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社会:当代权力的异类表达 被引量:9
1
作者 汪冬冬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7年第2期120-121,共2页
20世纪60年代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实验主义艺术大师居伊·恩斯特·德波(Guy Ernest Doimrd,1931—1994)率先提出了景观及景观社会的概念,并发展了关于景观社会的权力批判理论,完成了用景观概念对当代社会中权力机制变化的新描述。
关键词 景观社会 综合景观 漂移
原文传递
网络直播景观与反景观二重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斌 吴焱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现代社会被媒介生产的各种景观包围,而由传播技术进步推动形成的新的媒介形态更加剧了景观的弥散与渗透,网络直播就是这其中最新的景观之一。本文从德波的景观理论出发,批判性地分析了网络直播作为景观与反景观的二重性,探讨了网络直播... 现代社会被媒介生产的各种景观包围,而由传播技术进步推动形成的新的媒介形态更加剧了景观的弥散与渗透,网络直播就是这其中最新的景观之一。本文从德波的景观理论出发,批判性地分析了网络直播作为景观与反景观的二重性,探讨了网络直播对人与人、人与社群、人与技术之间关系的改写,展现了这一媒介景观的多维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网络直播 异轨 漂移
下载PDF
塑型、想象及构境:电影音乐情感影响力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司若 黄莺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3,共8页
音乐在电影研究中曾长期被视为电影作品的辅助元素,但实际上,音乐是作为对人具有“超自然”式情感影响力的电影关键组成部分。本文先从历史角度追寻作为泛蒙太奇的影音流对人类思维与生活的塑造方式;其次,从哲学与脑科学角度分析人脑对... 音乐在电影研究中曾长期被视为电影作品的辅助元素,但实际上,音乐是作为对人具有“超自然”式情感影响力的电影关键组成部分。本文先从历史角度追寻作为泛蒙太奇的影音流对人类思维与生活的塑造方式;其次,从哲学与脑科学角度分析人脑对电影音乐的回忆与再创作;最后,从格式塔理论角度阐述音乐通过电影给人带来的构境式情感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型 电影音乐 音乐情感影响力
原文传递
车前子诗歌的语法
4
作者 李德武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9,共8页
车前子是当代有影响的实力派诗人,其诗歌作品具有迥异的审美品格,并构建了“诗是字爆炸”“画布思维”与“江南性”等特点的诗歌语言体系。车前子运用字本位思维进行诗歌创作,通过游戏、跃迁、无诗歌、构境等方式创造出诗歌整体的“轻... 车前子是当代有影响的实力派诗人,其诗歌作品具有迥异的审美品格,并构建了“诗是字爆炸”“画布思维”与“江南性”等特点的诗歌语言体系。车前子运用字本位思维进行诗歌创作,通过游戏、跃迁、无诗歌、构境等方式创造出诗歌整体的“轻逸”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子 诗歌 语法 游戏 无诗歌
下载PDF
“何所向”:历史性解释的基始性构境--海德格尔“那托普报告”的构境论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一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6,共7页
《对亚力士多德的现象学阐释——解释学情境的显示》("那托普报告")是青年海德格尔思想展现的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在这份表现性文本中,海德格尔认为情境的凸显是视位、视向和视域共同建构的,哲学的研究就在于以这种情境显示的... 《对亚力士多德的现象学阐释——解释学情境的显示》("那托普报告")是青年海德格尔思想展现的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在这份表现性文本中,海德格尔认为情境的凸显是视位、视向和视域共同建构的,哲学的研究就在于以这种情境显示的方式来把握人类此在,即在历史性的意识之中,实际生命在一种对自身存在之重的基本忧虑情境之中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托普报告 何所向 此在
下载PDF
情境的碎屑:居伊·德波、情境主义与互动纪录片 被引量:3
6
作者 黎小锋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20,共7页
如果居伊·德波活到今天,有没有可能采取互动纪录片的方式来实践他的情境主义主张?本文结合具体创作案例,借用"情境的碎屑"概念,试图探讨在互动纪录片中如何进行情境主义实践,以及互动纪录片中可能使用的情境主义策略。
关键词 主义 互动纪录片 漂移 异轨
原文传递
意会认知的接合构境——作为当代认识论研究新方向的意会认知理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一兵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5-63,178,共10页
作为当代认识论研究新方向的意会认知,已经从传统哲学认识论的“认知什么”转向了更深刻的“怎样认知”的方法论自觉。这是一种从所谓辅助的成分到焦点注意的功能性转悟。我们在意识中能够感知到世界,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从辅助知道的东... 作为当代认识论研究新方向的意会认知,已经从传统哲学认识论的“认知什么”转向了更深刻的“怎样认知”的方法论自觉。这是一种从所谓辅助的成分到焦点注意的功能性转悟。我们在意识中能够感知到世界,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从辅助知道的东西(近侧项)觉识到一个集中注意的焦点(远侧项)上,这是一个动态的“顿悟”转换过程。意会认知不是对象性的认识,而是内居性的存在认知,它恰恰是通过存在于认知对象之中的接合意义关系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尼 《意会向度》 哲学认识论 接合 近侧项和远侧项 内居性
