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用于串列双桩桩列上的波流力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玉成 王凤龙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1-149,共9页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测定了双桩串列时在不规则波和水流共同作用下在不同桩距条件下桩柱所受的正向力与横向力,分析了正向力、横向力及其合力的时域及频域特性,给出了正向力和合力群桩系数随相对桩距和KC数的变化规律,文中还探讨了双桩串...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测定了双桩串列时在不规则波和水流共同作用下在不同桩距条件下桩柱所受的正向力与横向力,分析了正向力、横向力及其合力的时域及频域特性,给出了正向力和合力群桩系数随相对桩距和KC数的变化规律,文中还探讨了双桩串列时的合力值及其方向与单桩时的合力值与方向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力 水流力
下载PDF
相同雷诺数下串列双圆柱绕流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崔宜梁 王海峰 +1 位作者 李蒙 孙凯利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4-1169,共6页
为研究均匀水流场中串列排布的柱群之间的干涉影响,本文以三维串列双圆柱为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15.0中双方程k-ε模型,分析模拟了双圆柱所受平均阻力、平均升力、后柱周向压力、斯特劳哈尔数等水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在... 为研究均匀水流场中串列排布的柱群之间的干涉影响,本文以三维串列双圆柱为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15.0中双方程k-ε模型,分析模拟了双圆柱所受平均阻力、平均升力、后柱周向压力、斯特劳哈尔数等水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在雷诺数为Re=2×10~4的串列双圆柱绕流中,两圆柱中心间距L与圆柱直径D的比值为L/D=4时,后柱受前柱绕流尾流影响大,明显高于单圆柱绕流的平均阻力系数,后柱的周向压力值也随前柱尾流的摆动呈现显著的不对称性;当L/D=8时,前柱绕流尾流对后柱影响逐渐减弱;当L/D=12时,两圆柱之间的相互干扰几乎可以忽略,可以看作是相互独立的单圆柱绕流。最后,计算的斯特劳哈尔数与单圆柱绕流对应的斯特劳哈尔数相近且仿真数值在计算数值范围之内,验证了整个仿真分析的准确性,也进一步说明了双圆柱绕流的柱群的干涉影响。双圆柱间距越大,前、后柱之间的干涉影响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数 尾流 水动力特性 绕流
下载PDF
结构的在场性与空间实现——以空间场域中柱群设计操作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瀚 戴航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59,共7页
利用现象学还原,在环境场域和自然力场中,用案例解析结构在场性的内涵及其表现,详细论述柱在结构在场性中表达的原理和价值,提出新的建筑设计方法:在建筑空间场域的自然力场作用下,建立独立柱单元结构初始形态,采用特定算法技术,分别通... 利用现象学还原,在环境场域和自然力场中,用案例解析结构在场性的内涵及其表现,详细论述柱在结构在场性中表达的原理和价值,提出新的建筑设计方法:在建筑空间场域的自然力场作用下,建立独立柱单元结构初始形态,采用特定算法技术,分别通过柱的平面偏转、竖向连续摇摆,以及截面超细的设计项目操作实践,形成丰富多样的柱群空间形态,实现建筑空间的结构在场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性 存在 空间形态 算法
原文传递
交错布置柱群前后水力特性探讨
4
作者 习晨 王志国 +2 位作者 段海浪 杨会朋 关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5-128,共4页
为探究柱群布置形式对水力特性的影响,在水槽试验模型中分别布置交错、密集和稀疏3种形式的柱群,从沿程各断面流速分布、各断面沿水深流速分布及消能率方面探讨柱群前后水力特性,比较不同来水流量和不同控制水深条件下柱群的消能效果。... 为探究柱群布置形式对水力特性的影响,在水槽试验模型中分别布置交错、密集和稀疏3种形式的柱群,从沿程各断面流速分布、各断面沿水深流速分布及消能率方面探讨柱群前后水力特性,比较不同来水流量和不同控制水深条件下柱群的消能效果。结果表明:交错布置柱群的消能效果最明显,消能效果受来水流量和控制水深的影响,来水流量越小、控制水深越高,消能效果越明显,但当控制水深超过柱群高度时会出现局部流速迅速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布置 水槽试验 流速分布 消能率
下载PDF
海纳百川的荷兰新闻传播业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力丹 王之月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0-57,共8页
