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沉积模式及储层分布 被引量:30
1
作者 徐安娜 胡素云 +4 位作者 汪泽成 薄冬梅 李梅 鲁卫华 翟秀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0,共10页
四川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包括龙王庙组、高台组和洗象池组,其中龙王庙组已在川中地区发现安岳气田,但后两者目前仍未获得重大突破。为此,综合应用各类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该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 四川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包括龙王庙组、高台组和洗象池组,其中龙王庙组已在川中地区发现安岳气田,但后两者目前仍未获得重大突破。为此,综合应用各类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该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的构造—沉积背景,研究了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和膏盐岩的分布特征,建立了沉积相地质模式,并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古构造沉积格局呈东南倾大斜坡背景之上叠加"两隆夹一凹"特征,地层充填具有西薄东厚的"底超顶削"结构;2地层层序自下而上发育3个总体向上变浅的三级层序旋回,膏盐岩主要位于三级层序高位域,聚集于万州—宜宾凹陷;3沉积相地质模式自下而上包括三大沉积结构层,即蒸发—碳酸盐岩缓坡、蒸发混积局限台地和蒸发局限台地,沉积环境演化由开放—长期闭塞和蒸发盐化—开放,颗粒滩分布由大面积"双滩"演变为零星滩和带状滩,蒸发潟湖和蒸发潮坪规模总体缩小;4储层分布复杂,主要受古构造沉积格局、颗粒滩和不同级次层序暴露面控制,古隆起之上及其周缘、台内坡折带和台缘带附近是有利储层的发育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寒武纪 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 构造沉积 地层层序 膏盐岩 沉积模式 储集层分布
下载PDF
渤海湾地区中生代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振中 陈世悦 王永诗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01-211,共11页
通过研究渤海湾及周边地区中生代南部典型露头剖面的沉积特征及中部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中生代渤海湾地区由一系列受到断层严格控制的断陷盆地组成,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湖泊沉积体系,湖泊内部包括滨浅湖、滩坝和半深湖等亚相;经历了由... 通过研究渤海湾及周边地区中生代南部典型露头剖面的沉积特征及中部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中生代渤海湾地区由一系列受到断层严格控制的断陷盆地组成,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湖泊沉积体系,湖泊内部包括滨浅湖、滩坝和半深湖等亚相;经历了由冲积扇-河流沉积体系向上演化为湖泊沉积体系,再逐渐演化为冲积扇-河流沉积体系的过程;欧亚构造域的西伯利亚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挤压拼接在渤海湾地区侏罗纪盆地充填中起到主要的控制作用;郯庐断裂的左行走滑在渤海湾地区白垩纪盆地充填中起到主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地区 中生代 断陷盆地 构造:沉积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源-汇系统耦合及时-空演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珍君 李琦 +7 位作者 陈贺贺 李剑 张卫平 杨丰繁 张迎朝 覃军 李风勋 单帅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5-752,共18页
受构造幕式多期活动和盆内外多物源水系影响,断陷湖盆源-汇系统形成过程复杂,但不同构造阶段的源-汇系统耦合及时-空演化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以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为例,基于地震、测井、岩心、薄片及重矿物等资料,综合盆地物... 受构造幕式多期活动和盆内外多物源水系影响,断陷湖盆源-汇系统形成过程复杂,但不同构造阶段的源-汇系统耦合及时-空演化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以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为例,基于地震、测井、岩心、薄片及重矿物等资料,综合盆地物源体系分析、搬运体系识别与定量追踪、沉积体系刻画及半定量表征,重建了源-汇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断陷早期,盆地多孤立、小型沉积中心,构造活动速率较低,物源供给较少,陡坡带发育较多小规模扇三角洲,缓坡带受先存水系影响,发育小规模辫状河三角洲;断陷强烈期,受灵峰主断裂强烈活动影响,物源供给充足,陡坡带扇三角洲规模增大但数量减少,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规模增大并相互合并;断陷晚期,陡坡带源-汇系统逐渐消亡,缓坡带受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影响,河流下切作用增强,在坡折带下发育大规模盆底扇沉积体系。