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颈结合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8
1
作者 丁自海 于春江 +2 位作者 田德润 李云生 于春水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7-429,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颅颈结合区各结构的形态和毗邻关系 ,以提高颅内手术远外侧入路的安全性。 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 ,对 10个尸体头颅标本颅颈结合区进行显微解剖 ;对 2 0个颅底枕骨大孔区进行观测 ;4个尸体头颅标本切制成 0 5~ 1 0mm超薄... 目的 探讨颅颈结合区各结构的形态和毗邻关系 ,以提高颅内手术远外侧入路的安全性。 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 ,对 10个尸体头颅标本颅颈结合区进行显微解剖 ;对 2 0个颅底枕骨大孔区进行观测 ;4个尸体头颅标本切制成 0 5~ 1 0mm超薄断层切片 ,观测颅颈结合区有关结构。结果 椎动脉第 3段长 2 1 6 (15 3~ 31 9)mm。椎动脉沟呈浅沟者占 80 % ,半骨管者占 15 % ,骨管者占 5 %。两椎动脉穿硬脑膜处的间距为 14 3(9 8~ 15 2 )mm。枕髁长为 2 6 8(2 5 1~ 2 8 2 )mm ,前、中、后 1/3部的厚度分别为 9 9(9 6~ 10 6 )、11 2 (9 2~ 13 1)和 8 6 (8 3~ 9 0 )mm。枕髁后极至舌下神经管颅内口距离为 9 9(8 6~ 11 4 )mm ,至颅外口距离为 16 1(13 5~ 17 1)mm。寰椎横突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结论 掌握该区椎动脉的走行、枕髁的形态及毗邻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结合区 显微外科解剖 颅底 椎动脉
原文传递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柳浩然 黄勤 +1 位作者 彭蔚 方加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22-125,共4页
目的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尸头的解剖研究,为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例成人汉族尸头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按肌肉群、硬膜外、硬膜内进行描述和测量。结果枕下三角由头直肌、上斜肌、下斜肌组成,内含椎动脉和C... 目的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尸头的解剖研究,为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例成人汉族尸头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按肌肉群、硬膜外、硬膜内进行描述和测量。结果枕下三角由头直肌、上斜肌、下斜肌组成,内含椎动脉和C1神经,椎动脉被一层丰富的椎静脉丛包绕,呈“三明治”样结构;C2神经的腹侧支恒定地跨过椎动脉的第2部分后方;头外侧直肌由于连接颈静脉孔后缘的颈静脉突,是判断颈静脉孔和面神经的标志。当椎动脉穿过硬膜时,进入一个纤维通道,内含脊髓后动脉、齿状韧带、第1颈神经、副神经的脊髓根。结论枕下三角和C2神经的腹侧根是辨别椎动脉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识别静脉孔的重要标记;枕髁的磨除有利于增大操作空间,磨除枕髁时应避免损伤舌下神经;后颅窝手术要注意小脑后下动脉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解剖学 下三角 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下远外侧经入路手术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学 被引量:3
3
作者 严望军 黄会龙 +3 位作者 周许辉 张咏 李家顺 贾连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为国人提供枕寰枢复合体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寻求枕寰枢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学依据和可行性。方法:测量枕骨髁和寰椎干燥标本;观察新鲜尸体标本的枕寰枢后部结构。结果:枕髁关节面舌下神经管间距约9.66mm,两侧枕髁前端间距约14.... 目的:为国人提供枕寰枢复合体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寻求枕寰枢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学依据和可行性。方法:测量枕骨髁和寰椎干燥标本;观察新鲜尸体标本的枕寰枢后部结构。结果:枕髁关节面舌下神经管间距约9.66mm,两侧枕髁前端间距约14.93mm,枕髁关节面内倾角,左侧约12.5°,右侧约11.6°。枕髁关节面的前后径和横径、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前后径、侧块上关节面横径、侧块与后弓移行处侧块厚度均在5mm以上。椎动脉第3段恒定行走于椎动脉沟。第1、2颈神经背侧支与寰椎侧块下关节突后方几无交叉,并有一定的活动度。结论: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在解剖可行,其理想入钉点在寰椎后弓与侧块下关节突移行处的中点,螺钉指向枕骨髁前上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关节螺钉固定 关节 后路 寰椎侧块 下关节突 解剖学参数 解剖学依据 舌下神经管 关节面 神经背侧支 螺钉内固定 后部结构 尸体标本 椎动脉沟 前后径 复合体 寰枢 内倾角 活动度 间距 横径 移行 后弓
