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千粒重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8
1
作者 范桂枝 蔡庆生 +3 位作者 王春明 万建民 李军营 朱建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6-711,共6页
以65个水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chromosomesegmentsubstitutionlines,以Asominori为背景,置换片段来自IR24)为材料,对比分析了正常大气CO2浓度(对照)和FACE(FreeAirCO2Enrichment,大气CO2浓度增加200μmol·mol-1)下千粒重的变... 以65个水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chromosomesegmentsubstitutionlines,以Asominori为背景,置换片段来自IR24)为材料,对比分析了正常大气CO2浓度(对照)和FACE(FreeAirCO2Enrichment,大气CO2浓度增加200μmol·mol-1)下千粒重的变化及其QTL(quantitativetraitloci)定位。结果表明,FACE下,供试株系千粒重的增长率变化幅度为-12.31%~14.51%,呈正负两种响应,其中置换系AI8和AI61及AI10和AI41的变幅最大,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共检测到控制千粒重性状的5个QTL,分别分布在第1、7和10条染色体上。其中1个qGWT-10位于第10染色体上的是在两种CO2浓度下都检测到的位点相同但贡献率和加性效应值不同的QTL,其余的分别在FACE或对照下检测到;qGWT-1F和qGWT-7F只在FACE下检测到,说明控制水稻千粒重的基因表达易受环境CO2浓度的影响,这些对CO2浓度响应敏感的基因可能存在于第1和第7条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水稻 染色体置换 千粒重 QTL
下载PDF
棉花第14染色体分子标记连锁群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栾明宝 郭香墨 +2 位作者 张永山 姚金波 陈保锋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6-200,共5页
利用置换系CSB14Sh与TM-1杂交产生F2分离群体,以SSR标记构建连锁图对置换系进行分子鉴定。利用从覆盖全基因组的3800对引物筛选出的15对多态性引物对群体进行扩增,产生23个分子标记位点。其中,21个分子标记进入了同1个连锁群。通过与前... 利用置换系CSB14Sh与TM-1杂交产生F2分离群体,以SSR标记构建连锁图对置换系进行分子鉴定。利用从覆盖全基因组的3800对引物筛选出的15对多态性引物对群体进行扩增,产生23个分子标记位点。其中,21个分子标记进入了同1个连锁群。通过与前人的分子图谱比较,把该连锁群定位在第14染色体上。表明TM-1与CSB14Sh在第14条染色体上有差异,而在其它染色体上没有差异。再结合染色体置换系构建的过程,可以认为CSB14Sh确实为第14条染色体短臂的置换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染色体置换 分子标记 SSR
下载PDF
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响应的相关QTL初步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范桂枝 蔡庆生 +3 位作者 谢辉 王春明 万建民 朱建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17-422,共6页
以粳稻Asominori与籼稻IR24所衍生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为材料,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2年在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大气CO2浓度增加200μmol/mol)和正常大气CO2浓度(约370μmol/mol)下,分析了控制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每穗... 以粳稻Asominori与籼稻IR24所衍生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为材料,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2年在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大气CO2浓度增加200μmol/mol)和正常大气CO2浓度(约370μmol/mol)下,分析了控制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结果表明,2年共检测到36个控制产量性状的QTL,分布在除第5、10和11染色体的各条染色体上。其中,仅有位于第1染色体上靠近XNbp113标记的1个控制千粒重的QTL,在2年的FACE和对照下都被检测到,并且其加性效应均来自IR24,但其贡献率在各个年份和两CO2浓度下却表现不同。另外,36个QTL中,2个QTL(qTGW1-3QE和qFT3-3QE)被检测到具有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CO2浓度 QTL 染色体置换
下载PDF
海陆棉遗传重组技术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耿立格 孙娟 +1 位作者 郄彦敏 王新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9-65,共7页
