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显著变暖使广州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被引量:94
1
作者 陈新光 潘蔚娟 +1 位作者 张江勇 罗晓玲 《广东气象》 2007年第2期24-25,共2页
统计了近55年广州市气候变暖幅度大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变化,分析近10年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广州市出现了极端性的高温热害、低温冷害、秋冬干旱、严重“龙舟水”、灰霾等气候事件。2006年广州市区是1951年以来最热的一年,年平均气温... 统计了近55年广州市气候变暖幅度大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变化,分析近10年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广州市出现了极端性的高温热害、低温冷害、秋冬干旱、严重“龙舟水”、灰霾等气候事件。2006年广州市区是1951年以来最热的一年,年平均气温23.2℃,比气候平均值高1.3℃。全市(含所辖区、市)2006年的年平均气温22.7℃,在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年中排第3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的发展,未来广州气温还可能继续上升,城市气候灾害将越来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 气候变暖 热岛效应 极端气候事件 广州市
下载PDF
极端气候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93
2
作者 朴世龙 张新平 +5 位作者 陈安平 刘强 连旭 王旭辉 彭书时 吴秀臣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1-1334,共14页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碳循环是驱动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关键过程.准确理解和评估极端气候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能为人类社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碳循环是驱动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关键过程.准确理解和评估极端气候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能为人类社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文章以干旱、极端降水、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为例,系统总结了极端气候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及其机理.已有研究表明,干旱是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胁迫因子,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呼吸都存在压制作用,但生产力对干旱的敏感性一般高于呼吸对干旱的敏感性,从而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显著削弱,甚至使之变成碳源.不同模型对干旱导致的碳循环变化模拟结果差异很大,显示目前学术界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响应干旱机制的认知有限,尤其是干旱对热带植被生长的影响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极端降水事件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一般认为,极端降水促进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碳积累,却不利于湿润地区生态系统固碳;但目前对极端降水导致的土壤碳侧向输移和土壤养分流失等间接影响过程的了解十分有限,致使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也通过不同的机制过程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影响程度与这些事件的发生时间存在密切关系,但这一联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已有认识,建议未来关于极端气候事件对碳循环影响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关注其长期效应和不同时间尺度上的作用机理,并加强基于多数据、多途径的多尺度集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碳循环 碳汇 植被生产力
原文传递
极端降水和极端干旱事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6
3
作者 张彬 朱建军 +1 位作者 刘华民 潘庆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08-1018,共11页
当前人类活动的加剧显著地影响着全球大气循环的格局。大气循环的多个模型均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极端降水事件和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会显著增加。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生长发育的限制性资源,而草原生态系统是... 当前人类活动的加剧显著地影响着全球大气循环的格局。大气循环的多个模型均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极端降水事件和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会显著增加。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生长发育的限制性资源,而草原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降水格局变化非常敏感的系统。但是,关于极端降水事件和极端干旱事件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还是以分散的个案研究为主,甚至关于极端气候事件的定义迄今也不尽相同。为此,该文在分析极端气候事件定义及其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极端降水事件和极端干旱事件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群落结构、生产力和碳循环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5个重要方向,以及控制试验研究的2个关键科学问题,对开展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对极端气候事件响应机制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群落结构 极端气候事件 全球气候变化 初级生产力 土壤水分有效性
原文传递
中国过去2000年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若干特征 被引量:84
4
作者 郑景云 郝志新 +1 位作者 方修琦 葛全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2,共10页
