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生六记》中地名的英译——林译本与白译本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倩 张顺生 《英语教师》 2020年第14期98-103,共6页
分析《浮生六记》译本的研究现状.以地名为研究角度,分为著名景点、典故地名、地理地名、传统建筑名四个类别,对比分析林译本和白译本的合理性和不足,总结翻译中国古代典籍地名的方法.
关键词 《浮生六记》 译本 译本 地名英译
下载PDF
《夜莺与玫瑰》:林译本与巴译本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余小梅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2-75,共4页
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经典童话作品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辞藻丰丽,画面唯美,得到多种艺术化的阐释。上世纪初以来,不少知名中国学者将其翻译为汉语,其中最为著名的巴金译本和林徽因译本在译词句段和其艺术意境方面... 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经典童话作品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辞藻丰丽,画面唯美,得到多种艺术化的阐释。上世纪初以来,不少知名中国学者将其翻译为汉语,其中最为著名的巴金译本和林徽因译本在译词句段和其艺术意境方面体现了不同程度的形似与神似,前者紧扣词句段,实现了语言上的形似,但缺乏唯美的艺术气质;后者在实现总体形似的基础上,设想当时语境,使用了文言词,增加了少量的词句段,改变某些句式,似乎偏离源文本的某些面貌,却达到了与原作最大的神似;究其成因,译者自身创作的艺术风格,翻译活动的背景和动机,以及翻译所采取的策略这些要素与译文的效果息息相关,同时林译本证明形似和神似可以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莺与玫瑰》 译本 译本 神似与形似
下载PDF
关于《挪威的森林》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张秀阁 《嘉应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69-73,共5页
《挪威的森林》的汉语译本中林少华的译本和1997年版的赖明珠译本引发热议,一时间褒贬参半,众说纷纭。从翻译学角度对林译本和赖译本进行案例研究,探求翻译的本来面目和可译程度,对译本进行客观考察,尝试重新审视两个译本。
关键词 《挪威的森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比较研究 译本 译本
下载PDF
史诗叠加单元的结构及其功能——以《罗摩衍那·战斗篇》(季羡林译本)为中心的虚拟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施爱东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2,共10页
本文试图从史诗演述者的演述环境和创编功能这一角度入手,来探讨史诗情节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机制,并以此来理解史诗传承中的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演述现象。通过对中国现存史诗的演述状况的功能分析、本文假定,史诗是以单元叠加的形式来不... 本文试图从史诗演述者的演述环境和创编功能这一角度入手,来探讨史诗情节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机制,并以此来理解史诗传承中的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演述现象。通过对中国现存史诗的演述状况的功能分析、本文假定,史诗是以单元叠加的形式来不断增广的。每一单元的结构是一个有条件的、自足的、封闭的体系,叠加单元的结束,以回到该单元的初始状态为标志。根据以上假说,本文以《罗摩衍那·战斗篇》(季羡林译本)作为示范性个案展开分析,在一定的边界下,合理地解析出《战斗篇》的情节基干与叠加单元,据以验证前述假说,并为之虚拟出可持续叠加的结构模型,展开模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摩衍那·战斗篇》 李羡译本 虚拟模型 史诗 叠加单元 结构机制 演述环境 创编功能
原文传递
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研究——以《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闫冰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68-69,共2页
在汉语英译的过程中,文化负载词集中体现了汉语文化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在译语文化中是缺乏对等表达的,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需要格外费心,译者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该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来处理文化负载词。中... 在汉语英译的过程中,文化负载词集中体现了汉语文化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在译语文化中是缺乏对等表达的,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需要格外费心,译者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该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来处理文化负载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浮生六记》中含有丰富的文化负载词。可选取《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简称林译本)来研究其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通过着重分析其中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从而为汉译英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译本 文化负载词 翻译策略 翻译方法
下载PDF
人机英译《镜花缘》质量评测研究——以林太乙译本与腾讯翻译君译文为语料 被引量:2
6
作者 韦汇余 庞欣 张新 《现代英语》 2020年第22期47-51,共5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机器翻译逐步应用到文学作品翻译领域,其译文质量的优劣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以林太乙《镜花缘》英译本及人工智能翻译软件腾讯翻译君英译文为语料,构建二者平行译文库,选取了50段译文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对比研...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机器翻译逐步应用到文学作品翻译领域,其译文质量的优劣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以林太乙《镜花缘》英译本及人工智能翻译软件腾讯翻译君英译文为语料,构建二者平行译文库,选取了50段译文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对比研究。对比发现林太乙人工译文质量在"信、达、雅"三个维度都优于腾讯翻译君的机器译文质量,在分类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腾讯翻译君翻译近代文学作品质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花缘》 太乙英译本 机器翻译 译文质量 评测
原文传递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林少华译者惯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添羽 游佳 《陇东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4-47,共4页
为了使人们能够从新的理论视角对译者林少华的译者行为有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出发,以场域、资本和惯习三个核心概念为理论依据,在厘清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当中几个核心概念以及彼此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着重从翻译... 为了使人们能够从新的理论视角对译者林少华的译者行为有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出发,以场域、资本和惯习三个核心概念为理论依据,在厘清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当中几个核心概念以及彼此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着重从翻译理念、译本选择以及译本文体三个方面,分析了译者林少华的译者惯习的具体形成轨迹。研究指出,译者林少华在其翻译过程当中的翻译理念、译本选择及其译本文体在一定程度上均受到了其译者惯习的影响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 少华译本文体 场域:惯习 规范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罗生门》林少华译本探析
8
作者 钟芸芳 《品位·经典》 2021年第13期51-55,66,共6页
本文在译者主体性视角之下,通过译本比较的研究方法对《罗生门》林少华译本进行考察发现,译者在译文中多用四字格结构传达原文洗练典雅的语言风格,给读者带来美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此外,还灵活使用合译、分译、增译、移译等翻译方法调整... 本文在译者主体性视角之下,通过译本比较的研究方法对《罗生门》林少华译本进行考察发现,译者在译文中多用四字格结构传达原文洗练典雅的语言风格,给读者带来美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此外,还灵活使用合译、分译、增译、移译等翻译方法调整译文句式及语序,增强译文语句的表现力,再现芥川文学创作的艺术风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罗生门》林译本是译者林少华积极发挥译者主体性,充分再现原作艺术之美的上乘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生门》 少华译本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罗生门》四种中译本之比较
9
作者 袁晓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40-143,共4页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两次高潮。这期间产生了不少优秀的译者及译文,其中以林少华译本影响最大。文章尝试在描述原文总体风貌的基础上结合文学翻译的标准,选取《罗生门》四个中译本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词句进行对比分析,以...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两次高潮。这期间产生了不少优秀的译者及译文,其中以林少华译本影响最大。文章尝试在描述原文总体风貌的基础上结合文学翻译的标准,选取《罗生门》四个中译本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词句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林少华译文的特色及其产生广泛影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罗生门》 少华译本 文学翻译标准 译文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