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5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种披碱草属植物的RAPD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67
1
作者 周永红 郑有良 +2 位作者 杨俊良 颜济 贾继增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25-432,共8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技术分析了10 种披碱草属植物,即:Elymussibiricus L., E.caninus(L.) L., E.lanceolatus (Scribner et Smith) Goul...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技术分析了10 种披碱草属植物,即:Elymussibiricus L., E.caninus(L.) L., E.lanceolatus (Scribner et Smith) Gould , E. nutans Griseb , E. dahuricus Turcz.,E. tangutorum (Nevski) Hand .Mazz., E. brachyaristatus ALve, E.submuticus(Keng) Kengf., E.cylidricus (Franch) Honda 和E. excelsus Turcz.。对34 个OPRON 公司十聚体随机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25 个(75 .53 % ) 能产生多态性。16 个引物产生的136 个DNA 片断,用于计算种间Nei 氏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在NTSYS程序中利用UPGMA 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1) 四倍体和六倍体物种各自聚为一支,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2) E. sibiricus 和E. caninus 亲缘关系较近,支持把Roegneria caninus (L.) Nevski 归入Elymus;(3)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属 RAPD分析 亲缘关系 染色体 形态学
下载PDF
几种中国野生菊的染色体组分析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58
2
作者 陈发棣 陈佩度 李鸿渐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7-72,共6页
通过对不同倍性的几种中国野生菊之间杂种F1减数分裂期染色体的配对分析,对它们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观察到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和菊花脑(D.nankingense)是两个亲缘关系较近、但已发生了某种程度分化的二倍... 通过对不同倍性的几种中国野生菊之间杂种F1减数分裂期染色体的配对分析,对它们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观察到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和菊花脑(D.nankingense)是两个亲缘关系较近、但已发生了某种程度分化的二倍体;南京野菊(D.indicum)和尖叶野菊(D.indicum var.acutum)是含有相同染色体组的异源四倍体,毛华菊(D.sestitum)为异源六倍体,它们在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均能较好地配成二价体构型。尖叶野菊(4x)与菊花脑(2x)、南京野菊(4x)与毛华菊(6x)的F1,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接近于9Ⅰ+9Ⅱ和9Ⅰ+18Ⅱ,表明菊花脑或其近缘种是尖叶野菊染色体组之一的供体,南京野菊或其近缘种是毛华菊两个染色体组的供体。本文还对这几种菊属植物的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种间杂交 染色体 系统演化 菊花
下载PDF
国外对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楼允东 《水产学报》 CAS 1984年第4期343-356,共14页
在育种学上,多倍体与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都属于“染色体组工程”(Genome englneerlng)的范畴。由于它们有控制染色体组和性别的潜力,因此这些技术正在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虽然鱼类的遗传育种工作起步较慢,但最近十五年来却十分活跃... 在育种学上,多倍体与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都属于“染色体组工程”(Genome englneerlng)的范畴。由于它们有控制染色体组和性别的潜力,因此这些技术正在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虽然鱼类的遗传育种工作起步较慢,但最近十五年来却十分活跃。本文拟对国外有关鱼类多倍体育种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动向作一综合评述,供国内同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倍育种 鱼类 染色体 育种学 人工诱导 遗传育种 雌核发育 性别 研究现状 控制
下载PDF
鱼类染色体组操作的研究 Ⅱ.静水压处理和静水压与冷休克结合处理诱导水晶彩鲫四倍体 被引量:45
4
作者 桂建芳 孙建民 +2 位作者 梁绍昌 黄文郁 蒋一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33-342,共10页