地理位置和商贸精神让荷兰一度成为世界的海上殖民强国,通过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交流形成了独特的"荷兰式宽容"的文化传统。荷兰曾经历以宗教/党派划分"柱群"的时期,每个柱群均有自己的媒体,互相间不往来但也不对... 地理位置和商贸精神让荷兰一度成为世界的海上殖民强国,通过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交流形成了独特的"荷兰式宽容"的文化传统。荷兰曾经历以宗教/党派划分"柱群"的时期,每个柱群均有自己的媒体,互相间不往来但也不对立。20世纪60年代以后柱群解体,原来的柱群媒体公共化,同时商业化媒体涌现。荷兰宪法赋予公民充分的新闻自由,目前荷兰的新闻传播业仍然呈现着自由、包容、多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 新闻传播业 《电讯报》 NPO
原文传递
串列双圆柱在规则波中的压力分布
6
作者 姚熊亮 陈起富 +1 位作者 徐文景 陈虹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6-114,共9页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测定了串列双圆柱在规则波中的柱表面压力,分析了定常压力和脉动压力沿柱周向的分布,对并列、串列双圆柱的升力进行了适当的讨论。结果表明,两柱的压力分布、升力均与两柱间距有关。
关键词 波浪 压力分布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第二阶散射波对垂直圆柱群作用的解析算法
7
作者 黄华 吴建华 孙明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5期97-106,共10页
第二阶散射波对垂直圆柱群作用的解析算法@黄华@吴建华@孙明光...
关键词 散射波 垂直圆 二阶
下载PDF
不同直径及形状的短扰流柱群的流阻及换热 被引量:29
8
作者 朱惠人 许都纯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6-249,共4页
采用放大的模型对装有五排短扰流柱的涡轮叶片尾缘的冷却通道的流阻特性及通道端壁表面上的局部换热系数进行了测量 ,重点研究了扰流柱直径及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1 )扰流柱直径越大 ,压力损失系数越大。在相同条件下 ,圆柱形扰流柱... 采用放大的模型对装有五排短扰流柱的涡轮叶片尾缘的冷却通道的流阻特性及通道端壁表面上的局部换热系数进行了测量 ,重点研究了扰流柱直径及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1 )扰流柱直径越大 ,压力损失系数越大。在相同条件下 ,圆柱形扰流柱排的压力损失系数要大于圆锥形扰流柱排的压力损失系数 ;(2 )圆柱形扰流柱排内的换热强化系数的增长速度比圆锥形扰流柱排要快 ,而且达到的最大值也较大。扰流柱直径越大 ,在相同的局部位置处换热强化系数越大 ;(3 )当扰流柱直径增加时 ,其阻力的上升要比换热的上升快的多。与圆柱形扰流柱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径 形状 短扰流 流阻 换热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浅埋房式采空区煤柱群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1
9
作者 朱德福 屠世浩 +1 位作者 王方田 马行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0-397,共8页
基于"品"字形煤柱分布及尺寸、采空区上方塑性区域边界拱角大小计算得出房式煤柱上覆平均载荷σ_(aps),结合煤柱完全塑性失稳后其邻近煤柱上覆平均载荷变化规律定义了煤柱单元失稳概率P_0。采用重整化群方法将煤柱群划分并建... 基于"品"字形煤柱分布及尺寸、采空区上方塑性区域边界拱角大小计算得出房式煤柱上覆平均载荷σ_(aps),结合煤柱完全塑性失稳后其邻近煤柱上覆平均载荷变化规律定义了煤柱单元失稳概率P_0。采用重整化群方法将煤柱群划分并建立为一维、二维元胞模型,将煤柱失稳概率密度函数(PDF)表示为威布尔函数分布形式并给出不动点方程,进一步求解煤柱失稳临界概率。以石圪台煤矿为实例,计算3-1-1号煤层房式采空区中煤柱稳定性,结合房式采空区煤柱群数值模拟结果,评价了石圪台煤矿房式采空区煤柱群稳定性,最后选取两个房式采空区工作面进行表土层剥离揭露实验,验证煤柱群稳定性理论计算可靠性,为相邻采区及井田内房式采空区下开采提供理论及工程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房式采空区 重整化方法 稳定性 表土层剥离
下载PDF
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顶板-煤柱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解兴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9,共5页