海岛棉纤维品质优良,并具有抗逆性强、抗黄萎病等优点。将海岛棉的优异基因用于陆地棉的遗传改良,实现海陆棉遗传重组,一直是棉花种质资源创新和利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对海陆棉基因组水平上的常规遗传重组杂交技术、外源海岛棉... 海岛棉纤维品质优良,并具有抗逆性强、抗黄萎病等优点。将海岛棉的优异基因用于陆地棉的遗传改良,实现海陆棉遗传重组,一直是棉花种质资源创新和利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对海陆棉基因组水平上的常规遗传重组杂交技术、外源海岛棉DNA导入的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利用染色体水平上的置换系技术的方法、特点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回顾了在应对种间遗传障碍时,遗传学家及育种家进行的多种遗传重组技术策略上的尝试。通过育种家们建立的携带有海岛棉染色体基因的陆地棉背景的染色体置换系,可望筛选出能被育种家直接利用的、稳定的、综合性状好的、或具有优异特性的种质材料,以期对今后海陆棉优异种质创制和利用研究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加快棉花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棉遗传重组 常规杂交技术 基因枪法 花粉管通道法 染色体置换
下载PDF
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遗传效应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栾明宝 郭香墨 +1 位作者 张永山 姚金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503-3510,共8页
【目的】评估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的遗传效应。【方法】采用部分双列杂交试验,以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和TM-1为父本,中棉所41、中棉所43、SG506为母本配制51个F1杂交组合,2006年在河南安阳和山东夏津两地种植,获得产量、纤维品质... 【目的】评估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的遗传效应。【方法】采用部分双列杂交试验,以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和TM-1为父本,中棉所41、中棉所43、SG506为母本配制51个F1杂交组合,2006年在河南安阳和山东夏津两地种植,获得产量、纤维品质性状数据。利用AD模型软件分析各性状的加性和显性效应。【结果】产量性状比较,铃重加性方差比率最大,铃数最小;显性方差比率籽棉产量最大,铃重最小。纤维长度主要表现出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显性效应稍大于加性效应,整齐度、麦克隆值、比强度的加性方差比例较大,未检测到显性效应。CSB06和CSB12Sh对铃重的正向加性效应显著,CSB14Sh、CSB01对纤维品质的4个或3个性状加性效应显著,CSB01对产量性状的显性效应最大.纤维长度的显性均表现为正值。【结论】CSB06和CSB12Sh可作为改良铃重的亲本利用,CSB14Sh、CSB01可作为改良纤维品质性状的亲本利用。在杂种优势利用时,CSB01可作为改良产量性状的亲本,CSB01、CSB11Sh和CSB06可作为改良纤维长度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染色体置换 加性遗传效应 显性遗传效应 AD模型
下载PDF
利用RIL和CSSL群体检测水稻种子休眠性QTL 被引量:32
6
作者 江玲 曹雅君 +3 位作者 王春明 翟虎渠 万建民 吉村醇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3-458,共6页
利用由粳稻品种Asominori与籼稻品种IR2 4的杂交组合衍生的重组自交F1 0 家系 (RecombinantInbredLines,RIL)群体及其衍生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ChromosomeSegmentSubstitutionLines,CSSL)群体 ,进行了种子休眠性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 利用由粳稻品种Asominori与籼稻品种IR2 4的杂交组合衍生的重组自交F1 0 家系 (RecombinantInbredLines,RIL)群体及其衍生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ChromosomeSegmentSubstitutionLines,CSSL)群体 ,进行了种子休眠性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其中CSSL群体有 2个 ,即CSSL1(以Asominori为背景 ,置换片段来自IR2 4)和CSSL2 (以IR2 4为背景 ,置换片段来自Asominori)。在RIL群体上共检测到 3个种子休眠性QTL ,分别位于第 3、6和 9染色体上 ;在CSSL1群体中检测到分布在第 1、3和 7染色体上的 3个休眠性QTL ;而在CSSL2群体上检测到的 3个QTL则分别位于第 1、2和 7染色体上。同时在两套CSSL群体上 ,分别检测到位于第 1、7染色体上位置相近且效应一致的休眠性QTL ,分析表明其所在的Asominori片段含对种子休眠性的增效基因 ,相应的IR2 4片段含有减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休眠性 重组自交 染色体片段置换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水稻分蘖角度的QTL定位和主效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余传元 刘裕强 +3 位作者 江玲 王春明 翟虎渠 万建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48-954,共7页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Asominori×IR24重组自交系(RIL)群体71个株系和相应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CSSL)群体65个株系,在2种环境下对分蘖角度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上位...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Asominori×IR24重组自交系(RIL)群体71个株系和相应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CSSL)群体65个株系,在2种环境下对分蘖角度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上位性效应的遗传分析.在两种群体中都出现了分蘖角度的超亲分离.在RIL群体中发现了5个主效QTLs和3对上位性双位点互作标记基因座,控制水稻分蘖角度.