下载PDF
枕下极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定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博 周茂德 +2 位作者 杨扬 荣宝刚 李新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进行枕下极远外侧手术,逐步定量测量枕骨大孔的显露范围。方法用10例骨性颅骨及环椎观察测量骨性结构,对10例尸体头颅显微镜下进行枕下极远外侧手术,手术分为三部分:切除环椎侧块及后弓、磨除枕髁至舌下神经管后缘及枕髁... 目的本研究通过进行枕下极远外侧手术,逐步定量测量枕骨大孔的显露范围。方法用10例骨性颅骨及环椎观察测量骨性结构,对10例尸体头颅显微镜下进行枕下极远外侧手术,手术分为三部分:切除环椎侧块及后弓、磨除枕髁至舌下神经管后缘及枕髁全部。结果椎动脉内缘距中线距离为(15.94±2.33)mm(左),(15.46±1.38)mm(右);枕下海绵窦内缘距中线距离为(12.39±3.29)mm(左),(12.42±2.52)mm(右)。保留枕髁完整所能显露的最大范围均未达中线,至中线的距离:(1.69±0.91)mm(左),(1.68±1.12)mm(右);磨除枕髁后部至舌下神经管后缘所显露的最大范围均越过中线至手术对侧,越过中线的距离:(3.12±1.28)mm(左),(3.43±1.13)mm(右);磨除枕髁全部时所显露最大范围均越过中线至手术对侧,越过中线的距离:(6.50±0.99)mm(左),(6.79±0.76)mm(右)。结论磨除环椎后弓应在中线两侧12.5mm的范围内,磨除枕髁可显著增加枕骨大孔前部的显露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远外侧入路 椎动脉 显微解剖 定量
下载PDF
经枕髁显露颈静脉结节手术路径的虚拟现实微创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周青 汤可 +3 位作者 谢金娟 赵亚群 刘策 周敬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361-363,共3页
目的在虚拟现实解剖建模基础上,探讨实现经枕髁显露颈静脉结节的路径微创化可行性。方法 15例尸体头颅CT和MRI数据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在颅盖和颅底选择骨性标志点,设计经枕髁显露颈静脉结节的手术路径。观察和测量路径体积改... 目的在虚拟现实解剖建模基础上,探讨实现经枕髁显露颈静脉结节的路径微创化可行性。方法 15例尸体头颅CT和MRI数据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在颅盖和颅底选择骨性标志点,设计经枕髁显露颈静脉结节的手术路径。观察和测量路径体积改变后解剖结构显露情况。结果手术路径微创化前后均从脑干外侧、小脑半球腹侧和颈静脉球内侧经过。微创化前手术路径依次显露椎动脉、后组脑神经和颈静脉球,在颈静脉球内侧下方显露舌下神经,在后组脑神经上方显露小脑前下动脉。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从舌咽神经下方穿过,包含部分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小脑前下动脉和岩下窦。测量手术路径、路径中骨性结构、后组脑神经和静脉的体积:微创化前>微创化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中,小脑前下动脉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枕髁显露颈静脉结节的微创化手术路径能够减少骨性结构磨除以及对后组脑神经和静脉损伤,同时不影响对小脑前下动脉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颈静脉结节 三维解剖 微创
下载PDF
枕下极外侧入路手术路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蔡润 彭翔 +2 位作者 屈宏彦 江锋 陈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枕下极外侧手术入路中的显微解剖结构,以提高颅颈交界区病变经枕下极外侧入路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1个尸体头颅标本经枕下极外侧入路模拟手术操作进行显微解剖,观测相关结构。结果该径路中可观察到的解剖结构... 目的研究枕下极外侧手术入路中的显微解剖结构,以提高颅颈交界区病变经枕下极外侧入路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1个尸体头颅标本经枕下极外侧入路模拟手术操作进行显微解剖,观测相关结构。结果该径路中可观察到的解剖结构主要有:①椎动脉第Ⅱ段的上部及第Ⅲ、Ⅳ段的走行及其分支。②寰枕关节及其周围结构;③后组颅神经根丝及其走行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其中,椎动脉第Ⅲ段右侧长度为(23.6±2.9)mm(17.5~26.6mm);左侧长度为(24.1±2.1)mm(19.2~25.6mm);椎动脉穿硬膜处到枕骨大孔后正中缘的距离,右侧(22.1±3.1)mm(18.2~28.3mm);左侧(22.0±2.9)mm(17.4~26.8mm)。寰椎横突是重要的骨性标志。枕下三角和C2神经根腹侧支是确定椎动脉的重要标志。结论枕下极外侧入路磨除枕髁后、内1/3就可以较好地显露颅颈交界区腹外侧。熟悉掌握该区椎动脉走行及枕髁的毗邻关系,可以预防枕下极外侧入路手术中损伤重要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极外侧入路 颅颈交界区 椎动脉
下载PDF
