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尼多岛海沉积记录基本特征与云南古特提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方念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3-181,共9页
以新生代印度尼西亚多岛海沉积记录作为典型分析对象 ,对陆 (岛 )海相间结构背景下的沉积作用的主要特征及其构造地理意义进行讨论。各种类型的深水沉积作用在多岛海槛式盆地中多有反映 ,但以浊积和半远洋沉积最为突出 ,典型的远洋沉积... 以新生代印度尼西亚多岛海沉积记录作为典型分析对象 ,对陆 (岛 )海相间结构背景下的沉积作用的主要特征及其构造地理意义进行讨论。各种类型的深水沉积作用在多岛海槛式盆地中多有反映 ,但以浊积和半远洋沉积最为突出 ,典型的远洋沉积仅发育于多岛海外围的开放大洋地区。连续而持久的远洋沉积记录是判别古代洋盆规模的最有效的依据之一。云南昌宁—孟连造山带作为古特提斯多岛洋主洋盆 ,包含的以放射虫硅质岩为代表的远洋记录覆盖的地质历史至少达 130Ma。结合明显的等深流记录、可能的巨大火成区记录、巨量陆屑输入记录等多方面的证据 ,笔者认为 ,云南地区所揭示的东古特提斯的规模远非当代的印尼多岛海可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多岛海 古特提斯 云南 昌宁一孟连带 沉积记录 新生代 构造地理 深水沉积作用 古海洋学
下载PDF
滇西古特提斯多岛洋的结构及其南北延伸 被引量:109
2
作者 刘本培 冯庆来 +1 位作者 C.CHONGLAKMANI D.HELMCKE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1-171,共11页
在深化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古地理格局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区分多岛洋与多岛海的时、空尺度标准。根据藏北羌塘、泰国北部与滇西古特提斯沉积地质学的比较研究 ,论证了滇西昌宁—孟连带北延连接冈玛错缝合带 ,南延与泰国北部隐蔽缝合带相接... 在深化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古地理格局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区分多岛洋与多岛海的时、空尺度标准。根据藏北羌塘、泰国北部与滇西古特提斯沉积地质学的比较研究 ,论证了滇西昌宁—孟连带北延连接冈玛错缝合带 ,南延与泰国北部隐蔽缝合带相接。泰国东北部著名的难河—程逸缝合带北延很可能潜伏于思茅盆地中新生代红层之下 ,因此古特提斯阶段并不存在稳定的“思茅地块”。泰国西北部湄萨良带存在洋盆硅质岩、海山碳酸盐岩和被动陆缘碎屑岩的构造混杂沉积组合 ,原属“泥盆系”的硅质岩中已发现早石炭世和晚三叠世卡尼期放射虫动物群 ,启示了古特提斯东段存在双子星座式主支洋盆的构造古地理格局。湄萨良带北延最可能与保山地块、腾冲地块之间的潞西三台山蛇绿混杂带相连。滇西北地区原属晚三叠世哈工组内侏罗纪放射虫化石的发现等 ,启示了青藏高原三江带在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特提斯 构造地理 沉积地质学 时空分布 多岛洋 云南
下载PDF
晚古生代—三叠纪南盘江海的构造古地理问题 被引量:104
3
作者 吴浩若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3-76,共14页
晚古生代—三叠纪 ,滇黔桂三省区和越南北部有南盘江海长期发育。地质构造上 ,北面为扬子地块 ,东南有云开地块和大明山微陆块 ,西南有越北地块。南盘江海内部有北部的田林海盆 ,中部的八布洋盆和南部的钦防海盆。中间有许多大小不一的... 晚古生代—三叠纪 ,滇黔桂三省区和越南北部有南盘江海长期发育。地质构造上 ,北面为扬子地块 ,东南有云开地块和大明山微陆块 ,西南有越北地块。南盘江海内部有北部的田林海盆 ,中部的八布洋盆和南部的钦防海盆。中间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海下台地 ,最大的是大明山台地 ,其次是靖西台地和西畴台地。早泥盆世晚期南盘江海的张开 ,可能是冈瓦纳板块反时针旋转、扬子地块北移 ,使其间滇桂—越北地块裂解的结果。进一步的海底扩张导致早石炭世时八布海盆出现洋壳 ,南盘江海成为南北超过 2 0个纬度的小洋盆。古地理再造表明 ,八布海盆的扩张脊可能连接西面哀牢山海的洋脊。晚二叠世云开地块北移 ,与大明山微陆块碰撞。早三叠世印支地块北移 ,和越北地块会聚。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南盘江海南缘出现活动陆缘。晚三叠世印支—越北地块与扬子地块会聚 ,南盘江海闭合。南盘江海和哀牢山海及昌宁—孟连海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基本同步 ,可能属古特提斯同一洋脊系统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三叠纪 南盘江海 古特提斯 构造地理 地质构造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 被引量:81
4
