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某,某也”看颜师古《汉书注》声训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继明 陈秀然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08-111,共4页
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某,某也"这一声训形式的探讨,发现被释词与释词在语音关系上是比较复杂的,同音相训数量较少,音近相训数量最多。语音越近,声训的数量就越多,越可信。从释词与被释词的形体关系上看,形体无关的数量最多... 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某,某也"这一声训形式的探讨,发现被释词与释词在语音关系上是比较复杂的,同音相训数量较少,音近相训数量最多。语音越近,声训的数量就越多,越可信。从释词与被释词的形体关系上看,形体无关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形符相同,再次是声符相同。这说明"因声求义,不限形体"作为训诂的一大法宝,没有时空的限制。颜师古《汉书注》中的声训资料为我们研究上古音、中古音和系联同源词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和佐证,对研究唐代训诂学和汉语训诂学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师古 《汉书注》 声训 语音关系 形体关系
下载PDF
《诗经》毛传“某,某;某,某也”形式之义隔相训初探
2
作者 王显勇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年第1期60-62,67,共4页
后世对于《诗经》毛传的研究可谓非常细致了,对单音词的研究却不多,对单音词相训中的"某,某;某,某也"这种特定形式的研究则更少。这种单字相训的形式在毛传中是很普遍的,从意义远近的角度来讲,被训释词和训释词可以有义同相... 后世对于《诗经》毛传的研究可谓非常细致了,对单音词的研究却不多,对单音词相训中的"某,某;某,某也"这种特定形式的研究则更少。这种单字相训的形式在毛传中是很普遍的,从意义远近的角度来讲,被训释词和训释词可以有义同相训、义近相训、义隔相训及义反相训等不同的类型。文章从义隔相训入手,对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从引申关系、假借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训释词 训释词 引申关系 假借关系
下载PDF
《经传释词》中的声转通用情况考察
3
作者 沈晋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1-34,共4页
在《从“日”纽字看虚词的“声近义通”》一文中,我们就虚词语法作用的相通现象及其起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将“声近义通”之训诂学方法运用于虚词研究的科学性及体系性,我们从王氏《经传释词》一书中择出使用较多而且较规... 在《从“日”纽字看虚词的“声近义通”》一文中,我们就虚词语法作用的相通现象及其起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将“声近义通”之训诂学方法运用于虚词研究的科学性及体系性,我们从王氏《经传释词》一书中择出使用较多而且较规则的“某犹某也”例十四条,再作声母和韵母上的具体考察,希望能窥一斑以见全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转 虚词 考察
下载PDF
《说文》“某,某某也”释语研究
4
作者 宋铁全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1-106,共6页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不朽名著,它在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以及语音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至今仍然值得深入研究。现以《说文》中的"某,某某也"释语为切入点,对采取这种释义格式的...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不朽名著,它在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以及语音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至今仍然值得深入研究。现以《说文》中的"某,某某也"释语为切入点,对采取这种释义格式的语料,从双字释语与被释字之间复杂的形、义关系以及双字释语本身的形态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说明。这种研究可以为《说文》的深入探讨提供新的角度,进而加深对其精神内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双字组合 释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