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真三维显示中的体素化及均匀化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田丰 夏雪 +2 位作者 田晶 张文俊 王鹤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04-1311,共8页
为了使基于投影的真三维显示获得径向均匀亮度,并提高有效体素数量,提出一种体素化和均匀化方法.针对体素中轴亮度高和外围亮度低的问题,分析了现有体素采样方法导致体素数量损失过多的原因;然后以二维平面填充算法替代三维体素采样,提... 为了使基于投影的真三维显示获得径向均匀亮度,并提高有效体素数量,提出一种体素化和均匀化方法.针对体素中轴亮度高和外围亮度低的问题,分析了现有体素采样方法导致体素数量损失过多的原因;然后以二维平面填充算法替代三维体素采样,提出基于径向范围填充的体素化方法,以及基于抖动技术的均匀化方法,以修正了柱空间内体素亮度失真.实验结果证明,文中方法保留了约60%的体显示分辨率,有效体素数量达到2亿个,真三维显示样机能够在室内光环境下显示清晰且均匀的全角度立体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维 空间 体素 径向范围填充 抖动技术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空间框架抗倒塌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戎贤 张健新 李艳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9-196,共8页
预知结构在偶然荷载作用下的失效机理和提供新荷载路径是异形柱框架结构抗倒塌设计的重要内容。进行1/3比例的两层3×2跨的底层边柱、角柱的突然失效试验及拟静力倒塌试验。分析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空间框架的试验现象、裂缝分布、破... 预知结构在偶然荷载作用下的失效机理和提供新荷载路径是异形柱框架结构抗倒塌设计的重要内容。进行1/3比例的两层3×2跨的底层边柱、角柱的突然失效试验及拟静力倒塌试验。分析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空间框架的试验现象、裂缝分布、破坏过程及荷载-位移等,进行异形柱空间框架受力过程分析,研究异形柱空间框架结构的受力机制转换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动力效应对异形柱空间框架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试验中没有出现钢筋被拔出现象,裂缝主要集中在竖向构件支座处;异形柱空间框架的边柱、角柱倒塌破坏过程均经历了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塑性阶段和悬链线阶段,边柱表现的悬链线效应远大于角柱的;楼板及梁的钢筋产生的悬链线效应在异形柱空间框架抗倒塌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空间框架 倒塌 突然失效 悬链线效应 拟静力
原文传递
多煤层时空协调开采模式与岩层控制机理 被引量:8
3
作者 阎跃观 朱元昊 +3 位作者 戴华阳 张琰君 代安进 李明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3-1153,共11页
针对黄河流域中下游矿井多煤层的赋存特点,基于资源与生态、人居环境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基于煤柱法向错距变化和煤柱空间形态变化的多煤层时空协调开采模式。以山东某矿的地质采矿条件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和岩体力学结构分析... 针对黄河流域中下游矿井多煤层的赋存特点,基于资源与生态、人居环境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基于煤柱法向错距变化和煤柱空间形态变化的多煤层时空协调开采模式。以山东某矿的地质采矿条件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和岩体力学结构分析,研究多煤层时空协调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和岩层控制机理。主要结论如下:随煤柱错距系数和开采层数的增加,地表下沉加大,当错距系数大于0.75时,地表下沉和水平移动受煤柱错距变化影响较小,各布局模式中,“正梯形煤柱”布局总采出率减小,柱充联合体的稳定性和垮落区的隔离效果增加,对地表移动的控制效果较好;多煤层时空协调开采地表下沉率与煤柱错距系数及煤柱宽度均呈乘幂函数关系,并建立了本区基于采深、煤柱法向错距和煤柱宽度的多煤层时空协调开采地表下沉率的拟合经验公式;揭示了多煤层时空协调开采岩层控制机理。通过多组开采单元协同作用,形成柱充联合体的有效承载结构以减小主关键层的移动空间,保证主关键层不破断,控制地表沉降;多煤层时空协调开采地表下沉率介于0.20~0.32之间,水平移动系数约为0.09,总采出率可达70%左右,相比多煤层条带开采,采出率提升约30%~40%。多煤层时空协调开采模式,既保证了资源采出率,又能有效地控制岩层和地表移动,为黄河流域多煤层矿区滞压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提供了一项经济可靠、资源损失率小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煤层开采 时空协调 岩层控制 错距系数 空间形态
原文传递
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空间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振宝 刘春阳 +1 位作者 高等利 马华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0,共5页
通过对一个钢筋混凝土框架中柱空间梁柱节点和一个带现浇楼板空间节点在平面内施加低周反复荷载以及对一个带板空间节点在斜向施加低周反复荷载,深入研究了空间节点在平面内加载和斜向加载下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 通过对一个钢筋混凝土框架中柱空间梁柱节点和一个带现浇楼板空间节点在平面内施加低周反复荷载以及对一个带板空间节点在斜向施加低周反复荷载,深入研究了空间节点在平面内加载和斜向加载下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向弯矩作用下,带板试件梁端承载力略有提高,延性发展直至纵筋拉断;在负向弯矩作用下,带板试件由于板筋参与工作承载力提高2倍以上,变形能力受受压区混凝土破坏控制,与无板试件相当;带板试件在斜向荷载作用下由于相邻梁上作用弯矩相反,减少了板筋参与工作范围,承载力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板空间节点 低周反复荷载 抗震性能 板筋参与工作 承载力
