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漆酶催化交联对纸张湿强度及纤维微细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鹏 谢益民 范建云 《纸和造纸》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42,共4页
研究漆酶体系作用下松柏醇葡萄糖苷对纸张湿强度的增强,分析了未漂浆卡伯值的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纤维的微细结构。结果表明:经松柏醇葡萄糖苷处理后的纸张湿强度大幅度提高,最多提高了2.037倍,但对纸张的干强度没有明显提高。纸... 研究漆酶体系作用下松柏醇葡萄糖苷对纸张湿强度的增强,分析了未漂浆卡伯值的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纤维的微细结构。结果表明:经松柏醇葡萄糖苷处理后的纸张湿强度大幅度提高,最多提高了2.037倍,但对纸张的干强度没有明显提高。纸张的后续高温干燥处理,能明显提高纸张的湿强度,湿强度从3.18N·m·g-1提高到8.6N·m·g-1。随着松柏醇葡萄糖苷量的增加,未漂浆的卡伯值也随着增加。此外,未漂浆经过松柏醇葡萄糖苷处理后,在纤维表面有突起物质和游离的大块状物质,在纤维交叉的地方有黏状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酶 松柏葡萄糖 未漂硫酸盐浆 湿强度
原文传递
木质素脱氢聚合物生物合成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海涛 谢益民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模拟自然条件,以松柏醇葡萄糖苷为原料,在β-葡萄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存在下,分别用混合法和滴加法,来合成木质素脱氢聚合物(DHP)。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FT-IR、13CNMR与1HNMR分析,发现混合法所得DHP中β-5结构含量略高... 模拟自然条件,以松柏醇葡萄糖苷为原料,在β-葡萄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存在下,分别用混合法和滴加法,来合成木质素脱氢聚合物(DHP)。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FT-IR、13CNMR与1HNMR分析,发现混合法所得DHP中β-5结构含量略高,而滴加法所得DHP中β-O-4结构含量较高。从GPC分析可以得到,混合法DHP的相对分子质量(Mr)低于滴加法DHP的Mr。从而,说明滴加的方法优于直接混合的方法。证实了β-O-4,β-β,β-5,β-1为DHP中的主要结构单元,此外还含有大量的松柏醇结构、少量香草醛及带有亚甲基结构的苯丙烷结构和以醚键与木质素相结合的少量碳水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柏葡萄糖 木质素脱氢聚合物 混合法 滴加法
下载PDF
未漂硫酸盐浆过氧化物酶催化交联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鹏 谢益民 范建云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6,共4页
低卡伯值未漂硫酸盐阔叶木浆与松柏醇葡萄糖苷在过氧化物酶体系存在下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脱氢聚合物(DHP)及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用红外光谱和高分辨率CP/MAS13C-NMR对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HP-碳水化合物复... 低卡伯值未漂硫酸盐阔叶木浆与松柏醇葡萄糖苷在过氧化物酶体系存在下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脱氢聚合物(DHP)及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用红外光谱和高分辨率CP/MAS13C-NMR对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中DHP结构单元之间主要通过β-O-4、β-β、β-5和β-1方式连接,DHP结构单元还通过缩醛键、苯甲酯键和苯甲醚键与浆中碳水化合物相连;经过松柏醇葡萄糖苷处理后,纸张的干强度提高不大,但湿强度为空白样的2.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漂硫酸盐浆 过氧化物酶 松柏葡萄糖 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 交联
下载PDF
松柏醇葡萄糖苷用于提高纸张物理强度的研究
4
作者 赵芳 谢益民 +1 位作者 李锦 王松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在过氧化物酶的体系下利用木素前驱物松柏醇葡萄糖苷与果胶和葡苷聚糖的复合体来提高纸张的强度。生成的复合体由于有木素,在酶的作用下与纤维上的碳水化合物及残余木素聚合,从而将果胶与葡苷聚糖联接到纤维上,使得果胶-葡苷... 本文研究了在过氧化物酶的体系下利用木素前驱物松柏醇葡萄糖苷与果胶和葡苷聚糖的复合体来提高纸张的强度。生成的复合体由于有木素,在酶的作用下与纤维上的碳水化合物及残余木素聚合,从而将果胶与葡苷聚糖联接到纤维上,使得果胶-葡苷聚糖-DHP复合体与纤维接枝、缠绕和互穿,从而提高纸张的强度。经过处理后的纸张有明显的干强度提高,湿强度有很大的提高,湿抗张指数从2.13 N·m/g提高到4.53 N·m/g,提高了112.7%。从处理后的浆的红外谱图及核磁谱图的分析表明:松柏醇葡萄糖苷在纤维表面生成了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DHP结构单元之间主要通过β-O-4、β-β和β-5方式相连接;DHP与碳水化合物之间主要是通过苯甲酯键和苯甲醚键相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素 松柏葡萄糖 果胶 湿强