受构造-沉积格局、母岩类型及边界条件联合控制,丽水凹陷不同构造阶段共发育5种源-汇系统,分别为:①缓坡带北部变质岩为主-SE向U型古沟谷-远源辫状河三角洲;②缓坡带中-南部火山岩为主-NE向断槽/SE向V/U型古沟谷-远源辫状河三角洲/盆底扇;③灵峰凸起北段侵入岩为主-SW向古沟谷-近源扇三角洲;④灵峰凸起中-南段火山岩(早)-变质岩(晚)-SW向古沟谷/NE向断槽-近源扇三角洲;⑤雁荡凸起侵入岩和变质岩-SW/S向古沟谷-近源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物源搬运通道参数半定量统计结果表明,缓坡带古沟谷/断槽宽、浅,陡坡带古沟谷/断槽窄、深;断陷早期和晚期物源搬运通道横截面积与盆内对应沉积体面积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源-汇系统 构造-沉积 古新统 丽水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滇西耿马盆地构造—沉积综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锡奎 曹正林 +3 位作者 邬兴威 刘豪 戴苏兰 赵泽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4-59,共6页
滇西耿马盆地位于三江褶皱系保山褶皱带的耿马—澜沧复背斜,面积195km2,接受广泛的河湖相沉积,为典型的第三系小型陆相盆地。盆地内沉积受构造控制明显,沿边界断层主要发育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沉积,远离断层发育深湖相或半深... 滇西耿马盆地位于三江褶皱系保山褶皱带的耿马—澜沧复背斜,面积195km2,接受广泛的河湖相沉积,为典型的第三系小型陆相盆地。盆地内沉积受构造控制明显,沿边界断层主要发育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沉积,远离断层发育深湖相或半深湖相沉积。耿马盆地的构造样式与沉积展布在滇西具有极好的代表性,故从构造-沉积相互作用角度对其分析,对于指导滇西其他第三系盆地的勘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马盆地 构造-沉积 相互作用 盆地 油气藏
下载PDF
四川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06
5
作者 郑荣才 戴朝成 +3 位作者 朱如凯 翟文亮 高红灿 耿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4-495,共12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的构造格局和盆—山耦合关系分析,确定该盆地属于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具备以川中古隆起为中心的,由川西坳陷、川东北坳陷、渝东—川东南坳陷三个盆—山耦合次系统组成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 通过对四川盆地的构造格局和盆—山耦合关系分析,确定该盆地属于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具备以川中古隆起为中心的,由川西坳陷、川东北坳陷、渝东—川东南坳陷三个盆—山耦合次系统组成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以盆缘地表及盆地内钻井剖面的须家河组和香溪群地层划分、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基准面旋回划分及区域等时对比为依据,将须家河组划分为全盆地范围内可追踪对比的2个超长期(SLSC1—SLSC2)和5个长期(LSC1—LSC5)基准面旋回层序。以此为基础,选择各长期旋回层序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四川盆地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各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相带展布规律和沉降—沉积中心及其迁移方向,严格受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两造山带非同步的、但交替发育的逆冲推覆作用与"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控制,盆—山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造山带隆升蚀顶与盆地横向生长、沉降、充填的物质循环平衡过程。这一独具特色的构造—沉积格局始终控制着须家河组各超长期、长期旋回层序的沉积充填作用,古地理面貌、生储盖组合特征和围绕川中古隆起为中心的油气成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类前陆盆地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盆-山耦合 构造-沉积格局 层序-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邻区寒武纪古地理与构造—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91
6
作者 李皎 何登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1-460,共20页
