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0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性知识的构造 被引量:327
1
作者 盛晓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36-44,共9页
The “local knowledg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is not a certain kind of knowledge, but a new-type conception of knowledge. According to this conception, we have already engage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nd ar... The “local knowledg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is not a certain kind of knowledge, but a new-type conception of knowledge. According to this conception, we have already engage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nd arguing for knowledge whenever studying, working and doing experiments. The context we realistically inhabit is always certain, so the knowledge constructed and argued for is always “local”. This conception of “local knowledge” is gradually becoming a mainstream of western philosophy of science, since Kuh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o-philosophy of science, social constructivism of SSK and Rouse’s cultural constructivism. The author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critical sense of “local knowledge”, but confirms its openness and innovation sense through practical eng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20世纪60年代 构造 知识观念 亚文化群体 地方特征 历史条件 利益关系 特定 价值观
原文传递
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被引量:227
2
作者 徐树桐 江来利 +1 位作者 刘贻灿 张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4,T001,共15页
大别山区是扬子和中朝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由扬子大陆板块中的前陆褶冲带、俯冲盖层和俯冲基底、包含在俯冲基底中的含柯石英和金刚石的超高压变质帝、变质蛇绿混杂岩带、中朝大陆板块南缘的弧前复理石推覆体以及其北缘的反向褶... 大别山区是扬子和中朝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由扬子大陆板块中的前陆褶冲带、俯冲盖层和俯冲基底、包含在俯冲基底中的含柯石英和金刚石的超高压变质帝、变质蛇绿混杂岩带、中朝大陆板块南缘的弧前复理石推覆体以及其北缘的反向褶冲带、北部边缘为磨拉斯的后继盆地组成。古大别海洋板块于早古生代向北俯冲时,中朝大陆板块南缘可能出现过火山弧和弧后盆地。卷入前陆褶冲带的地层以及榴辉岩的Sm/Nd同位素定时表明,两个大陆板块的强烈碰撞发生在中生代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带 构造 变质带 大别山
下载PDF
燕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210
3
作者 赵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3,共13页
燕山地区是东亚中生代地质构造发育的典型地区,是燕山运动的命名地。本文通过重新认识龙门组的沉积性质,并结合其它有关研究和资料,提出了大陆内部陆相环境地区造山运动时期的鉴定标志。依此确立和划分了本区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其构... 燕山地区是东亚中生代地质构造发育的典型地区,是燕山运动的命名地。本文通过重新认识龙门组的沉积性质,并结合其它有关研究和资料,提出了大陆内部陆相环境地区造山运动时期的鉴定标志。依此确立和划分了本区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其构造期、幕。分别编制了印支期(T_1—J_1~1)、早燕山期(J_1~2—J_2~2)、中燕山期(J_2~3—J_3)和晚燕山期(K_1—K_2~1)古构造图。论述了中生代各阶段的构造演化。强调指出早燕山构造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 地区 中生代 造山运动 构造
下载PDF
向量空间法中单词权重函数的分析和构造 被引量:126
4
作者 陆玉昌 鲁明羽 +1 位作者 李凡 周立柱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05-1210,共6页
文本分类是文本挖掘的基础与核心 ,是近年来数据挖掘和网络挖掘的一个研究热点 ,在传统的情报检索、网站索引体系结构的建立和 Web信息检索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深入分析了一种简单而常用的经典文本分类模型——向量空间模型 ( vector s... 文本分类是文本挖掘的基础与核心 ,是近年来数据挖掘和网络挖掘的一个研究热点 ,在传统的情报检索、网站索引体系结构的建立和 Web信息检索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深入分析了一种简单而常用的经典文本分类模型——向量空间模型 ( vector space model,VSM)——的实质 ,找出了其分类精度低的原因 ,提出了一种利用特征筛选中的评估函数代替 IDF函数进行权值调整的方法 ,并对采用各种不同评估函数进行权值调整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比较 ,提出了一种构造新的高性能评估函数的新颖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量空间法 单词权重函数 分析 构造 向量空间模 权重调整 文本分类 数据挖掘 数据库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板块构造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96