下载PDF
考虑梁板柱空间协同效应RC框架“强柱弱梁”抗震设计效果非线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贾益纲 任文国 +2 位作者 吴光宇 袁志军 李寰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3-51,共9页
采用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考虑梁板柱空间协同效应,经对一水平荷载作用单跨单层RC空间框架试验和一双跨四层RC空间框架底层边柱失效竖向倒塌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并与其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之后,对按现行规范设计抗震... 采用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考虑梁板柱空间协同效应,经对一水平荷载作用单跨单层RC空间框架试验和一双跨四层RC空间框架底层边柱失效竖向倒塌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并与其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之后,对按现行规范设计抗震等级二级和三级的双跨六层RC空间框架模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研究,得出梁板空间协同经历"全开间T形截面"整体抗弯向"T形翼梁"+2"板带"抗弯机制转变;下部框架梁先行出铰,加快底层框架柱塑性铰出现,进而导致上部框架柱弯矩增大;抗震等级一级、二级RC框架能够达到"强柱弱梁"预期效果,而三级、四级框架则不能完好或不能实现"强柱弱梁"抗震设计机制等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 梁板空间协同 弱梁 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 非线性分析
原文传递
RC框架结构梁板柱空间协同工作效应非线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光宇 万宝 +3 位作者 贾益纲 张纯 李寰 林伟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454,共10页
针对RC框架结构梁板柱空间协同工作效应的非线性仿真分析问题,提出了建立在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理论基础上同时考虑结构双重非线性的空间分析计算方法;先利用该方法及其程序对一RC空间框架单柱失效倒塌试验含其梁板柱空间协同工作... 针对RC框架结构梁板柱空间协同工作效应的非线性仿真分析问题,提出了建立在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理论基础上同时考虑结构双重非线性的空间分析计算方法;先利用该方法及其程序对一RC空间框架单柱失效倒塌试验含其梁板柱空间协同工作效应进行了全过程分析,所得结果与试验实测吻合良好。据此,再以一典型的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给出了考虑梁板柱协同工作的结构空间效应和空间破坏形态的计算分析结果。分析研究表明,为考虑梁板柱空间协同工作效应的RC框架结构非线性仿真分析提供了一种合理有效的途径,计算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梁板空间协同工作 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 空间破坏形态 非线性
下载PDF
楼板参数对RC框架结构抗侧屈服机制影响非线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贾益纲 刘鹏程 +3 位作者 伍国强 吴光宇 任文国 袁志军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86-92,共7页
采用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对按现行规范设计的抗震等级三级的两跨六层RC空间框架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水平荷载增大框架梁端负弯矩和正弯矩区域的梁板由"全开间T形截面"整体抗弯分别向"三... 采用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对按现行规范设计的抗震等级三级的两跨六层RC空间框架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水平荷载增大框架梁端负弯矩和正弯矩区域的梁板由"全开间T形截面"整体抗弯分别向"三梁"("T形翼梁"+两"梁间板带")抗弯模式和"T形翼梁抗弯"+两"梁间板膜抗拉"模式转变;楼板参数对RC框架结构抗侧刚度和抗侧承载力影响明显,板顶钢筋对RC框架结构抗侧屈服机制影响最大,板底钢筋其次、楼板厚度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 梁板空间协同 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 楼板参数 抗侧屈服机制
原文传递
浅析MVRDV乌得勒支双重住宅的设计
8
作者 陈诗 《科技创业月刊》 2010年第11期184-186,共3页
分析了MVRDV事务所的乌得勒支双重住宅项目,重点探讨了该项目的设计条件、设计方案和结构技术各方面中的理性成分,并论述了MVRDV事务所的居住设计思想对中国住宅的启示。
关键词 理性 数据与形式 剖面原则 空间
下载PDF
群柱空间中的森林意象溯源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以森林教堂门廊及但丁纪念堂森林部分为例
9
作者 李翔宇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104,共3页