远外侧经枕髁经颈静脉结节手术入路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洪正 戴黎萌 +6 位作者 许燕球 沈伟锋 刘窗溪 韩国强 陈建良 吴耀晨 徐如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83-485,共3页
目的建立远外侧经枕髁经颈静脉结市手术入路的相关解剖数据,并将其与枕下开颅术相比较。方法应用30具成人带颈尸头湿标本及30具成人干颅骨标本按远外侧经枕髁经颈静脉结节手术入路进行显微解削并测量。从枕骨大孔后缘中点至枕髁后缘画... 目的建立远外侧经枕髁经颈静脉结市手术入路的相关解剖数据,并将其与枕下开颅术相比较。方法应用30具成人带颈尸头湿标本及30具成人干颅骨标本按远外侧经枕髁经颈静脉结节手术入路进行显微解削并测量。从枕骨大孔后缘中点至枕髁后缘画一参考线,以这条参考线测量手术入路角度,确定暴露对侧颈静脉结节内缘必须磨除枕髁的程度。结果自枕骨大孔后缘中点至枕髁内缘的距离左(27.46±2.75)mm,有(27.28±2.11)mm;至枕髁后缘的距离左(25.42±2.48)mm,右 (25.84±2.40)mm。枕髁后缘至斜坡中点(两侧颈静脉结节连线中点)距离左(28.67±1.73)mm,右(29.43± 1.66)mm。舌下神经管内口至斜坡中点距离左(13.48±1.63)mm,右(13.63+1.36)mm;至对侧颈静脉结节内缘左(19.68±1.61)mm,右(19.34±1.16)mm。枕下开颅时的手术角度为(88±2)度,去除枕髁至打开舌下神经管内口,无牵拉脑干即可暴露对侧颈静脉结节内缘的手术角度平均为(52±1)度,即每切除1 mm的枕髁即能平均减小陔角度4度。结论去除枕髁至打开舌下神经管内口并去除同侧颈静脉结节能充分暴露区域上颈髓腹侧、枕骨大孔前部、中下斜坡及颈静脉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远外侧入路 颈静脉结节 骨大孔
原文传递
未成年人颅底结构间增龄差异分析
8
作者 王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81-85,共5页
探讨未成年颅底结构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差异。方法 收集正常头颈部CT影像共140例,男性102例,女性38例,三维重建颅底后观测枕骨大孔(FM)、枕髁(OC)、乳突(MP)3个结构的共13个指标,经方差分析观察这些指标的增龄差异。结果 1.FM:FM指标均... 探讨未成年颅底结构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差异。方法 收集正常头颈部CT影像共140例,男性102例,女性38例,三维重建颅底后观测枕骨大孔(FM)、枕髁(OC)、乳突(MP)3个结构的共13个指标,经方差分析观察这些指标的增龄差异。结果 1.FM:FM指标均男大于女(P <0.05)。2.OC:OCL、PICD均男大于女(P <0.05)。2.MP:MP指标均男大于女(P <0.05)。2.参数与年龄相关性:除OCL外其余指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3. 参方差分析:FML在10~12岁组到达发育峰值;左OCL在7~9岁组到达发育峰值,右OCL在4~6岁组到达发育峰值;左、右MPL在16~19岁组到达发育峰值。结论 FM、OC、MP发育时间并不同步,OC最早到达最大值,FM略晚,MP最晚达最大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大孔 乳突 增龄 发育
下载PDF
枕骨大孔和枕髁数字化形态的三维重建
9
作者 王建 王星 +4 位作者 李琨 高尚 王超群 张少杰 李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117-3122,共6页
背景:脑干腹侧面周围结构的病变位于颅颈交界处深面,周围毗邻重要结构,远外侧入路是基本术式,但入路时要考虑性别、侧别间的差异。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测量手段对枕骨大孔和枕髁进行形态特征分析,为临床颅底远外侧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参数... 背景:脑干腹侧面周围结构的病变位于颅颈交界处深面,周围毗邻重要结构,远外侧入路是基本术式,但入路时要考虑性别、侧别间的差异。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测量手段对枕骨大孔和枕髁进行形态特征分析,为临床颅底远外侧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选择拍摄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的成年人共673例,男448例,女225例,年龄20-87岁。经软件三维重建颅底,测量枕骨大孔长度和宽度,利用公式计算枕骨大孔面积和指数,测量枕髁长度、宽度,枕髁长轴与矢状轴的夹角,枕骨大孔前、后缘中点连线与枕髁后缘和枕骨大孔交点连线的夹角,枕骨大孔前、后缘连线中点与舌下神经管后壁中点连线的夹角。对各指标进行性别和侧别差异分析。结果与结论:(1)枕骨大孔指标中除枕骨大孔指数不存在性别间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性别间的差异(P<0.05);枕髁指标中,除男性左枕髁宽小于女性外(P>0.05),左枕髁长、右枕髁长、右枕髁宽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2)男性枕髁长轴与矢状轴的夹角小于女性,且左枕髁长轴与矢状轴的夹角在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枕骨大孔前、后缘连线中点与枕骨大孔前缘中点和舌下神经管内口后壁中点连线的夹角在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枕髁长、枕髁宽、枕髁长轴与矢状轴的夹角、枕骨大孔前、后缘中点连线与枕髁和枕骨大孔交点连线的夹角在侧别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4)提示枕骨大孔和枕髁的相关参数在性别和侧别间存有差异,临床远外侧髁后及经髁入路中,右侧入路暴露范围较大;男性枕骨大孔长、宽、面积均大于女性,男性枕髁长、枕骨大孔前缘中点和枕髁后缘连线与矢状面夹角大于女性,远外侧入路时应考虑性别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大孔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 三维重建 远外侧入路