其中在第9染色体上位于XNpb108~C506 RFLP分子标记区间的qTA-9基因座在2种环境中同时出现,其贡献率平均为28.6%,增加分蘖角度的等位基因来自籼稻品种IR24.利用CSSL群体图示基因型分析,证实在第9染色体上含有RFLP标记C609和C506约15 cM的染色体区段,存在增加分蘖角度的基因,来源于染色体片段供体亲本IR24,在Asominori的遗传背景中能增加分蘖角度约15°,该基因的位置与RIL群体在第9染色体上定位的QTL相同,证实了qTA-9的存在.F1表型测定及F2代遗传分析表明,来自IR24的等位基因是一个不完全显性基因.除一对上位性位点存在显著的环境互作效应外,未发现其他位点存在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不同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双位点的上位性效应的共同作用可能是造成水稻分蘖角度超亲分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角度 染色体片段置换 数量性状位点 上位性
下载PDF
控制水稻穗形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智权 刘喜 +5 位作者 江玲 刘世家 陈亮明 尹长斌 翟虎渠 万建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2,共8页
穗是水稻产量的最终表达部位,穗部性状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该研究采用以粳稻Asominori为遗传背景、籼稻IR24为染色体片段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于2007年和2008年对... 穗是水稻产量的最终表达部位,穗部性状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该研究采用以粳稻Asominori为遗传背景、籼稻IR24为染色体片段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于2007年和2008年对水稻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其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的定位。结果表明: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并检测到影响5个相关性状的33个QTL,分布在第1、第3、第4、第6和第8条等染色体上,贡献率介于5.35%与37.59%之间,其中两年同时检测到的稳定表达QTL10个,约占30.3%;在第1染色体RM493和RM5496标记附近、第4染色体RM317标记附近、第6染色体RM217标记附近和第8染色体RM331及RM502标记位置均检测到能同时控制穗部多个性状的QTL,可能是因为基因的多效性或基因的紧密连锁所致。在育种中利用与这些QTL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将有助于多个性状的协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 穗部性状 QTL
下载PDF
利用CSSLs群体研究稻米粒型QTL的表达稳定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万向元 刘世家 +4 位作者 王春明 江玲 翟虎渠 吉村醇 万建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75-1283,共9页
利用Asominori×IR2 4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CSSLs)群体 ,对稻米粒长、粒宽和长宽比进行连续两年及 4个地点的QTL表达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 :3个性状“两年四点”的表现型都为连续分布 ,均存在超亲遗传类型 ;共检测到 13个粒型相关QT... 利用Asominori×IR2 4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CSSLs)群体 ,对稻米粒长、粒宽和长宽比进行连续两年及 4个地点的QTL表达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 :3个性状“两年四点”的表现型都为连续分布 ,均存在超亲遗传类型 ;共检测到 13个粒型相关QTL ,其中在 8个环境中都能被重复检测到的QTL有 6个 ,即影响粒长的 qGL 3、控制粒宽的qGW 5a和 qGW 5b以及共同作用于长宽比的qLWR 3、qLWR 5a和 qLWR 5b。这 6个QTL对应置换系的相应性状与背景亲本Asominori的表现型差异在 8个环境中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P <0 0 0 1) ,且同一QTL对应置换系相应性状的表现型在不同环境间呈显著正相关 (r≥ 0 75 ,r0 0 5=0 6 6 6 ) ,说明这 6个QTL表达稳定性较高。由于 qGL 3和 qLWR 3均位于R19 C16 77标记区间 ,qGW 5a和 qLWR 5a位于C2 6 3标记附近 ,qGW 5b和 qLWR 5b被定位在R5 6 9标记附近 ,因此R19、C16 77、C2 6 3和R5 6 9这 4个RFLP标记对优良水稻外观品质的标记辅助选择 (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外观品质 粒型 染色体片段置换 QTL 稳定性
下载PDF
利用CSSL群体研究稻米加工品质相关QTL表达的稳定性 被引量:21
10
作者 翁建峰 万向元 +3 位作者 郭涛 江玲 翟虎渠 万建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28-2135,共8页