采用静水压处理和静水压与冷休克结合处理两种方法进行了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水晶彩鲫四倍体的研究。水晶彩鯽受精卵在受精后(发育水温14—15℃)50、54、55和60min时的静水压(650kg/cm^2)处理(3min)组中都出现了四倍化胚胎,而在受精后48... 采用静水压处理和静水压与冷休克结合处理两种方法进行了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水晶彩鲫四倍体的研究。水晶彩鯽受精卵在受精后(发育水温14—15℃)50、54、55和60min时的静水压(650kg/cm^2)处理(3min)组中都出现了四倍化胚胎,而在受精后48和48min以前的相同处理组中都没有观察到四倍化胚胎。在受精后(发育水温16-18℃)48、50、52、55、56和60min时的静水压与冷休克结合处理组中,也都出现了四倍化胚胎,且四倍化率比仅用静水压处理高,但存活率更低。在经过处理而发育形成的胚胎中,既有四倍体、次四倍体和4n/2n嵌合体,也有二倍体和次二倍体,并在一些次二倍体和次四倍体中期相中还观察到休克处理致使染色体断裂的痕迹——染色体片段。在抑制卵裂诱发加倍的效应期内,可能存在瞬间对休克耐受性较强的时期,而在此前后,对休克更为敏感。在少数处理组中,已筛选出了数尾四倍体鱼。文中还对鱼类四倍体的诱导技术、抑制卵裂诱发染色体组加倍的效应期以及四倍化胚胎的存活率和生命力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染色体 四倍 水晶彩鲫
下载PDF
植物多倍性在作物育种中的展望 被引量:25
5
作者 黄群策 孙敬三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7年第7期53-55,50,共4页
关键词 植物多倍性 作物育种 诱变剂 同源 异源 染色体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技术研究棉属A、D染色体组的进化 被引量:18
6
作者 郭旺珍 王凯 张天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 ,对棉属A、D染色体组二倍体及四倍体代表棉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供试的10个二倍体代表棉种间遗传多态性丰富 ,分子聚类结果与Fryxell棉属分类结果相同。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出属于D染色体组的拟似棉与其他D染...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 ,对棉属A、D染色体组二倍体及四倍体代表棉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供试的10个二倍体代表棉种间遗传多态性丰富 ,分子聚类结果与Fryxell棉属分类结果相同。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出属于D染色体组的拟似棉与其他D染色体组棉种的相似系数最低 ,A、D染色体组间相似系数很高。该结果支持拟似棉是D染色体组最原始棉种 ,棉属不同染色体组是共同起源、单元进化的理论。利用栽培的异源四倍体棉种不太适于研究棉属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技术 棉属 A染色体 D染色体 分子标记 进化
下载PDF
澳洲棉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宋国立 崔荣霞 +4 位作者 王坤波 黎绍惠 张金发 郭介华 张家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5-69,共5页
利用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对斯特提棉(G.sturtianum)、南岱华棉(G.nandewarense)、鲁滨逊氏棉(G.robinsoni)、澳洲棉(G.aus... 利用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对斯特提棉(G.sturtianum)、南岱华棉(G.nandewarense)、鲁滨逊氏棉(G.robinsoni)、澳洲棉(G.australe)、比克氏棉(G.bicki)和奈尔逊氏棉(G.nelsoni)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澳洲棉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这6个澳洲棉种中,澳洲棉与鲁滨逊氏棉、南岱华棉与斯特提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发现,鲁宾逊氏棉和比克氏棉是两个较为特殊的棉种。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种 遗传多样性 RAPD分析 染色体
下载PDF
不同染色体组小麦种叶片全展后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荣铣 程在全 +3 位作者 马万山 吴源英 方志伟 朱根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9,共9页
A染色体组的野生一粒小麦(T.boeoticum)比D染色体组粗山羊草小麦(Ae.squrrosa)的光合速率高11.3—12.9%,从叶片全展到光合速率下降到50%的天数短11.1—15.4%。有D染色体组小麦种叶片的光合速率高于无D染色体组的小麦种,但光合速率在... A染色体组的野生一粒小麦(T.boeoticum)比D染色体组粗山羊草小麦(Ae.squrrosa)的光合速率高11.3—12.9%,从叶片全展到光合速率下降到50%的天数短11.1—15.4%。有D染色体组小麦种叶片的光合速率高于无D染色体组的小麦种,但光合速率在高水平上的持续时间则后者比前者长。叶片展开后叶绿素含量变化可以分为缓降期和速降期两个阶段,缓降期长短与光合速率下降到50%所需天数的相关系数为0.9810,与单位叶面积同化CO_2总量的相关系数为0.9001,所以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可以作为诊断指标加以应用。不同染色体组小麦种叶(?)叶肉细胞的总环数,每个环的平均面积,叶绿体的数目,基粒片层数等与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关。叶片一生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不仅影响光合速率而且与叶绿素含量缓降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 光合速率 叶绿素
下载PDF
从CIMMYT引进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D染色体组微卫星分子标记的遗传差异 被引量:23
9
作者 倪中福 张义荣 +2 位作者 梁荣奇 刘广田 孙其信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2-548,共7页