作者 汤良杰 金之钧 +4 位作者 张明利 刘池阳 吴汉宁 由福报 张兵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21-429,共9页
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柴达木盆地显生宙构造古地理特征和盆地叠合过程。在寒武纪—泥盆纪 ,柴达木板块处于低纬度区 ,从寒武纪时的南纬 4 1°往北漂移到泥盆纪时的北纬 10 6° ,与塔里木、华北、扬子等块体有较大的纬度差 ,表明... 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柴达木盆地显生宙构造古地理特征和盆地叠合过程。在寒武纪—泥盆纪 ,柴达木板块处于低纬度区 ,从寒武纪时的南纬 4 1°往北漂移到泥盆纪时的北纬 10 6° ,与塔里木、华北、扬子等块体有较大的纬度差 ,表明柴达木板块在该时期是一个并不隶属于其它任何板块的独立的块体 :与华北板块之间以北祁连洋相隔 ,与塔里木板块之间以阿尔金洋相隔 ,与中昆仑地块之间以东昆仑洋相隔 ,柴达木板块内部也被赛什腾—锡铁山洋所分隔。这些洋盆经历了寒武纪—早、中奥陶世张裂阶段和晚奥陶世—早、中泥盆世聚敛阶段 ,最终于中泥盆世末期闭合。该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内部 ,叠合在震旦纪大陆裂谷盆地之上的是寒武—奥陶纪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建造 ,生物发育 ;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柴达木盆地以隆起为特征。石炭纪—三叠纪柴达木板块继续北移 ,石炭纪时位于北纬 11 9° ,二叠纪时位于北纬 12 7° ,三叠纪时位于北纬 2 2 2° ,该时期柴达木板块已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拼合 ,但与羌塘板块之间以南昆仑洋相隔 ,柴达木处于南昆仑洋的弧后部位 ,叠加在早期盆地之上的是石炭纪—早二叠世滨岸—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夹煤线。晚二叠世—三叠纪柴达木盆地再度隆升。侏罗纪以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理 古地磁 叠合盆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广西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问题 被引量:72
5
作者 吴浩若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0-76,共7页
广西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加里东运动的典型地区 ,志留纪末的造山运动使早泥盆世莲花山组砾岩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但是 ,实际上莲花山组只分布于广西中部的大明山 -大瑶山地区和东北部扬子地块边缘 ,并且 ,它不具备同造山期磨拉石沉积特... 广西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加里东运动的典型地区 ,志留纪末的造山运动使早泥盆世莲花山组砾岩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但是 ,实际上莲花山组只分布于广西中部的大明山 -大瑶山地区和东北部扬子地块边缘 ,并且 ,它不具备同造山期磨拉石沉积特征 ,而是古陆剥蚀面上新海侵序列底部的滨海相沉积。广西西部的晚古生代台地相区 ,泥盆系底部为泥岩或粉砂岩 ,超覆于寒武系台地相沉积层之上。滇东南和越南北部邻区情况类似。推测在早古生代时它们属于一个地块 ,可称为“桂滇 -北越地块”。早奥陶世云开地块和桂滇 -北越地块、扬子地块的会聚和挤压 ,形成了大明山 -大瑶山地体寒武系东西向的线形褶皱带。这是广西加里东运动的主幕。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的碰撞带在广西仅限于它的东北部 ,表现为震旦系—下志留统近南北向的线形褶皱带。志留纪末并无造山运动的证据。早泥盆世开始 ,可能由于地幔柱活动而使桂滇 -北越地块裂解 ,形成北越地块、靖西台地和其他更小的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构造地理 加里东运动 桂滇-北越地块 广西运动
下载PDF
内蒙古早二叠世构造古地理的再造 被引量:76
6
作者 邵济安 唐克东 何国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58-1866,共9页