为了降低房柱式采空区煤柱失稳引发顶板灾害的危险性,通过建立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单个煤柱失效引发大面积垮落的数值模型,对房柱采空区煤柱的承载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房柱式采空区煤柱尺寸对整个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关系。基于房柱式... 为了降低房柱式采空区煤柱失稳引发顶板灾害的危险性,通过建立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单个煤柱失效引发大面积垮落的数值模型,对房柱采空区煤柱的承载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房柱式采空区煤柱尺寸对整个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关系。基于房柱式采空区煤柱应力与强度的关系,建立了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顶板-煤柱群系统数学分析模型,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奎乌煤矿房柱式采空区顶板-煤柱群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迭代计算,可对该矿房柱式采空区的稳定性及破坏发展过程进行预测,为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顶板-煤柱群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再现了在流变条件下诱发大面积顶板灾害的煤柱群失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式采空区 顶板-煤 浅埋煤层 大面积垮落
下载PDF
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基础理论 被引量:23
11
作者 白锦文 崔博强 +5 位作者 戚庭野 朱卫兵 王凯 史旭东 毋皓田 康立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438,共15页
采空区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表现出明显的联动致灾效应。运用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关键柱理论,提出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技术方法,揭示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核心机理,确定了柱旁充填体材料、强度、宽度和形态等技术参数,评价... 采空区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表现出明显的联动致灾效应。运用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关键柱理论,提出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技术方法,揭示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核心机理,确定了柱旁充填体材料、强度、宽度和形态等技术参数,评价了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效果,并对其潜在的应用范围与领域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①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技术方法通过在采空区煤柱群体系的关键柱旁边实施柱旁双侧全部充填、柱旁双侧部分充填、柱旁单侧全部充填或柱旁单侧部分充填等工艺,使采空区中形成的柱旁充填体不仅能对关键柱起到侧护作用,还能形成“关键柱-柱旁充填体”的协同承载结构体,进而实现采场岩层移动的有效控制,并保障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②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核心机理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关键柱与柱旁充填体的耦合承载、柱旁充填体对关键柱产生侧向约束、关键柱受力状态向应变强化的转变、关键柱强度的长期劣化减弱。③关键柱柱旁充填体的材料以返井固废充填材料和原位固废充填材料为主,柱旁充填体的极限抗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其分担的载荷,柱旁充填后“遗留煤柱-柱旁充填体”耦合承载体中屈服区的宽度不能扩展与延伸至“关键柱”的原始弹性核区内,柱旁充填体的形态主要包括矩式、梯式、台阶式和多级梯式四大类。④柱旁充填后关键柱的应力集中程度会降低,其两侧塑性核区的宽度减小,且中央区域弹性核区的宽度增大;“关键柱-柱旁充填体”的应力分布与塑性区分布特征表明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的效果良好。⑤关键柱柱旁充填岩层控制基础理论不仅可以用于采空区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防控,还能应用于优质遗留煤炭资源复采和地下空间维护与利用等技术领域,更能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 旁充填 链式失稳 协同承载 失稳防控 岩层控制
下载PDF
大尺度圆柱墩群周围的波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玉成 刘德良 +1 位作者 陈兵 李林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共12页