采用微卫星 (SSR)分子标记技术 ,选用 2 3个D染色体组特异性引物对来自CIMMYT的 2 6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D染色体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2 6份材料在D染色体组上存在丰富的等位基因变异 (92个 ) ,平均每个基因座为 4个。... 采用微卫星 (SSR)分子标记技术 ,选用 2 3个D染色体组特异性引物对来自CIMMYT的 2 6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D染色体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2 6份材料在D染色体组上存在丰富的等位基因变异 (92个 ) ,平均每个基因座为 4个。遗传距离计算结果也显示 ,2 6份材料D染色体组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平均遗传距离高达 0 .4 95 5。因此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D染色体组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可以作为拓宽普通小麦遗传基础的新的遗传变异来源。研究还发现 ,由同一个粗山羊草基因型与不同硬粒小麦杂交合成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如合成种 17和 18)在所用检测的 2 3个基因座中有 3个存在差异 ,说明小麦在多倍化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MMYT 人工合成 六倍小麦 D染色体 微卫星分子标记 遗传差异 异源多倍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的GISH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吉万全 薛秀庄 +4 位作者 王秋英 王长有 FEDAK George PATROSKI Rene 刘广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01-405,T001,共6页
以染色体组为 Ee Ee 的二倍体长穗偃麦草 (Thinopyrum elongatum,2 n=2 x=1 4)、染色体组为 Eb Eb的二倍体比萨偃麦草 (Th.bessarabicum,2 n=2 x=1 4)、染色体组为 St St St St的四倍体拟鹅冠草 (Pseudoroegneiria strigosa,2 n=4x=2 8... 以染色体组为 Ee Ee 的二倍体长穗偃麦草 (Thinopyrum elongatum,2 n=2 x=1 4)、染色体组为 Eb Eb的二倍体比萨偃麦草 (Th.bessarabicum,2 n=2 x=1 4)、染色体组为 St St St St的四倍体拟鹅冠草 (Pseudoroegneiria strigosa,2 n=4x=2 8)的总基因组 DNA为探针 ,对中间偃麦草 (Th.intermedium)进行 GISH分析。结果表明 ,中间偃麦草是由 2个亲缘关系较近的染色体组、1个亲缘关系较远的染色体组构成 ;中间偃麦草所含的亲缘关系较近的染色体组分别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 Ee、比萨偃麦草染色体组 Eb、以及 1个亲缘关系较远的染色体组与拟鹅冠草染色体组 St 基本相似 ,但不完全一样。因而 ,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用Eet Eet Ebt Ebt 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GISH 中间堰麦草 小麦近缘种
下载PDF
“云南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的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董玉琛 郑殿升 +3 位作者 乔丹杨 曾学琦 恩在诚 陈勋儒 《作物学报》 CAS 1981年第3期145-152,219,共9页
1979年和1980年我们对金善宝教授命名的“云南小麦”亚种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查明“云南小麦”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下游十二个县,约在北纬22°54′—25°03′和东经95°36°—100°85′左右。“云南小麦”生长... 1979年和1980年我们对金善宝教授命名的“云南小麦”亚种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查明“云南小麦”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下游十二个县,约在北纬22°54′—25°03′和东经95°36°—100°85′左右。“云南小麦”生长在海拔1500米至2500米之间的高山区,而以1900米至2300米地带种植较多。原产地年均温15℃、年雨量1480mm 左右。小麦苗期和成熟期正置雨季,而孕穗至灌浆期处于旱季。晚熟,生育前期尤长。在原产地九、十月播种,二月拔节,三、四月抽穗,五、六月成熟。能避抗一月重霜,耐瘠,抗穗发芽,抗鸟兽害。穗长芒、短芒或无芒。颖有毛或无毛,有白、红、黑壳白底、白壳黑边、白壳黑斑等色。粒红色(过去曾发现白色的)。已定名十六个变种,其中此次新定名十个变种。经种间杂交和根尖细胞学观察,确定它具有 AABBDD 染色体组,并认为它在小麦属中的地位是一个原始栽培六倍体种。如按新分类法,即染色体组相同的都属一个种,则“云南小麦”是普通小麦的云南小麦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小麦 染色体 澜沧江 基因 Triticum 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 铁壳麦 斯卑尔脱小麦
下载PDF
普通小麦D染色体组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倪中福 张义荣 +2 位作者 梁荣奇 刘广田 孙其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5-151,共7页
本研究采用微卫星 (SSR)分子标记技术 ,对我国不同生态区的 6个春小麦品种 (系 )及北方冬麦区的 17个冬小麦品种 (系 ) D染色体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2 3个微卫星引物在 2 3份材料间共扩增出 6 5个等位基因 ,平均每个引... 本研究采用微卫星 (SSR)分子标记技术 ,对我国不同生态区的 6个春小麦品种 (系 )及北方冬麦区的 17个冬小麦品种 (系 ) D染色体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2 3个微卫星引物在 2 3份材料间共扩增出 6 5个等位基因 ,平均每个引物为 2 .9个。分析发现 ,冬小麦群体内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 (6 0个 )及平均遗传距离 (0 .4 5 0 4 )明显高于春小麦 (48个和 0 .344 9) ,说明冬小麦较春小麦群体内存在更大的遗传差异 ,但总体来看 ,我国普通小麦 D染色体组的遗传变异较小 ,遗传基础狭窄 ,其中以 1D染色体最为突出 ,平均每个引物仅扩增出 2个等位基因。本文对拓宽我国普通小麦 D染色体组遗传基础的策略及方法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染色体 微卫星分子标记 遗传差异