针对近年来关于内蒙古中部早二叠世古亚洲洋存在和向南北两侧大陆俯冲的观点,本文通过构造古地理图的编制,结合早二叠世沉积岩相、古地理、生物组合、陆源碎屑以及烃源岩的讨论,认为中亚陆块和华北克拉通之间晚古生代存在的是陆壳基底... 针对近年来关于内蒙古中部早二叠世古亚洲洋存在和向南北两侧大陆俯冲的观点,本文通过构造古地理图的编制,结合早二叠世沉积岩相、古地理、生物组合、陆源碎屑以及烃源岩的讨论,认为中亚陆块和华北克拉通之间晚古生代存在的是陆壳基底之上发育的陆表海和裂陷槽,而不是大开大合的大洋。我们的研究揭示了该区的演化过程。早二叠世早期伴有强烈火山喷发的沉积作用受到三条近东西向分布的同沉积裂陷槽的控制,由北向南,其滨-浅海相的沉积-火山岩厚度分别>8000m;>5000m和2900m,显示基底为不稳定的裂陷槽。沉积作用受到深断层控制的观点得到本区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的佐证。早二叠世早期沉积岩以粗碎屑岩为主,其中成熟度低的硬砂岩、长石砂岩分布广泛。此外,从陆源碎屑的组分和来源可见,蚀源区具有新生陆壳的组成,近源沉积物具有快速堆积的特征。早二叠世晚期沉积岩为夹有灰岩透镜体的炭质粉砂岩、板岩。由于海相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的提高,形成分布于前三角洲,浅海,半深海的烃源岩(R0值=1.01%~3.67%)。上述沉积组合反映了陆壳成熟度不断提高,构造活动性减小,陆表海逐渐萎缩的特征。本区早二叠世的古生物以腕足类、珊瑚、、苔藓类为主,这一生物组合形成于滨-浅海环境,其中珊瑚大多生活在低潮线以下温暖清澈的水域——几米至50米的滨-浅海区。植物化石及碎片的存在反映海陆交互相的环境。早二叠世晚期本区生物已经混生,主要以北极区生物为主,以Spiriferella为代表的腕足动物群到处可见,但也混有暖水型的分子,如Richtofenia,Enteletes等。生物混生现象暗示早二叠世之前板块已经拼合,不存在深海洋盆。根据毛登地区哲斯组放射虫和菊石、螺、双壳类及植物化石共生的事实,作者认为放射虫可以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水体中,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世 构造地理 陆表海 裂陷槽 古亚洲洋
下载PDF
中国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地层分布规律的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62
7
作者 王成文 孙跃武 +2 位作者 李宁 赵国伟 马小琴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29-1437,共9页
通过中国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地层展布形态分析,揭示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围绕佳-蒙地块核心呈环带状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层接触关系、岩相等分析,认为中国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主体属于佳-蒙地块的大陆边缘沉积.通过四张... 通过中国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地层展布形态分析,揭示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围绕佳-蒙地块核心呈环带状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层接触关系、岩相等分析,认为中国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主体属于佳-蒙地块的大陆边缘沉积.通过四张构造古地理图展示了这一研究成果.上述研究为佳-蒙地块的认识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同时将佳-蒙地块形成的时代下限确定为晚志留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及邻区 晚古生代地层 展布形态 发育特点 构造地理特征 佳-蒙地块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寒武纪—早奥陶世构造古地理与岩相古地理格局再厘定——基于地震证据的新认识 被引量:59
8
作者 陈永权 严威 +2 位作者 韩长伟 杨鹏飞 李峥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31-1843,共13页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分布范围广,发育厚度大,生储盖组合配置条件优越,勘探前景广阔。基于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合野外露头与钻井地质资料,准确刻画了下寒武统、中寒武统、上寒武统—中奥陶统的地层厚度与寒武纪—早奥...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分布范围广,发育厚度大,生储盖组合配置条件优越,勘探前景广阔。基于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合野外露头与钻井地质资料,准确刻画了下寒武统、中寒武统、上寒武统—中奥陶统的地层厚度与寒武纪—早奥陶世台缘带的迁移与平面分布,并开展了寒武纪—早中奥陶世的构造古地理与岩相古地理研究。