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俯冲带地震动特征及其衰减规律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进军 郑旭 +1 位作者 郝彦春 谢礼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73-1787,共15页
随着我国南海不断开发建设,海洋工程的抗震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南海东部区域位于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共同作用的俯冲带地区,地震活动频繁,震级较大,潜在地震对南海开发建设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俯冲带地震的地震动特征及其衰减规律,本... 随着我国南海不断开发建设,海洋工程的抗震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南海东部区域位于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共同作用的俯冲带地区,地震活动频繁,震级较大,潜在地震对南海开发建设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俯冲带地震的地震动特征及其衰减规律,本文基于实际俯冲带地震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和探讨了俯冲带板内、板缘地震与浅地壳地震的地震动特征和衰减规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俯冲带地震动存在区域性差异,在地震动衰减特征方面,同一区域的俯冲带板缘地震要比浅地壳地震衰减慢,俯冲带板内地震要比浅地壳地震衰减得快;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深度海水对海底地震动的影响表明,海底地震动水平分量几乎不受海水介质的影响,但是竖向分量随海水深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最终,基于数值模拟和经验关系的混合方法建立了南海俯冲带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其结果可为海域区划等相关研究和海域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地震 地震 地震动特征 衰减关系
下载PDF
汕头-吕宋岛岩石圈速度结构与震源构造──台湾浅滩7.3级地震构造之一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学波 李金森 +1 位作者 王恩福 司洪波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6年第1期28-41,共14页
汕头-吕宋岛岩石圈速度结构剖面,划分出华南陆缘古生代陆壳、陆架区晚古生代-中生代陆壳、陆坡带中生代-早第三纪过渡壳、新生代南海海盆洋壳及吕宋岛中生代-新生代岛弧陆壳与东吕宋海槽洋壳等地壳构造组分,并确定了上述地壳构造... 汕头-吕宋岛岩石圈速度结构剖面,划分出华南陆缘古生代陆壳、陆架区晚古生代-中生代陆壳、陆坡带中生代-早第三纪过渡壳、新生代南海海盆洋壳及吕宋岛中生代-新生代岛弧陆壳与东吕宋海槽洋壳等地壳构造组分,并确定了上述地壳构造之间的边界断裂构造及其性质。结合地震震源分布及机制,初步确定了华南陆架盆岭构造带北、南两侧地震构造的控震构造与发震构造性质及其震源力学特征;1)指出1994年9月16日台湾浅滩7.3级地震属于板缘壳幔地震及造成一千公里有感范围的原因;2)马尼拉海沟的海底地堑构造与南海海盆岩石圈地幔上隆是马尼拉海沟俯冲带震源显示正断层性质的原因,且为被动的或转换俯冲带;3)东吕宋海槽仍属于菲律宾海俯冲带性质;吕宋岛东西两侧俯冲带岩石圈板片震源深度的准三层分布,可能表明俯冲带岩石圈板片存在相应的低速滑移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结构 地震构造 地震 吕宋岛 汕头市
下载PDF
中亚地区地震序列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刁桂苓 李钦祖 +2 位作者 陈敬伟 孙佩卿 于利民 《内陆地震》 1999年第1期1-6,共6页
共搜集到1970~1984年中亚地区8 个地震序列。通过分析这些板块内部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震源机制,归纳出它们的特征是:震中分布的长轴都比较短,震中分布长轴和短轴的比值小;长轴的方向受当地地震带的走向控制,和碰撞带... 共搜集到1970~1984年中亚地区8 个地震序列。通过分析这些板块内部地震序列的震源分布、震源机制,归纳出它们的特征是:震中分布的长轴都比较短,震中分布长轴和短轴的比值小;长轴的方向受当地地震带的走向控制,和碰撞带走向无关。地震序列中各地震的震源深度都比较浅。其中有震源机制资料的3 个地震序列表明:主震的震源机制如果是逆冲滑动,倾角则比较低;主震的震源机制如果是走向滑动,倾角则比较高。不论主震的震源机制是倾滑,还是走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地震 地震 中亚地区 特征差异
下载PDF
板缘地震地壳形变前兆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谢觉民 王若柏 李延兴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2-214,共3页
板缘地震地壳形变前兆一例谢觉民,王若柏,李延兴(国家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天津300180)板缘地震又称为板块边界地震。全球尺度的大板块的周边地区是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也是地壳运动最强烈的地带,这已被美国的圣安德... 板缘地震地壳形变前兆一例谢觉民,王若柏,李延兴(国家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天津300180)板缘地震又称为板块边界地震。全球尺度的大板块的周边地区是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也是地壳运动最强烈的地带,这已被美国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监测和日本列岛的形变监测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地壳变形 地震
下载PDF