下载PDF
未成年人颅底结构与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王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24-29,共6页
探讨未成年颅底结构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收集140例(男102例,女38例)未成年颅底影像资料,导入Mimics软件中测量枕骨大孔、枕髁、乳突,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经判别分析推断其与性别关系。结果 1.枕骨大孔、枕髁、乳... 探讨未成年颅底结构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收集140例(男102例,女38例)未成年颅底影像资料,导入Mimics软件中测量枕骨大孔、枕髁、乳突,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经判别分析推断其与性别关系。结果 1.枕骨大孔、枕髁、乳突指标均男>女(P<0.05)。2.参数与年龄相关性:左MPL(r=0.821,P=0.00<0.05)与年龄相关性最高。3.参数判别分析:FM指标单因素判别最高为FM面积(65.8%,女性),多因素判别最高65.8%(女性);OC参数单因素判别最高为OCL(68.4%,女性),多因素最高为71.1%(女性)。MP参数单因素判别最高为MPL(60.5%,女性),多因素最高为61.8%(男性)。结论 未成年枕骨大孔指标、枕髁宽度、乳突指标与年龄呈正相关。未成年枕骨大孔、枕髁、乳突性别间差异显著,可用于性别鉴定,指标越多对性别推断准确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大孔 乳突 年龄 性别判别
下载PDF
颅底颈静脉孔区骨性测量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玉泉 刘镇 +5 位作者 叶文 代飞虎 徐领领 王玉海 纪荣明 杨向群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颅底颈静脉孔及其周围结构形态学参数,为国人颅底应用解剖学和骨学体质调查积累资料,为颅底外科突破手术禁区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取100例成人骨性颅底标本,测量了骨性颅底颈静脉孔的前后径、内外径及颈静脉窝的深度,... 目的:通过研究颅底颈静脉孔及其周围结构形态学参数,为国人颅底应用解剖学和骨学体质调查积累资料,为颅底外科突破手术禁区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取100例成人骨性颅底标本,测量了骨性颅底颈静脉孔的前后径、内外径及颈静脉窝的深度,颈静脉孔与邻近结构之间的距离,以及枕髁的长度、宽度及枕髁与周围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颈静脉孔的前后径左侧为(7.90±2.01)mm,右侧为(8.80±1.63)mm;内外径左侧为(13.9±2.44)mm,右侧(14.47±2.52)mm。颈静脉窝深度左侧(12.28±2.41)mm,右侧(13.79±3.67)mm。乳突尖与颈静脉孔的外侧缘的距离左侧为(23.47±2.65)mm,右侧为(22.84±2.88)mm;茎乳孔与颈静脉孔外缘的间距左侧为(7.44±1.36)mm,右侧为(6.78±1.61)mm。颈静脉孔内侧缘至舌下神经管内口外侧缘的距离左侧为(9.09±0.76)mm,右侧为(9.86±1.25)mm;枕髁前端距舌下神经管外口前缘间距左侧(14.46±1.23)mm、右侧(11.41±1.91)mm;枕髁后端距舌下神经管外口后缘间距左侧(11.09±2.75)mm,右侧(14.39±1.85)mm。结论:在颈静脉孔区肿瘤远外侧入路手术中,磨除孔外侧与乳突间骨质时,自乳突尖约16mm处注意保护自茎乳孔出颅的面神经;在内侧入路手术中可磨除枕髁前半部不超过11mm;枕髁磨除的厚度不超过10mm,以防在磨除枕髁时伤及横过髁中部深面的舌下神经。在切除颈静脉孔前缘或前上缘的肿瘤采用经口咽入路时磨除颈静脉结节的厚度在8mm以内可防止伤及舌下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颈静脉孔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在颅颈交界区手术中应用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12
作者 刘昊 张恒柱 +1 位作者 严正村 王晓东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218-223,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行颅颈交界区手术中,枕髁磨除前后的解剖观察范围,并分析枕髁磨除的意义。方法纳入10%甲醛固定的5例(10侧)成年国人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以红、蓝乳胶灌注,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8~70岁、平均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行颅颈交界区手术中,枕髁磨除前后的解剖观察范围,并分析枕髁磨除的意义。