研究揭示,塔里木盆地寒武纪—早奥陶世构造古地理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构造古地形地貌,具有一定的继承与演化特征;早中寒武世,塔里木盆地表现为"大隆大凹"的特点,具有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构造古地形地貌特点,构造古地理可划分为南天山洋盆、库满台盆、塔北凸起、满西凹陷、巴楚台坪、塔南隆起、西昆仑洋与罗西凸起8个单元;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构造古地理格局发生较大变化,阿尔金弧后盆地开始发育,并连接库满台盆与西昆仑洋盆,致使南天山洋—库满台盆—阿尔金弧后盆地与西昆仑洋连为一体,塔西孤立台地才真正形成。塔里木盆地早寒武世为缓坡—古陆—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缘—斜坡—深水盆地相模式;中寒武世为缓坡—蒸发台地—台缘—斜坡—盆地相模式;晚寒武世—早奥陶世表现为局限台地—半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缘—斜坡—盆地沉积模式;以构造古地理框架为基础,结合地质资料点控制下的沉积模式认识,修编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下奥陶统沉积相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纪 早奥陶世 构造地理 岩相古地理
原文传递
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及滇黔桂盆地的形成——兼论滇黔桂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2
9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2 位作者 邓军 李浩 郑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桂古陆的展布是加里东运动的重要体现。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之后,在大致相当于早古生代“滇黔桂古陆”分布的地区形成一个特殊的“滇黔桂盆地”,而且在滇黔桂盆地的主体部位常常是泥盆系直接覆盖在寒武系之上。寒武系,特别是下寒武统,由于寒武纪初期的快速海侵作用而在研究区域普遍发育烃源岩系;研究区域的泥盆系,特别是中泥盆统,在台间盆地中发育优质烃源岩。因此,巨大的构造古地理演变和海陆变迁,形成了一个晚古生代的泥盆系优质烃源岩与早古生代的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空间叠合区域,该叠合区域的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上、下的储集体即成为该地区的深层油气勘探对象,预示着滇黔桂盆地的深层存在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运动 构造地理 油气勘探潜力 滇黔桂地区
下载PDF
初论造山带古地理学 被引量:48
10
作者 吴根耀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98,115,共19页
造山带古地理学属构造古地理学 ,是造山带地层学的姐妹学科 ,其核心是活动论构造观。简述了造山带古地理学的形成和内涵 ,重点讨论了地质记录已发生移位、歪曲和混杂的造山带地区 (或经造山作用改造的克拉通地区 )正确地进行构造—古地... 造山带古地理学属构造古地理学 ,是造山带地层学的姐妹学科 ,其核心是活动论构造观。简述了造山带古地理学的形成和内涵 ,重点讨论了地质记录已发生移位、歪曲和混杂的造山带地区 (或经造山作用改造的克拉通地区 )正确地进行构造—古地理重建的三个问题 :一是不能用“将今论古”的方法恢复地史期间的隆起区和堆积区 ,地史期间的物源区并非一成不变 ,要充分认识物源供应的多样性和多重性 ;二是沉积相带的展布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基底构造格局控制 ,要特别重视边缘相及其物源区的研究 ;三是辨析原生沉积盆地与构造盆地 ,对盆地进行正确的构造复位是古地理重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古地理 构造地理 地质记录 造山作用 克拉通地区 区域构造应力场 原生沉积盆地
原文传递
郯庐断裂走滑活动与辽河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 被引量:41
11
作者 李宏伟 许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67-470,共4页
渐新世晚期 ,郯庐断裂的右行走滑活动控制了辽河盆地的构造古地理格局。研究认为 ,岩石圈断块沿郯庐断裂的走滑活动与大型板块构造的活动方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即伴随着郯庐断裂的右行走滑 ,从断裂的增压弯曲部位到断裂的释压拉张部位... 渐新世晚期 ,郯庐断裂的右行走滑活动控制了辽河盆地的构造古地理格局。研究认为 ,岩石圈断块沿郯庐断裂的走滑活动与大型板块构造的活动方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即伴随着郯庐断裂的右行走滑 ,从断裂的增压弯曲部位到断裂的释压拉张部位将发生岩石圈断块的汇聚与离散现象 ,由此造成了走滑断裂带上增压弯曲部位与释压拉张部位局部应力场性质的不同 :增压弯曲部位应力相对集中 ,岩石圈断块发生汇聚、挤压、隆升 ;而释压拉张部位由于应力释放 ,岩石圈断块发生离散、伸展、沉降。岩石圈断块的隆升与沉降造成了渐新世晚期辽河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巨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右行走滑 增压弯曲 释压拉张 断块汇聚 断块离散 辽河盆地 构造地理