以树作为柱的原型的设计思考在建筑史中由来已久,而将森林作为群柱空间原型的设计视角则由此衍生而来。前者在历史演进中所经历的设计方法上的转变对后者产生影响——从单纯形态上的模仿到追求其意象的表达。在森林教堂门廊及但丁纪念... 以树作为柱的原型的设计思考在建筑史中由来已久,而将森林作为群柱空间原型的设计视角则由此衍生而来。前者在历史演进中所经历的设计方法上的转变对后者产生影响——从单纯形态上的模仿到追求其意象的表达。在森林教堂门廊及但丁纪念堂森林部分中,建筑师在面对群柱空间毗邻森林及独自为林两种情境时,通过对细部的特殊处理表达了不同的森林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森林意象 原型 细部
原文传递
结合技术、功能与美学的新探索——南京国际展览中心设计
10
作者 高民权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0,共3页
介绍了工程概况及平面设计,尤其强调了建筑设计与结构的结合,例如采用了跨度75m、跨距27m的钢管拱架,为其二层展厅提供了高大的无柱展览空间;同时由于在结构构件与支撑杆件布置上的细心安排,在建筑外形上形成了轻盈飘逸的效果,充分表现... 介绍了工程概况及平面设计,尤其强调了建筑设计与结构的结合,例如采用了跨度75m、跨距27m的钢管拱架,为其二层展厅提供了高大的无柱展览空间;同时由于在结构构件与支撑杆件布置上的细心安排,在建筑外形上形成了轻盈飘逸的效果,充分表现出钢结构的特征。指出建筑师只有对钢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节点构造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结构工程沟通与合作,创造出完美的充分表现钢结构特性的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大跨结构 钢桁架 空间 建筑美学 建筑设计
下载PDF
RC框架梁板柱空间协同抗倒塌机制非线性仿真分析
11
作者 贾益纲 毛云雪 +2 位作者 吴光宇 刘鹏程 王惠宾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70-77,共8页
现浇楼板对RC框架结构的承载性能有影响,准确分析考虑楼板贡献的RC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与机制很有必要。采用基于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理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VFEAP,先分别对水平荷载作用下2层RC框架抗侧试验模型和竖向荷载作用... 现浇楼板对RC框架结构的承载性能有影响,准确分析考虑楼板贡献的RC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与机制很有必要。采用基于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理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VFEAP,先分别对水平荷载作用下2层RC框架抗侧试验模型和竖向荷载作用下2层RC框架底层中柱失效抗倒塌试验模型进行梁板柱空间协同非线性分析,仿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分析程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据此,再对10层九宫格平面RC框架结构进行底层内柱失效情况下竖向连续性倒塌全过程仿真分析与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失效柱贯通十字梁格区域,几乎全部楼板始终处于偏心受拉状态,明显呈现板膜偏拉受力机制;与失效柱相连的贯通梁因楼板参与受力未出现压拱和悬链线机制,始终以梁抗弯机制为主,局部区域处于偏心受拉状态,可为完善梁板柱协同抗倒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 梁板空间协同 连续性倒塌 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 非线性分析
下载PDF
地铁明挖区间无柱大空间结构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聂永明 刘明保 李志文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1-74,共4页
大跨空间能为地铁车站提供较好的舒适度,并可减少占地面积。本文提出四种无柱大跨空间结构体系,通过对其综合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优选出预应力密排框架箱形结构体系,并应用于北京地铁某一明挖区间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逐步实现无柱大... 大跨空间能为地铁车站提供较好的舒适度,并可减少占地面积。本文提出四种无柱大跨空间结构体系,通过对其综合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优选出预应力密排框架箱形结构体系,并应用于北京地铁某一明挖区间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逐步实现无柱大跨空间地铁车站结构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空间 预应力结构
原文传递
明挖区间隧道无柱大空间预应力结构设计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明保 宫剑飞 +7 位作者 乐贵平 聂永明 陈文渊 李源潮 曹媛萍 李志文 徐凌 任正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71-374,共4页
提出3种无柱大空间预应力区间结构方案,并选取预应力密排框架箱形结构方案。针对该方案,通过完成内张拉预应力技术研究、有限元计算分析优化、结构构件设计计算和验算、新方案和普通方案构件承载力设计值与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的对比等,... 提出3种无柱大空间预应力区间结构方案,并选取预应力密排框架箱形结构方案。针对该方案,通过完成内张拉预应力技术研究、有限元计算分析优化、结构构件设计计算和验算、新方案和普通方案构件承载力设计值与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的对比等,得出预应力密排框架箱形结构方案设计安全可靠,可满足地铁明挖区间无柱大空间区间隧道要求,并为地铁明挖无柱大空间车站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挖区间隧道 空间 半刚性基础 密排框架箱形结构 内张拉环向预应力