【目的】研究稻米加工品质的分子遗传基础,为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用信息。【方法】利用Asominori为遗传背景具有IR24染色体片段的置换系(CSSL)群体,在4个环境下对稻米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进行QTL定位和稳定性分析。... 【目的】研究稻米加工品质的分子遗传基础,为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用信息。【方法】利用Asominori为遗传背景具有IR24染色体片段的置换系(CSSL)群体,在4个环境下对稻米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进行QTL定位和稳定性分析。【结果】结果共检测到30个QTL与稻米加工品质相关,其中qMR-6、qMR-8、qHR-3和qHR-6在4个环境中都能被重复检测到,影响精米率的qMR-6和qMR-8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1.1%和22.2%;与整精米率相关的qHR-3和qHR-6,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4.6%和22.3%;且qMR-6、qMR-8、qHR-3和qHR-6对应的置换系与背景亲本Asominori在4个环境中相应性状的表现型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qMR-8、qBR-8b和qHR-8共定位在第8染色体R727-G1149区间的QTL簇上,在笔者以前的研究中发现该QTL簇包含与稻米蒸煮食味、外观和营养品质等相关的多个主效QTL,这为剖析同一染色体区段内的1个或多个基因协同调控多个品质性状形成的复杂代谢网络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加工品质 染色体片段置换 QTL定位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背景的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培育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鹏 丁业掌 +2 位作者 陆琼娴 郭旺珍 张天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65-1069,共5页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基因组内只含有一个来自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而基因组的其余部分与轮回亲本相同,并能把QTL拆分为单个的孟德尔因子,因此CSSL是进行基因组分析,特别是QTL分析的理想材...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基因组内只含有一个来自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而基因组的其余部分与轮回亲本相同,并能把QTL拆分为单个的孟德尔因子,因此CSSL是进行基因组分析,特别是QTL分析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以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为受体亲本,海岛棉海7124为供体亲本在BC5S1代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培育了一套染色体片段置换系.这套置换系由330个株系构成;1-4个不同的株系携带相同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片段的平均长度为10.9cM,总长度为5271.9cM,是棉花基因组总长度3514.6cM的1.5倍.每个株系内被替换的染色体片段长度不一,最短为3.5cM,最长为23.2cM.由于还有些区段缺失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所以这个替换系群体没有完全覆盖棉花基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染色体片段置换 纤维品质 叶形 QTL
原文传递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与直链淀粉、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及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杰 郑蕾娜 +8 位作者 蔡跃 尤小满 孔飞 汪国湘 燕海刚 金洁 王亮 张文伟 江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9,共9页
【目的】检测到新的控制稻米品质性状相关的QTL并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为了解控制水稻品质的遗传机理和培育优质水稻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Sasanishiki×Habataki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群体在两个环境... 【目的】检测到新的控制稻米品质性状相关的QTL并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为了解控制水稻品质的遗传机理和培育优质水稻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Sasanishiki×Habataki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群体在两个环境下种植的结果,检测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及RVA谱特征值相关的加性QTL。【结果】表型分析结果显示,Habataki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Sasanishiki;而除消减值以外其余的稻米品质性状指标,Sasanishiki均高于Habataki。利用BIL群体共检测到加性QTL 42个,其中10个QTL位点在2个环境中均能被检测到,即q PC8、q AC4、q AC10、q PKV2、q PKV7、q HPV7、q CPV1、q BDV4、q BDV7、q SBV7,且q CPV1、q BDV4、q PKV7、q HPV7和q AC10等5个QTL尚未见报道。同时,我们还利用Sasanishiki×Habataki染色体片断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验证了10个稳定表达的QTL位点。【结论】稻米RVA谱特征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之间呈现一定相关性,且控制不同品质性状的QTL之间具有共定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数量性状基因座 回交重组自交 染色体片段置换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落粒性主效QTL 被引量:15
