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瑞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8-1145,共8页
林可霉素是林可链霉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产生的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它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林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已被克隆和测序。近年来,围绕林可酰胺和丙基脯氨酸的... 林可霉素是林可链霉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产生的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它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林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已被克隆和测序。近年来,围绕林可酰胺和丙基脯氨酸的生物合成、调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硫化反应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本文综述了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霉素 生物合成 丙基脯氨酸 林可酰胺 林可链霉菌
原文传递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钟冠男 陈华 刘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9-513,共15页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独特化学结构以及良好生理学活性的天然产物,由链霉菌通过一类庞大且复杂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产生.尽管林可酰胺类抗生素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但对它们的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直到最近几年才有...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独特化学结构以及良好生理学活性的天然产物,由链霉菌通过一类庞大且复杂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产生.尽管林可酰胺类抗生素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但对它们的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直到最近几年才有较大的突破.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几年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关于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多样性研究与产生菌的工业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酰胺 生物合成 结构多样性 林可链霉菌的工业改造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河蟹肝胰腺组织中林可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被引量:3
3
作者 邱稀木 朱晓华 +2 位作者 边文冀 王淑芳 孟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31-1237,共7页
【目的】基于固相萃取技术(SPE),建立一种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河蟹样品中林可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检测方法。【方法】以固相萃取柱为样品净化材料,考察其对河蟹肝胰腺样品的净化效果,优化色谱条件和质谱参数,并对方法进行... 【目的】基于固相萃取技术(SPE),建立一种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河蟹样品中林可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检测方法。【方法】以固相萃取柱为样品净化材料,考察其对河蟹肝胰腺样品的净化效果,优化色谱条件和质谱参数,并对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在河蟹肝胰腺基质中,OASIS HLB SPE柱对3种药物的回收率最高。以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SB-C_(18)(100 mm×2.7 mm,2.7μm)柱为固定相,0.1%甲酸水(A相)和甲醇(B相)为流动相,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3种林可酰胺类药物进行检测和定量。3种目标药物为50μg·L^(-1),方法线性良好,3种药物检出限为0.22-0.35μg·kg^(-1),定量限为0.72-1.16μg·kg^(-1),相关系数(R^(2))大于0.99。在添加量为5、10和50μg·kg^(-1)质量浓度的空白样品加标回收率试验中,3种林可酰胺类药物的绝对回收率为80.5%-99%,相对标准偏差为2.5%-5.2%。【结论】本LC-MS/MS方法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的解决方案,以固相萃取技术为切入点,测定河蟹样品中3种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残留,具有稳定可靠,重现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抗生素残留 固相萃取技术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林可酰胺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组织中林可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 被引量:27
4
作者 岳振峰 陈小霞 +2 位作者 谢丽琪 吉彩霓 华红慧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90-1294,共5页
建立了动物组织样品中洁霉素、氯洁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泰乐菌素、竹桃霉素等7种林可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多残留的液/质联用确证方法。用乙腈萃取样品中7种林可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然后用正己烷脱脂,旋转蒸... 建立了动物组织样品中洁霉素、氯洁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泰乐菌素、竹桃霉素等7种林可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多残留的液/质联用确证方法。用乙腈萃取样品中7种林可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然后用正己烷脱脂,旋转蒸发仪浓缩,以Luna C18(2)色谱柱为分离柱,在正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仪进行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5—5.3μg/kg。在20、50、200μg/kg 3个浓度水平进行验证实验,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200μg/kg;总体平均回收率为70.3%~102%;相对标准偏差为2.4%~16.6%。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国内外法规的要求,可用于动物组织样品中林可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的确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动物组织 林可酰胺 大环内酯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林可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量的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谢丽琪 岳振峰 +3 位作者 唐少冰 陈小霞 吉彩霓 华红慧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共4页
建立了牛奶样品中洁霉素、氯洁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泰乐菌素、竹桃霉素等7种林可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残留量的确证方法。用乙腈萃取样品中7种林可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然后用正己烷脱脂,旋转蒸发仪浓缩,以Luna ... 建立了牛奶样品中洁霉素、氯洁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泰乐菌素、竹桃霉素等7种林可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残留量的确证方法。用乙腈萃取样品中7种林可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然后用正己烷脱脂,旋转蒸发仪浓缩,以Luna C18(2)色谱柱分离,在正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仪进行测定。在20、50、200μg/kg 3个浓度水平进行验证试验,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200μg/kg,总体平均回收率为74.5%-97.5%,相对标准偏差为2.7%-11.3%。该方法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国内外法规的要求,可用于牛奶样品中林可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量的确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酰胺 大环内酯类 残留量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测定 牛奶