方法纳入10%甲醛固定的5例(10侧)成年国人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以红、蓝乳胶灌注,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8~70岁、平均61岁。模拟远外侧手术入路:取乳突后"S"形切口、枕髁后微骨窗开颅,分别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操作,观察磨除枕髁前后镜下术野显露的解剖结构,测量并计算延髓腹外侧的显露面积,对比2种手术入路的观察范围。结果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可显露成人尸头标本后组颅神经、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枕髁磨除后扩大了对椎动脉、舌下神经、延髓侧方及腹侧的显露。神经内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通过面听-舌咽神经间隙、舌咽-迷走神经间隙、迷走-副神经颅根间隙和副神经脊髓根腹侧间隙,可观察后组颅神经、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脑干侧面及腹侧面;磨除枕髁前、后内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分别为(331.0±6.6)mm^(2)和(464.7±10.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9,P<0.001);磨除枕髁前、后显微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分别为(205.8±9.6)mm^(2)和(329.1±6.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7,P<0.001);磨除枕髁前、后内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均大于显微镜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18、64.62,P值均<0.001);内镜磨除枕髁前与显微镜磨除枕髁后的显露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P=0.137)。结论远外侧锁孔入路磨除枕髁后神经内镜与显微镜2种手术方式均能增加延髓腹外侧的显露面积;神经内镜远外侧锁孔入路不磨除枕髁即可获得良好的、与显微镜远外侧锁孔入路磨除枕髁后相似的显露范围,对脑干腹侧面、椎动脉、基底动脉等深部结构的显露更具优势,临床手术中可免于磨除枕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窥镜检查 神经外科手术 锁孔技术 远外侧入路
原文传递
后颅窝远外侧手术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亮 陈礼刚 +3 位作者 夏祥国 张智慧 官明 冯忠堂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后颅窝远外侧手术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方法:在30个(60侧)干颅骨上对枕大孔区的重要骨性结构(枕骨大孔、枕髁、舌下神经管等)的形状、大小及毗邻结构进行测量。在10个(20侧)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连颈尸体头颅标本上进行模拟... 目的:探讨后颅窝远外侧手术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方法:在30个(60侧)干颅骨上对枕大孔区的重要骨性结构(枕骨大孔、枕髁、舌下神经管等)的形状、大小及毗邻结构进行测量。在10个(20侧)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连颈尸体头颅标本上进行模拟远外侧手术入路进行解剖,显露枕下区的椎动脉,测量相关参数。在手术显微镜下(×4~10)对15个(30侧)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进行解剖,显露枕髁关节面,自后外向前内方向磨除枕髁,记录显露舌下神经管内口所磨除的枕髁量。结果:①枕髁位于枕骨大孔两侧,舌下神经管位于枕髁中后1/3处,磨除枕髁至舌下神经管内口处,可较好地显露枕大孔区腹侧结构。②第二颈神经根的前支均从椎动脉寰枢椎段的背侧越过,椎动脉颅外段长度及弯曲变异较大,外周有静脉丛或静脉窦包裹。③从椎动脉前方切开硬膜,可避开在后组颅神经根丝间的操作,减少对脑干的牵拉。结论:研究后颅窝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有助于在切除枕大孔腹侧及下斜坡区的肿瘤中重要结构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后颅窝 远外侧入路 显微外科解剖
下载PDF
枕髁形态学分类对下斜坡病变的手术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东侠 叶富华 +3 位作者 徐卫东 周新民 高恒 周良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国人颅骨的枕髁和枕大孔进行解剖测量和分析,提出枕髁的形态学分类方法,为枕下外侧入路处理下斜坡和枕大孔腹侧病变的手术中,是否需要磨除枕髁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例成人颅骨标本和20例成人3D—CT上,测量枕大孔和... 目的通过对国人颅骨的枕髁和枕大孔进行解剖测量和分析,提出枕髁的形态学分类方法,为枕下外侧入路处理下斜坡和枕大孔腹侧病变的手术中,是否需要磨除枕髁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例成人颅骨标本和20例成人3D—CT上,测量枕大孔和枕髁的相关解剖数据,观察分析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按枕髁分类指数(OCindex)进行分类,并对各类枕髁(组)磨除后部1/3,前、后的手术观察角度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100例成人颅骨标本分为Ⅰ型(小枕髁型8.0%),Ⅱ型(中枕髁型74%),Ⅲ型(大枕髁型18%)。Ⅰ型中磨除枕髁后部1/3,前后观察角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Ⅱ型(P〈0.05)和Ⅲ型中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枕髁的形态学变异较大。术前应用3D—CT明确枕髁的形态学类型,对手术中是否需要磨除枕髁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斜坡 手术
