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聚酰胺酸的热环化动力学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培 耿洪斌 +2 位作者 程茹 王晓东 时钧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6-262,共7页
利用GPC、原位FTIR测定了长链聚酰胺酸PAA(由双酚A二酐与 4 ,4′ 二 (4 胺基苯氧基 )二苯酚制备 )的热环化过程 .结果表明 ,在升温热环化的初始阶段 ,聚合物环化的同时其分子链断裂成酐、胺端基分子链 ,相对数均分子量降低 ,薄膜渐脆 ... 利用GPC、原位FTIR测定了长链聚酰胺酸PAA(由双酚A二酐与 4 ,4′ 二 (4 胺基苯氧基 )二苯酚制备 )的热环化过程 .结果表明 ,在升温热环化的初始阶段 ,聚合物环化的同时其分子链断裂成酐、胺端基分子链 ,相对数均分子量降低 ,薄膜渐脆 ;随着温度进一步的升高 ,酐、胺端基链又重新链合 ,相对数均分子量回升 ,薄膜重具韧性 ;恒温热环化存在两个明显的阶段 ,初期的快速阶段和后期的慢速阶段 ,表现出动力学中断的现象 .采用两步、一级动力学模型研究热环化并得出相关的动力学参数 (速率常数、活化能、指前因子等 ) .针对恒温热环化 ,建立动力学中断时亚胺化程度与温度的关联式 ,从构象转化与自由体积两个方面对动力学中断现象提出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聚酰胺酸 热环化 动力学 构象转化 自由体积 聚酰亚胺
下载PDF
甘草次酸类化合物的制备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郑大成 +5 位作者 热娜·卡斯木 郭霞 董长治 马红艳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毛新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25-133,共9页
目的制备18α-和18β-甘草次酸类复合物,并对体外抗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18β-甘草次酸(Ⅰ)为起点,进行构型转化得到其光学异构体18α-甘草次酸(Ⅱ),再经C30-位羧基的甲酯化分别得到18β-甘草次酸甲酯(Ⅲ)和18-α-甘草次酸甲酯... 目的制备18α-和18β-甘草次酸类复合物,并对体外抗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18β-甘草次酸(Ⅰ)为起点,进行构型转化得到其光学异构体18α-甘草次酸(Ⅱ),再经C30-位羧基的甲酯化分别得到18β-甘草次酸甲酯(Ⅲ)和18-α-甘草次酸甲酯(Ⅳ),并与环磷酰胺的抗癌活性体内代谢产物——二氯磷酰氮芥偶联而得2个抗癌复合物18β-甘甲磷氮芥(Ⅴ)和18α-甘甲磷氮芥(Ⅵ);用四大光谱法(NMR、MS、IR、UV)对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分析;利用人类肝癌细胞株BEL-7402为体外实验模型,用MTT法观察各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抗肿瘤药物顺铂作为阳性对照物。结果对化合物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18α-甘草次酸的构象转化得率为45%;目标化合物18β-甘甲磷氮芥(Ⅴ)和18α-甘甲磷氮芥(Ⅵ)的产率分别为35%和25%。所制备的甘草次酸衍生物中,化合物Ⅱ和Ⅵ对BEL-7402肿瘤细胞的增殖显示明显强的抑制活性,浓度在5~500μg/mL范围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6%~86%及1.3%~50.1%;在相同条件下,对照物顺铂的抑制率为20.0%~73.41%。结论目标化合物的制备中磷酰酯化反应的条件控制(无水、物料比1∶1.25,温度65℃和反应时间3~4h)是合成关键;化合物Ⅱ和Ⅵ在中高浓度时,与顺铂具有较类似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甘草次酸类化合物的构型转化及与抗癌基团偶联可能提高其抗癌潜力。 &nbsp〈/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次酸 构象转化 18α和18β-甘草次酸甲磷酰氮芥酯 化学合成 人类肝癌细胞株BEL-7402 抗癌活性
下载PDF
天然无序区域在Ash1/Ash1L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静 熊俊文 黄永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25-929,共5页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与基因的转录调控密切相关,其中果蝇的Ash1以及哺乳动物的同源蛋白Ash1L是催化组蛋白H3上36位赖氨酸进行单甲基化和双甲基化的甲基转移酶.由于存在一个自抑制环区阻挡了底物的结合位点,Ash1/Ash1L本身的组蛋白甲基转移...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与基因的转录调控密切相关,其中果蝇的Ash1以及哺乳动物的同源蛋白Ash1L是催化组蛋白H3上36位赖氨酸进行单甲基化和双甲基化的甲基转移酶.由于存在一个自抑制环区阻挡了底物的结合位点,Ash1/Ash1L本身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是很低的.但与Mrg15结合后,Ash1/Ash1L从原来的自抑制态转变为活化态.最近,Ash1L与Mrg15结合后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被成功解析出来,使之可以揭示Ash1L与Mrg15之间的特异相互作用以及Mrg15激活Ash1L的机理.我们通过比较Ash1L/Mrg15复合物的两个晶体结构来讨论Ash1L分子中的天然无序区域在其活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Ash1 Mrg15 天然无序蛋白质 构象转化
