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上党梆子耀太行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程燕广
-
机构
晋城市上党戏剧研究院
-
出处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8-126,共9页
-
文摘
上党梆子流布于山西省晋城、长治二市,此二地古称上党,故名上党梆子。它在道光年间被官家称为土戏,民间称大戏。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时称作上党宫调,195 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上党梆子并非单一声腔,其实是以演唱梆子腔为主,是"昆、梆、罗、卷、黄"五种声腔剧种的统称。在长期演出过程中,形成了州底和潞府两大流派,也就是分别以晋城和长治为中心的两大流派。
-
关键词
省城太原
演出过程
赵树理
张宝
《小二黑结婚》
枣梆
李小猫
中国戏曲史
高平市
长平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菏泽枣梆与山西上党梆子的渊源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李梦华
-
机构
菏泽学院音乐系
-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2-125,共4页
-
文摘
枣梆是菏泽的地方剧种,但它并不生在菏泽,它是山西上党梆子流入菏泽后,受当地语言影响发展演变而成,所以枣梆和上党梆子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通过走访调查和查阅资料,记录下枣梆诞生的大体脉络、成长过程以及和上党梆子的相互交流,或许能给更多人了解枣梆提供一些参考。
-
关键词
枣梆
上党梆子
渊源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菏泽枣梆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李梦华
-
机构
菏泽学院
-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4-77,共4页
-
文摘
本文论述了枣梆传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认为枣梆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较高的实用价值。并提出了传承发展枣梆的措施和建议,认为应制定相关法规,为传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加强研究,实现自我完善;保护"生态环境",为传承发展创造条件;纳入教育范畴,更好地促进传承发展。
-
关键词
枣梆
价值
传承发展
建议措施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从“三义班”文物看上党梆子在冀南一带的流传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李建欣
郝良真
-
机构
河北邯郸市博物馆
-
出处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0,共4页
-
文摘
"三义班"是上党梆子班社中影响较大的一支,大约在清朝后期流传到冀南地区生根、开花、结果,在冀南、鲁西一带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特色的"西调"和"枣梆"两个嫡亲姐妹剧种,至今盛传不衰。邯郸市博物馆收藏的晋东南瓷窑生产的青花"三义班"斗方形化妆盒,成为上党梆子在冀南地区流传的历史见证物。
-
关键词
三义班文物
上党梆子
西调
枣梆
-
分类号
G275
[文化科学—档案学]
-
-
题名枣梆与上党梆子比较研究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雁
-
机构
菏泽学院音乐系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2-164,共3页
-
基金
2011年度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枣梆与上党梆子的渊源关系及发展状况考"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2011056
-
文摘
枣梆和上党梆子都是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梆子剧种,二者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枣梆源于上党梆子,系上党梆子流入山东菏泽后受当地方言及音乐影响发展演变而成。由于各自成长环境的不同,枣梆和上党梆子虽然在某些方面还保留有相同的特质,但已差别较大。本文从音乐特征、唱腔板式、演出剧目、行当分工与乐队配置等几大方面对二者进行音乐本体的当代发展之分析比较,探寻其各自的发展特点,以期对剧种的发展及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
关键词
枣梆
上党梆子
渊源关系
比较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从上党梆子到枣梆——戏曲剧种异地扩散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李砚
-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8-25,共8页
-
