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龙溪之学辩护:论查铎“从知体上指点”之学
1
作者 李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7-73,共7页
查铎为王畿的弟子,积极继承和阐发龙溪之学的精神内涵,率先回应了学界对龙溪之学的质疑。查铎主张良知本体具有至善性、超越性与自然性,为学工夫虽可有戒惧慎独与“无知”“致虚”之分,但在本质上皆可统之于符合本性的行为,亦即工夫乃... 查铎为王畿的弟子,积极继承和阐发龙溪之学的精神内涵,率先回应了学界对龙溪之学的质疑。查铎主张良知本体具有至善性、超越性与自然性,为学工夫虽可有戒惧慎独与“无知”“致虚”之分,但在本质上皆可统之于符合本性的行为,亦即工夫乃自觉与自然的统一。泰州后学孟秋主张不可脱离心体良知的发用抽象地理解良知与道,以此“两端之旨”批评王畿与查铎的“守寂应感”思想流为禅学,查铎则从本体论与工夫论角度为“虚无”辩护。二人的争论乃“二王”后学的直接论辩,“二王”内部已自觉彼此之间有承体起用与即用言体的思想差异,此也说明刘宗周对“情识”“虚玄”流弊的反思,在阳明学内部已有其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秋 至善性 自然性 龙溪学派
下载PDF
阳明学中“无”的思想探析——以查铎《水西会语》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伟良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9-148,共10页
儒家传统中特有的“无”的思想在晚明的阳明学中得到了极大的高扬,晚明阳明学第三代人物查铎即对阳明学中“无”有深刻的体认。对查铎所著《水西会语》作一分析后可见,其以王龙溪的“四无论”为旨归,通过“何思何虑”“不落情识”“即... 儒家传统中特有的“无”的思想在晚明的阳明学中得到了极大的高扬,晚明阳明学第三代人物查铎即对阳明学中“无”有深刻的体认。对查铎所著《水西会语》作一分析后可见,其以王龙溪的“四无论”为旨归,通过“何思何虑”“不落情识”“即动即静”“本体真乐”四个方面,对阳明学中“无”的思想进行了具体的阐发,反映了阳明学“无”的思想在晚明儒学人物中受到了进一步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西会语》 阳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