四川盆地寒武纪台地滩相储集体是一套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准确预测其发育部位、储集性能与分布规律是其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其中,寒武纪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与构造—沉积环境的研究是储集体预测的关键。根据野外实测剖面、钻井和... 四川盆地寒武纪台地滩相储集体是一套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准确预测其发育部位、储集性能与分布规律是其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其中,寒武纪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与构造—沉积环境的研究是储集体预测的关键。根据野外实测剖面、钻井和测井分析、地震资料,应用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思想,在沉积地质条件、区域连井地层剖面,地层厚度与沉积相等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编制了寒武纪各个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图件,反映了四川盆地寒武纪的古地理特征及盆地演化。四川盆地寒武纪整体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古地理格局,西部发育潮坪和滨岸等碎屑岩沉积相,中东部发育缓坡相、台地相及台地边缘浅滩相等。沉积相在时空上的响应为由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局限台地→筇竹寺期碎屑岩台地和深水盆地→早寒武世沧浪铺期滨岸—混积台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碳酸盐岩缓坡→中寒武世陡坡寺期蒸发局限镶边台地→中晚寒武世洗象池期成熟镶边台地的演化过程。其中,筇竹寺期为巨厚的烃源岩生成期;龙王庙期和洗象池期,为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的有利时期;龙王庙期及陡坡寺期发育的蒸发岩可形成良好的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 构造沉积环境 构造演化 寒武纪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塔中低凸起的形成和演化 被引量:85
7
作者 张振生 李明杰 刘社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根据对塔中地区及整个塔里木盆地构造 沉积特征 (构造应力场、构造格局、沉积环境及物源、火山活动、逆冲断层、地震反射特征 )的分析 ,认为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板块南部与南昆仑板块在早奥陶世末相撞的产物 ,板块碰撞使塔里木板块北部... 根据对塔中地区及整个塔里木盆地构造 沉积特征 (构造应力场、构造格局、沉积环境及物源、火山活动、逆冲断层、地震反射特征 )的分析 ,认为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板块南部与南昆仑板块在早奥陶世末相撞的产物 ,板块碰撞使塔里木板块北部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与南部的弧后前陆盆地共存 ,唐古孜巴斯凹陷应属于弧后前陆盆地 ,塔中低凸起为前陆隆起 ,塔中Ⅰ号断裂为塔中前陆隆起冲断裂 ,其南部断裂为调节断裂或补偿断裂 ,此期形成的逆冲带成为后期阿尔金走滑断层活动的基础。论述了塔中前陆隆起的构造 沉积演化特点。塔中Ⅰ号断裂形成时间早 ,断距大 ,北部直接与生油凹陷相连 ,既是重要的油源断层 ,也是能改造储集层物性的重要断层 ,沿Ⅰ号断裂的潜山勘探应是今后塔中地区的重点勘探区域 ,东部的构造变形强度大于西部 ,勘探前景应好于西部。早、中奥陶世强烈的火山活动使塘古孜巴斯凹陷可能缺乏烃源岩 ,补偿断层主要在志留纪—泥盆纪形成 ,石炭纪以后基本上为稳定的整体升降 ,因此对该凹陷的勘探应格外慎重。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低凸起 早奥陶世末期 板块碰撞 前陆隆起 形成 演化 构造-沉积特征 油气地质
下载PDF
构造事件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水砂岩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72
8
作者 杨华 邓秀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3-520,共8页
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三角洲与重力流复合控砂形成了湖盆中部地区大面积发育的厚层深水砂岩。采用锆石原位U—Pb年龄分析技术获得长7底部和中上部凝灰岩年龄分别为228.2±2.0Ma和221.8+2.0Ma,在... 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三角洲与重力流复合控砂形成了湖盆中部地区大面积发育的厚层深水砂岩。采用锆石原位U—Pb年龄分析技术获得长7底部和中上部凝灰岩年龄分别为228.2±2.0Ma和221.8+2.0Ma,在此基础上推算长。中上部和长6中下部重力流的形成时间为距今215~224Ma。凝灰岩和重力流沉积的时间段与秦岭地区构造活动相对最活跃的时期(印支中期)基本一致。因此长。底部分布稳定的凝灰岩薄层和湖退早期大面积分布的重力流沉积砂体为构造作用控制下的事件沉积。在印支中期事件影响下,长,底部凝灰岩事件层广泛发育,事件层上下地层碎屑组分差异较大,构造事件控制了大面积深水坳陷的形成、沉积体系的变化、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及重力流沉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耦合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深水砂岩沉积 重力流 凝灰岩年龄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邻区晚震旦世古地理与构造—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57
9
作者 李英强 何登发 文竹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1-245,共15页
