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庸遇良师
1
作者 石保青 《做人与处世》 2023年第14期46-47,共2页
金庸,原名查良铺,少年时在浙江上高中。有一天,他目睹训育主任不留情面,仰仗自己的身份,蛮不讲理地设骂眼前的一个学生,学生忍无可忍,抢起一条板凳便向训育主任砸去,幸亏被周围同学拦了下来,结果那个学生无可避免地被开除了。查良镛对... 金庸,原名查良铺,少年时在浙江上高中。有一天,他目睹训育主任不留情面,仰仗自己的身份,蛮不讲理地设骂眼前的一个学生,学生忍无可忍,抢起一条板凳便向训育主任砸去,幸亏被周围同学拦了下来,结果那个学生无可避免地被开除了。查良镛对这种训育制度充满愤恨,也为同学与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而不平,于是写了一篇《一事能狂便少年》,投给《东南日报》副刊。这篇文章用王国维的“一事能狂便少年”引出主题,把对训育制的不满以及对人人惧怕的训育主任的讽刺表达得淋漓尽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公平待遇 训育 金庸 良师 《东南日报》 副刊 王国维 查良
原文传递
论金庸的社论——兼与张季鸾的社论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弢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2S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金庸 社论 张季鸾 武侠小说 查良
下载PDF
中间位置的求索与香港《明报》的崛起(1960—1970)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永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9-203,共5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明报》从一份小报崛起为一份知识分子大报,这是香港报业史上一个需要解释的现象。《明报》的崛起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香港报界因为战后国共斗争分为左右两派,形成一个中间空隙。主观上,《明...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明报》从一份小报崛起为一份知识分子大报,这是香港报业史上一个需要解释的现象。《明报》的崛起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香港报界因为战后国共斗争分为左右两派,形成一个中间空隙。主观上,《明报》努力寻找左右之间的一个中间位置。一方面《明报》不断重申自己"非左非右"的立场,表现出四种恒久价值——儒家价值、民族主义、反核反战、民主自由;另一方面《明报》抓住了机会,于数次重要事件的评论、报道上取中间立场,赢得大多数"非左非右"的香港人支持。除此之外,查良镛本人创办一份非党派知识分子报纸的"野心",也是促使其成功的原因。这种中间立场虽然促使《明报》成功,但是仍有其内在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良 《明报》 中间立场 香港报纸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左派电影批评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迎君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70,共5页
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左派电影批评主要凭据《长城画报》的左派期刊影评和《大公报》、《文汇报》等左派报章影评运作,后者是批评主阵地。查良镛等批评者引介巴拉兹的电影理论展开批评,吴其敏着眼宏观梳理本土电影问题,部分调整"崇... 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左派电影批评主要凭据《长城画报》的左派期刊影评和《大公报》、《文汇报》等左派报章影评运作,后者是批评主阵地。查良镛等批评者引介巴拉兹的电影理论展开批评,吴其敏着眼宏观梳理本土电影问题,部分调整"崇苏抑美"的批评路线,呈现出相较于社会主义中国电影批评应从而不曲从的总体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左派 电影批评 查良 吴其敏
原文传递
博览群书 学会做人——访金庸先生 被引量:1
5
作者 贾海红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金庸 武侠小说作家 查良 浙江 侠义精神 人生经历
原文传递
中国道路·十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 第四章 另辟蹊径 被引量:1
6
作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道路>课题组 《新湘评论》 2011年第7期50-54,共5页
