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move构造裂缝预测技术在古潜山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吴时国 王秀玲 +2 位作者 季玉新 刘玉珍 韩文功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18-824,共7页
应用3Dmove软件的裂缝预测技术,预测埕北潜山的裂缝发育及其方向,得到潜山顶面的应变分布图、裂缝相对密度和方位分布图以及裂缝开启性分析等有关图件.埕北30潜山带古生界地层中北西、北东和近东西方向裂缝均很发育,各个断块裂缝主方向... 应用3Dmove软件的裂缝预测技术,预测埕北潜山的裂缝发育及其方向,得到潜山顶面的应变分布图、裂缝相对密度和方位分布图以及裂缝开启性分析等有关图件.埕北30潜山带古生界地层中北西、北东和近东西方向裂缝均很发育,各个断块裂缝主方向不同.预测结果与测井资料得到的裂缝方位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且钻井结果也很好地验证了裂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Move 构造裂缝 潜山 构造复原 裂缝性储层 油气藏 裂缝预测
原文传递
平衡剖面技术及其在济阳坳陷桩海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荣强 吴时国 +3 位作者 周雁 余朝华 冯德勇 于正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5-142,共8页
平衡剖面技术在研究盆地演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编制盆地发育演化剖面,广泛地用于研究石油构造分析。平衡剖面的最基本原理就是在地层变形前后物质的总量是不变的。利用2DMove软件对济阳坳陷桩海地区的两条地震剖面进行构造恢复,... 平衡剖面技术在研究盆地演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编制盆地发育演化剖面,广泛地用于研究石油构造分析。平衡剖面的最基本原理就是在地层变形前后物质的总量是不变的。利用2DMove软件对济阳坳陷桩海地区的两条地震剖面进行构造恢复,编制了构造发育剖面,恢复该区的构造演化史。桩海地区在三叠纪—中侏罗世由于印支运动的强烈挤压作用而抬升剥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在中国东部发生了强烈的伸展作用,发育了大量的断裂和接受了巨厚的沉积地层;在晚白垩世,由于郯庐断裂的左行走滑作用,桩海地区抬升并遭受剥实;在古近纪,受区域构造伸展作用,桩海地区发育成为断陷盆地。古近纪末,发生右行走滑运动和构造抬升。新近纪以来该区表现为稳定的坳陷沉积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构造演化 构造复原 构造解释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天井山古隆起的“前世今生”:论古隆起的构造复原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登发 伍顺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101,共16页
古隆起是地质历史时期地表的正向构造单元,是该时期地球内、外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复原其构造-沉积面貌,将为探索地球演化历史及资源、能源矿产的赋存规律奠定重要基础。文中以龙门山北段的天井山古隆起为例,分析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其... 古隆起是地质历史时期地表的正向构造单元,是该时期地球内、外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复原其构造-沉积面貌,将为探索地球演化历史及资源、能源矿产的赋存规律奠定重要基础。文中以龙门山北段的天井山古隆起为例,分析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其演化、改造特征,探讨古隆起复原的思路、方法及意义。天井山古隆起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被人们发现并提出,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天井山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其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一直存在争议。基于天井山地区的地层与构造分布,文中建立其浅表地质结构模型,应用构造复原方法重建其形成与演化过程,恢复出天井山古隆起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空间展布特征。研究认为,天井山古隆起发育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第四系等5套构造地层层序,沿构造走向划分为北、中、南3段。天井山古隆起北段总体表现为两背斜夹一向斜构造,中段表现为一紧闭的背斜构造,南段表现为一逐渐倾伏的背斜构造;天井山古隆起经历了寒武纪—志留纪幕式隆升、泥盆纪—石炭纪持续隆升、二叠纪—三叠纪整体埋藏与侏罗纪—现今为破坏改造等4个演化阶段;天井山古隆起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古隆起核部呈现出向南东迁移的特征。天井山古隆起为改造残余古隆起,反映了龙门山北段的多幕伸展-挤压构造事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北段 天井山古隆起 地质结构 构造复原 伸展-聚敛旋回
