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2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防己甲素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敖忠芳 夏薇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35-237,共3页
用MTT法测定柔红霉素(DNR)的细胞毒性(LC_(50))及荧光法测定细胞内DNR浓度,发现汉防己甲素(TTD)通过提高耐药细胞系K562/A02细胞内DNR浓度,增加DNR对K562/A02细胞的毒性作用。加TT... 用MTT法测定柔红霉素(DNR)的细胞毒性(LC_(50))及荧光法测定细胞内DNR浓度,发现汉防己甲素(TTD)通过提高耐药细胞系K562/A02细胞内DNR浓度,增加DNR对K562/A02细胞的毒性作用。加TTD组与未加TTD组相比,IC_(50)值下降了94.1%,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与异搏定(VRP)相比,二者均为钙通道阻滞剂,耐药逆转效果也相当,但TTD较VRP安全,副作用轻微,实验用量临床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抗药性 汉防己甲素 柔红霉素
原文传递
苦参碱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A02对柔红霉素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文瑜 李舜华 +3 位作者 崔克义 林海 齐静 杨纯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以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A02为对象,验证苦参碱能否逆转其对柔红霉素的耐药性。方法和结果:经MTT法发现苦参碱50mg/L能增加K562/A02对柔红霉素的敏感性,使柔红霉素半数抑制浓度(IC50)由1... 目的:以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A02为对象,验证苦参碱能否逆转其对柔红霉素的耐药性。方法和结果:经MTT法发现苦参碱50mg/L能增加K562/A02对柔红霉素的敏感性,使柔红霉素半数抑制浓度(IC50)由1492mg/L降至829mg/L,部分逆转了K562/A02对柔红霉素耐药性,逆转倍数为180倍。经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逆转录—多酶链式反应证明苦参碱逆转K562/A02耐药性机制主要为:苦参碱降低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mRNA表达,使细胞膜上P-170糖蛋白量减少,从而降低经P-170糖蛋白介导的细胞内柔红霉素外排能力,细胞内柔红霉素浓度升高,增强了K562/A02对柔红霉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耐药性 柔红霉素 苦参碱 逆转剂
下载PDF
骨髓靶向柔红霉素毫微粒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彭应旭 庄燕黎 廖工铁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7-61,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柔红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1),并对其形态、粒径及分布、载药性、动物体内经时变化过程及骨髓靶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平均粒径为70nm,分布范围30~220nm,包封率为97.0%,载药量达55.7%(g/g);小鼠尾静...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柔红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1),并对其形态、粒径及分布、载药性、动物体内经时变化过程及骨髓靶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平均粒径为70nm,分布范围30~220nm,包封率为97.0%,载药量达55.7%(g/g);小鼠尾静脉注射相同剂量1及柔红霉素后,前者股骨内峰浓度提高到1.62倍,AUC提高到4.87倍,总靶向效率从5.17%提高至24.19%,表明1具骨髓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红霉素 毫微粒 DNR-PBCA-NP 骨髓靶向性
下载PDF
Caspase-3在柔红霉素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中作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杜红俊 惠延年 +2 位作者 王雨生 韩泉洪 马吉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09-611,共3页
目的 探讨天冬酰胺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成员 caspase- 3在柔红霉素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凋亡中的变化 .方法 原代培养的人 RPE细胞经 2 0 0μg· L- 1 柔红霉素诱导 8,2 4和 36 h后 ,按照 caspase- 3... 目的 探讨天冬酰胺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成员 caspase- 3在柔红霉素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凋亡中的变化 .方法 原代培养的人 RPE细胞经 2 0 0μg· L- 1 柔红霉素诱导 8,2 4和 36 h后 ,按照 caspase- 3荧光检测试剂盒说明处理细胞 ,再通过荧光比色法间接检测细胞碎片中 caspase- 3的活性 .结果 正常 caspase- 3的活性为(0 .0 94± 0 .0 0 5 ) nmol AFC,8h后增加为 (0 .44 6± 0 .0 2 9)nm ol AFC,2 4h后为 (0 .75 4± 0 .0 5 6 ) nmol AFC,36 h又下降到 (0 .486± 0 .0 33) nmol AFC,但都高于正常水平 (P<0 .0 1) .加入特异性四肽抑制物 DEVD- CHO1μL 后活性为 (0 .0 40±0 .0 0 3) nm ol AFC,显著低于正常 (P<0 .0 1) .