5
作者 李锦轶 肖序常 +3 位作者 汤耀庆 赵民 朱宝清 冯益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5-316,共12页
笔者等根据近年研究,认为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板块构造的演化,大致分为几个阶段:早泥盆世初,早古生代晚期形成的陆壳拉张,分裂成卡拉麦里有限洋盆;早泥盆世晚期,该洋盆开始聚敛收缩,早石炭世初洋盆闭合,两侧陆块连接;陆块... 笔者等根据近年研究,认为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板块构造的演化,大致分为几个阶段:早泥盆世初,早古生代晚期形成的陆壳拉张,分裂成卡拉麦里有限洋盆;早泥盆世晚期,该洋盆开始聚敛收缩,早石炭世初洋盆闭合,两侧陆块连接;陆块连接带上发育由洋盆转化形成的陆间残余海盆;早石炭世末期,发生强烈褶皱造山运动,把已经连接的陆块最后焊接成一个板块。此后,该区进入板内演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板块 构造 特征 新疆
下载PDF
断陷湖盆隐蔽油藏预测及勘探的关键技术——高精度地震探测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66
6
作者 李思田 潘元林 +3 位作者 陆永潮 任建业 解习农 王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2-598,共7页
近十余年来世界和我国隐蔽油藏勘探取得了巨大进展 ,其关键技术是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及在此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二者的结合已被油气产业部门当作勘探中的“权威性技术” .断陷湖盆在我国东部含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居首位 ,控制层序形成... 近十余年来世界和我国隐蔽油藏勘探取得了巨大进展 ,其关键技术是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及在此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二者的结合已被油气产业部门当作勘探中的“权威性技术” .断陷湖盆在我国东部含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居首位 ,控制层序形成演化的诸因素中 ,构造、古气候和在区域古地理格局中的位置对湖盆的类型和演化起着决定作用 .需要按照断陷湖盆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建立有预测功能的层序构成模式 .在成熟的勘探区 ,重新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 ,进行体系域精度的工业制图 ,阐明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 ,使用高精度地球物理技术对圈闭定位 ,并对构造坡折带和低位域扇体给予重点注意 .用这种技术方法指导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勘探 地震探测 隐蔽油藏 层序地层学 断坡带 古气候 构造
下载PDF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 被引量:133
7
作者 周绪红 石宇 +4 位作者 周天华 刘永健 周期石 狄谨 卢林枫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4,共14页
详细介绍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组成、材料、基本构件形式、一般构造、楼盖构造、墙体构造、屋盖构造、肾固件连接要求,以及该结构体系的保温隔热、隔声、防火与防护、防潮、管道与电线安装等具体构造措施;同时还根据冷弯薄壁型... 详细介绍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组成、材料、基本构件形式、一般构造、楼盖构造、墙体构造、屋盖构造、肾固件连接要求,以及该结构体系的保温隔热、隔声、防火与防护、防潮、管道与电线安装等具体构造措施;同时还根据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组成和构造,归纳和评述了该结构体系所具有的节能、节地、节材、环保,有利于住宅产业化,并具有结构自重轻、施工周期短、综合效益好等一系列特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土地资源政策、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低层住宅结构体系 构造 特点
下载PDF
多输入特征融合的组合支持向量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 被引量:137
8
作者 马骞 杨以涵 +2 位作者 刘文颖 齐郑 郭金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23,共7页
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进行暂态稳定判别时,输入特征的选择是影响最终结果的最重要因素。传统启发式和试探式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输入特征选择的问题。本文利用信息融合思想,在构造的具有不同输入特征的多组子分类器的基础上,对子分... 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进行暂态稳定判别时,输入特征的选择是影响最终结果的最重要因素。传统启发式和试探式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输入特征选择的问题。本文利用信息融合思想,在构造的具有不同输入特征的多组子分类器的基础上,对子分类器的结果在输出空间再进行信息融合,以提高分类准确率。文中从不同角度启发式的构造了 4,构成四组弱分类器。以这四组弱分类器为子分类器,再构造一个融合 SVM 对几种子分类器的结果以回归方式进行融合,作为最终判别结果。IEEE 39-BUS 和IEEE145-BUS 测试系统上进行的仿真表明,弱分类器的分类性能经过融合得到明显强化,融合后的结果比任何一种子分类器的结果以及一次包含所有输入特征的结果都更准确。该方法为在线快速进行暂态稳定计算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评估 电力系统 特征融合 支持向量机(SVM) 多输入 输入特征 组合 暂态稳定计算 信息融合 分类器 特征选择 测试系统 启发式 构造 准确率 判别 种子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 被引量:114
