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印度洋中国中山站至澳大利亚费里曼特尔断面海洋锋位置及其年际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高郭平 韩树宗 +1 位作者 董兆乾 杨士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9,共11页
根据中国第 1 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 2 0 0 2年 1~ 3月在南印度洋从中山站外普里兹湾到澳大利亚费里曼特尔断面的走航XBT/XCTD资料和CTD资料及 1 998年1月、1 999年 2月和 2 0 0 0年 3月等其他航次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该航线上海洋锋的位... 根据中国第 1 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 2 0 0 2年 1~ 3月在南印度洋从中山站外普里兹湾到澳大利亚费里曼特尔断面的走航XBT/XCTD资料和CTD资料及 1 998年1月、1 999年 2月和 2 0 0 0年 3月等其他航次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该航线上海洋锋的位置及其年际变化 :( 1 )在 75°~ 78°E南极陆坡锋的位置在 6 4 5°~ 6 5 5°S ;在 84°~1 0 0°E范围极地锋在 53 5°~ 54 3°S附近 ;在 96°~ 1 0 3°E亚南极锋在 4 6°S~ 4 7 0°S附近 ;在 1 1 0°E附近亚热带锋在 37 2~ 38 0°S之间 ;( 2 )在南极极锋区存在显著等温线、等盐线的上凸和下凹 ,不同年份发生位置有变化 ;( 3)在亚南极锋北侧 ,等温线、等盐线呈垂直排列的状态 ,温度、盐度垂直方向上分布均匀一致 ;( 4 )与 1 979,1 991和 1 992年该区域同期的资料相比 ,近 4a观测到的极地锋显著偏南 1个纬距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陆坡 极地 亚南极 亚热带 南印度洋
下载PDF
1980—2015年夏季南大洋亚南极锋和极地锋的长期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权陕媛 史久新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1-245,共15页
本文利用再分析月均海洋温盐数据,分别采用基于物理现象和固定温盐量值的锋面识别标准,探究1980—2015年夏季(1—3月)亚南极锋(Subantarctic Front,SAF)和极地锋(Polar Front,PF)的变化特征。对此时段的长期变化,两类标准给出了基本一... 本文利用再分析月均海洋温盐数据,分别采用基于物理现象和固定温盐量值的锋面识别标准,探究1980—2015年夏季(1—3月)亚南极锋(Subantarctic Front,SAF)和极地锋(Polar Front,PF)的变化特征。对此时段的长期变化,两类标准给出了基本一致的结果。在绕极平均意义上,SAF和PF的位置虽然存在南北向摆动,但是在1980—2015年并没有显著的长期移动趋势。在整个空间场上,锋面的位移幅度、稳定性和长期移动趋势均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在经过大的地形障碍区时,锋面较稳定,位移幅度较小,而在深海盆区和脱离地形约束的下游,锋面稳定性较低,且经向位移幅度较大。SAF和PF稳定性最高、长期移动趋势最小的区域分别位于印度洋扇区和大西洋扇区。SAF在太平洋扇区的东部海盆区有较显著的长期移动趋势,且南北向位移均存在,PF在印度洋扇区以向极移动为主。在年代和年际尺度上,两类标准给出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分别对两类识别标准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对于PF来说,温度现象类标准总体上稳定性更高,优于等温线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南极 极地 长期变化 南大洋
下载PDF
北欧海的锋面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琰 赵进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9-1091,共13页
利用多年月平均格点数据分析了北欧海主要锋面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并讨论了月平均数据分析锋面适合使用的方法。月平均数据显示的锋面出现间断或多重的现象是锋面侧向摆动造成的,这是月平均数据的一大特点。北欧海各锋面主要水文... 利用多年月平均格点数据分析了北欧海主要锋面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并讨论了月平均数据分析锋面适合使用的方法。月平均数据显示的锋面出现间断或多重的现象是锋面侧向摆动造成的,这是月平均数据的一大特点。北欧海各锋面主要水文和季节变化特征差异很大。东格陵兰极地锋在夏季锋面强度大,锋面较连续完整,而冬季强度小,锋面结构零散。9月由于东格陵兰寒流势力最强,可观察到温度梯度较大且连续的东格陵兰锋。北极锋的季节变化在水平方向呈"哑铃型"分布,中段摆动较南北两端小。由于挪威海流在冬季出现的最大流量引起挪威海流的流幅在该处加宽,莫恩海脊锋冬季向西北移动,对前人文章中基本上没有季节性移动的说法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冰岛—法罗群岛锋随深度增加向南移动,锋面强度增强,这是溢流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欧海 季节变化 东格陵兰极地 北极 冰岛—法罗群岛
原文传递
基于WOA13数据对亚南极锋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
4
作者 曲杰 刘建斌 洪园园 《海洋技术学报》 2016年第2期83-86,共4页
海洋锋深刻反映着海洋环境要素的变化,研究海洋锋对渔业和水下声学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WOA13是一种平均格点化数据,对于研究海洋锋季节变化特征有着很好的优势。文中利用WOA13季节平均温度数据,选取0.25经纬度网格数据,对南极洲... 海洋锋深刻反映着海洋环境要素的变化,研究海洋锋对渔业和水下声学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WOA13是一种平均格点化数据,对于研究海洋锋季节变化特征有着很好的优势。文中利用WOA13季节平均温度数据,选取0.25经纬度网格数据,对南极洲亚极地锋进行了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以绝对梯度的最大值连线画出锋线具体位置,对比不同季节断面T-D分布图的差异,得到了亚极地锋的锋面结构、强度等季节变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 WOA13数据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南极极地锋季节变化特征研究