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一位是饱经忧患的中共领导人,一位是写720多年社评的政论家,两人坦诚地交谈,话题广泛而不乏尖锐。邓小平问:现在世界上的社会主义有多少种?查良镛列举了多种,但... 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一位是饱经忧患的中共领导人,一位是写720多年社评的政论家,两人坦诚地交谈,话题广泛而不乏尖锐。邓小平问:现在世界上的社会主义有多少种?查良镛列举了多种,但仍难以说全。邓小平说:总有100多种吧。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要采用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国情 中共领导人 邓小平 《明报》 查良 政论家 人民
下载PDF
查济民:从“纺织大王”到“大紫荆功勋”
7
作者 蒋连根 《名人传记》 2022年第7期71-74,共4页
作为金庸的同族宗亲,查济民和金庸(查良镛)一样,都出生在浙江海宁的龙山脚下。他们一个闯荡商界,一个耕耘文坛,都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虽然查济民只比金庸年长十岁,但论辈分,查济民是金庸的祖父辈。不过,两人见面时常以“查老”“小... 作为金庸的同族宗亲,查济民和金庸(查良镛)一样,都出生在浙江海宁的龙山脚下。他们一个闯荡商界,一个耕耘文坛,都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虽然查济民只比金庸年长十岁,但论辈分,查济民是金庸的祖父辈。不过,两人见面时常以“查老”“小查”互称,亲情之中更多的是异地相逢的乡情和友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浙江海宁 查良 乡情
原文传递
“瓶中之舟”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晓菲 《中国学术》 2001年第1期203-234,共32页
据说,香港作家金庸(本名查良镛)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的英文翻译者闵福德(John Minford),认为翻译《鹿鼎记》比翻译《红楼梦》困难。在比较两者的时候,他说:《红楼梦》具有全球性,前者却“植根于中国传统”。
关键词 《鹿鼎记》 《红楼梦》 香港作家 武侠小说 金庸 查良 译者 英文翻译
原文传递
说说北京《大公报》(下)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邦定 《百年潮》 2010年第5期57-61,共5页
说《大公报》人才济济,主要指的是编辑、记者中能人众多。今天回忆起来,真是群星璀璨,目不暇给。说出一些名字,都令人不胜向往:范长江、孟秋江、杨刚、萧乾、朱启平、黎秀石、梁厚甫、张高峰、吕德润、高集、陆诒、李侠文、徐铸成... 说《大公报》人才济济,主要指的是编辑、记者中能人众多。今天回忆起来,真是群星璀璨,目不暇给。说出一些名字,都令人不胜向往:范长江、孟秋江、杨刚、萧乾、朱启平、黎秀石、梁厚甫、张高峰、吕德润、高集、陆诒、李侠文、徐铸成、周太玄、查良镛(即金庸)、唐振常、季崇威、曾敏之、谭文瑞……但这些人与北京《大公报》基本没有关系,有的早在解放前就离开,有的在解放初期离开,个别人在北京《大公报》成立不久后调离。因此,我在这里讲的杰出编采人员,都是在北京《大公报》工作过一段时间,有突出贡献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北京 解放初期 编采人员 范长江 徐铸成 查良 曾敏之
原文传递
金庸神话随感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冲 《文学自由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22,共8页
关键词 大侠 金庸 神话 查良 身份 教授 学科 社会活动家 尊称 大陆
原文传递
解读“金庸媒体帝国”的兴衰
11
作者 李光斗 《走向世界》 2012年第30期46-48,共3页
金庸一直以两副面孔行走江湖:一副是武侠作家,笔名金庸,另一副则是报业大亨,真名查良镛。他创办的《明报》一度成为香港的“意见领袖”,但如今这个庞大的媒体帝国和金庸已经缘分尽断。原因则是金庸在选择江湖接班人时,落子不慎,... 金庸一直以两副面孔行走江湖:一副是武侠作家,笔名金庸,另一副则是报业大亨,真名查良镛。他创办的《明报》一度成为香港的“意见领袖”,但如今这个庞大的媒体帝国和金庸已经缘分尽断。原因则是金庸在选择江湖接班人时,落子不慎,满盘皆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帝国 媒体 兴衰 解读 “意见领袖” 《明报》 查良
原文传递
金庸小传
12
作者 杨宝怡 《传记文学》 2018年第8期19-23,共5页