下载PDF
氧化锌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7种林可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兽药残留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明 伊鋆 +12 位作者 陈丹 王梦颖 许晴 田甜 管卓龙 侯靖 周原 刘坤 王冬梅 胡筱静 卢跃鹏 江小明 涂凤琴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4-979,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快速测定蜂蜜中7种林可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兽药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H 8.0)溶解,1%氨水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钠盐析,以80 mg ZnO+20 mg PSA净化。以0.1%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采用Wa...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快速测定蜂蜜中7种林可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兽药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H 8.0)溶解,1%氨水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钠盐析,以80 mg ZnO+20 mg PSA净化。以0.1%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采用Waters XBridge C18(150 mm×2.1 mm,5μm)色谱柱进行分离,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ESI+)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7种目标化合物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均不小于0.9993,方法检出限为0.21~0.35μg/kg,定量下限为0.69~1.16μg/kg;在3个加标水平(5.0、10.0、20.0μg/kg)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5.5%~99.0%,相对标准偏差为0.78%~5.9%。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满足蜂蜜中7种林可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 林可酰胺类兽药 大环内酯类兽药 氧化锌 QUECHERS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快速测定蜂蜜中12种大环内酯和林可酰胺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11
7
作者 林洁 曹建明 +1 位作者 蔡欣欣 张秀尧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959-962,共4页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蜂蜜中12种大环内酯和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多残留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用2 mol/L乙酸铵水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然后用20%甲醇水超声溶解、高速离心、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分离后串联...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蜂蜜中12种大环内酯和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多残留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用2 mol/L乙酸铵水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然后用20%甲醇水超声溶解、高速离心、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分离后串联质谱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内标法定量。结果:大环内酯和林可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限为0.1μg/kg~1.0μg/kg(S/N=3),定量限为0.3μg/kg~3.0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4%~1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1.3%~14.7%(n=6)。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能够快速确证检测蜂蜜中12种大环内酯和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蜂蜜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
原文传递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明德松 吴一波 +1 位作者 朱焱 谢尊金 《世界感染杂志》 2006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 研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对大环内酯类(M)-林可酰胺类(L)-链阳菌素类(S)抗生素(MLS)的耐药机制,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K-B扩散法测定90株MRS临床分离株的MLS六种代表药物(红霉素、阿齐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 目的 研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对大环内酯类(M)-林可酰胺类(L)-链阳菌素类(S)抗生素(MLS)的耐药机制,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K-B扩散法测定90株MRS临床分离株的MLS六种代表药物(红霉素、阿齐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克林霉素和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的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表型,推测其耐药机制。结果 ①MRS对MLS有5种药敏表型,最主要的表型为ML耐药/S敏感(71.11%);MRSA和MRCNS的药敏表型分布不一样,未见奎奴普丁/达福普丁(QD)耐药。②MRSA有两种靶位改变所致的耐药表型。分别为11.1%和71.1%,另有两种机制不明表型,分别为6.7%和11.1%;未发现外排系统所致耐药表型。③MRCNS也有两种靶位改变所致的耐药表型分别为8.9%和71.1%;存在外排系统所致的耐药表型,为13.3%。结论 MRS均主要为靶位改变所致的耐药,MRSA存在两种不明机制耐药,MRCNS存在外排系统所致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大环内酯类 林可酰胺 链阳菌素类 甲氧西林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明德松 吴一波 +1 位作者 朱焱 谢尊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2期100-101,共2页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对大环内酯类(M)-林可酰胺类(L)-链阳菌素类(S)抗生素(MLS)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K—B扩散法测定90株MRS临床分离株的MLS六种代表药物的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率和药敏表型。结果MRS的红霉素...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对大环内酯类(M)-林可酰胺类(L)-链阳菌素类(S)抗生素(MLS)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K—B扩散法测定90株MRS临床分离株的MLS六种代表药物的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率和药敏表型。结果MRS的红霉素、阿齐霉素耐药率一致,均达93.00%以上,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达71.00%以上,克林霉素达68.00%以上,未见奎奴普丁/达福普丁(QD)耐药。MRS对MLS有5种药敏表型,最主要的表型为ML耐药/S敏感(71.11%);MRSA和MRCNS的药敏表型分布不一样。结论MRS的红霉素、阿齐霉素耐药率一致,但其它MLS4种代表药物耐药率不一致且较高;MRS对MLS有5种药敏表型,最主要的表型为ML耐药/S敏感;MRSA和MRCNS的药敏表型分布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大环内酯类 林可酰胺 链阳菌素类 甲氧西林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鳗鱼中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抗生素残留量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正才 杨方 +4 位作者 林永辉 张琼 刘素珍 苏芝娇 潘迎芬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建立了鳗鱼中9种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药物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的方法。