9
作者 朱光 牛漫兰 +2 位作者 刘国生 王道轩 宋传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郯庐断裂带内一系列走滑糜棱岩类的^(40)Ar/^(39)Ar测年表明,郯庐断裂早白垩世发生了左旋走滑运动。这一大规模的走滑运动,造成了两类走滑构造,一类为变质岩中低绿片岩相左旋韧性剪切带,另一类为中生代火成岩、沉积岩中的脆性、脆-韧性... 郯庐断裂带内一系列走滑糜棱岩类的^(40)Ar/^(39)Ar测年表明,郯庐断裂早白垩世发生了左旋走滑运动。这一大规模的走滑运动,造成了两类走滑构造,一类为变质岩中低绿片岩相左旋韧性剪切带,另一类为中生代火成岩、沉积岩中的脆性、脆-韧性左行平移断层。这反映断裂带的走滑运动从早白垩世初期持续到早白垩世后期。断裂带的走滑运动诱发了大规模的、以富钾、中酸性为主的岩浆活动。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这些岩浆岩既有壳源的信息,也有幔源的贡献,反映是断裂减压、壳-幔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岩浆活动,也暗示断裂带在走滑期切入壳-幔边界。该断裂带走滑运动中,除了在莱阳盆地形成了拉分盆地外,还在合肥盆地东部造成了走滑挠曲盆地,控制下白垩统朱巷组的沉积。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是西太平洋伊泽纳崎板块高速斜向俯冲的结果,属于滨太平洋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沉积事件 郯庐断裂带 走滑运动 岩浆活动 走滑盆地 早白垩世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层析成象 被引量:107
10
作者 刘福田 曲克信 +3 位作者 吴华 李强 刘建华 胡戈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81-291,共11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及ISC提供的区域地震和远震的P波走时数据,重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三维速度图象。 主要结果是:1.本文给出的速度图象揭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甚至...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及ISC提供的区域地震和远震的P波走时数据,重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三维速度图象。 主要结果是:1.本文给出的速度图象揭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甚至在下地幔的1100km深度还依然存在。上地幔的速度图象同地表已知的地质构造特征的相关性可以追踪到110km,从220km以下很难找到它们之间的明显关系。2.45^(-0)km和45^(+0)km深度处的速度图象明显地表示出中国大陆的地壳厚度可以102.5°E附近为界分为两部分:其东部地壳薄,厚度都小于45km;西部有一条自若尔盖—松潘(34°N,102.5°E附近)向西北沿38°N往西至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分界线;其南部除滇西南之外,整个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都大于45km;其北部除天山山脉之外,地壳厚度一般不大于45km.3.110km深度处的速度图象表明,速度异常呈块状分布。同中国大地构造分区略图比较之后发现,其中,扬子准地台和塔里木地台对应于高速区,中朝准地台则大都表现为低速异常;华南褶皱系为低速区,青藏地块南缘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则表现为高速异常。4.220km深度处的速度图象表明,中国大陆相当多的地区软流层有明显的显示。5.同45^(_0)km和45^(+0)km的速度图象一样,400km和600km的速度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 地震 层析成象 中国 构造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海西-印支期沉积构造演化 被引量:109
11
作者 秦建华 吴应林 +1 位作者 颜仰基 朱忠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9-107,共9页
南盘江盆地在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作用基础上,于海西-印支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即由早期裂谷(D-P_1)、晚期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P_2-T_1)、前陆盆地(T_2-T_3)。通过对该盆地南部早三叠世初期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证实在盆地演... 南盘江盆地在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作用基础上,于海西-印支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即由早期裂谷(D-P_1)、晚期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P_2-T_1)、前陆盆地(T_2-T_3)。通过对该盆地南部早三叠世初期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证实在盆地演化过程中确实有过洋壳生成。该盆地在中晚三叠世发展为前陆盆地表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曾沿黑水河断裂带发生过碰撞造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海西-印支期 裂谷 沉积 构造 演化
下载PDF
粤西阳春中生代钾玄质侵入岩及其构造意义: Ⅰ.岩石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被引量:105
12
作者 李献华 周汉文 +4 位作者 刘颖 李寄 陈正宏 于津生 桂训唐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3-520,共8页