历史时期极端气候事件变化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根据近20年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献,对中国过去2000年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已有认识表明:①在1500-1900年和220-580年等气候寒冷期,中国不但多次出现过较... 历史时期极端气候事件变化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根据近20年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献,对中国过去2000年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已有认识表明:①在1500-1900年和220-580年等气候寒冷期,中国不但多次出现过较1950年以后所出现的极端冷冬更为显著的寒冷事件,而且其间的相对温暖时段也出现过日最高气温超过20世纪极端记录的炎夏。②在中国东部季风区,在公元301-400、751-800、1051-1150、1501-1550和1601-1650年极端干旱多发;101-150、251-300、951-1000、1701-1750、1801-1850和1901-1950年极端大涝多发;1551-1600年则是极端干旱与大涝并发最为频繁的时段。7-8世纪、12-14世纪和15世纪后期-17世纪中期多发极端连旱;10-11世纪及17世纪中期以后,多发极端连涝。华北、江淮和江南3个地区的极端干旱和大涝事件多发时段存在差异;此外,历史极端连旱事件如"崇祯大旱"和"丁戊奇荒"等也得到辨识。③在西北干旱区,极端干旱主要集中发生在1471-1520年、1581-1650年、1711-1760年、1811-1860年和1921-1970年等5个时段,其中18世纪10年代可能是过去千年极端干旱最严重的年代。④在西南地区,虽然21世纪初旱灾频发,但与2006年川渝特大干旱相仿的事件在史上也曾多次发生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2000年 极端气候事件 变化特征 中国
原文传递
对我国极端高温事件阈值的探讨 被引量:58
5
作者 李庆祥 黄嘉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利用我国1951-2008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集,进行缺测资料的恢复整理,得到较完整的1961—2008年224站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集。在此基础上,采用两种基于正态分布的传统阈值计算的方法(方法1,方法2)和该文提出的基于实际样本频率分布的阈值计算... 利用我国1951-2008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集,进行缺测资料的恢复整理,得到较完整的1961—2008年224站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集。在此基础上,采用两种基于正态分布的传统阈值计算的方法(方法1,方法2)和该文提出的基于实际样本频率分布的阈值计算方法(方法3),对我国高温阈值的确定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提出根据最高气温的实际样本频率分布作为实际概率分布的近似,较传统求极端气候事件阈值方法效果更好,能够比较接近日常使用极端气候事件阈值,亦有较好的稳定性。另外,根据计算结果,除西南地区、青海、东北地区大部和内蒙古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极端气候事件的阈值均超过35℃,即在我国日常人们使用的35℃高温阈值作为夏季高温极端事件标准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极端气候事件 阈值 最高气温 概率分布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6
作者 陈鹏狮 米娜 +2 位作者 张玉书 纪瑞鹏 蔡福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共5页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正逐步深入,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在总结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方法后,从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2浓度与温度升高的交互作用、降水变化、每日的温差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正逐步深入,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在总结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方法后,从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2浓度与温度升高的交互作用、降水变化、每日的温差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化综合影响7个方面总结了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评价尚需加强和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温度升高 降水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 作物产量
下载PDF
气候变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若干新进展 被引量:56
7
作者 封国林 龚志强 支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2-905,共14页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判断当前全球的温度变化趋势,已经成为研究气候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进一步发展新的气候变化检测技术以适应全球增暖的新特征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结合...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判断当前全球的温度变化趋势,已经成为研究气候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进一步发展新的气候变化检测技术以适应全球增暖的新特征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结合(1)气候突变和转折检测技术、(2)观测数据信息的分离和提取、(3)气候系统内在复杂性、(4)气候系统动力学结构特征的识别、(5)极端气候事件定义及其检测等方面的气候变化检测技术研究,分别介绍了中国近期气候变化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部分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新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介绍。最后,就当前气候变化检测技术方面的一些焦点和难点问题做了简单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突变 极端气候事件 检测 动力学结构特征
下载PDF
探讨灾害规律的理论基础—极端气候事件概率 被引量:52
8
作者 丁裕国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6年第1期44-50,共7页
分析了国内外极端气候事件研究的现状,从经典极值分布理论、极值分布模式的参数估计、广义极值分布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常用的理论及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佐证进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概率研究的重要性,列举了作者在该领域的一些成... 分析了国内外极端气候事件研究的现状,从经典极值分布理论、极值分布模式的参数估计、广义极值分布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常用的理论及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佐证进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概率研究的重要性,列举了作者在该领域的一些成功研究成果,并认为极端气候事件概率问题是探讨气象灾害规律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概率 规律 极端气候事件
下载PDF
综合极端气候指数的定义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50
9
作者 任国玉 陈峪 +5 位作者 邹旭恺 周雅清 王小玲 江滢 任福民 张强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4-364,共11页