下载PDF
染色体组分析及小麦族的系统学 被引量:13
13
作者 卢宝荣 刘继红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2年第1期26-31,共6页
小麦族(Triticeae)是禾本科植物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大类群,该族约有325个种,广布于世界各地。小麦族中包含着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麦(Hordeum vulgare)和黑麦(Secale cereale)以及一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牧... 小麦族(Triticeae)是禾本科植物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大类群,该族约有325个种,广布于世界各地。小麦族中包含着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麦(Hordeum vulgare)和黑麦(Secale cereale)以及一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牧草,如:老兰麦(Elymus Sibiricu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赖草(Leymus chinensis)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 禾本科 分类学 染色体
下载PDF
棉属D染色体组的核型变异和进化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坤波 李懋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00-207,共8页
本文报道了棉属 D 染色体组11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并采用了核型对称系数、异质系数和重合率等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核型同质程度,可将11个种分为6个亚组,即1—D_1、D_8和 D_6;2—D_(3-k)、D_(3-d);3—D_(2-1)、D_(2-2);4—... 本文报道了棉属 D 染色体组11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并采用了核型对称系数、异质系数和重合率等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核型同质程度,可将11个种分为6个亚组,即1—D_1、D_8和 D_6;2—D_(3-k)、D_(3-d);3—D_(2-1)、D_(2-2);4—D_4和 D_7;5—D_5;6—D_9。其中,D_6是 D 组的最原始种。根据核型比较分析,结合地理分布、种间杂交、DNA 含量和种子蛋白质的电泳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提出了 D_6和 D_(3-d)分别为海岛棉和陆地棉 D 组染色体的供体种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属 D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及其优良基因向普通小麦的转移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黎明 林小虎 +1 位作者 赵逢涛 王洪刚 《中国草地》 CSCD 2005年第1期57-63,共7页
中间偃麦草蕴藏丰富的优良基因,是普通小麦的三级基因源,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综述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构成及其来源,明确其染色体构成为E1E1E2E2XX(StSt)=EeEeEbEbStSt,详述了小麦黄矮病、锈病、白粉病、条纹病等抗性... 中间偃麦草蕴藏丰富的优良基因,是普通小麦的三级基因源,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综述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构成及其来源,明确其染色体构成为E1E1E2E2XX(StSt)=EeEeEbEbStSt,详述了小麦黄矮病、锈病、白粉病、条纹病等抗性基因以及繁茂性基因向小麦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染色体 优良基因 普通小麦
原文传递
野生稻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黄运平 覃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19,共4页
由于栽培稻的许多改良品种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遗传来源 ,造成了遗传上的单一性。而野生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由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各种生态因素的作用 ,形成了具有抗性强、抗谱广的基因 ,对野生稻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植物育种... 由于栽培稻的许多改良品种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遗传来源 ,造成了遗传上的单一性。而野生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由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各种生态因素的作用 ,形成了具有抗性强、抗谱广的基因 ,对野生稻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植物育种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抗性基因 种质资源 特征特性 染色体
下载PDF
硬粒小麦-偏凸山羊草六倍体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戴秀梅 傅大雄 +1 位作者 徐如宏 张庆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12,共5页
