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式高墩的滑模施工
1
作者 石治峰 《山西建筑》 2004年第14期85-86,共2页
就板式高墩的滑模施工技术 ,从施工工艺、注意事项、质量保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指出高墩滑模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板式 滑模施工 施工工艺
下载PDF
铁路桥梁新型柱板式高墩双柱模型的抗震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周雁群 张晔芝 +1 位作者 叶梅新 刘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06-2514,共9页
采用往复荷载下的钢筋和混凝土本构,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研究铁路桥梁新型柱板式高墩双柱模型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延性及耗能等抗震性能,研究墩柱截面形式、腹板厚度、墩柱配筋率对这些特性的影响。通过对4个缩尺模型的... 采用往复荷载下的钢筋和混凝土本构,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研究铁路桥梁新型柱板式高墩双柱模型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延性及耗能等抗震性能,研究墩柱截面形式、腹板厚度、墩柱配筋率对这些特性的影响。通过对4个缩尺模型的拟静力试验,进一步研究轴压比、腹板厚度和水平加载制度等对柱板式高墩破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结果可靠,新型柱板式高墩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 往复荷载 滞回曲线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下载PDF
铁路柱板式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抗风性能及P-Δ效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敦 黄龙 +1 位作者 陈彪 贾登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27,共4页
以在建黄韩侯铁路的纵目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重点分析铁路柱板式高墩连续刚构桥梁施工阶段的抗风性能及P-Δ效应(重力二阶效应)。结果表明,新型柱板式桥墩在施工阶段抗风性能良好,全桥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在最大悬... 以在建黄韩侯铁路的纵目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重点分析铁路柱板式高墩连续刚构桥梁施工阶段的抗风性能及P-Δ效应(重力二阶效应)。结果表明,新型柱板式桥墩在施工阶段抗风性能良好,全桥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在最大悬臂阶段和全桥合龙阶段侧向位移较大。在同时考虑风荷载作用和P-Δ效应的情况下,桥墩顶部侧向位移和悬臂根部的位移、应力都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板式 施工阶段 抗风分析P-△效应
下载PDF
竖向地震作用下柱板式高墩桥梁P-Δ效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敦 陈彪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4年第2期76-79,共4页
以在建的黄韩侯铁路线上纵目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反应谱法重点分析了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新型柱板式高墩的P-Δ效应影响规律,同时引入稳定指标定量分析了P-Δ效应的放大效果。结果表明,在同时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 以在建的黄韩侯铁路线上纵目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反应谱法重点分析了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新型柱板式高墩的P-Δ效应影响规律,同时引入稳定指标定量分析了P-Δ效应的放大效果。结果表明,在同时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和P-Δ效应之后,柱板式桥墩的位移和内力有明显增大,这种影响随着墩高的增加而加强,可以用稳定指标来进行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 竖向地震作用 P-Δ效应 稳定指标
下载PDF
柱板式空心高墩日照温度场试验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顾皓玮 虞庐松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28-32,共5页
通过对某柱板式空心高墩温度场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得出混凝土空心墩日照温度场分布规律.依据实测数据、气象学和传热学确定桥墩温度场有限元模拟的热物理参数与边界条件,建立符合实际温度状态的ANSYS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 通过对某柱板式空心高墩温度场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得出混凝土空心墩日照温度场分布规律.依据实测数据、气象学和传热学确定桥墩温度场有限元模拟的热物理参数与边界条件,建立符合实际温度状态的ANSYS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与适用性.选取最不利温差分布进行函数拟合,提出符合西北地区或气候相似区域的柱板式空心墩温度梯度模式,为空心高墩的温度荷载标准制定及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空心 日照温度场 温度梯度 ANSYS
下载PDF
铁路新型柱板式高墩抗震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子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44-1944,共1页
桥梁作为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外研究表明,对于高烈度山区,修建空心高墩桥梁将更为经济、合理;传统铁路高墩截面尺寸通常设计得很大以防止高墩桥梁在墩顶产生较大的墩顶位移,但墩身质量的增加往往对桥梁抗震性能是... 桥梁作为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外研究表明,对于高烈度山区,修建空心高墩桥梁将更为经济、合理;传统铁路高墩截面尺寸通常设计得很大以防止高墩桥梁在墩顶产生较大的墩顶位移,但墩身质量的增加往往对桥梁抗震性能是不利的。为解决传统空心高墩诸多不足,国内外先后提出了各种各样不同截面型式的新型高墩结构。在总结国内外高墩研究的基础上,我国设计人员首次采用了新型柱板式空心高墩,柱板式桥墩能在大量减少圬工量的同时,采用结构控制技术来提高其自身的抗震性能。柱板式桥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通过柱间板的开裂和破坏来延长结构周期和消散地震动能量,防止、减少框架柱破坏,进而提高桥梁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为深入研究该类桥墩的抗震性能及其抗震数值计算方法,以新型柱板式空心高墩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按相似原理,针对新型柱板式高墩的横桥向柱板、纵桥向柱板及纵桥向框架,共制作了8个1∶10缩尺模型构件,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研究了模型试件的破坏机制、滞回特性及刚度退化等结构抗震性能;并通过拟静力试验获得了柱板式结构的破坏模式。由于通风孔口应力集中和应力扰动的影响,柱间板通风孔为结构受力的薄弱部位,结构首先从通风孔处产生斜向45°剪切裂缝,随着荷载增加,斜裂缝不断延伸、扩展并伴有新斜裂缝产生,最终在板上出现相互交叉的网状裂缝。混凝土出现剥落及掉块。试验加载完成后,框架柱出现水平裂缝,但核心混凝土基本完整。从结构的破坏模式来看,板主要受剪产生剪切裂缝,框架柱受弯产生弯曲裂缝。从模型拟静力试验滞回曲线的形状来看,曲线呈中部"捏缩"状,模型结构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地震耗能能力。从模型拟静力试验的等效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新型柱板式 模型试验 二元件模型 实体模型 破坏机制 滞回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