综合极端气候指数对于极端气候变化监测、整体认识区域极端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和影响,具有实际意义。根据中国常年极端气候特点和不同种类极端气候事件的经济社会影响,选取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低温日数、强降水日数、沙尘天气日数、大... 综合极端气候指数对于极端气候变化监测、整体认识区域极端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和影响,具有实际意义。根据中国常年极端气候特点和不同种类极端气候事件的经济社会影响,选取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低温日数、强降水日数、沙尘天气日数、大风日数、干旱面积百分率和登陆热带气旋频数等7种极端气候指标,定义两个综合极端气候指数,分别为7种极端气候指标简单(等值权重)合成的综合指数I和加权(差异权重)合成的综合指数II。综合指数II主要依据各种极端气候事件引发的灾害严重程度及其社会影响大小,分别确定其对应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和权重系数。分析结果表明:1956~2008年,综合指数I序列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中国地区常见的极端气候事件总体有不断减少、减弱的趋势;同期综合指数II序列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升降趋势变化,说明对中国地区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影响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率总体上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就各个单项极端气候指数变化来看,全国平均年高温日数、强降水日数和干旱面积百分率呈上升趋势,但除高温日数外,其他指数趋势变化均不显著;全国平均年低温日数、沙尘天气日数和大风日数呈下降趋势,且趋势性均很显著;登陆中国大陆的热带气旋频数有所减少,但趋势不很明显。因此,在全球气候显著变暖的半个多世纪内,中国地区多数常见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或者显著减少,或者变化不明显;而对全国经济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极端气候事件,其频率总体上未见明显趋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综合指数 气象灾害 观测 气候变化 中国
下载PDF
1961~2010年西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49
10
作者 齐月 陈海燕 +1 位作者 房世波 余卫国 《干旱气象》 2015年第6期963-969,共7页
利用1961~2010年西北地区131个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及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近50 a来气温整体呈增加趋势,极端高温事件增多,极端低... 利用1961~2010年西北地区131个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及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近50 a来气温整体呈增加趋势,极端高温事件增多,极端低温事件减少;降水量呈微弱的增加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增多;极端高温日数分别在1982年和1996年发生转折,95%、99%极端低温日数均在1980年前后发生突变,95%、99%极端降水日数分别在2000年和1980年出现转折,这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一致。极端低温日数减少的幅度大于极端高温日数增加的幅度,表明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存在非对称性增温特征。空间上,增温率大的区域其极端高温日数增加,极端低温日数显著减少;95%、99%极端降水日数增率大的区域多位于降水量倾向率较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西北地区 非对称性增温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安徽省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应对 被引量:47
11
作者 许信旺 孙满英 +4 位作者 方宇媛 何小青 薛芳 付伟 毛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55-1763,共9页
收集了近30年来安徽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安徽省气候变化的特征,讨论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安徽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来增温明显。降水则表现为变率增大的趋势。当前全省处于气候高变率... 收集了近30年来安徽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安徽省气候变化的特征,讨论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安徽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来增温明显。降水则表现为变率增大的趋势。当前全省处于气候高变率时期。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期及水稻产量均有明显影响,气候变暖下双季稻生育期明显缩短,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稻产量产生负面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对水稻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调整作物布局,加强极端气象灾害应对防范体系与能力建设是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 水稻生产 安徽省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适应 被引量:47
12
作者 房世波 韩国军 +1 位作者 张新时 周广胜 《气象科技进展》 2011年第2期15-19,共5页
基于国内有关研究,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影响的观测事实,分析了气候变化中农业气象灾害时间变化趋势,评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可能影响和适应策略。得出:(1)中国大陆(西南地区除外)光温生产潜力... 基于国内有关研究,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影响的观测事实,分析了气候变化中农业气象灾害时间变化趋势,评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可能影响和适应策略。得出:(1)中国大陆(西南地区除外)光温生产潜力呈明显增长趋势,其中北方增幅大于南方,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不同作物的生产潜力影响不同。(2)气温升高增加了各地的农业热量资源,促进了复种指数增加和农业气候带向北向西推移,喜温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增加;同时我国北方干暖化趋势,南方洪涝灾害频发,也引起不同地区的种植制度发生变化。(3)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近50年来因气象灾害导致的农业受灾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经济损失逐年升高,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在加大,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风险。(4)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有利有弊,气候变暖将导致适宜作物种植和多熟种植的北界都将北移,作物布局和品种熟制也将发生变化;同时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未来气象灾害更加频繁,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5)基于已有的科学认识,提出了优化我国农业种植制度、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选育抗逆品种等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 农业气象灾害 极端气候事件 适应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近54年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45