本文对波流共同作用下大尺度圆柱墩群周围的波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利用波浪弥散关系的迭代计算求得波向与流向的夹角以及波浪的相对频率。流场通过求解浅水环流方程得到,波浪场通过求解含流的缓坡方程得到,通过二者的迭代计算得到大尺... 本文对波流共同作用下大尺度圆柱墩群周围的波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利用波浪弥散关系的迭代计算求得波向与流向的夹角以及波浪的相对频率。流场通过求解浅水环流方程得到,波浪场通过求解含流的缓坡方程得到,通过二者的迭代计算得到大尺度圆柱墩群周围的波流场的耦合解。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数值模型,并将本文的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以及其他学者计算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 波浪 水流 缓坡 绕射
下载PDF
浅埋近距离煤层开采超前煤柱群冲击失稳机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冯国瑞 朱卫兵 +3 位作者 白锦文 余丹 谢建林 李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工作面前方遗留煤柱群(后文简称“超前煤柱群”)在采动影响下会发生链式冲击失稳,诱发动载矿压灾害并影响下伏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揭示超前煤柱群链式冲击失稳机制是浅埋近距离煤层安全开采的根本前提。本文实测分析了元宝湾煤矿房式... 工作面前方遗留煤柱群(后文简称“超前煤柱群”)在采动影响下会发生链式冲击失稳,诱发动载矿压灾害并影响下伏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揭示超前煤柱群链式冲击失稳机制是浅埋近距离煤层安全开采的根本前提。本文实测分析了元宝湾煤矿房式采空区下伏6107工作面开采的覆岩移动规律,发现了超前煤柱群的回弹变形现象,开展了房式采空区下伏煤层开采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房采煤柱群-覆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采动影响下超前煤柱群回弹冲击失稳的动态过程,揭示了浅埋近距离煤层开采超前煤柱群的冲击失稳机制。结果表明:(1)浅埋柱采区近距离下伏煤层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前方覆岩呈现出“先短暂回弹后剧烈下沉”的运动特征,即首先存在极短时间的覆岩回弹变形现象,之后出现了部分覆岩的整体破断与垮塌。由此,反推出采动影响下超前煤柱群也发生了回弹变形。(2)柱式采空区下伏煤层开采过程中关键柱在覆岩沉降和超前支承压力的作用下最早出现斜切破坏,引起载荷的转移,加剧邻近部分房采煤柱群的应力集中程度,进而发生链式斜切破坏。在此过程中,覆岩持续沉降,裂隙也不断发育,形成剪切贯通断裂面,发生破断回转,促使超前煤柱群回弹变形与冲击失稳,引发层间岩层的全厚切落,带动更大规模房采煤柱群的链式失稳,并造成下伏工作面动压灾害的发生。(3)浅埋近距离下伏煤层开采“煤柱群-覆岩”的失稳垮塌过程可以细分为:关键柱斜切破坏阶段、关键柱邻近部分煤柱群破坏阶段、超前煤柱群回弹冲击失稳阶段、覆岩垮塌与层间岩层切落致灾阶段。(4)浅埋近距离煤层开采超前煤柱群冲击失稳是“煤柱群回弹变形”与“覆岩联动垮塌”共同作用且互馈影响的动态过程。该研究可以解释柱式采空区下伏近距离煤层开采超前动载矿压的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 回弹变形 冲击失稳 岩层切落 动载矿压
下载PDF
基于重整化群理论的采空区煤柱群临界失稳概率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淑坤 张向东 +1 位作者 孙琦 宋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08,共5页
为对房柱式采空区煤柱群安全稳定性进行客观评价,以概率分析为手段结合重整化群理论,深入研究了煤柱个体与相邻煤柱之间的荷载传递规律及煤柱群-顶板系统临界稳定性。得出结论:重整化群理论可适用于采空区煤柱群稳定性分析,确定煤柱群... 为对房柱式采空区煤柱群安全稳定性进行客观评价,以概率分析为手段结合重整化群理论,深入研究了煤柱个体与相邻煤柱之间的荷载传递规律及煤柱群-顶板系统临界稳定性。得出结论:重整化群理论可适用于采空区煤柱群稳定性分析,确定煤柱群临界概率范围为0.147≤p*≤0.333;煤柱失稳荷载传递过程中的损失程度可用荷载传递系数α衡量,临界破坏概率p*随着荷载传递系数α的增加而递减;针对不同工况,需通过试验或现场实测获得传递系数α,才能准确的确定煤柱临界概率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稳定性 重整化理论 临界概率 传递系数
下载PDF
顺排微柱群内部层流流动特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管宁 刘志刚 张承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4-671,共8页