原文传递
时代之眼--情境教育世界意义的再认识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庆明 《江苏教育》 2020年第57期59-67,共9页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创建与其说是被动地接受了“时代精神”的影响,不如说是她在主动自觉地与“时代精神”的对话中,凭借其敏锐的“时代之眼”洞悉儿童教育的真谛,通过儿童的再发现、情感纽带论的突破、传统境界文化的转换性创造、人化构...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创建与其说是被动地接受了“时代精神”的影响,不如说是她在主动自觉地与“时代精神”的对话中,凭借其敏锐的“时代之眼”洞悉儿童教育的真谛,通过儿童的再发现、情感纽带论的突破、传统境界文化的转换性创造、人化构境论的创造性应用、教育理论的解构和重构等,发出了引领教育的时代之音,贡献了自成一体的时代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时代之眼 发现儿童 情感本体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的生命政治批判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乔恩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共11页
数字资本主义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新特点的高度概括,也是对社会变迁、时代发展的整体把握,更为透视数字化生存语境中人的生命境况提供了独特视野。数字资本主义和生命政治在历史演进与内在构序上的一致性、契合性又使得生命政治... 数字资本主义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新特点的高度概括,也是对社会变迁、时代发展的整体把握,更为透视数字化生存语境中人的生命境况提供了独特视野。数字资本主义和生命政治在历史演进与内在构序上的一致性、契合性又使得生命政治批判成为深化数字资本主义相关研究必不可少的学术构境。对数字资本主义的生命政治批判,必须以对“装置”这一概念的分析为理论起点,从多个维度推进对数字装置的理解,进而以数字资本对生命的时间盘剥、空间宰制、主体性的消解作为批判的构境层,透视数字时代人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命境况,揭示和批判造成这种境况的资本逻辑,探究驯顺数字资本,使之服务于构建新的文明新形态,服务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数字装置 生命政治 数字化生存
下载PDF
非遗纪录片《阿诗玛》访谈特色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飞伶 莫若兰 《河池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5-103,共9页
论文从构境视角描述笔者全程参与的非遗纪录片《阿诗玛》摄制过程,分析片中人物访谈特色,以期为非遗影像传播提供新思维与理论依据。构境是通过一种情景剧般的话语建构,将没有被看到的遭遇呈现出来,使其意蕴向公众展开,并被理解。非遗... 论文从构境视角描述笔者全程参与的非遗纪录片《阿诗玛》摄制过程,分析片中人物访谈特色,以期为非遗影像传播提供新思维与理论依据。构境是通过一种情景剧般的话语建构,将没有被看到的遭遇呈现出来,使其意蕴向公众展开,并被理解。非遗影像是对非遗的一种构境,是为了让非遗更好地“被看见”。非遗影像通过呈现与展开“非遗人”的日常世界来构境非遗。而“非遗人”日常世界的展开主要通过人物的深度访谈实现。《阿诗玛》人物访谈具备这些特点:选择以代表性传承人为圆心而辐射出的差序格局式关系网上的系列“非遗人”为访谈对象,构境非遗在现代的断裂、承续、接洽与延展遭遇;实现人物访谈的情境化,进入“非遗人”的日常世界,与“非遗人”主体间性共在;深度访谈的提问有道、先虚后实、迎刃不避、且问且听和留白盈之,也是访谈者与受访者的互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影像 深度访谈 《阿诗玛》
下载PDF
本真性的伪文本构境中的金钱上帝——斯洛特戴克《资本的内部空间》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一兵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5,共4页
斯洛特戴克是当代德国学术界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在有关文本的建构和解读中,认为存在一种有本真性但却虚假的文本。这是资本内部空间研究的重要方面,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诗歌,都具有这种特征。究其根本原因则在于,在当代条件下,存在着... 斯洛特戴克是当代德国学术界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在有关文本的建构和解读中,认为存在一种有本真性但却虚假的文本。这是资本内部空间研究的重要方面,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诗歌,都具有这种特征。究其根本原因则在于,在当代条件下,存在着一个金钱的上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真性 斯洛特戴克 金钱 上帝
原文传递