利用最新的地震资料、探井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等,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四川盆地及邻区晚震旦世区域地层格架,编制晚震旦世各沉积时期构造—沉积环境图,并探讨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四川盆地及邻区晚震旦世构造—沉积环境展... 利用最新的地震资料、探井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等,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四川盆地及邻区晚震旦世区域地层格架,编制晚震旦世各沉积时期构造—沉积环境图,并探讨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四川盆地及邻区晚震旦世构造—沉积环境展布受基底构造限制,并具一定继承性。晚震旦世开始大规模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整体来看自西向东海域环境由浅变深,由古陆过渡至碳酸盐岩台地、向东至台地边缘—斜坡沉积泥质岩,至深水盆地相沉积硅质岩,各相带总体呈南西—北东走向。上震旦统灯影组一段 ( 简称灯一段) 沉积时期—灯二段沉积中期为填平补齐沉积充填过程; 灯二段沉积时期末—灯三段沉积期在克拉通内拗陷盆地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平缓的克拉通内部隆起; 灯四段沉积时期伴随着海平面的下降,碳酸盐岩台地边界整体向东迁移。灯二、灯四段沉积时期末受桐湾运动两期抬升的影响,川中部分地区形成岩溶不整合面,盆地西部灯三、灯四段遭受强烈剥蚀。灯影组是四川盆地及邻区重要的油气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 构造沉积环境 灯影组 晚震旦世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 被引量:54
10
作者 段金宝 梅庆华 +1 位作者 李毕松 梁子锐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8-755,共18页
前人对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利用最新的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系统论述了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四川盆地在陡山沱组沉积前呈现隆坳相间地貌格局,汉南古陆构造高点从陡山沱期到... 前人对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利用最新的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系统论述了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四川盆地在陡山沱组沉积前呈现隆坳相间地貌格局,汉南古陆构造高点从陡山沱期到早寒武世持续向北东方向迁移;开江-宣汉古隆起灯一、灯二段沉积期为主要发育时期,古隆起核部出露水面,灯三、灯四段沉积期古隆起规模减小,转为水下隆起,到早寒武世与川中古隆起合并.通过连井剖面、典型井元素测井、野外露头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德阳-安岳古裂陷槽内发育灯三、灯四段深水沉积.在此基础上总结古裂陷发育模式:古裂陷具有明显的多期发育特征,东侧台地边缘不断向北东方向迁移,灯二段沉积期台缘位于双探地区,灯四段沉积期台缘位于元坝西地区;同时古裂陷具有"北早南晚、先断陷后坳陷"的发育特征,灯影组沉积期在川中-川北发育,具有断陷发育特征,早寒武世裂陷槽转为坳陷发育特征,川南地区开始大规模发育,川中-川北地区持续向北东方向迁移,川北元坝-仁和场-马路背地区转化为深水沉积,发育厚层筇竹寺组烃源岩层系,至早寒武世晚期,古裂陷消亡、被填平补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德阳-安岳古裂陷 震旦纪 早寒武世 构造-沉积演化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构造-沉积模式与碳酸盐岩裂缝储层预测 被引量:52
11
作者 魏国齐 贾承造 +3 位作者 宋惠珍 施央申 卢华复 李亚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08-413,共6页
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塔中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本文在讨论塔中地区奥陶纪区域构造背景和奥陶系岩性段划分的基础上 ,建立了塔中地区奥陶系构造 -沉积模式 ,并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塔中地区有利碳酸盐岩裂缝储层发育区进行了预... 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塔中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本文在讨论塔中地区奥陶纪区域构造背景和奥陶系岩性段划分的基础上 ,建立了塔中地区奥陶系构造 -沉积模式 ,并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塔中地区有利碳酸盐岩裂缝储层发育区进行了预测 ,以期指导塔中地区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构造-沉积模式 碳酸盐岩裂缝储层
下载PDF
奥陶系宝塔组灰岩的环境相、生态相与成岩相 被引量:51
12
作者 许效松 万方 +1 位作者 尹福光 陈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4-68,共5页