下载PDF
塔里木早古生代原盆地古隆起地貌和古地理格局与地层圈闭发育分布 被引量:42
12
作者 林畅松 杨海军 +4 位作者 刘景彦 蔡振中 彭莉 阳孝法 杨永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7,共9页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的古构造格局以发育一系列横跨盆地的大型北西西或北东东向展布的古隆起带为特征。盆地不同的演化阶段隆坳格局发生过重要变化,导致了盆内构造古地理格局的不断变迁。盆地中部的古隆起带是在中奥陶世盆地从离散背景...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的古构造格局以发育一系列横跨盆地的大型北西西或北东东向展布的古隆起带为特征。盆地不同的演化阶段隆坳格局发生过重要变化,导致了盆内构造古地理格局的不断变迁。盆地中部的古隆起带是在中奥陶世盆地从离散背景转向挤压背景时形成的,由和田河东和塔中等古隆起组成,具有复杂的构造古地貌。早古生代的古隆起地貌可划分出高隆带、隆起边缘斜坡和坡折带、陆棚斜坡和低凸起平台、陆架坡折带以及深海盆地或平原等构造古地貌单元。塔北古隆起南斜坡、中央古隆起南、北两侧的斜坡边缘坡折带均对礁、滩等高能相带的发育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从古隆起到古坳陷带,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斜坡坡折带、削蚀不整合和上超不整合三角带等是形成重要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地貌 构造地理 不整合分布 早古生代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巴颜喀拉构造带二叠-三叠纪岩相特征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40
13
作者 陈守建 李荣社 +5 位作者 计文化 赵振明 李国栋 刘荣丽 戴传固 朱迎堂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3-408,共16页
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问题是青藏高原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之一,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结合覆盖全区及相邻地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巴颜喀拉构造带二叠-三叠纪地层、岩相特征及构造古... 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问题是青藏高原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之一,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结合覆盖全区及相邻地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巴颜喀拉构造带二叠-三叠纪地层、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以期对提高青藏高原特提斯洋演化历史和潘吉亚大陆形成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禆益.巴颜喀拉构造带未出露前二叠纪地层,二叠-新近纪地层均有出露,尤以三叠纪地层广泛出露为其主要特征.其中,二叠-三叠系主要为海相沉积,比较连续,尤以海相三叠系最具特色,著名的巴颜喀拉山群横贯全区,分布广泛,厚度巨大,侏罗-第四系主要为陆相河湖沉积.二叠系黄羊岭群岩性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自下而上表现为浅海相-深海、半深海相-浅海相沉积演化特征;三叠系主要为巴颜喀拉山群,岩性单调,主要为砂泥质类复理石沉积,局部地区夹钙质及火山物质,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浅海相-深海、半深海相-滨浅海相-陆相沉积演化序列.二叠-三叠纪构造古地理环境表现为拉张裂陷形成洋(海)盆-汇聚、部分碰撞形成残留洋(海)盆、前陆盆地-拉张裂陷形成洋(海)盆-汇聚、部分碰撞形成残留洋(海)盆、前陆盆地-完全碰撞造山,海水退出,进入陆相沉积演化的历史.巴颜喀拉地区是塔里木-中朝陆块与南方大陆(冈瓦纳陆块)之间古特提斯洋域的主洋盆所在地区之一,与其南部龙木错-双湖洋盆共同构成古特提斯洋域的双洋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构造 二叠一三叠纪 构造地理 古特提斯洋 主洋域 构造演化.