基金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音乐地理研究”(编号:12AD00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地方性和跨地域性是中国地方戏曲所具有的两大特性,对于“跨地域性”的戏曲剧种,其扩散的过程以及完成扩散后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话题。以脱胎于上党梆子并最终衍化为全新剧种的菏泽地方戏--枣梆为例,运用文化地理学“文化扩散”理论,对这一较为典型的戏曲剧种的异地扩散进行过程分析,对其在地方化衍变进程中地方文化产生的影响问题展开初步探讨。
-
关键词
蒲泽
枣梆
音乐地理
文化扩散
地理环境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水泊梁山梨园史话
- 7
-
-
作者
吴济夫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春秋》
2022年第1期57-61,共5页
-
文摘
梁山县是鲁西南戏剧之乡。梁山枣梆,源于山西上党梆子,经历了演绎、创新,清朝末年诞生于梁山县方庙村;山东梆子亦从民间诞生、发展。梁山及周围的东平、汶上、郓城、阳谷等地,戏剧起步较晚,其起讫历程尚可忆起,现予以整理,略述其春秋史话。
-
关键词
山东梆子
上党梆子
水泊梁山
枣梆
鲁西南
梁山县
史话
戏剧
-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晋剧戏班漫谈
- 8
-
-
作者
李越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
出处
《戏友》
2015年第3期48-51,共4页
-
文摘
一个剧种的存在及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晋剧,也称中路梆子,它与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并称为山西四大梆子。明代末年,梆子戏形成于山陕地区,俗称为"山陕梆子",在梆子戏形成初期,曾被叫做"土戏",也叫"乱弹""梆子腔"等,后来,人们把同州境内的梆子戏称为"同州梆子",而把蒲州境内的梆子戏称为"蒲州梆子",梆子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随着梆子戏的不断发展,到了清代初年,梆子戏开始向邻近的省区传播,同州梆子向西北发展为"秦腔""汉调桄桄",蒲州梆子向北发展。
-
关键词
汉调桄桄
丁果仙
晋北
箱倌
承班
枣梆
社会环境
名角儿
马连良
反徐州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梆子声腔的通用性格与梆子剧种的地域驯化及落地生根
- 9
-
-
作者
吴乾浩
-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
-
出处
《戏曲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
文摘
中华幅员辽阔,民族戏曲各具特色,为区分不同的样式,派生出"戏曲声腔"和"戏曲剧种"两类概念。戏曲声腔从腔调和演唱特点区分,戏曲剧种以不同民族和地域划分。粗粗看来似乎戏曲声腔涵盖更广,无论弦索、梆子、乱弹、皮黄等声腔都分别包括不少剧种。
-
关键词
民族戏曲
演唱特点
地域划分
豫西调
豫东调
曲牌联套体
流派唱腔
枣梆
汉调桄桄
音乐唱腔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菏泽枣梆戏的艺术风格与文化传承
- 10
-
-
作者
靳晓莉
-
机构
菏泽学院
-
出处
《戏剧之家》
2019年第21期4-5,19,共3页
-
基金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菏泽地方戏曲与非遗旅游开发的互动融合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8CLYJ69
-
文摘
枣梆,是山东菏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与当地的方言、音乐、民俗民情、审美意趣紧密融合,以其丰富独特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艺术,形成了纯朴率真、深情激越的艺术风格。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新形势下,深入探讨枣梆戏的艺术风格与文化传承,使其发扬光大、绽放出新的光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
地方戏曲
枣梆
艺术风格
文化传承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看曹州枣梆沉浮
- 11
-
-
作者
武翠娟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
出处
《戏剧丛刊》
2005年第5期72-73,共2页
-
文摘
菏泽,古称曹州。清雍正十三(1735)年,以山水赐名,始称“菏泽”,向有“戏曲之乡”称誉。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枣梆即发祥于其境内。
-
关键词
曹州
菏泽市
枣梆
中国
地方戏曲
围鼓戏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J809
-
-
题名“梁山呕”: 黄河文化艺术奇葩
- 12
-
-
作者
吴济夫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7期40-43,共4页
-
文摘