13
作者 朱文银 杨德卫 +5 位作者 林静 赵凌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王才林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3-448,共6页
水稻落粒性是与其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之一。以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采用重叠群代换作图法对控制落粒性的2个主效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104个SSR标记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68.0%;4个置换系的落粒性与亲本日本晴的落粒... 水稻落粒性是与其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之一。以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采用重叠群代换作图法对控制落粒性的2个主效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104个SSR标记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68.0%;4个置换系的落粒性与亲本日本晴的落粒性相似,表现难落粒。3个置换系与亲本93-11的落粒性相似,表现易落粒;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在第1和第6染色体上检出7个置换片段,其长度分别为23.6、16.5、6.6、9.9、10.4、20.2和7.1 cM;qSH-1-1被定位在第1染色体RM472-RM1387之间,遗传距离约为6.6 cM。qSH-6-1为新发现的落粒性主效QTL,被定位在第6染色体RM6782-RM3430之间,遗传距离约为4.2 cM。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能准确地定位水稻落粒性QTL,qSH-1-1与qSH-6-1的鉴定和初步定位为其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片段置换 置换片段 水稻 落粒性 代换作图
下载PDF
陆地棉背景下海岛棉第18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培育及相关农艺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16
14
作者 付央 苑冬冬 +2 位作者 胡文静 蔡彩平 郭旺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8,共8页
Sub18是以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为背景,含海岛棉3-79第18染色体的置换系材料。本研究以TM-1为受体亲本,置换系Sub18为供体亲本,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培育了一套以TM-1为背景,含海岛棉3-79第18染色体不同长度片段的置换系。这套置换... Sub18是以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为背景,含海岛棉3-79第18染色体的置换系材料。本研究以TM-1为受体亲本,置换系Sub18为供体亲本,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培育了一套以TM-1为背景,含海岛棉3-79第18染色体不同长度片段的置换系。这套置换系由45个株系构成,共78个置换片段。其中27个株系导入单片段,占总株系的60%;9个株系导入2个片段,占20%;9个株系导入3个及以上片段,占20%。导入片段总长度为467.6cM,约为该染色体遗传长度的4倍,每个株系内被替换的染色体片段长度不完全相同,平均遗传长度为5.99cM,最短的为0.9cM,最长的20.35cM。其中13个株系表现开放花蕾性状,涉及的最短导入片段长5.05cM。对TM-1、Sub18以及培育的45个导入系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和QTL联合定位分析,鉴定出纤维强度(qFS-C18-1)、整齐度(qFU-C18-1)、马克隆值(qFMi-C18-1)、成熟度(qFMa-C18-1)、皮棉重(qLW-C18-1)、籽指(qSI-C18-1)和衣分(qLP-C18-1)7个加性QTL和5个上位性效应QT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目标QTL、克隆QTL以及重要性状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片段置换 分子标记 QTL TM-1 Sub18 开放花蕾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粒型QTL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文银 杨德卫 +5 位作者 林静 赵凌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6-231,共6页
水稻粒型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鉴定和定位水稻粒型QTL对开展水稻粒型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选用分布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53个SSR标记检测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置换片段,采用代换作图法... 