神会波兰尼——意会认知理论的认识论革命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一兵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54,247,共10页
波兰尼将康德先天综合判断自动座架背后的“神秘力量”,直接破境为焦点觉识-辅助觉识的意会机制,他没有像索恩-雷特尔那样用商品-市场的交换关系真实地解决康德命题,但却无意开启了哲学认识论的崭新他途。他将整个西方现代思想史中二元... 波兰尼将康德先天综合判断自动座架背后的“神秘力量”,直接破境为焦点觉识-辅助觉识的意会机制,他没有像索恩-雷特尔那样用商品-市场的交换关系真实地解决康德命题,但却无意开启了哲学认识论的崭新他途。他将整个西方现代思想史中二元分割的科学与人、理性与价值、客观性与个人热情、逼真性与意会生命存在重新缝合起来,他高举的科学人本主义旗帜是人文社会科学逻辑构式上的一次最重要的进步。波兰尼用科学把不可言喻的东西说出来了。对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当代文化新建构来说,他启示了一条极有希望的重建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尼 意会认知 认识论 存在 体知文化
下载PDF
构境之途:明清文学批评中的奇境理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玉强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74-78,共5页
"奇境"是明清文学批评中的重要范畴。关于文学奇境问题,唐宋诗学虽有所注意,但未直接使用"奇境"一词,对之的理论认识也未成系统。明清以来,文学批评对于诗、文、小说及戏曲的奇境建构,有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形... "奇境"是明清文学批评中的重要范畴。关于文学奇境问题,唐宋诗学虽有所注意,但未直接使用"奇境"一词,对之的理论认识也未成系统。明清以来,文学批评对于诗、文、小说及戏曲的奇境建构,有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文学构境理论。在构境之途上,明清文学批评主张诗歌以"险"构奇境,文章以"变"构奇境,小说戏曲以"幻"构奇境。这种理论主张,注意到了不同文体在奇境建构上的差异性,兼顾了不同文体的特点,其中又折射出特定的审美意识。明清文学批评主张诗歌之险要不悖于自然,文章之变要合于理法,小说戏曲之幻要不失于艺术真实,这些观点符合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具有理论的普适性,对于今天的文学构境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文学批评
下载PDF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构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健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 2016年第4期8-10,共3页
构境,即情境的构建。它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它是符合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特点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提高能力培养的学习效果。课改构境的原则是:构建适应教学的情境,构建现实条件允许的能够实现的情境,构建尽可能真实... 构境,即情境的构建。它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它是符合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特点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提高能力培养的学习效果。课改构境的原则是:构建适应教学的情境,构建现实条件允许的能够实现的情境,构建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在实施上,需要遵循课程改革构境的"三化"要求:即量化要求、序化要求和质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下载PDF
构境:从列宁到鲍德里亚的诱惑性阅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一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2,共5页
本文以张一兵教授的构境论及其研究实践为考察对象,对构境论的基本起源背景、在列宁研究中的基本塑型、以及在鲍德里亚研究中的进展进行解读和论述,试图对作为哲学方法论的构境论的内涵、在列宁和鲍德里亚研究中的构境过程和实践模式进... 本文以张一兵教授的构境论及其研究实践为考察对象,对构境论的基本起源背景、在列宁研究中的基本塑型、以及在鲍德里亚研究中的进展进行解读和论述,试图对作为哲学方法论的构境论的内涵、在列宁和鲍德里亚研究中的构境过程和实践模式进行阐释,进而说明构境论以及构境论对于学术研究的诱惑力。文章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张一兵教授与列宁、鲍德里亚和学术界同行进行思想构境的他性镜像、逻辑射线、理论回路和话语异轨,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引起学术界对构境论这一理论的认真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研究与鲍德里亚研究 诱惑
下载PDF
人文课堂之本:构境 被引量:1
16
作者 齐文涛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7-29,共3页