下载PDF
多期活动古隆起复合叠加过程解析——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古隆起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马德波 杨敏 +4 位作者 杜德道 王珊 陈槚俊 何登发 董洪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23-3536,共14页
中国含油气盆地以叠合盆地为主,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造成盆地内部多期古隆起的复合叠加;目前对于多期活动古隆起复合叠加过程的解析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古隆起为例,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数据和钻井资料,应用构造解析和古... 中国含油气盆地以叠合盆地为主,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造成盆地内部多期古隆起的复合叠加;目前对于多期活动古隆起复合叠加过程的解析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古隆起为例,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数据和钻井资料,应用构造解析和古构造复原的方法,明确轮南古隆起经历寒武纪-早中奥陶世前古隆起、晚奥陶世古隆起形成、晚泥盆-早石炭世叠加改造、晚二叠世-三叠纪古隆起定型、侏罗纪-古近纪古隆起埋藏和新近纪以来构造掀斜6个演化阶段;揭示现今以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前中生界隆起是由位于研究区西北侧北东向展布的晚奥陶世古隆起、研究区中部北北东向展布的晚泥盆-早石炭世古隆起和研究区北侧近东西向展布的晚二叠世-三叠纪古隆起三者复合叠加而成;不同时期古隆起成因机制有差异,但都与盆地周缘洋盆闭合、造山作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古隆起 构造演化 复合叠加 构造复原 成因机制
下载PDF
南阳凹陷边界断层三维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智 张志业 +2 位作者 何登发 罗曦 熊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62,共15页
新野断层位于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南部的控凹边界断裂,研究其三维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分析南阳凹陷的形成演化至关重要。以2/3D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为基础,以正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构造复原理论为指导,深入剖析新野断层的三维几何学和运... 新野断层位于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南部的控凹边界断裂,研究其三维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分析南阳凹陷的形成演化至关重要。以2/3D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为基础,以正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构造复原理论为指导,深入剖析新野断层的三维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其对凹陷形成的控制作用。根据断层平面走向,结合倾角和断距变化,将新野断层分为西、中、东3段;空间上认为,新野断层是由多个等倾角面构成的复杂曲面,通过两个垂向轴面和4个横向轴面,将新野断层断面分为11个等倾角区。根据平衡地质剖面复原结果对比,认为新野断层西段、东段形成于晚白垩世,中段形成于始新世大仓房期并逐渐与西段、东段硬连接形成一条断层;断层及其上盘地层旋转程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强;断层反转强度自西向东亦逐渐变大。新野断层西段为“座椅式”正断层,中段由“转折式”正断层转“犁式”正断层,东段为“犁式”正断层。沿断层走向的差异沉降和断面形态差异是南阳凹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凹陷 新野断层 几何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 正断层相关褶皱理论 构造复原
下载PDF
顾及构造改造的胶西北大尹格庄金矿床三维成矿预测
6
作者 毛先成 王春锬 +3 位作者 刘占坤 陈进 邓浩 王金利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84,共13页