水稻粒型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鉴定和定位水稻粒型QTL对开展水稻粒型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选用分布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53个SSR标记检测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置换片段,采用代换作图法对控制水稻粒型的3个主效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153个SSR标记中有104个标记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68.0%;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在第3和第5染色体分别有6个和2个置换片段,置换片段长度分别为14.8 cM、16.6 cM、15.5 cM、18.9 cM、29.1 cM、35.0 cM、17.9 cM和17.0cM,平均长度为20.6 cM;8个置换片段上共鉴定出3个粒型QTL,控制粒长的qGL-3-1和qGL-3-2分别被界定在水稻第3染色体RM5551与RM6832及RM6832与RM3513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4.8 cM和5.3 cM的范围内,控制粒宽的qGW-5被界定在水稻第5染色体RM267与RM169之间遗传距离约11.7 cM的范围内。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能准确地定位水稻粒型QTL,qGL-3-1、qGL-3-2和qGW-5的鉴定和初步定位为其进一步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片段置换 置换片段 代换作图 粒型 水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芽期耐冷性QTL 被引量:14
16
作者 林静 朱文银 +8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陈涛 赵庆勇 周丽慧 方先文 王艳平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95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在5℃低温条件下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6个置换系低温处理后的成苗率与受体亲本9311有一定差异,其耐冷性略强于9311。利用代换作图法共鉴定出4个... 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95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在5℃低温条件下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6个置换系低温处理后的成苗率与受体亲本9311有一定差异,其耐冷性略强于9311。利用代换作图法共鉴定出4个与芽期耐冷性相关的QTL,分别位于水稻第5和第7染色体上。其中qCTB-5-1、qCTB-5-2和qCTB-5-3分别被定位在第5染色体RM267与RM1237、RM2422与RM6054及RM3321与RM105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1.3cM、27.4cM和12.7cM的置换片段上;qCTB-7被定位在第7染色体RM11-RM2752区间遗传距离为6.8cM的置换片段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片段置换 芽期耐冷性 代换作图 水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检测水稻剑叶形态性状QTL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智权 刘喜 +5 位作者 江玲 杨超 刘世家 陈亮明 翟虎渠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2007和2008年对以粳稻Asominori为受体、籼稻IR24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的剑叶形态性状(剑叶长、宽、长宽比及叶面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QTL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剑叶形态性状间... 2007和2008年对以粳稻Asominori为受体、籼稻IR24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的剑叶形态性状(剑叶长、宽、长宽比及叶面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QTL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剑叶形态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剑叶形态性状与单株产量间也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利用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方法的QTL检测软件(QTL IciMapping V2.0)进行QTL的联合定位分析,两年共定位到17个控制剑叶形态性状的QTL,分布在第1、2、4、6、7和8等多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30%~32.22%。其中位于第2染色体RM262标记位点控制剑叶长宽比性状的qRFLW2的贡献率最大,对改良剑叶长宽比性状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而在第1染色体RM5496标记、第2染色体RM262标记、第7染色体RM248和RM455标记附近以及第8条染色体RM331位置上存在同时控制剑叶长、宽和叶面积的QTL簇,可为协同改良水稻剑叶形态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 剑叶形态性状 QTL
下载PDF
籼型染色体置换片段在杂交粳稻中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余传元 江玲 +2 位作者 肖应辉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08-1316,共9页