与科学课堂旨在传播知识不同,人文课堂旨在打开人的境界。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首先构造一种不同于知识传授的人文之"境",让学生浸入"境"中感受和体验人文的境界。哲学课堂构造思想之境,伦理学课堂构造... 与科学课堂旨在传播知识不同,人文课堂旨在打开人的境界。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首先构造一种不同于知识传授的人文之"境",让学生浸入"境"中感受和体验人文的境界。哲学课堂构造思想之境,伦理学课堂构造道德之境,美学课堂构造审美之境,文学课堂构造文学之境,艺术学课堂构造艺术之境,历史学课堂构造历史之境。人文课堂之本就是"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人文课堂
下载PDF
教育艺术的人学构境
17
作者 肖绍明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教育是一门出于人、通过人、为了人的艺术。在形式化和制度化教育中,教育艺术演变为"教育丑学",即:教育的模式化、形式化、标准化使教育沦为一门"技艺";教育中的语言、身体异化,出现教育"伪个性化"和&qu... 教育是一门出于人、通过人、为了人的艺术。在形式化和制度化教育中,教育艺术演变为"教育丑学",即:教育的模式化、形式化、标准化使教育沦为一门"技艺";教育中的语言、身体异化,出现教育"伪个性化"和"人学空场"。回归教育艺术的人的本质,需要三重人学构境:教育艺术的自然之境,即:重新认识教育艺术中人的主观情感性,触动人的灵魂,追求精神自由;教育艺术的超然之境,即:领会艺术在人的体验、思想和行动中的超越性,实现教育行动艺术和语言艺术的超越性建构和表征;教育艺术的本然之境,即:"爱人",回归对意识客体体验的初心,拥有创生性的教育之爱,爱生活,爱真理。总之,只有在人学的立场上,教育才能称作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艺术 丑学 人学
原文传递
人文课堂的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意义”课程建设
18
作者 齐文涛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8年第7期33-35,共3页
为克服分科式人文课堂的缺陷,文章致力于"哲学与人生的意义"课程建设。课程并非只是分列杂陈地呈现中西思想对人生意义问题的观照,而是使所授内容共同指向"终极之境",以求在根本上回答人生意义问题。作为人文课堂... 为克服分科式人文课堂的缺陷,文章致力于"哲学与人生的意义"课程建设。课程并非只是分列杂陈地呈现中西思想对人生意义问题的观照,而是使所授内容共同指向"终极之境",以求在根本上回答人生意义问题。作为人文课堂的新开展,课堂以构造"终极之境"为呈现形式。讲者通过知识传授、思想传达、境域构建三个阶段的讲授,引导听者作出从知识到思想、从思想到境域的两次跃升,抵达并体验"终极之境"。经验表明,课堂效果取决于听者对人文课堂特质的理解和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课堂 人生的意义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历史视域中的文本研究——论张一兵文本学的思想源头与理论内核
19
作者 张琳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33,共7页
张一兵教授的文本学以经典注疏传统和历史学方法论为思想源头,并由此开掘出文本学的两个理论内核:返本开新的思想创新论与文本解读的历史模式。文本学强调思想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石是对第一手经典文本的研读和创造性解释。回到文本并不是... 张一兵教授的文本学以经典注疏传统和历史学方法论为思想源头,并由此开掘出文本学的两个理论内核:返本开新的思想创新论与文本解读的历史模式。文本学强调思想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石是对第一手经典文本的研读和创造性解释。回到文本并不是单纯在故纸堆中搞纯学术研究,而是基于思想传统,在与经典作家的对话中,创造性地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张一兵文本学所提供的文本解读历史模式包括历史—实践模式与历史—发生模式。历史—实践模式开启了凸显主体向度的文本解读之路,但在完成客体向度的本体论批判与主体向度的强势回归之后,面对的却是相对主义无根基性的尴尬。在历史—实践模式陷入困境的地方,文本解读的历史—发生模式(即思想构境论)为克服主体性形而上学之弊提供了可能的理论出路。历史视域中的张一兵文本学仍需基于实践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进行整体性的构境论重释,方能实现对现代性顽疾的全面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一兵 文本学 历史主义解释学
原文传递
欲望的冒险:情境主义的都市想象
20
作者 周韵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9-53,共5页
以德波尔为代表的情景主义者,始终关注于在都市地理批判基础上的理想都市建构问题。为此,他们提出以构境取代景观,以统一都市主义取代都市主义、自由城市取代绝对统治的城市,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反乌托邦的乌托邦特征。对于当下中国城市建... 以德波尔为代表的情景主义者,始终关注于在都市地理批判基础上的理想都市建构问题。为此,他们提出以构境取代景观,以统一都市主义取代都市主义、自由城市取代绝对统治的城市,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反乌托邦的乌托邦特征。对于当下中国城市建设实践而言,情景主义希冀通过构境、漂移、挪用等策略对都市空间进行重塑的理论设想,具有积极的现实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主义 统一都市主义 自由城市 乌托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