下载PDF
纳米TiO_2/丝素复合膜与普通丝素膜的分子构象差异成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夏友谊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在制备纳米TiO2 /丝素复合膜的基础上 ,以普通丝素膜作对照 ,进行了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AFM)、扫描电子能谱分析 (EDS)和差热分析 (DSC)。复合膜比普通丝素膜有明显的凹凸 ,纳米TiO2 以粒径 5 0nm均匀分散 ,无明显团聚。复合膜的结晶度... 在制备纳米TiO2 /丝素复合膜的基础上 ,以普通丝素膜作对照 ,进行了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AFM)、扫描电子能谱分析 (EDS)和差热分析 (DSC)。复合膜比普通丝素膜有明显的凹凸 ,纳米TiO2 以粒径 5 0nm均匀分散 ,无明显团聚。复合膜的结晶度高于普通丝素膜 ,吸热最高峰温度高于普通丝素膜 2 8℃。加入TiO2 有利于增大丝素膜中结晶区的比例 ,促进丝素无规卷曲构象 β 折叠构象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丝素复合膜 结晶度 热分析 构象转化
下载PDF
应力开裂专题 被引量:1
5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7-100,共4页
塑料内应力是指在塑料熔融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大分子链的取向和冷却收缩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内在应力。内应力的实质为大分子链在熔融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不平衡构象,这种不平衡构象在冷却固化时不能立即恢复到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构... 塑料内应力是指在塑料熔融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大分子链的取向和冷却收缩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内在应力。内应力的实质为大分子链在熔融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不平衡构象,这种不平衡构象在冷却固化时不能立即恢复到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构象,这种不平衡构象的实质为一种可逆的高弹形变,而冻结的高弹形变平时以位能形式储存在塑料制品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这种被迫的不稳定的构象将向自由的稳定的构象转化,位能转变为动能而释放。当大分子链间的作用力和相互缠结力承受不住这种动能时,内应力平衡即遭到破坏,塑料制品就会产生应力开裂及翘曲变形等现象。几乎所有塑料制品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应力,尤其是塑料注射制品的内应力更为明显。内应力的存在不仅使塑料制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应力开裂和翘曲变形,也影响塑料制品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及外观质量等。为此,必须找出内应力产生的原因及消除内应力的办法,最大程度地降低塑料制品内部的应力,并使残余内应力在塑料制品上尽可能均匀地分布,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改善塑料制品的力学和热学等性能。论坛里面已经有很多坛友对塑料制品应力开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期推出应力开裂专题,对塑料制品存在的应力开裂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供读者参考。我刊今后将不定期将"中塑互联"(http://www.ourplas.cn)上优秀的帖子整理刊发,敬请读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开裂 塑料制品 构象转化 专题 加工过程 翘曲变形 内应力 不平衡
下载PDF
环戊烷构象转化中拟旋转的表述
6
作者 潘晓辉 《安康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48-50,共3页
本文对环戊烷信封式和半椅式构象在各自间互相转化过程中所表现的拟旋现象进行了表述.并强调指出:所谓拟旋转实质上整个分子并未做绕轴旋转.