原文传递
经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枢椎齿状突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扬 鲍聖德 +1 位作者 邱建新 张家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经远外侧入路切除枢椎齿状突,以指导其临床应用并分析目前虚拟现实系统的优缺点。方法利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对20例CTA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测量和手术入路模拟。结果三维可视化技术使枕颈结合处... 目的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经远外侧入路切除枢椎齿状突,以指导其临床应用并分析目前虚拟现实系统的优缺点。方法利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对20例CTA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测量和手术入路模拟。结果三维可视化技术使枕颈结合处椎动脉和骨结构的三维构象得到清晰的观察和测量;入路中磨除1/3枕髁能改善齿状突的显露,但应结合病变状态下齿状突与枕髁等结构的关系决定是否磨除或磨除的范围。结论经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枢椎齿状突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显露,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治疗对象进行个体化分析有助于手术的成功和减少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外侧入路 齿状突 三维
下载PDF
枕下远外侧手术入路相关解剖标志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亮 陈礼刚 +3 位作者 官明 夏祥国 王永刚 冯忠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808-1811,共4页
目的探讨枕下远外侧手术入路相关标志的显微外科解剖。方法在30具(60侧)颅骨干标本上对枕大孔区的重要骨性结构(枕髁、舌下神经管等)的形状、大小及毗邻结构进行测量。在10具(20侧)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连颈尸体头颅标本上进行模拟远... 目的探讨枕下远外侧手术入路相关标志的显微外科解剖。方法在30具(60侧)颅骨干标本上对枕大孔区的重要骨性结构(枕髁、舌下神经管等)的形状、大小及毗邻结构进行测量。在10具(20侧)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连颈尸体头颅标本上进行模拟远外侧手术入路进行解剖,显露枕下区的椎动脉,测量相关参数。在手术显微镜下(×4~×10)对15具(30侧)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进行解剖,显露枕髁关节面,自后外向前内方向磨除枕髁,记录显露舌下神经管内口所磨除的枕髁量。结果①枕髁位于枕骨大孔两侧,舌下神经管位于枕髁中后1/3处,磨除枕髁至舌下神经管内口处,可较好地显露枕大孔区腹侧结构。②第2颈神经根的前支均从椎动脉寰枢椎段的背侧越过,椎动脉颅外段长度及弯曲变异较大,外周有静脉丛或静脉窦包裹。③从椎动脉前方切开硬膜,可避开在后组颅神经根丝间的操作,减少对脑干的牵拉。结论研究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有助于在切除枕大孔腹侧及下斜坡区的肿瘤中保护重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远外侧入路 显微解剖
下载PDF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
17
作者 洪健 张建宁 佟小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8年第4期361-364,共4页
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治疗是颅底外科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常采用倒U型切口分层分离枕后肌,逐层分离至枕下三角,保护并游离椎动脉,同时磨除部分枕髁及颈静脉结节以增加脑干腹外侧的显露范围,术中可对脑干周围重要结构直视... 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治疗是颅底外科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常采用倒U型切口分层分离枕后肌,逐层分离至枕下三角,保护并游离椎动脉,同时磨除部分枕髁及颈静脉结节以增加脑干腹外侧的显露范围,术中可对脑干周围重要结构直视下操作并能较好保护,已成为处理颅颈交界区硬膜内外病变的经典手术入路之一。同时本入路也存在椎动脉损伤、术后颅颈失稳、皮下积液等问题需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 下远外侧经入路 椎动脉