下载PDF
钢空腹夹层板楼盖在大跨度篮球场中的实践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功球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3年第4期46-50,共5页
建筑要求在房屋内形成40 m×33 m的无柱大空间以满足篮球场的使用需求,对钢空腹夹层板楼盖这种新型结构体系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各施工阶段及最终使用阶段的应力和变形情况,并且补充了关键节点的有限元分析。YJK和MIDAS Gen计算结果表... 建筑要求在房屋内形成40 m×33 m的无柱大空间以满足篮球场的使用需求,对钢空腹夹层板楼盖这种新型结构体系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各施工阶段及最终使用阶段的应力和变形情况,并且补充了关键节点的有限元分析。YJK和MIDAS Gen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能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并且两个软件计算结果接近,进一步论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通过MIDAS Gen软件对空腹夹层板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各施工阶段构件的应力比和结构的最大变形均满足《装配式空腹楼盖钢网格盒式结构技术规程: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 43/T 351—2019》要求;为了验证临时支撑胎架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比了不设置胎架的模型,结果表明结构整体提升完成之后设置临时胎架,可以有效地限值结构变形,组合梁效应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有限元分析,下弦杆增设外环板,可以有效降低节点区应力,保证传力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钢空腹夹层板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施工模拟 外环板
下载PDF
大空间预应力结构在宋家庄站后区间的应用
15
作者 乐贵平 聂永明 +10 位作者 刘明保 陈文渊 李源潮 任正录 戴军 宫剑飞 曹媛萍 吕亮 徐凌 聂祺 李志文 《市政技术》 2010年第S2期84-87,共4页
提出三种无柱大空间预应力区间结构方案,并选取预应力密排框架箱形结构方案。针对该方案,通过完成内张拉预应力技术研究、有限元计算分析与优化、结构构件设计计算和验算、新方案和普通方案构件承载力设计值与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的对比... 提出三种无柱大空间预应力区间结构方案,并选取预应力密排框架箱形结构方案。针对该方案,通过完成内张拉预应力技术研究、有限元计算分析与优化、结构构件设计计算和验算、新方案和普通方案构件承载力设计值与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的对比等,得出宋家庄站—肖村桥站明挖区间隧道无柱大空间预应力结构设计安全可靠,可满足地铁明挖区间无柱大空间区间隧道要求的结论,并为地铁明挖无柱大空间车站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挖区间隧道 空间 半刚性基础 密排框架箱形结构 内张拉环向预应力
下载PDF
平面桁架在全层高大跨度房屋中的应用
16
作者 殷永刚 周克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2期106-110,共5页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设置平行弦桁架的桁高为建筑的层高,可实现整层无柱大空间,本文结合建筑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建立了几种平行弦桁架的结构模型,探讨了它们的受力性能,提出了受力合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结构模型。
关键词 平行弦桁架 桁高 空间 全层高大跨度房屋
下载PDF
地铁明挖区间无柱大空间的预应力结构探讨
17
作者 许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2年第5期279-282,共4页
大跨空间可给轨道交通站台带来很高的舒适性,并且能降低占地面积。本篇文章所给出的一种无柱大跨区间结构框架,经过对其结构整体性能的比较研究,优选出了混凝土钢筋密排框架的箱式结构系统,并运用于北京地铁的某一明挖区段框架,达到了... 大跨空间可给轨道交通站台带来很高的舒适性,并且能降低占地面积。本篇文章所给出的一种无柱大跨区间结构框架,经过对其结构整体性能的比较研究,优选出了混凝土钢筋密排框架的箱式结构系统,并运用于北京地铁的某一明挖区段框架,达到了很高的目标,为进一步完成无柱大跨度区间隧道框架工程提出了一个有效的结构框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明挖区间 空间 预应力结构
下载PDF
预制-现浇叠合拱板满跨堆载试验研究
18
作者 杨勇 周蓉峰 柳献 《建筑施工》 2021年第4期710-714,共5页
上海轨交15号线吴中路地铁车站首次采用了预制-现浇叠合拱板结构,是全国首个应用该结构的无柱大跨地铁车站。为研究叠合拱形顶板在满跨堆载下的结构性能,开展了足尺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当前的结构满足设计要求,且存在较大安全储备;结构... 上海轨交15号线吴中路地铁车站首次采用了预制-现浇叠合拱板结构,是全国首个应用该结构的无柱大跨地铁车站。为研究叠合拱形顶板在满跨堆载下的结构性能,开展了足尺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当前的结构满足设计要求,且存在较大安全储备;结构在荷载达到设计荷载的1.33倍、支座位移达到24 mm时,首次在跨中出现裂缝,裂缝发展贯穿于预制和现浇层,二者相互作用良好;相对堆载而言,结构对支座位移的响应更加强烈,因此支座侧向位移是控制拱结构安全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大跨空间 叠合结构 结构静载试验 验证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