'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指的就是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几乎没有不看金庸小说的,他的作品席卷南北,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很多作家成名以后笔名为人熟悉,而原名被笔名淹没,鲜为人知,但金庸... '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指的就是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几乎没有不看金庸小说的,他的作品席卷南北,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很多作家成名以后笔名为人熟悉,而原名被笔名淹没,鲜为人知,但金庸却不在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良 《明报》 武侠小说
原文传递
罗孚与金庸的报人之交
13
作者 蒋连根 《名人传记》 2018年第11期83-89,共7页
拳师比武引起轰动,罗孚让查良镛顶替梁羽生写武侠小说,金庸横空出世罗孚是金庸的旧上司。这个上司可有点儿神秘。罗孚的神秘,源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罗孚原名罗承勋,1921年出生于广西桂林。
关键词 金庸 报人 1921年 武侠小说 人生经历 梁羽生 查良 上司
原文传递
企业家缅怀金庸:侠道亦商道
14
作者 侯隽 《企业家信息》 2019年第1期31-32,共2页
2018年10月30日下午,著名作家、传媒人查良镛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查良镛,笔名金庸,作为一个时代的神话,金庸被称为“文坛圣侠”,不仅是武侠小说界的“武林泰斗”,更被称作是香港“良知的灯塔”。
关键词 金庸 企业家 商道 著名作家 武侠小说 查良 传媒人 香港
原文传递
金庸大弟查良浩:代哥当上董事长
15
作者 蒋连根 《名人传记》 2014年第5期90-93,共4页
查良浩是金庸(原名查良镛)的大弟弟。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他最喜欢的是《书剑恩仇录》,因为在这部书中,他的哥哥金庸写的就是兄弟之间的情和事。
关键词 金庸 董事长 《书剑恩仇录》 武侠小说 查良
原文传递
邓小平会见金庸的台前幕后
16
作者 吴跃农 《电视时代》 2006年第2期39-40,共2页
1981年7月8日上午,邓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即武侠小说家金庸。这是邓小平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单独会见香港同胞,在当时引起了世界轰动,亦对“大侠”金庸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 邓小平 金庸 香港同胞 中央副主席 人民大会堂 查良 小说家 武侠
原文传递
假新闻:微博发展之痛
17
作者 姜艳 《网络传播》 2011年第1期60-61,共2页
2010年12月6日晚,一则有关武侠小说宗师金庸(查良镛)先生去世的消息在网上流传,但该则消息疑点重重。香港明报发言人在接受香港中通社采访时表示,该传闻为“假消息”。
关键词 假新闻 2010年 武侠小说 消息 查良 香港 流传 采访
下载PDF
金庸和他的启蒙老师
18
作者 蒋连根 《教师博览(上旬刊)》 2013年第6期38-41,共4页
小学老师陈未冬“噢,金庸就是查良镛!”1981年7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的消息在报纸上刊臀,居住在杭州的陈未冬老人读后,想起他的学生查良镛,但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人。当有人告诉他金庸应该就是查良镛后,
关键词 启蒙老师 金庸 查良 邓小平
原文传递
我所认识的金庸
19
作者 应忠良(口述) 余安迪(文字整理) 《杭州》 2019年第27期48-50,共3页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金庸本名查良镛,他的武侠小说雅俗共赏,老少皆宜。金庸不光是浙江人,跟杭州更有不解之缘。工作结缘:重友情的金庸1994年4月,浙江省政府领导在黄龙饭店宴请金庸先生,我因工作关系与金庸结...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金庸本名查良镛,他的武侠小说雅俗共赏,老少皆宜。金庸不光是浙江人,跟杭州更有不解之缘。工作结缘:重友情的金庸1994年4月,浙江省政府领导在黄龙饭店宴请金庸先生,我因工作关系与金庸结缘。机缘巧合,两年后,我调任海宁市市长,成了金庸先生的父母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雅俗共赏 武侠小说 政府领导 查良 浙江人 浙江省 海宁市
下载PDF
金庸剑桥读书记
20
作者 白令 《华人世界》 2006年第6期118-119,共2页
他是作家,妙笔生花,激扬文字,用侠情打动千万人心;也是报人,捭阁纵横,针砭时弊,一支笔论尽风云变幻。耄耋之年,他喜获剑桥大学荣誉博士。他就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查良镛即金庸先生。
关键词 剑桥大学 金庸 查良 武侠小说 作家 读书 人物传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