枣梆,是山东有名的地方剧种之一,盛行于冀、鲁、豫边区。它源于山西上党梆子,但比其高亢、激昂,诞生于梁山泊遗址所在地梁山县。唱腔中高昂、悠扬、婉转的"呕""吼""咿""呀"是其独有的显著特点,故名"梁山枣梆",俗称"梁山呕"。梁山枣梆的形成和发展,是黄河文化与水浒文化碰撞的结晶,是黄河文化艺术的一枝奇葩,也充分反映了水浒故地老百姓喜爱听戏、唱戏、学戏的习俗风尚。
-
关键词
梁山泊
水浒文化
地方剧种
上党梆子
艺术奇葩
梁山县
枣梆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汝南枣梆戏发展中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
- 13
-
-
作者
赵梅枝
-
机构
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
出处
《音乐时空》
2014年第17期170-171,共2页
-
文摘
枣梆戏是河南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它以朴实的语言,优美的旋律,精湛的技艺,在中国戏曲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汝南枣梆戏在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做为切入点,提出了发展我省民间戏曲艺术的应对策略,对河南地方戏曲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关键词
枣梆戏
传承
发展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浅谈山西蒲剧与河南蒲剧的异同之处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朱建丁
-
机构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蒲剧团
-
出处
《电子制作》
2015年第6Z期257-,共1页
-
文摘
山西运城地区,临汾地区一带是蒲剧最活跃的地域,据说山西永济为发源地。河南三门峡、渑池、义马、陕县,灵宝一带流传的蒲剧,在河南被称为西戏,即豫西蒲剧。据说明末嘉靖年间已经出现。本文从蒲剧的道白,唱腔特点,戏剧音乐的发展,演职员工的来源等方面浅述两地蒲剧的不同之处。1发源地的异同蒲剧在豫西的源流因无详细史料证明,至今仍众说纷纭:一说生根于蒲州(山西永济);一说是秦腔派生的戏,由这里古老的地摊戏"四股弦"(盲人说唱,以"闹戏""吵台"闻名)演变而来,原称"枣梆"后称"乱弹"。据专家考察研究后,认为豫西一带生活风俗,方言俗语同晋南一带共通,该剧之浓墨重彩的音乐,高亢激越的唱腔,善于情感大起大落。
-
关键词
戏剧音乐
四股弦
枣梆
方言俗语
考察研究
眉户
晋南
苏三起解
创作思路
本地方言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J617.5
-
-
题名乐器与剧种的得名
- 15
-
-
作者
杨传钢
-
出处
《乐器》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2-42,共1页
-
文摘
我国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剧种繁多,风格各异,并以其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和传统的审美情趣,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
关键词
两夹弦
主奏乐器
含弓戏
民族色彩
唐剧
坠子戏
喇叭戏
弋阳
四股弦
枣梆
-
分类号
J62
[艺术—音乐]
-
-
题名迈步且把二堂上,八幅罗裙响叮当
- 16
-
-
作者
梦龙
-
出处
《祝你幸福(午后)》
2013年第1期1-1,共1页
-
文摘
正"师爷,开始吧,乡亲们在催了。"潘朝绪揉揉鼻子,悄悄把垂帘掀起来一条缝。从缝隙中,看到台下已经熙熙攘攘地聚集了百十号人,这都是慕名来看戏的乡亲。潘朝绪是"枣梆"艺人,早年凭借年轻秀气,经常反串旦角,表演活泼俏丽,一来二去,就落得个"大闺女"的诨号。不过这几年年龄大了,嗓音不脆生了,动作不灵活了,演旦角就不再灵透。好在几个徒弟都比较争气,像珍珠帘、史文秀、樊武扎、庞石责、侯福勤几个,个个拿出去都可以单独撑场子了。尤其是那樊武扎,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比自己当年还显骚俏。
-
关键词
枣梆
山东菏泽
徒弟
表演
梆子
山西
年轻
剧团
旦角
演员
-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菏泽枣梆的音乐特征
- 17
-
-
作者
黄文瑾
-
机构
青岛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北方音乐》
2016年第16期7-7,共1页
-
文摘
菏泽是一座文化底蕴浓厚的古老城市,一直以来享有“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牡丹之乡”的美誉,而戏曲又是菏泽的一大特色。在菏泽的众多戏曲中,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活泼委婉的枣梆戏曲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深受老百姓们的喜爱。而菏泽枣梆又是全国仅有的戏曲声腔,有“天下第一团之称”。在2008年,菏泽枣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关键词
菏泽
枣梆音乐特征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