13
作者 白美兰 郝润全 +1 位作者 邸瑞琦 高建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36,共6页
利用4个代表站1951—2004年温度和降水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从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基本气候状态特征以及生态环境演化趋势等方面,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4年来东部区温度呈显著的升高态势。降水量... 利用4个代表站1951—2004年温度和降水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从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基本气候状态特征以及生态环境演化趋势等方面,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4年来东部区温度呈显著的升高态势。降水量波动性较大,总体上呈缓慢的增加趋势,但趋势不明显,属于气候自然波动的范围,而1998年至本世纪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并存在11年和22年的周期性变化。(2)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目前都处于高的气候基本态和高气候变率时期,致使极端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气候的变干、变暖以及变率的增大,加剧了内蒙古东部地区干旱化的程度。由此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等。(3)从示范区卫星遥感资料获悉,固定沙地面积的增加,说明科尔沁沙地沙漠化整体出现生态良性好转,但各类沙地图斑数的增加,表明在目前的气候条件下,沙地破碎化程度加剧,沙漠化局部有所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中国天气发生器的降水模拟 被引量:42
14
作者 廖要明 张强 陈德亮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9-698,共10页
天气发生器是气候影响评价研究的重要工具,在气候变化、地球生态系统及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风险分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建立一个适用于中国广大地区的天气发生器,需要对各种模拟模型及其参数的估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降水的模拟... 天气发生器是气候影响评价研究的重要工具,在气候变化、地球生态系统及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风险分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建立一个适用于中国广大地区的天气发生器,需要对各种模拟模型及其参数的估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降水的模拟及其参数的估计是关键,因为气温、辐射等其他气候要素的模拟依赖于降水的发生.本文重点介绍了常用的随机降水模拟模型:两状态一阶马尔科夫链和两参数GAMMA分布.根据中国672个气象站点1961~200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降水转移概率P(WD)、P(WW)及GAMMA分布参数ALPHA和BETA,并分析了4个参数在中国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不同地区各参数的季节分布特征.最后根据各地不同月份计算的四个降水模拟参数对中国各地的逐日降水进行模拟,并利用1971~2000年的实测数据对30年模拟结果在统计意义上进行了检验,模拟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发生器 降水 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变化 地球生态系统 极端气候事件
下载PDF
2005—2014年我国不利天气条件下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被引量:41
15
作者 宁贵财 康彩燕 +5 位作者 陈东辉 孙广林 刘君 王式功 尚可政 马敏劲 《干旱气象》 2016年第5期753-762,共10页
根据2005—2014年全国不利天气条件发生的交通事故起数、其经济损失和伤亡人数及气象观测资料研究近10 a我国不利天气条件下的交通事故特征,结果表明:(1)不利天气条件造成的交通事故起数及受伤人数雨天>雪天>雾天,造成经济损失及... 根据2005—2014年全国不利天气条件发生的交通事故起数、其经济损失和伤亡人数及气象观测资料研究近10 a我国不利天气条件下的交通事故特征,结果表明:(1)不利天气条件造成的交通事故起数及受伤人数雨天>雪天>雾天,造成经济损失及死亡人数较多的不利天气排序为雨天>雾天>雪天。平均每起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雾天>雪天>雨天;平均每起事故受伤人数冰雹天气>雾天>雪天;平均每起事故死亡人数雾天>沙尘>冰雹天气,雨天最少;(2)交通管理和气象部门联合开展全国交通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能有效减少雨雪和大风等天气交通事故发生起数及其经济损失和伤亡人数;(3)2008年雪天发生交通事故起数及其经济损失和伤亡人数均出现极端突变增大,当年发生百年一遇低温冰冻雨雪极端气候事件是造成上述突变的关键因素;(4)结合2005—2014年雨天、雪天、雾天条件下8种不同道路类型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析发现,近10 a来,受雨、雪天气影响二级公路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最多;大雾天气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利天气 交通事故 极端气候事件 道路类型
下载PDF
土壤湿度年际变化对中国区域极端气候事件模拟的影响研究 Ⅱ.敏感性试验分析 被引量:40
16
作者 陈海山 周晶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共13页
利用NCARCAM3.1大气环流模式,设计了有、无土壤湿度年际异常的两组数值试验,探讨了土壤湿度年际异常对极端气候事件模拟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的极端气候事件对土壤湿度异常十分敏感,土壤湿度异常对极端气候指标的多年平均空间... 利用NCARCAM3.1大气环流模式,设计了有、无土壤湿度年际异常的两组数值试验,探讨了土壤湿度年际异常对极端气候事件模拟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的极端气候事件对土壤湿度异常十分敏感,土壤湿度异常对极端气候指标的多年平均空间分布、年际变率以及年际变化均具有重要影响。当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年际异常时:(1)模拟的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和热浪持续指数的发生频次在全国范围内均明显减少,而霜冻日数则明显增加。极端降水指标的响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极端降水频次在江淮流域明显减小,而极端降水强度则表现为东北减弱、长江流域增强;中雨日数和持续湿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减少。(2)极端气温指标的年际变率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呈减小趋势;而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则较为复杂,极端降水频次和极端降水强度的年际变率在长江以南有所增强,而北方地区则有所减弱。中雨日数和持续湿期的年际变率在我国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减少趋势。(3)模式对暖夜日数、霜冻日数的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明显下降,并对4个极端降水指标的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在全国多数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数值模拟 土壤湿度 年际异常 敏感性试验分析