结论  Caspase-3参与了柔红霉素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凋亡 ,柔红霉素可使其活性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红霉素 视网膜色素上皮 CASPASE-3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柔红霉素长循环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华 齐宪荣 张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目的 研究柔红霉素长循环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 考察柔红霉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分布、包封率和加速实验稳定性 ;建立脂质体中柔红霉素含量测定的可见分光光度法和HPLC方法 ;考察脂质体在Hepes缓冲液 (... 目的 研究柔红霉素长循环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 考察柔红霉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分布、包封率和加速实验稳定性 ;建立脂质体中柔红霉素含量测定的可见分光光度法和HPLC方法 ;考察脂质体在Hepes缓冲液 (pH 7 5 )和大鼠血清中的体外释放行为。考察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结果 制备的柔红霉素长循环脂质体包封率高 ( >85 % )、稳定性好 ,平均粒径为 5 6 3nm ,体外释放慢 ;长循环脂质体的T1 2 α和AUC分别是注射剂的 17 6和 96倍。结论 制备的长循环脂质体包封率较高 ,药剂学性质稳定 ,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优于注射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循环脂质体 柔红霉素 包封率 体外释放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胃癌多药耐药细胞药物积累的异常 被引量:21
6
作者 程时丹 吴云林 +2 位作者 章永平 乔敏敏 郭强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多药耐药细胞与敏感细胞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差异.方法通过逐渐递增化疗药物长春新碱浓度诱导胃癌细胞株产生多药耐药性.应用[3H]长春新碱方法测定多药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摄取;利用抗癌药柔红霉素在肿瘤细胞内的自发荧光,用... 目的研究胃癌多药耐药细胞与敏感细胞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差异.方法通过逐渐递增化疗药物长春新碱浓度诱导胃癌细胞株产生多药耐药性.应用[3H]长春新碱方法测定多药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摄取;利用抗癌药柔红霉素在肿瘤细胞内的自发荧光,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柔红霉素在细胞内的分布,及撤去柔红霉素后的不同时间点细胞内柔红霉素荧光强度.结果柔红霉素在细胞内的荧光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在细胞质内亦有较少的荧光显示.多药耐药细胞内[3H]长春新碱的浓度明显低于亲代细胞;撤去柔红霉素后各个时间点多药耐药细胞内柔红霉素的荧光强度亦均低于亲代细胞.结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对细胞毒药物的摄取低于敏感细胞,外排高于敏感细胞,从而导致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降低,细胞毒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多药耐药 药物积聚 长春新碱 柔红霉素 抗肿瘤药 治疗
下载PDF
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在柔红霉素高产菌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连碧 朱春宝 朱宝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97-299,313,共4页
应用低能 N+ 离子对柔红霉素产生菌天蓝淡红链霉菌 SIPI 1482野生型菌株的孢子进行注入诱变选育 ,获得了柔红霉素产抗能力提高 15倍的高产突变株。与亲株的菌落形态比较发现 ,高产突变株 SIPI 1482
关键词 柔红霉素 离子注入诱变 菌种选育 抗生素
下载PDF
柔红霉素对白血病儿童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翟莺莺 赖永洪 吴梓梁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5,共4页
白血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柔红霉素是小儿白血病联合化疗中的基本药物。由于柔红霉素易诱发不可逆性心脏毒性 ,因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3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 ,对心脏毒性进行分类 ,对相... 白血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柔红霉素是小儿白血病联合化疗中的基本药物。由于柔红霉素易诱发不可逆性心脏毒性 ,因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3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 ,对心脏毒性进行分类 ,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 ,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其发病机制 ,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从各个环节减少心脏毒性发生 ,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患儿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红霉素 心脏毒性 白血病 儿童
下载PDF
右丙亚胺对柔红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0
9