矿床在形成后常被构造改造,但现有三维成矿预测中对其关注较少。笔者选择胶东半岛大尹格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不规则三角网(TIN)的构造复原方法还原被断裂错断的矿体与控矿断裂的三维结构,开展复原前后的矿化空间/控... 矿床在形成后常被构造改造,但现有三维成矿预测中对其关注较少。笔者选择胶东半岛大尹格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不规则三角网(TIN)的构造复原方法还原被断裂错断的矿体与控矿断裂的三维结构,开展复原前后的矿化空间/控矿因素对比分析并实现深边部三维成矿预测。结果表明,构造复原方法消除了断裂和矿体被错断产生的空间距离及倾角变化;复原后的矿化分布具有更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被错断区域的矿化分布由分散变为连续。此外,相同参数下,复原后的预测模型比复原前模型具有更高的性能,说明对复原后的矿化分布和控矿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表达更加显著。因此,顾及构造改造的三维成矿预测有利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为大尹格庄矿床深部找矿工作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三角网 构造复原 三维成矿预测 大尹格庄金矿床
下载PDF
阿克库勒凸起上奥陶统地层多期剥蚀的剖分与古构造复原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建军 李琼 +1 位作者 赵锡奎 李宗杰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36-543,464,共8页
阿克库勒凸起下古生界地层遭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剥蚀,其中对油气有重大作用的主要有加里东中期和海西早期构造运动。运用地层厚度趋势法原理,首先计算出上奥陶统在海西早期的剥蚀量,反映出剥蚀发生在阿克库勒凸起中部塔河主体部位,向南北... 阿克库勒凸起下古生界地层遭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剥蚀,其中对油气有重大作用的主要有加里东中期和海西早期构造运动。运用地层厚度趋势法原理,首先计算出上奥陶统在海西早期的剥蚀量,反映出剥蚀发生在阿克库勒凸起中部塔河主体部位,向南北方向减薄。并恢复出海西早期前的构造特征为北西高南东低且在北西地区为剥蚀暴露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按厚度趋势法进行二次剥蚀计算,获得加里东中期的剥蚀量,揭示出该期剥蚀发生在全区且具北强南弱特征,恢复出加里东中期前的古构造特征为北西高南东低特征,证实了阿克库勒凸起在此时期已经形成。方法对还原古地理环境,对储层的油气评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库勒凸起 多期构造运动 剥蚀恢复与剖分 构造复原 油气评价
下载PDF
闽西南安砂水库南岸上古生界的多期褶皱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斯敏 单业华 郑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5-269,共15页
闽西南安砂水库库区省道307的新路段清晰出露了上、下古生界,为研究闽西南地区中生代变形构造提供了良好条件。野外构造观测和构造复原表明上古生界发育3期褶皱:第一期呈NE向展布,两翼相对紧闭,发育特征的轴面片理;第二期呈NW向展布,相... 闽西南安砂水库库区省道307的新路段清晰出露了上、下古生界,为研究闽西南地区中生代变形构造提供了良好条件。野外构造观测和构造复原表明上古生界发育3期褶皱:第一期呈NE向展布,两翼相对紧闭,发育特征的轴面片理;第二期呈NW向展布,相对宽缓,发育NW走向的透入性皱纹面理;第三期为近平行第一期褶皱的宽缓褶皱,尺度最大,伴有局部发育的NE向皱纹面理。它们依次形成在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和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初,分别对应着NW-SE、NE-SW和NW-SE向区域挤压作用,反映在近场洋壳俯冲和远场陆块碰撞的共同作用下,华南陆缘在中生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过程。目前主流的两期共轴挤压认识是对该构造变形过程的一级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复原 多期褶皱 叶理 中生代 闽西南
下载PDF
张性盆地中的地震和地质剖面的构造复原
9
作者 A.G.Nunns 朱起煌 《石油物探译丛》 1992年第1期13-23,12,共12页
对于张性盆地的地震剖面可以进行构造转换,以得出能显示过去地下地质特性的复原剖面。利用一种适合在人机联作地震解释环境使用的简单而有效的算法,就可以实现复原。古垂线是间距很小的原始垂线的变形线,需要在这些古垂线轨迹上重新采... 对于张性盆地的地震剖面可以进行构造转换,以得出能显示过去地下地质特性的复原剖面。利用一种适合在人机联作地震解释环境使用的简单而有效的算法,就可以实现复原。古垂线是间距很小的原始垂线的变形线,需要在这些古垂线轨迹上重新采集地震数据。古垂线在现今剖面中是按以下规则产生的:(1)在相当于一个原始沉积面的基面上,古垂线原点的间距是相等的;(2)在断块内古垂线段是垂向的;(3)古垂线在断层处因基准面的滑动而错动;(4)所复原的深度与古垂线的下行距离相等。这些规则可以修改,以适应不同形式的张性变形(如垂向简单剪切、斜向剪切、刚性旋转)并解释压实作用。具有复杂断层型式的构造很容易复原。墨西哥湾和西非海域的好几个实例均表明,地震剖面的复原有助于:(1)搞清构造和地层史;(2)揭示为大地构造所掩盖的特征;(3)为地震对比和构造平衡检验断层的解释。对于地质刮面也可以作同样形式的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质剖面 构造复原