硬粒小麦 -偏凸山羊草六倍体类型 (简称硬偏麦六倍体类型 )来源于硬粒小麦 ( T.durum Dest,2 n=4 x=2 8,AABB)与偏凸山羊草 ( Ae.ventricosa,2 n=4 x=2 8,DDMv Mv)杂交并自然加倍的八倍体类型 ,其染色体组成还不清楚。为了研究硬偏麦六... 硬粒小麦 -偏凸山羊草六倍体类型 (简称硬偏麦六倍体类型 )来源于硬粒小麦 ( T.durum Dest,2 n=4 x=2 8,AABB)与偏凸山羊草 ( Ae.ventricosa,2 n=4 x=2 8,DDMv Mv)杂交并自然加倍的八倍体类型 ,其染色体组成还不清楚。为了研究硬偏麦六倍体的染色体组成 ,用中国春 ( AABBDD)与之杂交 ,对杂种 F1 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分析 ,观察到大多数花粉母细胞有 1 4对二价体和 1 4个单价体。进一步观察偏凸山羊草、中国春、硬偏麦六倍体类型以及杂种 F1 的体细胞核型 ,发现在硬偏麦六倍体类型和杂种 F1 中含有与偏凸山羊草 Mv染色体组相似臂比和相似着丝粒位置的染色体。进而初步判断 ,硬偏麦六倍体类型的染色体组成大致是 AABBMv Mv,而硬偏麦六倍体类型与中国春的杂种 F1 染色体组成是 AABBD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硬偏麦六倍类型 核型分析 抗病性
下载PDF
长芒猬草与华山新麦草属间杂种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海琴 周永红 +2 位作者 郑有良 杨瑞武 丁春邦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1-427,共7页
为研究长芒猬草Hystrixduthieissp .longearistata的染色体组成 ,将其与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进行了人工杂交 ,获得杂种F1 。对亲本及杂种F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繁育特性和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 为研究长芒猬草Hystrixduthieissp .longearistata的染色体组成 ,将其与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进行了人工杂交 ,获得杂种F1 。对亲本及杂种F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繁育特性和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杂种F1 的许多形态特征介于父母本之间 ,花粉完全不育 ,结实率为 0 ;杂种F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较高 ,5 5 .1 2 %的细胞形成 5个或 6个二价体 ,其构型为 :9.83Ⅰ + 5 .46Ⅱ + 0 .0 7Ⅲ ,C_值为 0 .5 7。以上结果表明H .duthieissp.longearistata含有Ns染色体组。本文还讨论了Hystrix与Leymus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猬草 华山新麦草 属间杂种 形态学 细胞学 染色体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染色体组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钟冠昌 张学勇 +1 位作者 张荣琦 陈春环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39-343,共5页
本文对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Agropyron elongatum.2n=70)杂交选育出来的5个八倍体小偃麦的染色体组进行了研究。通过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八倍体小偃麦相互间杂交,观察了杂种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根... 本文对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Agropyron elongatum.2n=70)杂交选育出来的5个八倍体小偃麦的染色体组进行了研究。通过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八倍体小偃麦相互间杂交,观察了杂种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根据观察结果,讨论了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的构成,认为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组为E_1E_2F_2F_2N较为合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5个八倍体小偃麦的染色体组:7430为ABDE_1,68为ABDF_1,693为ABDF_1,7631为ABDF_2,784为ABDN。另外,还讨论了八倍体小偃麦染色组的重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偃麦 八倍 染色体 小麦 偃麦
下载PDF
植物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与染色体组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郭军洋 陈劲枫 +1 位作者 钱春桃 曹清河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3-520,共8页
简要介绍了植物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研究。综述了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研究在鉴定异源易位系、确定多倍体物种类型、分析物种间亲缘关系和物种的染色体组来源及探讨杂种不育的细胞遗传学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影响染色体配对的... 简要介绍了植物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研究。综述了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研究在鉴定异源易位系、确定多倍体物种类型、分析物种间亲缘关系和物种的染色体组来源及探讨杂种不育的细胞遗传学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影响染色体配对的主要因素, 如配对控制体系、 遗传背景和外界环境条件等,并展望了染色体配对研究与其他技术结合在染色体组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减数分裂 染色体配对 染色体 物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