原文传递
桂西南晚古生代深水相地层序列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38
14
作者 史晓颖 侯宇安 帅开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3-170,共18页
右江盆地晚古生代沉积由浅水陆棚、地台边缘—斜坡、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和深水盆地4种主要的沉积类型组成,自北向南呈现由浅到深的规律性分布。深水区地层以含锰粘土岩、硅质岩、滑塌角砾灰岩和普遍发育玄武岩为重要特征,与盆地边缘差别... 右江盆地晚古生代沉积由浅水陆棚、地台边缘—斜坡、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和深水盆地4种主要的沉积类型组成,自北向南呈现由浅到深的规律性分布。深水区地层以含锰粘土岩、硅质岩、滑塌角砾灰岩和普遍发育玄武岩为重要特征,与盆地边缘差别显著。以斜坡相区生物地层控制良好的层序地层和重要事件为桥梁,建立了深水区地层序列、主要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及其与不同相区的年代地层对比关系。深水区岩浆活动可识别D1晚期—D2早期、D3晚期—C1早期、C2中期—P1早期以及P3—T1早期4个幕式活跃期;以洋岛型玄武岩(OIB)为主,滇—桂—越边境地区具洋岛—洋脊型(MORB)过渡特征。枕状玄武岩主要集中在C1早期、C2中期—P1早期和T1早期三个时段,其中C2—P1玄武岩厚度最大、分布最广。研究表明右江盆地是晚古生代发育于扬子与印支地块间的小洋盆,属东特提斯多岛洋的一部分。其沉积演化经历了浅水陆表海盆地(D1)、深水裂谷盆地(D2—D3)、扩张洋盆(C1—P2)、收缩洋盆(P3—T2早期)、残余盆地(T2晚期—T3早期)五个阶段。盆地西南缘可能属印支地块的北部边缘,而盆地北部属扬子地块的西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盆地 深水沉积 晚古生代地层序列 岩浆活动幕 盆地演化 构造地理
下载PDF
滇西北甘孜-理塘构造带放射虫地层、硅质岩地球化学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杨文强 冯庆来 刘桂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9,共12页
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上三叠统哈工组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并发育大量的沉积混杂岩块。硅质混杂岩块中含有大量的放射虫及竹节石生物化石。放射虫自中泥盆世到中三叠世均有分布,竹节石时代为中泥盆世。不同时代的硅质岩均为生物成因... 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上三叠统哈工组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并发育大量的沉积混杂岩块。硅质混杂岩块中含有大量的放射虫及竹节石生物化石。放射虫自中泥盆世到中三叠世均有分布,竹节石时代为中泥盆世。不同时代的硅质岩均为生物成因硅质岩,其Al2O3/(Al2O3+Fe2O3)比值介于0.58~0.96之间。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模式比较平坦,具弱的Ce负异常或明显的正异常,Eu异常不明显,总体表现为大陆边缘型硅质岩的特征。生物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甘孜-理塘盆地自早泥盆世裂开。根据硅质岩和硅质泥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该盆地演化经历了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早期缓慢扩张的构造活动期和早石炭世晚期至早三叠世的快速扩张期,以及中三叠世晚期的向西俯冲阶段。晚三叠世,甚至侏罗纪,该盆地仍然发育有深水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甘孜-理塘构造 沉积混杂岩 构造地理 泥盆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晚震旦世构造古地理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16
作者 汪泽成 姜华 +8 位作者 陈志勇 刘静江 马奎 李文正 谢武仁 江青春 翟秀芬 石书缘 李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4-897,共14页