下载PDF
枕下极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爱军 朱军 +5 位作者 李建珉 程爱国 陈通 刘清军 刘刚 张云鹤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64-466,共3页
①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各结构毗邻关系,为临床安全处理颅颈交界区病损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②方法将15具(30侧)国人成年连颈尸体头颅湿性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③结果枕下段椎动脉测量左右两侧直径有显著性差异,以左... ①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各结构毗邻关系,为临床安全处理颅颈交界区病损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②方法将15具(30侧)国人成年连颈尸体头颅湿性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③结果枕下段椎动脉测量左右两侧直径有显著性差异,以左侧大于右侧为主。上、下枕下三角是保护椎动脉第三段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确认颈静脉孔后外侧缘的标志、二腹肌后腹是保护面神经的标志。枕髁后1/3~1/2的磨除可获得对枕骨大孔腹侧和腹外侧的满意显露。颈静脉结节的磨除对于增加枕骨大孔上方病变的显露非常重要。④结论颅颈交界区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掌握该区的显微解剖特点和解剖学标志,可增加该区手术的安全性。枕髁和颈静脉结节的磨除可增加手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 椎动脉 显微外科解剖
下载PDF
极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19
作者 岳双柱 张新中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6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为极外侧经髁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翔实的显微解剖学资料和参数,以利于术中重要血管、神经结构的识别和保护。方法在10例干性颅骨标本上,对本入路相关的骨性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和拍照。模拟极外侧经髁入路,对10例尸头标本进行显微解剖... 目的为极外侧经髁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翔实的显微解剖学资料和参数,以利于术中重要血管、神经结构的识别和保护。方法在10例干性颅骨标本上,对本入路相关的骨性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和拍照。模拟极外侧经髁入路,对10例尸头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并对入路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和拍照,尤其关注枕下段椎动脉的识别和保护及枕髁的安全磨除。结果本入路涉及众多的肌肉、血管、神经结构,它们的关系复杂;枕下段椎动脉行程曲折。结论观察和测量的结果有助于术中重要血管、神经结构的识别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极外侧经入路 显微解剖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20
作者 付爱军 朱军 +1 位作者 李建珉 程爱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各结构毗邻关系,为临床安全处理颅颈交界区病损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15例(30侧)国人成年带颈头颅湿性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枕下段椎动脉测量左右两侧直径有显著差异,以左侧大于右侧为主。...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各结构毗邻关系,为临床安全处理颅颈交界区病损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15例(30侧)国人成年带颈头颅湿性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枕下段椎动脉测量左右两侧直径有显著差异,以左侧大于右侧为主。上、下枕下三角是保护椎动脉第三段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确认颈静脉孔后外侧缘的标志、二腹肌后腹是保护面神经的标志。枕髁后1/3~1/2的磨除可获得对枕骨大孔腹侧和腹外侧的满意显露。颈静脉结节的磨除对于增加枕骨大孔上方病变的显露非常重要。结论颅颈交界区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掌握该区的显微解剖特点和解剖学标志,可增加该区手术的安全性。枕髁和颈静脉结节的磨除可增加手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 椎动脉 显微外科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