晚奥陶世宝塔组灰岩在上、中、下扬子碳酸盐沉积区分布极为广泛 ,因其层面上注记着不规则状、类似鸡冠花的形态特征 ,因而素以加引号的 "龟裂纹灰岩 "称之 ,以此代表宝塔组灰岩特有的沉积构造 ,以致于两者为同一词。宝塔组灰... 晚奥陶世宝塔组灰岩在上、中、下扬子碳酸盐沉积区分布极为广泛 ,因其层面上注记着不规则状、类似鸡冠花的形态特征 ,因而素以加引号的 "龟裂纹灰岩 "称之 ,以此代表宝塔组灰岩特有的沉积构造 ,以致于两者为同一词。宝塔组灰岩是地质历史中仅有的、唯一的在层面上具有特殊网纹的形态组构 ,其他时代的灰岩均无此特点 ,因而它是地质历史中的“时髦相”。形成这一组构可能有三个因素∶一是盆地的沉积 -构造背景 ,华南晚奥陶世为前陆盆地 ,前隆的结果使建筑在克拉通上的碳酸盐大平台构造掀斜 ,成为浅海中的深水盆地 ,为低能、慢速沉积的灰泥岩、泥灰岩提供了宽大而平坦的构造 -沉积环境空间 ;二是深水环境中的生态和生物遗迹 ,由游泳型角石和与之能抗衡的大型软体生物在软底上和沉积物内留下活动的印痕 ;三是灰泥和泥质物成岩压实作用 ,叠加在印痕上。因此 ,宝塔组灰岩 "龟裂纹 "组构的形成是构造 -沉积环境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塔组 灰岩 前陆盆地 构造-沉积环境相 生态相 成岩相 奥陶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邻区奥陶纪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被引量:49
13
作者 李皎 何登发 梅庆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7-445,共19页
奥陶系是中国重要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目前,在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发现一系列大型油气田,但在四川盆地奥陶系至今仍未取得突破。研究和恢复奥陶纪的构造-沉积环境是研究四川盆地及邻区的构造历史和预测奥陶系有利储集相带的基... 奥陶系是中国重要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目前,在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发现一系列大型油气田,但在四川盆地奥陶系至今仍未取得突破。研究和恢复奥陶纪的构造-沉积环境是研究四川盆地及邻区的构造历史和预测奥陶系有利储集相带的基础。根据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地震和地球化学资料,从周缘大地构造背景、沉积相、沉积充填、古地理、古生态、构造变形出发,将盆地充填演化与周缘隆起、海盆演化相结合,重建了四川盆地奥陶纪不同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并探讨了隆起性质和原型盆地演化。四川盆地及邻区在奥陶纪表现为克拉通内坳陷和克拉通边缘坳陷相复合的盆地性质,周缘动力学环境经历了拉张→挤压的演变,主要体现在基底沉降以及隆起/隆升两种机制上。盆地周缘为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主要为深水盆地相。研究区中部为克拉通内坳陷盆地,经历了两次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沉积序列由下向上表现为早奥陶世镶边台地→中奥陶世混积陆棚—镶边台地→晚奥陶世缓坡—深水陆棚相沉积。中奥陶世古华南海盆的消亡,华南板块陆内造山,导致川中隆起、黔中隆起等盆地边缘隆起不断隆升和扩展,海平面持续上升,至晚奥陶世五峰组沉积期,基底快速沉降,形成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标志着盆地性质的急剧转变,结束了自震旦纪以来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环境 原型盆地 奥陶纪 演化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查干凹陷构造-沉积格架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48
14
作者 王生朗 马维民 +1 位作者 竺知新 尚雅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6-300,共5页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兴蒙海西褶皱带上的白垩纪走滑 -拉分盆地 ,凹隆相间的盆地结构 ,使得各个凹陷具有多物源和近物源的特点 ,三角洲 -滨岸沉积体系十分发育 ,对油气成藏起着重要的作用。查干凹陷是其东北部一个重要的沉积...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兴蒙海西褶皱带上的白垩纪走滑 -拉分盆地 ,凹隆相间的盆地结构 ,使得各个凹陷具有多物源和近物源的特点 ,三角洲 -滨岸沉积体系十分发育 ,对油气成藏起着重要的作用。查干凹陷是其东北部一个重要的沉积单元。研究表明 :凹陷断陷期 (K1 b—K1 s)火山作用强烈、地温梯度高 (4 .8℃ / 10 0m)、沉积厚度巨大 ,主要勘探目的层 (K1 b—K1 s1 )的成岩作用早而强烈 ,储层物性较差 ,主要为特低孔、渗储层 (Ⅳ、Ⅴ类 )。因受燕山Ⅳ幕运动 (K1 s末 )的强烈改造和差异剥蚀 ,使得早期原型盆地的构造、地层格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 ,恢复原型盆地及时空展布 ,寻找受古隆起控制的同生继承性构造 ,是查干凹陷解决较差储层制约因素和寻找油气富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其中受古隆起背景和沉积体系双重控制的有利储集相带是形成查干凹陷油气局部富集的重要制约因素 ,这种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查干凹陷 构造-沉积格架 油气勘探方向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四川类前陆盆地盆-山耦合系统和沉积学响应 被引量:47
15