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去离子水在低Reynolds数下流过顺排微柱群内部时的速度场、压力场以及流动阻力特性。实验测量了柱直径为0.5 mm,柱高度分别为1.00、0.75、0.50、0.25 mm的顺排微柱群的阻力系数,发现在端壁面效应... 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去离子水在低Reynolds数下流过顺排微柱群内部时的速度场、压力场以及流动阻力特性。实验测量了柱直径为0.5 mm,柱高度分别为1.00、0.75、0.50、0.25 mm的顺排微柱群的阻力系数,发现在端壁面效应的作用下,微柱群内阻力系数随柱高增加而减小,且现有关联式对实验结果预测并不理想。因此建立了三维不可压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柱间距分别为0.75、1.00、1.25 mm,柱高度分别为1.00、0.75、0.50、0.25 mm,行数分别为3、5、7、9,列数分别为5、10、15、20的顺排排列微柱群的内部流场及旋涡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获得了顺排微柱群流动阻力的新型计算关联式。研究发现,随着柱间距的增大,流场内旋涡增多,流动阻力增大。此外,顺排微柱群内部阻力系数随着柱高的增加、列数减少而减小,而微圆柱排数对阻力系数的影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不明显。研究还表明,本文所得关联式在40<Re<150范围内与实验值偏差为10%~25%,能够对微柱群内部流动特性进行有效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壁面效应 层流流动 旋涡 阻力特性
下载PDF
浅埋煤层“保水采煤”条带开采“围岩—煤柱群”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石平五 长孙学亭 刘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8-70,共3页
陕北煤田的开发基本属于初期开采浅部煤层的阶段,而陕北又是我国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地区,榆阳区划归地方煤矿,开采区上方有较丰富的潜水,必须实施“保水采煤”。论文应用东北大学的岩石破裂过程数值试验的RFPA2D程序分析了有些条带开采设... 陕北煤田的开发基本属于初期开采浅部煤层的阶段,而陕北又是我国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地区,榆阳区划归地方煤矿,开采区上方有较丰富的潜水,必须实施“保水采煤”。论文应用东北大学的岩石破裂过程数值试验的RFPA2D程序分析了有些条带开采设计中围岩破坏的力学过程,提出了在浅部煤层实施条带保水开采的关键技术要求,指出需要进行“围岩-煤柱群”整体力学模型计算,保证煤柱群和开采条带的长时稳定才能保证水体不受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采煤 条带开采 “围岩—煤 稳定性 数值试验
下载PDF
浅埋近距煤层开采三场演化规律及煤柱群结构控制效应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庆享 曹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9,共9页
为探索浅埋近距煤层开采煤柱减压与地表减损控制方法,以陕西省神南矿区柠条塔煤矿北翼东区1^(-2)与2^(-2)煤层开采为背景,采用物理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浅埋近距煤层开采的应力场、位移场和裂隙场(三场)演化规律,建立了下... 为探索浅埋近距煤层开采煤柱减压与地表减损控制方法,以陕西省神南矿区柠条塔煤矿北翼东区1^(-2)与2^(-2)煤层开采为背景,采用物理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浅埋近距煤层开采的应力场、位移场和裂隙场(三场)演化规律,建立了下煤柱集中应力、地表下沉、覆岩裂隙和地表裂缝发育与不同煤柱群结构的关系,提出了煤柱群结构的分类,揭示了煤柱群结构效应。研究表明,随上下煤柱错距增大,下煤柱最大垂直应力呈“大→小→大”变化,避开上煤柱集中应力传递区和上工作面采空区中部增压区,可实现下煤柱减压;不同错距煤柱结构形成的地表沉降分为沉降落差极值段、沉降落差减小段和沉降落差稳定段,在沉降落差稳定段地表裂缝最小。揭示了不同错距煤柱群结构对区段煤柱侧覆岩裂隙与地表裂缝的控制效应,确定了煤柱减压与地表减损的合理煤柱错距范围。基于三场演化规律,提出了煤柱群结构分类:叠置煤柱群结构、错置煤柱群结构、减压区分离煤柱群结构和压实区分离煤柱群结构;确定了“减压区分离煤柱群结构”可实现集中应力、地表不均匀沉降、覆岩裂隙和地表裂缝耦合控制,是最佳煤柱群结构。建立了基于煤柱集中应力控制的减压模型和基于覆岩位移与裂缝控制的减损模型,提出了煤柱减压与地表减损耦合控制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浅埋近距煤层安全减损开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近距煤层 错距 三场 集中应力 地表裂缝 结构效应
下载PDF
波浪与外壁开孔双筒柱群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玉成 孙路 滕斌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应用速度势的特征函数展开和透空壁内两壁间压力差和流体速度成正比的线性模型,建立了波浪与外壁开孔同轴双筒桩柱群相互作用的线性解析解.应用这一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用以检验孔隙系数对双筒柱上的波浪力和波面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应用速度势的特征函数展开和透空壁内两壁间压力差和流体速度成正比的线性模型,建立了波浪与外壁开孔同轴双筒桩柱群相互作用的线性解析解.应用这一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用以检验孔隙系数对双筒柱上的波浪力和波面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壁孔隙系数的增加对减小波浪力和柱外波面高度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绕射 波浪力 波面升高 开孔结构