粤西阳春地区马山二长岩的岩石化学组成特征为典型的钾玄质岩石,岗尾、轮水石英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属酸性—偏中性的钾玄质系列岩石(少数样品为高钾钙碱性岩石),而石花岗闪长岩则为典型的钙碱性系列岩石,这些岩体在岩石化学演化趋... 粤西阳春地区马山二长岩的岩石化学组成特征为典型的钾玄质岩石,岗尾、轮水石英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属酸性—偏中性的钾玄质系列岩石(少数样品为高钾钙碱性岩石),而石花岗闪长岩则为典型的钙碱性系列岩石,这些岩体在岩石化学演化趋势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属于同一个岩石成因系列。 40Ar- 39Ar和 Rb- Sr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马山和岗尾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 (164± 2) Ma和 (154± 1) Ma。阳春地区从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发生了 3次主要的岩浆活动,从早到晚岩浆的 K富集程度逐渐降低,岩浆岩成分从钾玄质系列过渡到钙碱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玄质岩石 岩石化学 年代学 广东 中生代 构造
下载PDF
论中国大陆岩石圈构造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08
13
作者 任纪舜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1年第4期289-293,共5页
作者指出:中国大陆构造具有小陆块、多缝合带、软碰撞、多旋回缝合的特点,并受到古亚洲、特提斯、环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的作用。因此,中国及邻区大陆岩石圈经历了极为复杂的多层次镶叠式结构,以及多旋回分阶段的演化过程。在深入和具... 作者指出:中国大陆构造具有小陆块、多缝合带、软碰撞、多旋回缝合的特点,并受到古亚洲、特提斯、环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的作用。因此,中国及邻区大陆岩石圈经历了极为复杂的多层次镶叠式结构,以及多旋回分阶段的演化过程。在深入和具体地研究中国大陆时,必须把它放在全球构造的总格局中进行剖析,从中发现新的规律,以丰富和发展现代地球科学的理论,这是中国地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构造 大陆 中国
下载PDF
英语委婉语:特点、构造及应用 被引量:98
14
作者 刘寅齐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6-38,共3页
英语委婉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考察了英语委婉语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 ,归纳出了英语委婉的基本特点 ;并着重从语义和语音两个方面讨论了英语委婉语的构造方式 ;最后探讨了英语委婉语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 英语委婉语 特点 构造 应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05
15
作者 陈书平 漆家福 +1 位作者 于福生 杨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7,共7页
本文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和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点及变形主控因素。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和上下分层的变形特点,构造样式为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包括断冲褶皱、断展褶皱、滑脱褶... 本文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和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点及变形主控因素。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和上下分层的变形特点,构造样式为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包括断冲褶皱、断展褶皱、滑脱褶皱、断弯褶皱和断束褶皱。构造形成时间主要是在第四纪,其中喜马拉雅运动Ⅲ幕主要影响到变形后缘山前推举带的变形,早更新世末期的新构造运动使准噶尔盆地南缘全面变形,形成现今构造格局。研究证明,在构造变形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侏罗系煤层,其分布范围决定了变形范围,其厚度决定了变形强度和应力向前传递的远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构造 构造样式 构造形成时间 变形主控因素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走滑拉分凹陷的构造研究及其石油勘探意义 被引量:102
16
作者 蔡东升 罗毓晖 姚长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25,共7页
首次明确提出莱州湾凹陷为走滑拉分成因。估算郯-庐断裂营(口)-潍(坊)段新生代在莱州湾地区的右旋走滑量约为40km。利用平衡剖面计算其拉分伸展量达5~7km,伸展率达20%左右。根据凹陷断裂发育特征及沉降史分析结果指... 首次明确提出莱州湾凹陷为走滑拉分成因。估算郯-庐断裂营(口)-潍(坊)段新生代在莱州湾地区的右旋走滑量约为40km。利用平衡剖面计算其拉分伸展量达5~7km,伸展率达20%左右。根据凹陷断裂发育特征及沉降史分析结果指出:莱州湾凹陷经历了始新世的强断陷初始沉降阶段,渐新世的弱断陷、强坳陷-热沉降作用为主的断坳阶段和晚第三纪以来的区域热沉降背景上新的断裂作用(构造事件)叠加活化阶段,与一般的裂陷盆地有显著不同。探讨了其陆壳拉分伸展变形模式及其油气勘探意义,并指出其东、西两侧的走滑构造带与凹陷中央构造带是该凹陷最有前景的油气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拉分盆地 郯-庐断裂营潍段 莱州湾凹陷 构造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南海渐新世以来构造演化的沉积记录——ODP1148站深海沉积物中的证据 被引量:101
17