作者 郑荣才 李国晖 +2 位作者 戴朝成 李楠 王昌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依据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至白垩纪盆地构造和沉积演化史的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盆地属于发育在大型周缘前陆盆地基础上的陆内压性叠合盆地,具类前陆盆地性质。盆地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和雪峰山3个造山带多期次非... 依据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至白垩纪盆地构造和沉积演化史的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盆地属于发育在大型周缘前陆盆地基础上的陆内压性叠合盆地,具类前陆盆地性质。盆地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和雪峰山3个造山带多期次非同步异方位的逆冲推覆活动控制,可划分为受盆缘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控制的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3个盆-山耦合次系统,区域上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对应各造山带异方位的交替逆冲推覆活动,盆-山耦合过程又可划分为早期周缘前陆盆地(T3m→T3xt)、中期类前陆盆地(T3x→J3)、晚期萎缩衰亡(K)3个演化阶段。各演化阶段盆-山耦合过程的沉积学响应具有特征的异同性:差异性为对应各造山带逆冲推覆应力方位的变化,各亚阶段沉降-沉积中心位置各异,往复迁移于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3个坳陷带;相似性为各次系统地层分布都呈自前缘坳陷带向前陆斜坡带和前陆隆起带上超减薄变细的楔状体,具有相似的沉积组合、相带展布和油气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类前陆盆地 造山带 盆-山耦合系统 构造-沉积格局 沉积学响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三叠世构造—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46
16
作者 杨华 付金华 +1 位作者 欧阳征健 孙六一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7-439,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长期以来是地质学家所关注的热点,特别是晚三叠世的物源和形成构造—沉积环境颇具争议。砂岩碎屑组成、碎屑重矿物、地球化学成分、砾岩组成、古水流以及构造变形研究表明,晚三叠世西缘不同地区的物源和构造—沉积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长期以来是地质学家所关注的热点,特别是晚三叠世的物源和形成构造—沉积环境颇具争议。砂岩碎屑组成、碎屑重矿物、地球化学成分、砾岩组成、古水流以及构造变形研究表明,晚三叠世西缘不同地区的物源和构造—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北部贺兰山地区晚三叠世沉积主要形成于克拉通边缘,巴彦浩特地区为其主要物源区,阿拉善地块为次一级物源区,古流向以由西向东为主,沉积环境由扇三角洲向湖泊环境过渡,该时期为区域挤压背景下的裂谷盆地发育阶段;中部石沟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厚度达3000m左右,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物源区以阿拉善地块为主,古流向由北西向南东,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构造背景较为复杂,为整体挤压背景下的断陷盆地;南部平凉地区物源主要来自下伏地层和秦祁造山带,古水流主体由南西向北东方向,主体为冲积扇沉积环境,为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可见,盆地西缘晚三叠世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物源属性与构造—沉积环境,并非统一的"类"前陆盆地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碎屑组成 重矿物 地球化学 源区 构造沉积环境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代演化特征与青藏高原隆升 被引量:40
17
作者 王亚东 张涛 +5 位作者 迟云平 刘艳蕊 张志高 李仕远 方小敏 张跃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150,共10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柴西地区)地震剖面构造-沉积相演化的分析,结合基底岩性及区域构造运动历史,重建了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沉积动态演化框架。柴西地区新生代以来一直处在印欧板块碰撞所引起的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挤压构造背景...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柴西地区)地震剖面构造-沉积相演化的分析,结合基底岩性及区域构造运动历史,重建了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沉积动态演化框架。柴西地区新生代以来一直处在印欧板块碰撞所引起的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挤压构造背景下,经历了两大构造变形期:第一变形期主要发育在古近纪,变形高峰在下干柴沟组上段,第二变形期发育在新近纪—第四纪,变形强度日益加剧。剖面沉积相的变化体现柴西地区经历了水进—静水沉降—水退的过程,平面沉积相演变是沉积中心受构造运动控制的直接结果;受构造演化控制柴西地区以Ⅺ号(油狮断裂)和油北断裂为分界线,由南至北地表形态表现为3种不同样式:柴西南区断裂发育,柴西中部为英雄岭新生造山带,柴西北区主要发育冲断褶皱。柴西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特征是对青藏高原阶隆升的响应,同时记录了青藏高原向北间歇性蔓延生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地区 构造-沉积演化 沉积 青藏高原隆升