采用中性磷酸盐缓冲液水解,乙腈萃取,正己烷脱脂,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电喷雾串联质谱进行检测,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外标法定量。在0... 本文建立了鳗鱼中9种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药物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的方法。采用中性磷酸盐缓冲液水解,乙腈萃取,正己烷脱脂,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电喷雾串联质谱进行检测,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外标法定量。在0~100μg/L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00,在1.0、2.0、4.0μg/kg3个浓度水平进行验证试验,总体平均回收率为70.26%~124.22%,相对标准偏差为1.31%~16.00%,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结果表明:该法快速、高效、特异性强,可用于鳗鱼样品中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酰胺类抗生素残留量的确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大环内酯类 林可酰胺 残留 鳗鱼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盐酸克林霉素胶囊中的克林霉素亚砜
11
作者 蒋蒨 周旭 +2 位作者 李荣 谭茂兰 邓安勇 《中国药品标准》 2023年第6期631-635,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克林霉素胶囊中克林霉素亚砜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HC-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25%氢氧化钾溶液调pH至7.5)-乙腈(55∶45);流速1.0 mL·...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克林霉素胶囊中克林霉素亚砜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HC-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25%氢氧化钾溶液调pH至7.5)-乙腈(55∶4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40℃;进样体积20μL。结果:克林霉素亚砜和相邻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良好,克林霉素亚砜的定量限为1.74 ng,检测限为0.52 ng,在0.086 51~17.3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79%,RSD为0.66%(n=6)。测定结果显示,克林霉素亚砜在克林霉素胶囊中的含量较低,仅在3批制剂中检出(0.01%),其余3批未检出。结论:该法可用于盐酸克林霉素胶囊中对杂质克林霉素亚砜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 克林霉素亚砜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 广谱抗菌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甲氧西林耐药溶血葡萄球菌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耐药基因型与表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伟元 潘小梅 +5 位作者 卢月梅 吴劲松 程锦娥 甘志彪 李红林 陆坚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9-383,共5页
目的研究甲氧西林耐药溶血葡萄球菌(MRSH)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的耐药机制。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3种抗菌药对63株溶血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技术检测mecA、ermA、ermB、ermC、msrA/msrB和linA/linA′耐药基因。结果62株MRSH... 目的研究甲氧西林耐药溶血葡萄球菌(MRSH)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的耐药机制。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3种抗菌药对63株溶血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技术检测mecA、ermA、ermB、ermC、msrA/msrB和linA/linA′耐药基因。结果62株MRSH均携带mecA,最常见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耐药基因为msrA/msrB(59.7%),其次linA/linA′(50%)和ermC(32.3%),50%菌株携带2种耐药基因,3.2%菌株携带3种耐药基因;21株携带erm均对红霉素高耐(MIC≥256μg/ml),对克林霉素结构型MLSB或诱导型MLSB耐药;14株携带msrA/msrB对红霉素中度耐药(MIC=32或64μg/ml);31株携带linA/linA′,3株对克林霉素耐药,其余均对克林霉素敏感。结论MRSH携带msrA/msrB、linA/linA′和ermC基因是其对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葡萄球菌 大环内酯类 林可酰胺 耐药基因
下载PDF
葡萄球菌对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莲子 熊自忠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2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葡萄球菌 林可酰胺 耐药机制
下载PDF
更正
14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73-773,共1页
《医药导报》2022年第41卷第5期第741页左栏第1~11行应更正为"当J02、J03、J32疾病选用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均是可以使用或替代使用。在下呼吸系统疾病中,当诊断为J42、J98等疾病时,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 《医药导报》2022年第41卷第5期第741页左栏第1~11行应更正为"当J02、J03、J32疾病选用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均是可以使用或替代使用。在下呼吸系统疾病中,当诊断为J42、J98等疾病时,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当诊断为J18、J20、J21、J85、J86等疾病时,可以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J18、J20、J21等疾病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是可以使用或替代使用;J85、J86等疾病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均是首选用药,选用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林可酰胺类、硝基咪唑类则是可以使用或替代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 青霉素类 呼吸系统疾病 头孢菌素类 首选用药 抗菌药物 氨基糖 林可酰胺
下载PDF
重视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15
作者 王汝龙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3期14-14,共1页
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包括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2种,由于克林霉素的抗菌作用比林可霉素强4~8倍,而且疗效高,不良反应较林可霉素低,在临床上林可霉素逐渐被克林霉素所取代,克林霉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感染。由于许多基层患者... 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包括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2种,由于克林霉素的抗菌作用比林可霉素强4~8倍,而且疗效高,不良反应较林可霉素低,在临床上林可霉素逐渐被克林霉素所取代,克林霉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感染。由于许多基层患者“偏信”注射给药方式,加之克林霉素注射前不需做过敏试验,所以,克林霉素在基层滥用很严重,从而引起了很多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消化道反应是克林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在应用克林霉素时要密切观察克林霉素停药后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克林霉素在肝脏中代谢,只有10%经肾脏排泄,半衰期为2~4小时,注射给药的肠道抗菌活性可保持5天以上,因此,在停药后结肠内细菌仍可受其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霉素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消化道不良反应 林可霉素 林可酰胺 厌氧菌感染 革兰阳性菌 消化道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