下载PDF
编制盆地复原古构造图的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3
10
作者 漆家福 杨桥 王子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3-424,共12页
为了描述盆地三维构造的演化过程 ,通常需要编制不同地质时期的古构造等构造线图。编制古构造等高线图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过程 ,可能遇到许多概念性和技术性问题 ,但是所有问题都必须在“地质平衡”概念约束下寻求解决途径。本文讨论了按... 为了描述盆地三维构造的演化过程 ,通常需要编制不同地质时期的古构造等构造线图。编制古构造等高线图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过程 ,可能遇到许多概念性和技术性问题 ,但是所有问题都必须在“地质平衡”概念约束下寻求解决途径。本文讨论了按照地质平衡概念编制古构造等高线图的基本原则和可能的技术方案 ,包括研究构造变形模式、复原剥失厚度及其分布、复原断层位移、去压实校正等。运用“地质平衡”概念将较浅地层界面的构造等高线图复原到代表特定地质时期地形面的原始状态 ,相应地将较深地层界面的构造等高线图复原得到的古构造等高线图。运用“地质平衡”概念编制的古构造等高线图比传统的只用地层残余厚度编制的古构造等高线图能更合理地反映地质时期的盆地古构造三维几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构造几何学 构造等高线图 地质平衡 构造复原技术 石油地质分析 盆地复原构造 编制
下载PDF
构造复原技术在前陆冲断带岩相古地理重建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古生代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汪泽成 赵文智 +2 位作者 陈孟晋 殷积峰 王超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5-393,共9页
前陆复杂构造区因构造变形强烈,地层缺失严重,'断相'、'古隆起'假象等因素,导致了前陆区岩相古地理制图具多解性.以鄂尔多斯西缘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岩相古地理恢复为例,提出古构造复原、物源区分析是重建岩相古... 前陆复杂构造区因构造变形强烈,地层缺失严重,'断相'、'古隆起'假象等因素,导致了前陆区岩相古地理制图具多解性.以鄂尔多斯西缘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岩相古地理恢复为例,提出古构造复原、物源区分析是重建岩相古地理的重要环节,指出:西缘北部早中石炭世为走滑拉张断陷;二叠纪沉积时存在3大物源区;中生代的冲断推覆造成地层缩短率20%~47%.恢复后的岩相古地理图在沉积体系展布、砂体分布等方面和恢复前相比,有明显差异,对指导西缘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复原 岩相古地理 平衡剖面 物源区 二叠系 鄂尔多斯西缘
下载PDF
米兰科维奇旋回定量恢复碳酸盐岩地层剥蚀量: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古隆起奥陶系为例
12
作者 马德波 王媛 +3 位作者 陈秀艳 王珊 杨敏 杜德道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33-2946,共14页
剥蚀量定量恢复对盆地构造研究意义重大.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古隆起奥陶系一间房-鹰山组为例,通过钍钾比(Th/K)曲线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定量恢复碳酸盐岩地层剥蚀量,取得3项认识:(1)一间房-鹰山组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清晰,较长偏心率周期(4... 剥蚀量定量恢复对盆地构造研究意义重大.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古隆起奥陶系一间房-鹰山组为例,通过钍钾比(Th/K)曲线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定量恢复碳酸盐岩地层剥蚀量,取得3项认识:(1)一间房-鹰山组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清晰,较长偏心率周期(413 ka、125 ka)不发育,短偏心率周期(95 ka)、斜度周期、岁差周期较为发育.(2)一间房-鹰山组发育86个短偏心率周期旋回,通过对比剥蚀区与内幕区短偏心率周期旋回数量差异,定量恢复8口井剥蚀量.(3)一间房-鹰山组剥蚀区位于H6-TS2-TS1-LG36井以北,存在西北部、北部两个剥蚀中心,剥蚀量分别超过300 m和250 m.研究成果证实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可实现碳酸盐岩地层剥蚀量定量恢复,对海相盆地古构造恢复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量恢复 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 塔里木盆地 构造复原 碳酸盐岩 构造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