关键词 表述 旋转 互相转化 过程 现象 分子 信封 构象转化 环戊烷 实质
下载PDF
溶液中d(AT)_6的构象转化
7
作者 张今 张红缨 +1 位作者 滕利荣 丁忠田 《生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本文报道了溶液中d(AT)_6构象研究的结果。探讨了d(AT)_6的物化特征。d(AT)_6在0.05mol/L NaCl和4.5 mol/L NaCl中的UV和CD谱是典型的Z-和B-型DNA谱,UV熔化曲线形状依赖于盐的浓度。当盐浓度低于0.05 mol/L NaCl时,曲线有负斜率;而盐浓... 本文报道了溶液中d(AT)_6构象研究的结果。探讨了d(AT)_6的物化特征。d(AT)_6在0.05mol/L NaCl和4.5 mol/L NaCl中的UV和CD谱是典型的Z-和B-型DNA谱,UV熔化曲线形状依赖于盐的浓度。当盐浓度低于0.05 mol/L NaCl时,曲线有负斜率;而盐浓度大于0.05mol/L NaCl时,曲线的斜率变为正,即随盐浓度增加,T_m值增加。在链浓度的依赖性基础上,计算了两种构象的△H和△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6 构象转化 核苷酸
下载PDF
热力学因素对绵羊重组朊蛋白体外构象转化的作用
8
作者 王伊琴 秦贞奎 +2 位作者 包勇敢 乔俊文 赵德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7,共7页
构建了绵羊朊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表达蛋白。并在热力学因素的作用下,研究了重组绵羊朊蛋白的构象转化。以基因型为ARQ/ARQ蒙古绵羊的血液DNA为模板,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绵羊朊蛋白正常成熟蛋白基因OvPrP插入表达载体p... 构建了绵羊朊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表达蛋白。并在热力学因素的作用下,研究了重组绵羊朊蛋白的构象转化。以基因型为ARQ/ARQ蒙古绵羊的血液DNA为模板,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绵羊朊蛋白正常成熟蛋白基因OvPrP插入表达载体pET30a,在大肠杆菌BL2l(DE3)中高效表达,获得的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并对其进行纯化和复性。超滤浓缩后浓度约为0.5 mg/mL的OvPrP97-234,进行热力学处理,利用远紫外线圆二色谱(CD)分析热力学处理前、后蛋白的二级结构的变化,同时,对热力学处理前、后的蛋白进行了蛋白酶K抗性的检测,并对其高级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获得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可见分子量为16kD的蛋白条带,Western-blotting的鉴定证实了所获得的蛋白是特异性的朊蛋白。经Jascow32软件分析,测得天然构象的OvPrP97-234的二级结构含量为:α螺旋为28.8%、β折叠为0%、转角和无规卷曲为71.1%,无蛋白酶K的抗性。经过热力学处理之后,OvPrP97-234的二级结构含量为:α螺旋为19.3%,β折叠为36.9%,转角和无规卷曲为43.8%,有一定的蛋白酶K抗性。绵羊重组朊蛋白的体外构象转化的分析为朊蛋白的体外构象转化机制和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重组朊蛋白 原核表达 构象转化 圆二色谱 热力学因素
原文传递
朊病毒中朊蛋白及朊蛋白现象
9
作者 王绍彬 石琦 董小平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16-220,共5页
朊病毒病是一种由朊病毒侵染动物神经系统并引发神经退行性症状的传染性疾病。朊病毒是由正常朊蛋白PrP^C通过构象转化形成具蛋白酶抗性的异常朊蛋白PrP^Se的病原微生物。最新研究表明,朊蛋白通过构象转变形成新的功能分子的现象在生... 朊病毒病是一种由朊病毒侵染动物神经系统并引发神经退行性症状的传染性疾病。朊病毒是由正常朊蛋白PrP^C通过构象转化形成具蛋白酶抗性的异常朊蛋白PrP^Se的病原微生物。最新研究表明,朊蛋白通过构象转变形成新的功能分子的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并与正常生物功能密切相关。通过研究类朊蛋白现象可以有助于揭示朊病毒感染机制以及深化对生物遗传多样性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朊病毒 构象转化 朊病毒现象 酵母
原文传递
圆二色薄层光谱电化学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双硫键的电化学诱导构免变化
10
作者 朱永春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1-21,共1页
目的:研究牛血清白蛋白分子中双硫键的电化学诱导构象变化及电化学行为。方法:圆二色薄层光谱电化学与奇异值分解最小二乘和双对数方法结合。结果:负电场及双硫键的电化学还原诱导了双硫键由左手螺旋向右手螺旋的转化。在开路时,17个双... 目的:研究牛血清白蛋白分子中双硫键的电化学诱导构象变化及电化学行为。方法:圆二色薄层光谱电化学与奇异值分解最小二乘和双对数方法结合。结果:负电场及双硫键的电化学还原诱导了双硫键由左手螺旋向右手螺旋的转化。在开路时,17个双硫键中的16个构成8对,其中8个为左手螺旋,另8个为右手螺旋。有四个双硫键按照EC机理参与电化学还原,并由左手螺旋转为右手螺旋。在重新氧化过程中,仅有1/4的双硫键恢复到左手螺旋,为部分地结构上不可逆过程。由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方法获得电子转移数为n=8,电子转移系数αn=0.15,表观上电位为E10=-0.65(±0.01)V,标准电化学速率常数为k10=(2.48±0.14)×10-5cms-1,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为Kc=(5.13±0.12)×10-2。结论:双硫键的电化学还原诱导了双硫键的构象变化,构象的变化影响双硫键再氧化过程,成为部分地结构不可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双硫键 构象转化 电化学还原 现场薄层圆二色光谱电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