千岛群岛地区地震序列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刁桂苓 李钦祖 +2 位作者 陈敬伟 于利民 孙佩卿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6-270,共5页
搜集到千岛群岛地区1964~1976年共6个地震序列,并分析了它们的特征.按序列震源分布与俯冲带的空间关系判定,它们都属于板缘地震序列.其中正处于俯冲带的5个地震序列的各种参数比较一致:震中分布区域长轴较长,长轴与短... 搜集到千岛群岛地区1964~1976年共6个地震序列,并分析了它们的特征.按序列震源分布与俯冲带的空间关系判定,它们都属于板缘地震序列.其中正处于俯冲带的5个地震序列的各种参数比较一致:震中分布区域长轴较长,长轴与短轴的比值高,震源深度延伸范围大,显示与俯冲方向相同的倾向,倾角中等.但有1个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群岛地区 地震序列 地震 地震
下载PDF
中南美洲地区地震序列的特征
6
作者 李钦祖 刁桂苓 +2 位作者 陈敬伟 于利民 孙佩卿 《华北地震科学》 1998年第4期1-9,共9页
共搜集到1960~1990年中、南美洲地区10个地震序列。其中1个是板内地震序列。这个板内地震序列表现出的特征是: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较短,长短轴之比低;余震震源机制和主震震源机制相比变化大。其余9个是俯冲带上的板缘地震序列,它们... 共搜集到1960~1990年中、南美洲地区10个地震序列。其中1个是板内地震序列。这个板内地震序列表现出的特征是: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较短,长短轴之比低;余震震源机制和主震震源机制相比变化大。其余9个是俯冲带上的板缘地震序列,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较长;震源深度下限超过地壳,可以达到70km以下(第10号序列例外);主震的震源机制受俯冲带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控制。但是这些地震序列又分为两种情况:(1)有5个地震序列,其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走向和俯冲带的走向相同;(2)有4个地震序列,其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走向和俯冲带俯冲方向相同,即和俯冲带的走向垂直。前者的特征是;震中分布区域的长短轴之比高;余震震源机制和主震震源机制相比除了序列初期的个别地震外,差异甚小。而后者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些地震序列震中分布区域的长短轴之比低,个别地震序列后期余震震源机制和主震震源机制的差别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 地震序列 地震 地震 地震 震源
下载PDF
我拿什么献给你,邢台地震五十年?
7
作者 李钦祖 《华北地震科学》 2017年第1期78-80,84,共4页
笔者回顾了邢台地震50年来自己对地震预测的深刻认识,总结出我国板内地震不同于板缘地震的研究特色,指出应尽快建立板内地震学,以期提炼出板内地震的本质特征,为我国的地震预测研究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邢台地震 地震 地震
下载PDF
马尼拉海沟俯冲带板缘地震特征及衰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旭 周少辉 《华南地震》 2022年第1期86-96,共11页
俯冲带通常位于陆地板块与海洋板块或者海洋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在南海海域,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对中国海洋战略及近海重大工程的实施位置至关重要。在缺少实际地震数据的前提下,为分析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地震动及... 俯冲带通常位于陆地板块与海洋板块或者海洋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在南海海域,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对中国海洋战略及近海重大工程的实施位置至关重要。在缺少实际地震数据的前提下,为分析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地震动及其衰减关系特征,通过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该俯冲带地震动,分析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及反应谱特点,同时分别基于模拟数据和衍生方法,建立了马尼拉海沟俯冲带板缘地震动衰减关系。结果表明:峰值加速度(PGA)及短周期反应谱(Sa)的衰减关系模拟方法与衍生方法差异较小,都能适用,长周期反应谱的地震动衰减关系以衍生方法结果为准。由此建立的俯冲带板缘地震动衰减关系可以为南海海洋战略中近海工程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尼拉海沟 俯冲带 地震 衰减关系
下载PDF
强震机理与预测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9
作者 张璇 田秀丰 +1 位作者 汤倩 徐钦 《甘肃科技》 2014年第7期66-69,87,共5页
强烈地震以其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性给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作为全球强震活动最频繁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所面临的防震减灾形势尤为严峻。通过地震预测和预测基础上的防御来减轻地震灾害,是防震减灾的最基... 强烈地震以其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性给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作为全球强震活动最频繁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所面临的防震减灾形势尤为严峻。通过地震预测和预测基础上的防御来减轻地震灾害,是防震减灾的最基本途径。近年来,对地震预测的研究受到了各国地质专家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简要总结了我国在强震机理与预测方面所开展的基础研究及主要进展,分析了板内地震与板缘地震的差异,介绍了张国民研究员提出的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科学假说以及岳中琦博士提出的地震发震断陷沉积盆地缝洞高压天然气体沿低强度面致破裂岩体、再隆起地层反弹理论,并且从板块运动、块体运动与变形、深浅构造关系3个层次着手,研究强震孕育发生的物理模式和前兆机理,探讨强震孕育的深部环境及预测方法。尽管目前的研究及所取得的进展还是初步的,但其为探索强震成因机理、强震孕育发生的物理过程提供了许多科学启示,也为强震预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强震机理 活动地块 地震 地震 强震预测