下载PDF
辽河坳陷古近系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37
18
作者 孙洪斌 张凤莲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60-65,73,共7页
辽河坳陷是叠置在中生界盆地之上的新生代含油气坳陷。古近纪早期断陷特征十分明显,晚期则是坳陷特点显著,其演化可分为3个期次:①沙四、沙三期的断陷期;②沙一、沙二期的断坳转换期;③东营期的坳陷期。认为断陷期的沙四、沙三期主要发... 辽河坳陷是叠置在中生界盆地之上的新生代含油气坳陷。古近纪早期断陷特征十分明显,晚期则是坳陷特点显著,其演化可分为3个期次:①沙四、沙三期的断陷期;②沙一、沙二期的断坳转换期;③东营期的坳陷期。认为断陷期的沙四、沙三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断坳转换期的沙一、沙二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冲积扇相;坳陷期的渐新世东营期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泛滥平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期 断坳转换期 坳陷期 构造-沉积演化 古近系 辽河坳陷
下载PDF
华北板块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 被引量:35
19
作者 刘波 钱祥麟 王英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任一特定时期的地质演化都必定源自前期背景,并影响后继地质作用。元古宙的构造特征及晚古生代的地质记录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早古生代华北板块的构造- 沉积演化,这一演化包括4 个阶段。第1 阶段(∈1—∈3)以被动陆缘的发育... 任一特定时期的地质演化都必定源自前期背景,并影响后继地质作用。元古宙的构造特征及晚古生代的地质记录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早古生代华北板块的构造- 沉积演化,这一演化包括4 个阶段。第1 阶段(∈1—∈3)以被动陆缘的发育和全球海平面上升为特点,二者叠加形成强烈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并在南、北边缘形成早期沉积。第2 阶段(O1y—O1l)表现为因洋壳俯冲导致的西南部构造抬升及全球海平面下降,二者结合形成的相对海平面下降在华北中部及西南部形成分布广泛的不整合面及白云岩。第3 阶段(O1m —O2)期间,来自南、北的挤压导致以边缘上凸为特点的板块变形,在伴以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导致轻度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并形成板块中部局限陆表海的膏岩沉积。第4 阶段(O3—C1)则是强烈的南北挤压和全球海平面下降导致华北大陆板块整体鞍状抬升和长期不整合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华北板块 构造-沉积演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邻区早侏罗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被引量:37
20
作者 李英强 何登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9-232,共14页
下侏罗统是四川盆地原油勘探的主力层系,研究其构造一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可为油气勘探奠定重要基础。从周缘构造环境、盆地构造沉降、盆一山耦合作用等出发,结合沉积相研究,将盆地沉积充填演化与周缘造山带演化有机结合,重建了四川... 下侏罗统是四川盆地原油勘探的主力层系,研究其构造一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可为油气勘探奠定重要基础。从周缘构造环境、盆地构造沉降、盆一山耦合作用等出发,结合沉积相研究,将盆地沉积充填演化与周缘造山带演化有机结合,重建了四川盆地及邻区早侏罗世各沉积期构造一沉积环境,并探讨了盆地性质及演化规律。早侏罗世四川盆地构造动力学环境经历了强、弱伸展的交替变化,构造沉降经历了快速一缓慢一稳定的变化特征。自流井组珍珠冲段沉积期为强伸展期,于晚三叠世的断陷一坳陷盆地之上开始稳定的坳陷盆地沉积;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沉积期为弱伸展期,盆缘隆升和基底沉降减慢,促进了岩相和岩性都比较稳定的大规模湖相沉积;自流井组马鞍山段沉积期为强伸展期,盆一岭、盆一山构造耦合作用加强,促进了盆地西缘、北缘以粗碎屑为主的辫状河和大型扇体的发育;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沉积期为伸展作用最弱、造山带活动最稳定的时期,盆地整体的拗陷速率远大于陆源碎屑的堆积速率,导致了四川盆地早侏罗世最大湖盆的形成。早侏罗世四川盆地及邻区主体为陆内弱拉张环境下的大型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周缘造山、造陆的间歇性活动,湖盆或快或慢的沉降以及局部的古隆起、古坳陷控制着沉积中心整体向盆地北部及NE方向迁移,其演化过程对油气聚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环境 原型盆地 盆-山耦合 早侏罗世 自流井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