrogen via ammonia volatilization and nitrogen leaching after application of biochar coated urea (BCU) and common urea (Urea)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rates (0 mg N/kg soil, 400 mg N/kg soil, 320 mg N/kg soil and 280 mg N/kg soil). [Resul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mount of nitrogen loss was proportional to nitrogen applied rate. Leaching nitrogen was higher than ammonia volatilization. Compare with Urea treatments, ammonia volatilization and nitrogen leaching loss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BCU treatments at the sam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At th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f 320 and 280 mg N/kg soil, nitrogen loss, ammonia volatilization and leaching nitrogen was 43.5%-45.5%, 3.7%-21.7% and 49.8%-52.1% lower in BCU treatments than in Ure- a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BCU could minimize nitro- gen loss by reducing nitrate leaching los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low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combined with BCU have a practical influence on controlling the risk of nitrogen pollution in Dianchi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 coated urea Ammonia volatilization Nitrogen leaching Chaihe catchment
下载PDF
柴河流域土壤特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斌 吴献花 +5 位作者 张刚 高卫国 吴斌 杨晓 自雪林 缪宏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24-229,共6页
2010年利用GPS定位,在柴河流域采集土样100个,分析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照1980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属中等水平,全氮和全磷以... 2010年利用GPS定位,在柴河流域采集土样100个,分析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照1980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属中等水平,全氮和全磷以较丰富为主。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而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和全磷的空间变异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研究揭示了柴河流域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土壤肥力评价和养分资源精准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河流域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下载PDF
柴河流域不同农田种植模式下沟渠底泥氮磷及有机质的赋存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晓妮 付登高 段昌群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9-524,共6页
于旱季及雨季末期对柴河流域不同农田种植模式下沟渠底泥进行原位采集,分析了沟渠底泥中养分含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养分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除有效磷外,沟渠底泥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全磷含量均表现为大棚>蔬菜地>玉米地,说... 于旱季及雨季末期对柴河流域不同农田种植模式下沟渠底泥进行原位采集,分析了沟渠底泥中养分含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养分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除有效磷外,沟渠底泥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全磷含量均表现为大棚>蔬菜地>玉米地,说明不同农田利用及管理方式是导致沟渠底泥养分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而沟渠水分条件及植被的变化则导致雨季前后沟渠底泥养分呈现不同的时空差异。沟渠养分的长期积累将影响沟渠湿地系统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因此,优化农田种植方式及管理模式仍是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控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沟渠底泥 养分赋存 柴河流域
下载PDF
柴河流域防洪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7
作者 王立民 宋榜科 《东北水利水电》 2007年第7期47-48,共2页
1系统建设的目标 柴河流域防洪安全实时监控系统重点研究和解决柴河流域防洪信息的实时监控管理、科学合理地进行防洪调度、防洪与兴利优化调度等问题.实现水库科学管理、优化调度、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柴河流域及辽河下游人民生... 1系统建设的目标 柴河流域防洪安全实时监控系统重点研究和解决柴河流域防洪信息的实时监控管理、科学合理地进行防洪调度、防洪与兴利优化调度等问题.实现水库科学管理、优化调度、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柴河流域及辽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监控系统 防洪安全 柴河流域 结构 实时监控管理 优化调度 流域防洪 防洪调度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柴河流域水文特征值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孙逸群 徐玉英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5年第3期76-80,共5页
本文基于气候变化对柴河流域整个水文范畴形成影响的反应链新观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按影响的层次,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反应链的第一环节——降水、径流等流域水文特征值及对柴河流域水文特征值产生的明显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柴河流域 水文特征值 影响
下载PDF
柴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特征
19
作者 自雪林 吴献花 +2 位作者 罗维佳 赵斌 刘淑娟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41-46,共6页
对柴河流域五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有机质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柴河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质肥力为Ⅲ级,并呈现由表层到底层自上而下递减的趋势;其相同土层的有机质含量11月的显著高于7月;7月表层有机质含量表现为设施农业>落荒... 对柴河流域五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有机质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柴河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质肥力为Ⅲ级,并呈现由表层到底层自上而下递减的趋势;其相同土层的有机质含量11月的显著高于7月;7月表层有机质含量表现为设施农业>落荒地>林地>坡台地>传统农业,浓度范围为13.40~18.15 g/kg;11月表层有机质含量表现为落荒地>设施农业>林地>传统农业>坡台地,浓度范围为14.61~20.92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河流域 土地利用类型 有机质
下载PDF
降雨-径流过程中非点源污染物迁移过程分析
20
作者 赵斌 吴献花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5-39,共5页
以柴河流域示范工程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一次暴雨径流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来研究降雨-径流过程中非点源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及污染物排放负荷量.研究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物氮、磷浓度随降雨各时期的变化而变化,且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与降雨径... 以柴河流域示范工程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一次暴雨径流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来研究降雨-径流过程中非点源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及污染物排放负荷量.研究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物氮、磷浓度随降雨各时期的变化而变化,且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与降雨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降雨过程示范工程区出口处总氮、总磷浓度及流量均高于示范工程区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柴河流域 径流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