下载PDF
西南太平洋地区地震序列的特征
10
作者 刁桂苓 陈敬伟 +3 位作者 孙佩卿 张彦清 于利民 李钦祖 《华南地震》 1998年第4期1-8,共8页
共搜集到 1984~ 1990年西南太平洋地区 12个板缘地震序列。多数地震序列的特征是 :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较长并且随主震震级和序列中强震次数而增加 ;震中分布区域的长、短轴长度的比值较高 ;地震序列的余震震源机制和主震的差异不大 ;... 共搜集到 1984~ 1990年西南太平洋地区 12个板缘地震序列。多数地震序列的特征是 :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较长并且随主震震级和序列中强震次数而增加 ;震中分布区域的长、短轴长度的比值较高 ;地震序列的余震震源机制和主震的差异不大 ;震源深度下限超过地壳 ,可达 70km以上。走滑型主震占的比例低 ,高倾角滑动面的走向既有与俯冲带走向平行的也有横切的 ,个别逆冲型地震的断层面走向横切俯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地震 震源机制 西南太平洋
下载PDF
日本海沟S-net台网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模型研究
11
作者 谭景阳 颜仕龙 +2 位作者 陈灯红 张齐 陈柳灼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6-200,共15页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该文基于日本海沟大型海底台网S-net的海域俯冲带板缘地震动数据库,建立了俯冲带地区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预测模型,分析了板缘地震的海陆地震动模型差异。在地震动模型中考虑了与场...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该文基于日本海沟大型海底台网S-net的海域俯冲带板缘地震动数据库,建立了俯冲带地区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预测模型,分析了板缘地震的海陆地震动模型差异。在地震动模型中考虑了与场地信息有关的台站水深和沉积层厚度。由于海底台站的埋设方式不同,在模型中将台站按埋设和未埋设进行区分,通过回归分析和参数平滑建立了考虑震源类型、矩震级、震源深度、断层距、水深、沉积层厚度和埋设方式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预测模型。通过对事件内残差进行分离,给出了研究区域的海底板缘模型单台标准差,可用于特定场点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该文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模型可为考虑震源类型的海域区划和海域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 俯冲带地震 预测模型 随机效应模型 海域工程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模型融合策略的日本俯冲带板缘地震动预测
12
作者 党浩天 王自法 +4 位作者 赵登科 位栋梁 王祥琪 WANG Jianming 李兆焱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5,共16页
高精度的地震动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地震灾害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传统回归方法构建地震动预测模型时提前设定了方程的形式,此种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反映地震动传播过程中的复杂规律,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应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地震... 高精度的地震动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地震灾害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传统回归方法构建地震动预测模型时提前设定了方程的形式,此种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反映地震动传播过程中的复杂规律,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应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地震动预测模型。但采用单一的机器学习算法,难以从数据中捕捉到更多规律,最终导致模型精度难以提升。本文基于日本KiK-net和K-Net强震台网收集到的俯冲带板缘地震动记录,使用Stacking模型融合策略,以LightGBM、XGBoost和CatBoost算法作为基学习器,线性回归算法作为元学习器,引入客观且高效的贝叶斯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最终训练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日本俯冲带板缘地震动预测的融合模型Stacking-Interface。对比分析所提出模型、单一机器学习模型和传统模型,发现机器学习模型的精度普遍高于传统模型,且相较于单一的机器学习模型,融合模型的预测能力有一定的提升;通过与实际地震动记录的对比和特征参数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靠性和泛化能力。研究方法和结果能够为地震风险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预测 STACKING 俯冲带地震 部分依赖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