利用露头剖面、钻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古构造格局、岩相古地理特征、沉积演化及其对成藏组合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受罗迪尼亚超级大陆裂解影响,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沉积期处于伸展构造环境,碳酸盐台地... 利用露头剖面、钻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古构造格局、岩相古地理特征、沉积演化及其对成藏组合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受罗迪尼亚超级大陆裂解影响,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沉积期处于伸展构造环境,碳酸盐台地产生构造分异,发育受同沉积断裂控制的台内断陷,形成了"三台两凹"的构造-古地理格局。②灯影组灯一+灯二段沉积期,发育上扬子镶边台地、台内断陷及中扬子孤立台地,川东地区存在宣汉-开江古陆;灯三段沉积期为构造-古地理转换期,在桐湾运动Ⅰ幕形成的侵蚀古地貌背景上发生海侵作用,沉积了一套富含泥质的浅水陆棚沉积;灯四段沉积期总体继承灯一+灯二段沉积期的古地理格局,德阳-安岳台内断陷进一步发展扩大,中扬子台地演变成2个孤立台地。③震旦系碳酸盐台地的构造-沉积分异及其演化形成了台缘和台内两类成藏组合,有利区分布广,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理 构造分异 台内断陷 镶边台地 微生物丘滩体 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 中上扬子地区
下载PDF
昆仑造山带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盆山转换探讨 被引量:34
17
作者 陈守建 李荣社 +5 位作者 计文化 赵振明 刘荣丽 贾宝华 张振福 王国灿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4-393,共20页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主要奠基于古生代,是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多次洋陆转换、碰撞造山的结果。早中二叠世是晚古生代昆仑多岛洋盆(昆南洋)伸展裂陷最为强烈期,海相沉积广布,昆北为活动边缘裂谷,大部分区域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为...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主要奠基于古生代,是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多次洋陆转换、碰撞造山的结果。早中二叠世是晚古生代昆仑多岛洋盆(昆南洋)伸展裂陷最为强烈期,海相沉积广布,昆北为活动边缘裂谷,大部分区域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为火山盆地相沉积;昆中洋岛大部分为海水淹没,发育滨浅海相沉积;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一线及其以北昆南区为深海-半深海相沉积。早中二叠世总体表现为南深北浅的多岛小洋盆构造-古地理格局。中二叠世晚期昆仑地区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汇聚作用(华力西运动),洋盆和活动大陆边缘裂谷闭合,隆升遭受剥蚀,完成了一次盆山转换。晚二叠世早期,大部分地区仍为剥蚀区,局部地区形成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其后东昆仑东部海水从东南进入,西昆仑东部海水从西北进入,在较局限的区域内沉积了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进入了另一个盆山发展时期。笔者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结合覆盖全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选择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盆山转换关键时期——二叠纪,对其地层、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以期对提高昆仑造山带的研究水平和指导找矿工作有所禆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造山带 二叠纪 岩相特征 构造地理 多岛洋盆 盆山转换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昆仑造山带晚泥盆世沉积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 被引量:34
18
作者 陈守建 李荣社 +3 位作者 计文化 赵振明 孟勇 史秉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51,共8页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奠基于古生代,晚泥盆世是加里东造山旋回和华力西造山旋回转换的关键阶段,加里东碰撞造山和其后的伸展裂陷等记录均存在于晚泥盆世沉积地层中。西昆仑晚泥盆世奇自拉夫组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沉积,属典型的碰...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奠基于古生代,晚泥盆世是加里东造山旋回和华力西造山旋回转换的关键阶段,加里东碰撞造山和其后的伸展裂陷等记录均存在于晚泥盆世沉积地层中。西昆仑晚泥盆世奇自拉夫组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沉积,属典型的碰撞造山型磨拉石建造,为加里东碰撞造山的产物;东昆仑晚泥盆世黑山沟组和哈尔扎组岩性组合特征与牦牛山组极为相似,均为一套陆相、滨浅海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合,为典型的裂陷伸展型磨拉石建造,是晚古生代裂陷伸展盆地演化开始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造山带 晚泥盆世沉积 构造地理环境 造山型磨拉石建造 伸展型磨拉石建造