下载PDF
上分层煤柱群下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海涛 赵毅鑫 +3 位作者 姜耀东 周坤 孙鹤 田少飞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195,共4页
对于厚煤层矿井,上分层不规则回采形成的残留煤柱群及空巷为下分层回采造成了困难,为提高优质煤资源回收率,对于上分层煤柱群下矿压分布规律进行了针对性研究。通过跟踪毛则渠老坑口煤矿7408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矿压值,指出该条件下具有... 对于厚煤层矿井,上分层不规则回采形成的残留煤柱群及空巷为下分层回采造成了困难,为提高优质煤资源回收率,对于上分层煤柱群下矿压分布规律进行了针对性研究。通过跟踪毛则渠老坑口煤矿7408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矿压值,指出该条件下具有高应力分布位置未知和矿压值起伏的特征,结合数值模拟软件得到影响工作面应力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残留煤体的尺寸、空巷尺寸以及下部承载介质的强度,并最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工作面回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回采 上分层煤 矿压显现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评价新方法及其在上行开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白锦文 史旭东 +6 位作者 冯国瑞 戚庭野 李竹 朱卫兵 毋皓田 王凯 崔博强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3-652,662,共11页
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科学评价是保障柱式采空区长期稳定性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通过将采矿工程领域中“遗留煤柱群的链式失稳”与土木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的连续倒塌”交叉、对比与分析,运用关键柱理论,提出一种评价遗留煤柱群链式失... 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科学评价是保障柱式采空区长期稳定性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通过将采矿工程领域中“遗留煤柱群的链式失稳”与土木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的连续倒塌”交叉、对比与分析,运用关键柱理论,提出一种评价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新方法,并确定该方法的技术流程;结合元宝湾煤矿柱式采空区蹬空遗煤的赋存特征,采用上述方法模拟分析上行采动影响过程中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响应特征,评估上行采动影响下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风险。结果表明,采矿工程领域中“遗留煤柱群的链式失稳”与土木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的连续倒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借鉴土木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的方法,提出基于拆除构件法评价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的新方法。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评价新方法的技术流程为:首先,判别柱式采空区待研究范围内遗留煤柱群体系中的“关键柱”。其次,将遗留煤柱群体系中的关键柱确定为拆除对象,分析关键柱拆除以后邻近剩余遗留煤柱的稳定性;如果拆除关键柱后邻近剩余遗留煤柱群的稳定性均良好,则可以判定遗留煤柱群不存在链式失稳的风险;如果关键柱拆除以后最邻近遗留煤柱发生失稳,则遗留煤柱群存在链式失稳的风险;将该邻近失稳煤柱也拆除,进一步分析剩余煤柱群的整体稳定性。然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分析遗留煤柱群体系是否会发生链式失稳,并评价其发生链式失稳的风险。基于拆除构件法的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评价新方法可以应用于蹬空煤层开采中,当上行采动影响下“关键柱”拆除以后,会产生显著的链动失稳效应,使得其右侧的遗留煤柱快速依次发生链式失稳,并影响蹬空遗煤的高效开采;因此,采取柱旁充填等技术措施来减小链式失稳的风险。遗留煤柱群链式失稳评价新方法的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除构件法 关键 遗留煤 链式失稳 上行开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