作者 庞缨 陈军初 +1 位作者 谢玮 冯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06-1607,共2页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柔红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观察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含柔红霉素化疗时合用右丙亚胺后心电图及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并与未使用右丙亚胺的对照组12例作比较。结果在柔红霉素方案化疗1...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柔红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观察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含柔红霉素化疗时合用右丙亚胺后心电图及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并与未使用右丙亚胺的对照组12例作比较。结果在柔红霉素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右丙亚胺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0%(1/10)和25.0%(3/12),左室EF下降超过10%的发生率分别为10%(1/10)和16.7%(2/12),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疗程后,右丙亚胺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0.0%(2/10)和50.0%(6/12),左室EF分数下降超过10%的发生率分别为20.0%(2/10)和41.7%(5/12)(P<0.01)。对产生心脏毒性的8例患者,在其后再次接受含柔红霉素方案化疗时联合使用右丙亚胺,2个疗程结束后有5例患者异常心电图转为正常,4例患者EF分数得到恢复,无一例心脏损害加重。结论右丙亚胺对柔红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并且对已经形成的损害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丙亚胺 柔红霉素 心脏病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维甲酸、砷剂及柔红霉素对NB4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郭为民 诸江 +5 位作者 王鸿利 赵维莅 璩斌 王学锋 陈竺 王振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53-455,共3页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 T R A) 、三氧化二砷( As2 O3) 及柔红霉素( D N R)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 P L) 细胞株 N B4 细胞组织因子( T F) 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复钙时间检测 N B4 ...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 T R A) 、三氧化二砷( As2 O3) 及柔红霉素( D N R)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 P L) 细胞株 N B4 细胞组织因子( T F) 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复钙时间检测 N B4 细胞的促凝活性( P C A) ;用 E L I S A 方法检测其 T F 抗原;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 T P C R) 检测 T Fm R N A的转录水平。结果  A T R A 和 As2 O3 均呈时间依赖的方式下调 N B4 细胞的 P C A、 T F 抗原水平以及 T F m R N A的转录;而 D N R 处理 N B4 细胞的 P C A及 T F 抗原在早期上调,至24 ~48 小时达到最大值。对 P C R 产物测序,发现 A P L 细胞 T F 第5 个外显子缺失的转录本。结论  A T R A 和 As2 O3 均可下调 A P L 细胞 T F的表达并降低其 P C A,改善 A P L患者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 I C) 出血症状; As2 O3 和 D N R 对 A P L凝血障碍不同效应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与药物对 A P L细胞 T F 表达和 P C A 的不同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砷剂 柔红霉素 白血病 APL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柔红霉素在耐药细胞株K562/ADR内的异常分布 被引量:11
11
作者 龚玉萍 王燕婷 +3 位作者 陈芳源 韩洁英 邵念贤 欧阳仁荣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 了解化疗药物在糖蛋白 (Pgp)耐药细胞株K5 6 2 /ADR亚细胞结构的异常分布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荧光法和RT PCR等方法 ,研究柔红霉素(DNR)在K5 6 2 /ADR细胞亚细胞结构的分布及其与耐药的关系 ,以... 目的 了解化疗药物在糖蛋白 (Pgp)耐药细胞株K5 6 2 /ADR亚细胞结构的异常分布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荧光法和RT PCR等方法 ,研究柔红霉素(DNR)在K5 6 2 /ADR细胞亚细胞结构的分布及其与耐药的关系 ,以及维拉帕米尔 (verapamil)、布雷菲尔得菌素 (brefeldinA)、氯喹对细胞内DNR异常分布的影响。将 3种特异染色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的荧光物质Rh12 3、NBD ceramide、中性红作为探针 ,鉴定分隔储留DNR的细胞器。结果 在K5 6 2 /ADR细胞中 ,DNR荧光主要集中在核周和周边胞浆 ,核内及胞浆其他部位荧光很少。这种分布方式与Rh12 3荧光在该细胞的分布极其相似 ,与DNR在敏感细胞K5 6 2 /S细胞核、浆均匀分布不同。verapamil可逆转DNR在K5 6 2 /ADR的异常分布 ,而氯喹、brefeldinA无此作用。结论 DNR在耐药细胞的异常分布参与了肿瘤细胞耐药的形成 ,Pgp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红霉素 多药耐药 细胞株K562/ADR 亚细胞分布
原文传递
加速型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2