下载PDF
造山带古地理学——重建区域构造古地理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1
19
作者 吴根耀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35-650,共16页
以活动论构造观为指导,尽可能客观地复原地史期间海陆面貌和盆山格局的关键是在给定时间约束之后,于研究区现存的地质记录中发现业已消失了的和后期才出现的构造古地理单元。文章基于大量实例论述了可能导致构造古地理单元消失和后期出... 以活动论构造观为指导,尽可能客观地复原地史期间海陆面貌和盆山格局的关键是在给定时间约束之后,于研究区现存的地质记录中发现业已消失了的和后期才出现的构造古地理单元。文章基于大量实例论述了可能导致构造古地理单元消失和后期出现的各种情况,如大陆地块的解体、沉没、俯冲、剥蚀、冲断—推(滑)覆作用、走滑作用、碎裂和被卷入年轻造山带等,特别提出东亚大陆边缘地区自侏罗纪末开始的移置地体拼贴增生是该区的一大特点。构造古地理单元消失和后期出现的发生大都与巨型断裂带(尤其是作为构造边界的巨型断裂带)发育有关。陆内阶段的断裂带活动对盆山格局的变化、盆地发育、沉积演化及其关键地质事件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还应注意断裂带解体阶段出现的新生构造对古地理重建的制约。简言之,造山带古地理学的发展是推动构造古地理学前进的关键之一,在恢复古特提斯多岛洋的构造古地理面貌、重建全球古大陆演化尤其是造山带和经受造山运动改造地区的古大陆演化,有着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古地理 构造地理单元 盆山格局 地理重建
下载PDF
中国南方奥陶纪构造古地理及年代与生物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31
20
作者 汪啸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3-267,共15页
岩相、生物区系和构造组合特征的重新研究表明,在我国南方奥陶纪可以识别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构造古地理区,即扬子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区、江南和南秦岭陆棚-斜坡过渡相区和华夏陆缘岛弧和边缘盆地相区。前二者应归属于扬子地块;而沉积、生... 岩相、生物区系和构造组合特征的重新研究表明,在我国南方奥陶纪可以识别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构造古地理区,即扬子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区、江南和南秦岭陆棚-斜坡过渡相区和华夏陆缘岛弧和边缘盆地相区。前二者应归属于扬子地块;而沉积、生物组合特征以及槽模所指示NW320°的水流方向说明,后者似应归属于华夏地块,而不是华南地块。海南岛作为一个漂移地体,奥陶系可能属于印支地块台缘陆棚相区。年代和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表明,我国吉林白山大阳岔小阳桥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剖面发育了完整的、具有广泛对比意义的牙形石和笔石序列,建议以牙形石Cordylodus intermedius的首现取代在分类上有争议且罕见的Iapetognathus fluctivagus,作为全球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划分的生物标志。湖南益阳南坝-泥江口剖面保存了完整特马豆克期晚期至弗洛期早期笔石序列,建议用益阳阶取代"道保湾阶"作为我国奥陶系区域年代地层单位,易于与瑞典弗洛阶金钉子剖面对比。对宜昌附近黄花场、分乡、陈家河和普溪河等以及湖南慈利茅草铺大湾组至宝塔组含牙形石碳酸盐岩地层的系统采集和研究表明,大湾组自下而上可以分为上Oepikodus communis、Oepikodus evae(s.s.)、Periodon flabellum、Microzarkodina russica、Baltoniodus triangularis、Baltoniodus navis、B.norrlandicus和Lenodus antivariabilis等8个牙形石生物带,并讨论了它们与相关笔石带的对应关系。随着牙形石Protopederodus liripipus在黄花场和普溪河剖面宝塔组底界之上2~3m出现以及相应碳同位素偏移,说明在扬子碳酸盐岩台地上奥陶统凯迪阶下界应置于宝塔组下部,与Hamarodus?europaeus牙形石带近底部大致相当或接近。据高分辨率离子探针(SHRIMP II)锆石U-Pb年龄测定,宜昌岩屋咀晚奥陶世五峰组底部Dicellograptus complexus笔石带之下20cm所发现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 构造地理 年代地层 生物地层 划分与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