5
作者 曲杰 洪园园 刘建斌 《海洋技术学报》 2016年第3期52-57,共6页
WOA13是一种平均格点化数据,它覆盖范围广,时间序列长,对于研究海洋锋的分布范围、季节变化、锋面结构有着很好的效果。利用WOA13季节平均温度数据,选取0.25经纬度网格数据,对南极洲极地锋进行了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以绝对梯度的最大值... WOA13是一种平均格点化数据,它覆盖范围广,时间序列长,对于研究海洋锋的分布范围、季节变化、锋面结构有着很好的效果。利用WOA13季节平均温度数据,选取0.25经纬度网格数据,对南极洲极地锋进行了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以绝对梯度的最大值连线画出锋线具体位置,对比不同季节断面T-D分布图的差异,得到了南极极地锋的锋面结构、强度等季节变化信息。南极极地锋的锋面变化随着南极冷水的季节变化而不断伸缩,最大锋面强度位置也因此而改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极地 季节变化 WOA13数据
下载PDF
南极极地锋季节变化特征研究
6
作者 刘建斌 张永刚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80-85,共6页
WOA13是一种平均格点化数据,它覆盖范围广,时间序列长,对于研究海洋锋的分布范围、季节变化、锋面结构有着很好的效果。本位首次利用WOA13季节平均温度数据,选取0.25经纬度网格数据,对南极洲极地锋进行了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以绝对梯度... WOA13是一种平均格点化数据,它覆盖范围广,时间序列长,对于研究海洋锋的分布范围、季节变化、锋面结构有着很好的效果。本位首次利用WOA13季节平均温度数据,选取0.25经纬度网格数据,对南极洲极地锋进行了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以绝对梯度的最大值连线画出锋线具体位置,得到了清晰的不同季节锋位置信息,南极极地锋主要分布在65 S-55S区域内;对比不同季节断面T-D分布图的差异,得到了南极极地锋的锋面结构、强度等季节变化信息,认为南极极地锋锋强度最大处一般在水面200~500 m之间,水平方向存在2~3个极值区域,由WOA13数据得到的南极极地锋锋强度值约在0.02~0.15℃/km范围内。南极极地锋的锋面变化随着南极冷水的季节变化而不断伸缩,最大锋面强度位置也因此而改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极地 季节变化 WOA13数据
下载PDF
北太平洋副极地海洋锋四季变异特征及其与中纬度大气的联系
7
作者 张然 陈圣劼 黄晶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42,共16页
基于高分辨率海洋与大气再分析资料,结合统计分析与动力学诊断,揭示了北太平洋副极地海洋锋区(Subarctic Oceanic Frontal Zone,SAFZ)强度四季变异的特征及成因,阐释了与SAFZ四季异常相伴随的中纬度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及其对应的动力学过... 基于高分辨率海洋与大气再分析资料,结合统计分析与动力学诊断,揭示了北太平洋副极地海洋锋区(Subarctic Oceanic Frontal Zone,SAFZ)强度四季变异的特征及成因,阐释了与SAFZ四季异常相伴随的中纬度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及其对应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SAFZ在秋、冬、春季较强,夏季相对较弱。海温经向平流过程是秋、冬、春季SAFZ强度维持的主导因素,而海-气界面净热通量交换过程对夏季SAFZ强度减弱起决定作用。在不同季节,伴随SAFZ强度变异,边界层湍流热通量发生变化,非绝热加热异常引起锋区上方低层气温经向梯度与大气斜压性的异常,进而导致大气瞬变涡旋活动异常。由瞬变涡旋涡度强迫异常主导,中纬度北太平洋及中国东部、东北部等地上空对应产生相当正压结构的大气位势高度场异常与风场异常,相应的大气环流异常场存在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海洋 海温异常 四季变异 大气瞬变涡旋强迫 中纬度大气环流
下载PDF
副极地海洋锋区海温异常影响厄尔尼诺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黄琼慧 房佳蓓 杨修群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295,共11页
基于1979—2021年的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副极地海洋锋区(Subarctic Frontal Zone,SAFZ)海温(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异常相关的冬季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影响次年冬季厄尔尼诺(El Ni o)的机制。研究表明,冬季SAFZ的特征海气异... 基于1979—2021年的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副极地海洋锋区(Subarctic Frontal Zone,SAFZ)海温(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异常相关的冬季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影响次年冬季厄尔尼诺(El Ni o)的机制。研究表明,冬季SAFZ的特征海气异常表现为大尺度的SST暖异常与偶极型的大气环流异常。在SAFZ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海洋首先通过直接的非绝热加热影响低层大气斜压性,随后通过间接的瞬变涡旋反馈使相当正压的位势高度异常在整个冬季内维持。其中,南部的气旋式环流异常通过减弱副热带的平均信风激发太平洋经向模态(Pacific Meridional Mode,PMM)与风—蒸发—SST(Wind-Evaporation-SST,WES)反馈,从而使中纬度SST暖异常南传至热带太平洋中部,随后导致El Ni o发生。然而,并非所有的SAFZ暖异常事件都能激发次年冬季的El Ni o,中纬度海气耦合异常的初始配置及同期热带太平洋的表现情况将对中纬度信号南传至热带的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海洋 海温异常 海气相互作用 太平洋经向模态 厄尔尼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