作者 林娜 陈荣华 +4 位作者 黄松明 郭梅 费莉 潘晓勤 蔡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病变稳定、制作周期短、重复性好、最接近人类肾小球硬化病理改变的动物模型。方法 在摘除一侧肾脏的基础上 ,通过两次尾静脉注射柔红霉素 ,定期观察血、尿及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于用药后第 4周时 ,出... 目的 建立一种病变稳定、制作周期短、重复性好、最接近人类肾小球硬化病理改变的动物模型。方法 在摘除一侧肾脏的基础上 ,通过两次尾静脉注射柔红霉素 ,定期观察血、尿及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于用药后第 4周时 ,出现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病理形态上开始出现典型的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第 9周时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显著升高 (P<0 .0 5 ) ,80 %的肾小球出现节段性硬化。结论 此模型制作周期短 ,各项指标均符合肾小球硬化的病理及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硬化症 局灶性 柔红霉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大剂量柔红霉素联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对中青年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近、远期疗效 被引量:16
13
作者 艾国 李文倩 冯建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56-61,共6页
目的分析大剂量柔红霉素(DNR)联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中青年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5月该院血液内科收治的并接受的大剂量[60 mg/(m2·d)]DNR联合100 mg/(m2·d)Ara-C的D... 目的分析大剂量柔红霉素(DNR)联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中青年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5月该院血液内科收治的并接受的大剂量[60 mg/(m2·d)]DNR联合100 mg/(m2·d)Ara-C的DA方案行诱导化疗的133例中青年初治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归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该院接受标准剂量DA诱导方案[45 mg/(m2·d)DNR联合100 mg/(m2·d)Ara-C]的125例中青年初治AML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率(CR)、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早期死亡率、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减少的持续时间以及血小板(PLT)减少持续时间,并均进行随访,截止至2016年12月,比较两组的1、2及3年的总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DFS),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出影响达到CR的观察组患者OS和DFS的影响因素。结果 (1)两组的化疗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的CR率分别为67.7%和5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个疗程诱导化疗后的总CR率为82.0%,高于对照组的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早期死亡率、ANC和PLT减少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经过诱导化疗达到CR后,两组分别有103例(95.%)和84例(67.2%)患者均行1~4个疗程的巩固化疗,之后分别有21例(15.8%)、17例患者(13.6%)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1.5%)、1例(0.8%)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截止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6.8和28.0个月,两组化疗后1、2及3年的OS和D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观察组患者诱导化疗达到CR的109例患者而言,预后危险分层、接受≥2个疗程大剂量Ara-C巩固化疗是影响患者OS的影响因素(P<0.05);预后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红霉素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不同剂量 阿糖胞苷 预后
下载PDF
链霉素抗性筛选法在柔红霉素产生菌S.coeruleorubidus var.zhengding SIPI 1482菌种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连碧 曹进新 +1 位作者 朱春宝 朱宝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45-347,共3页
采用链霉素抗性筛选法 ,用含链霉素的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筛选天蓝淡红链霉菌 SIPI 1482菌株对链霉素的抗性自发突变株 ,检测突变株产抗生素水平。实验结果发现 ,在 SIPI 1482菌株的链霉素抗性自发突变株中 ,正向突变的频率比较高 (34% ... 采用链霉素抗性筛选法 ,用含链霉素的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筛选天蓝淡红链霉菌 SIPI 1482菌株对链霉素的抗性自发突变株 ,检测突变株产抗生素水平。实验结果发现 ,在 SIPI 1482菌株的链霉素抗性自发突变株中 ,正向突变的频率比较高 (34% ) ,同时获得了产抗生素能力是原菌株的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红霉素 霉素 菌种选育 抗性筛选法
下载PDF
多药耐药性细胞的鉴别和分离 被引量:16
15
作者 何一心 杨少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73-175,共3页
关键词 柔红霉素 细胞分离
原文传递
三氧化二砷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AS2的建立及其与多药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卓家才 汪明春 +4 位作者 陶小梅 李明 聂李平 张琼丽 史敦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40-843,共4页