利用10个以粳稻为遗传背景、籼稻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及6个粳稻测验种,按NCII设计,分析了籼粳亚种间杂种在10个染色体区段上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力等参数。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外,各置换系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GCA值均高于背景亲... 利用10个以粳稻为遗传背景、籼稻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及6个粳稻测验种,按NCII设计,分析了籼粳亚种间杂种在10个染色体区段上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力等参数。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外,各置换系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GCA值均高于背景亲本Asominori,其中带有第12、第4、第1和第11染色体片段的AIS84、AIS27、AIS3、AIS80和AIS76置换系产量相关性状的GCA综合表现最好。说明在染色体片段水平上,水稻籼粳亚种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都大于粳亚种内的杂种优势,对粳稻基因组导入籼稻X24-2~R367(Chr.12)、R1854~R288(Chr.4)、C970~C955(Chr.1)、C1350~R257(Chr.11)和X52~R2913(Chr.11)染色体片段,可显著提高杂交粳稻的产量水平。同一亲本所配的不同组合及同一组合在不同性状间的特殊配合力差异较大,最高或最低SCA的组合可来自不同GCA的亲本组合类型,表明在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双亲一般配合力均高的前提下结合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是超高产杂交稻育种中亲本选择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 配合力
下载PDF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水稻芽期耐冷性QTL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露霞 王松凤 +1 位作者 江玲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Asominori×IR24重组自交系(R IL)群体71个株系和相应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65个株系,以芽期冷害死苗率为芽期耐冷性的鉴定指标,对芽期耐冷性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Asominori×IR24重组自交系(R IL)群体71个株系和相应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65个株系,以芽期冷害死苗率为芽期耐冷性的鉴定指标,对芽期耐冷性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R IL群体中检测到3个芽期耐冷性QTL,位于第5和第12染色体上(第5染色体上存在2个位点),分别命名为qCTBP5-1、qCTBP5-2和qCTBP12,其LOD值为4.7、2.9、2.9,解释表型变异的19.21%、12.00%、12.21%。qCTBP5-2增强芽期耐冷性的等位基因来自粳型耐冷亲本Asom inori,qCTBP5-1和qCTBP12增强芽期耐冷性的等位基因来自籼型不耐冷亲本IR24。通过CSSL图示基因型分析,证实在第5染色体上RFLP标记C1447附近约15 cM的染色体区段,存在增强芽期耐冷性的基因,来源于染色体片段受体亲本Asom inori,能使芽期冷害死苗率降低约11%,该基因的位置与R IL群体在第5染色体上定位的QTL相同,证实了qCTBP5-2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芽期耐冷性 重组自交 染色体片段置换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检测水稻叶片形态QTL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丽慧 赵春芳 +7 位作者 赵凌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赵庆勇 姚姝 于新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4,共9页
水稻叶片的形态改良是水稻株型育种和产量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以9311/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材料,定位了上3叶叶片长、宽、叶面积共9个性状QTL,分析了叶片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定位了主穗重及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叶片的形态改良是水稻株型育种和产量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以9311/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材料,定位了上3叶叶片长、宽、叶面积共9个性状QTL,分析了叶片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定位了主穗重及产量构成因素(颖花数、千粒重、结实率)相关QTL。结果表明,CSSLs群体的叶片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叶片性状与主穗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主穗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形态多数性状与结实率、千粒重没有显著相关性。两年共定位到20个叶片性状QTL,分布于第1、3、4、5、6、9、11共7条染色体的10个区间,贡献率为3.82%~14.61%,其中贡献率大于10%有6个,多个QTL成簇分布在相同区间,3个QTL在两年间重复检测到,8个QTL为前人未报道的新位点。两年共检测到16个与控制主穗产量相关的QTL,分布于第1、2、3、5、7、8、10共7条染色体13个区间,其中有7个主穗产量相关QTL所在5个区间与叶片形态14个QTL所在区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 数量性状基因座 叶片形态 产量 主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