下载PDF
铁岭市近45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17
作者 刘敏 张耀存 +1 位作者 周昕 张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9-104,共6页
利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等方法,对铁岭市1960—2004年间4个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初终霜、无霜期、积温、透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铁岭市近45年气候变化特点为温度呈上升、降水略减少... 利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等方法,对铁岭市1960—2004年间4个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初终霜、无霜期、积温、透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铁岭市近45年气候变化特点为温度呈上升、降水略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近15年,气温增暖幅度加大,降水春夏两季减少明显;但各季增温幅度差异较大,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明显高于平均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变小;初霜拖后、终霜提前及无霜期延长,积温明显增多,透雨偏晚频率增大,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几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平均气温 降水 极端气候事件
下载PDF
2℃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 被引量:39
18
作者 李红梅 李林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7-164,共8页
利用CMIP5耦合模式RCP2.6、RCP4.5和RCP8.5情景预估结果,以1890一1900年为基准气候,确定了2℃全球变暖时间、对应时期青藏高原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幅度,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表明: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全球变暖分别发生... 利用CMIP5耦合模式RCP2.6、RCP4.5和RCP8.5情景预估结果,以1890一1900年为基准气候,确定了2℃全球变暖时间、对应时期青藏高原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幅度,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表明: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全球变暖分别发生在2063年、2040年和2036年;对应着2℃全球变暖,三种情景下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分别升高2.99℃、3.22℃和3.28℃,均超过全球2℃的升温水平;年降水量亦增加,分别增加8.35%、7.16%和7.63%。受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增多影响,RCP4.5情景下霜冻日数、冰封日数减少,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增多;RCP4.5情景下中雨日数、强降水量、降水强度均增加,持续干期天数减少。从各地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结果来看,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全球变暖 青藏高原 平均气候状态 极端气候事件
下载PDF
极端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9
作者 丁裕国 郑春雨 申红艳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年第6期1-5,共5页
着重从观测和模拟研究、极值分布理论和降尺度技术方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极端气候及其变化的研究进展。限于篇幅,文中略去了相当多的内容,只是非常简要地作了客观评价和展望。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观测事实 模式模拟 极值分布 降尺度技术
下载PDF
城市化对北京气象站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8
20
作者 张雷 任国玉 +4 位作者 刘江 周雅清 任玉玉 张爱英 冯亚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0-1159,共10页
利用5个乡村气象站和北京气象站(简称北京站)1960~2008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比较分析了北京地区城市和乡村极端气温指数年、季节的时间变化以及城市化对北京站各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60~2008年北京站霜冻日数、... 利用5个乡村气象站和北京气象站(简称北京站)1960~2008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比较分析了北京地区城市和乡村极端气温指数年、季节的时间变化以及城市化对北京站各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60~2008年北京站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冷昼日数和平均日较差均显著减少,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显著上升,这些指数的趋势变化全部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霜冻日数、冷夜日数、暖夜日数、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等与最低气温有关的极端气温指数比冷昼日数、暖昼日数、平均最高气温等基于最高气温记录的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更明显;城市化因素已致使北京站1960~2008年期间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和平均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少,暖夜日数和平均最低气温显著增加,这些与最低气温有关的极端气温指数序列,其城市化影响都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在北京站的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和平均气温日较差长期减少趋势中,城市化影响分别达到-5.78 d/10a、-17.83 d/10a和-0.73℃/10a,而在北京站暖夜日数和平均最低气温增加趋势中,城市化影响分别为14.76 d/10a和0.70 ℃/10a.在所有与最低气温有关的年平均极端气温指数的趋势变化中,城市化影响贡献率均达到100%,即观测到的趋势变化完全是由城市化因素造成的.城市化致使四季北京站冷夜日数、平均气温日较差均显著减少,暖夜日数、平均最低气温均显著增加,其中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日较差序列中的城市化影响在冬季最大,暖夜日数序列中的城市化影响在夏季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极端气温指数 气候变化 城市化影响 北京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