目的 :建立三氧化二砷 (As2 O3 )耐药白血病细胞株 ,用于研究其耐药机制。初步探讨该细胞系与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 :As2 O3 耐药白血病细胞株的建立通过逐步增加药物浓度方法。细胞毒实验采用MTT法 ,细胞周期测定采用碘化丙啶荧光染色... 目的 :建立三氧化二砷 (As2 O3 )耐药白血病细胞株 ,用于研究其耐药机制。初步探讨该细胞系与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 :As2 O3 耐药白血病细胞株的建立通过逐步增加药物浓度方法。细胞毒实验采用MTT法 ,细胞周期测定采用碘化丙啶荧光染色法 ,细胞表面P -糖蛋白 (P -gp)、细胞内柔红霉素 (DNR)浓度、以及细胞免疫表型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 :As2 O3 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 6 2 /AS2的细胞倍增时间和细胞周期与敏感细胞株K5 6 2相似。K5 6 2 /AS2对As2 O3 、DNR、足叶乙甙 (VP16 )和阿糖胞苷 (Ara -C)的耐药倍数分别为 (7 4、2 9、3 8和 1 1倍 )。多药耐药细胞K5 6 2 /A0 2对As2 O3 、DNR、VP16和Ara -C的耐药倍数分别为 (0 8、94、2 5和 0 9倍 )。K5 6 2细胞与K5 6 2 /AS2细胞之间的表面P -gp和细胞内DNR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建立一株对临床可获得药物浓度 (2μmol/L)的As2 O3 产生耐药的白血病细胞K5 6 2 /AS2。K5 6 2 /AS2对As2 O3 的耐药倍数是敏感株K5 6 2的 7 4倍。K5 6 2 /AS2对DNR和VP16部分耐药 ,其机制与多药耐药基因 1(mdr1)表达产物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抗药性 砷剂 柔红霉素 依托泊甙 阿糖孢苷 白血病
下载PDF
柔红霉素对HL-60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其与ROS、CER、NF-κB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敏 冯文莉 黄宗干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71-473,共3页
目的 探讨柔红霉素 (DNR)在体外作用于HL 6 0细胞时细胞发生凋亡的规律及一些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光镜、流式细胞仪 (FCM)及DNA电泳检测DNR诱导HL 6 0细胞的凋亡作用 ;用免疫细胞化学 (IC)、FCM观察相关蛋白的变化。加入活性氧 (ROS)... 目的 探讨柔红霉素 (DNR)在体外作用于HL 6 0细胞时细胞发生凋亡的规律及一些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光镜、流式细胞仪 (FCM)及DNA电泳检测DNR诱导HL 6 0细胞的凋亡作用 ;用免疫细胞化学 (IC)、FCM观察相关蛋白的变化。加入活性氧 (ROS)抑制剂四氢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或神经酰胺 (CER)合成酶抑制剂马廉菌素B1(FB1)后 ,观察DNR诱导的HL 6 0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当DNR浓度为 0 .2~ 2 .0 μmol/L时 ,HL 6 0细胞发生的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及明显的DNA梯度条带。当 1.0 μmol/LDNR作用于HL 6 0细胞后 ,细胞中Bcl 2与C myc蛋白的荧光强度指数 (FI)总的趋势降低 ,Bax、caspase 3的FI值在作用 2h时上升 ,而 5h时降低 ,核因子κB(NF κB)的FI值持续升高。PDTC可抑制DNR对HL 6 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而FB1无影响。结论 一定浓度的DNR在体外可诱导HL 6 0细胞凋亡 ,发生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Bcl 2和C myc蛋白的表达、激活Bax、caspase 3蛋白诱导的 ;此凋亡过程与ROS、NF κB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红霉素 细胞凋亡 活性氧 神经酰胺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白血细胞内柔红霉素的测定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建国 杨纯正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12,共4页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 柔红霉素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磁性导向柔红霉素白蛋白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邱广亮 李咏兰 丁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1-143,共3页
:采用乳化交联技术将磁性超微粒子及柔红霉素包埋于白蛋白内 ,化学交联固化后制得柔红霉素磁性白蛋白微球。该微球呈球形 ,平均粒径为 2 32 μm ,大小分布均匀 ,在 0 0 5T磁场中具强磁响应性 ,在水中分散性好。磁性微球载药量为 11 2 ... :采用乳化交联技术将磁性超微粒子及柔红霉素包埋于白蛋白内 ,化学交联固化后制得柔红霉素磁性白蛋白微球。该微球呈球形 ,平均粒径为 2 32 μm ,大小分布均匀 ,在 0 0 5T磁场中具强磁响应性 ,在水中分散性好。磁性微球载药量为 11 2 6 % (mg/mg) ,包封率为 75 0 % ;临界相对湿度CRH =81 6 %。含药微球在体外 12h释放完全 ,具一定的缓释作用。体内外磁定位实验表明 ,DNR磁性白蛋白微球制剂可浓集于靶区。稳定性考察表明所制微球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红霉素 癌症 DNR 磁性导向 白蛋白微球 磁性导向
下载PDF
柔红霉素修饰的纳米金电极的制备及其对DNA检测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郑华 胡劲波 李启隆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06-810,共5页
利用双硫醇分子作为连接剂,将纳米金颗粒固定于金电极上,用伏安法、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交流阻抗对其组装过程以及活性进行了表征.制备的纳米金修饰电极用于DNA测定及其对DNA损伤的检测.DNA的检测限为1.2×10-9mol/L.该法灵敏、简便.
关键词 纳米金 柔红霉素 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