作者 邵磊 李献华 +4 位作者 汪品先 翦知湣 韦刚健 庞雄 刘颖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39-544,共6页
南海ODP1148站井深859m、时间跨度32.8Ma,是南海大洋钻探中取芯最长、年代最老的站位,详细记录了渐新世以来南海北部的演变历史。该站位深海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自早渐新世以来南海经历了复杂的沉积、构造演变过程。在32Ma、30M... 南海ODP1148站井深859m、时间跨度32.8Ma,是南海大洋钻探中取芯最长、年代最老的站位,详细记录了渐新世以来南海北部的演变历史。该站位深海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自早渐新世以来南海经历了复杂的沉积、构造演变过程。在32Ma、30Ma、28.5Ma、25Ma、23.5Ma和16Ma以及10Ma、8Ma和3Ma沉积物成分存在明显的突变或不连续面。特别是在晚渐新世沉积物成分发生剧烈改变,并伴有沉积间断和滑塌作用,代表着南海以及我国东部地区一次重大构造运动,该构造运动对我国近代地理格局的形成以及我国东部地区众多陆相盆地由断陷型转为坳陷型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构造 深海沉积 地球化学 渐新世
下载PDF
状态变权向量的性质与构造 被引量:97
18
作者 李德清 李洪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5-461,共7页
首先讨论了状态变权向量的基本性质 ;然后 ,指出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基于这些性质可以由已知的状态变权向量构作新的状态变权向量 .给出了状态变权向量等效性的定义 ,并指出该等效性是一个等价关系 .最后给出利用状态向量的均值直接构造... 首先讨论了状态变权向量的基本性质 ;然后 ,指出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基于这些性质可以由已知的状态变权向量构作新的状态变权向量 .给出了状态变权向量等效性的定义 ,并指出该等效性是一个等价关系 .最后给出利用状态向量的均值直接构造状态变权向量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权综合 状态变权向量 性质 构造 均衡函数 模糊决策 惩罚型状态变权向量
下载PDF
质构仪及其在食品品质检测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04
19
作者 纪宗亚 《食品工程》 2011年第3期22-25,共4页
质地特性是食品特别重要的品质因素,物性质构仪能够较好的反映出食品的这一重要品质因素,已经开始应用于各种食品的品质检测中。通过介绍质构仪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介绍其在面制品、肉制品、奶制品和果蔬等不同样品测试时探头的使用,参数... 质地特性是食品特别重要的品质因素,物性质构仪能够较好的反映出食品的这一重要品质因素,已经开始应用于各种食品的品质检测中。通过介绍质构仪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介绍其在面制品、肉制品、奶制品和果蔬等不同样品测试时探头的使用,参数的设定以及其他测试条件的设置,给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构仪 构造 工作原理 食品品质 应用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造山带演化 被引量:102
20
作者 王晓霞 王涛 张成立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09-1125,共17页
秦岭复合造山带是探讨多期岩浆与造山作用关系的典型地区,已进行了不少研究和总结,但一些认识仍然不同.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做一些总结和讨论.依据最新的锆石年龄分期、相应的岩石组合和变形特征等,秦岭造山带花岗质岩... 秦岭复合造山带是探讨多期岩浆与造山作用关系的典型地区,已进行了不少研究和总结,但一些认识仍然不同.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做一些总结和讨论.依据最新的锆石年龄分期、相应的岩石组合和变形特征等,秦岭造山带花岗质岩浆作用主要可以分为新元古代(979—711Ma)、古生代(507~400Ma)、早中生代(250~185Ma)和晚中生代(160~100Ma).其中,新元古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分为979—911,894~815和759—711Ma三个阶段,分别对应强变形s型(花岗质片麻岩)、弱变形I型到无变形A型花岗岩,显示同碰撞(979~911Ma)到后碰撞(894~815Ma)和碰撞后(759。711Ma)伸展裂解的花岗岩浆演化特点,可能是扬子.塔里木克拉通等中国古老陆块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在秦岭古老地块的反映,该地块卷入到显生宙秦岭造山带中,故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并非为秦岭造山作用的产物.古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也可划分为507~470,460—422和415~400Ma三个演化阶段,早期阶段伴随超高压变质作用;三个阶段分别解释为俯冲、同碰撞和后碰撞环境.早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250。235Ma)以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I型为主;晚期(235~185Ma)以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为主,显示I,I-A和A型花岗岩的演化特点,并出现环斑结构花岗岩.秦岭早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年龄和主要地球化学指标(如A/CNK、K2O/Na2O和εNd(t))显示,垂直俯冲.碰撞带方向没有极性变化,因此,不宜用俯冲解释全部花岗岩,而解释为形成于勉略洋俯冲到闭合一扬子克拉通与秦岭地块碰撞环境.晚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也可分为160—130和120—100Ma两个阶段,显示从I型-I-A过渡型-A型的演变趋势,与中国东部侏罗纪与白垩纪之交的挤压向伸展转变的花岗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年龄 岩浆演化 构造 秦岭造山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