下载PDF
未漂硫酸盐针叶木浆漆酶催化交联的研究(Ⅰ)——松柏醇葡萄糖苷与未漂浆的反应机理
5
作者 王鹏 谢益民 范建云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10,共7页
采用红外光谱和高分辨率CP/MAS13C-NMR研究了松柏醇葡萄糖苷与未漂硫酸盐针叶木浆在漆酶体系作用下的聚合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漆酶体系作用下,松柏醇葡萄糖苷能够与未漂硫酸盐浆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脱氢聚合物(Dehydrogenation Polymer,... 采用红外光谱和高分辨率CP/MAS13C-NMR研究了松柏醇葡萄糖苷与未漂硫酸盐针叶木浆在漆酶体系作用下的聚合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漆酶体系作用下,松柏醇葡萄糖苷能够与未漂硫酸盐浆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脱氢聚合物(Dehydrogenation Polymer,DHP)及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DHP结构单元之间主要通过β-O-4、β-β和β-5方式相连接;DHP与碳水化合物之间是通过苯甲酯键和苯甲醚键相连。这些结果也表明,纤维之间除了氢键连接外,还可以通过DHP及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型式连接起来,从而提高纸张的湿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柏葡萄糖 漆酶 未漂硫酸盐浆 DHP 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
下载PDF
植物纤维复合胞间层的修复及纸页强度的提高
6
作者 王鹏 乐喜 +2 位作者 叶哲孜 吴晨曦 谢益民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71-75,共5页
研究了低卡伯值未漂硫酸盐阔叶木浆在过氧化物酶体系存在下,与松柏醇葡萄糖苷及果胶发生共聚反应,生成脱氢聚合物(DHP)及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并利用^(13)C-NMR分析了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的结构。结果表明: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中DHP... 研究了低卡伯值未漂硫酸盐阔叶木浆在过氧化物酶体系存在下,与松柏醇葡萄糖苷及果胶发生共聚反应,生成脱氢聚合物(DHP)及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并利用^(13)C-NMR分析了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的结构。结果表明: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中DHP结构单元之间主要通过β-O-4、α-O-4、β-β、β-5和β-1方式相连接,DHP结构单元还通过苯甲醚键、苯甲酯键和少量缩醛键与纸浆纤维和果胶相连。纤维胞间层经过修复后,纸张的强度有明显提高。纸张的干强度和湿强度分别提高37.5%和166.3%。木素前驱物可以与果胶及纸浆纤维中的多糖有效地发生共聚,使得纤维复合胞间层得到修复,因而提高纸张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胞间层 松柏葡萄糖 DHP-碳水化合物复合体
原文传递
植物纤维与木素模型物的化学-生物法共聚的研究
7
作者 薛菁雯 赵芳 吕传山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本论文合成了松柏醇葡萄糖苷,并且以植物纤维为基体,添加适量的木素前驱物松柏醇葡萄糖苷,采用木素过氧化物酶、β-葡萄糖苷酶和葡萄糖氧化酶为主的催化作用体系,使得纤维之间形成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并促使纤维之间发生共聚。通过测... 本论文合成了松柏醇葡萄糖苷,并且以植物纤维为基体,添加适量的木素前驱物松柏醇葡萄糖苷,采用木素过氧化物酶、β-葡萄糖苷酶和葡萄糖氧化酶为主的催化作用体系,使得纤维之间形成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并促使纤维之间发生共聚。通过测定酶催化处理纤维的纸张强度来反映植物纤维中LCC连接的存在。结果表明松柏醇葡萄糖苷在漆酶体系下能提高纸张强度,说明了在植物纤维中有LCC的生成,其较合理的用量是10%,在此条件下,处理后的纸张湿强度提高了1.935倍,但纸张的干强度没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C 松柏葡萄糖 漆酶 湿强度
下载PDF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杜仲盐制前后差异性成分 被引量:2
8
作者 唐瑞 吴杭莎 +5 位作者 李亚飞 赵明方 方可儿 张海瑞 葛卫红 杜伟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8-1531,共14页
目的通过超高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riple-TOF-MS)对杜仲盐制前后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差异性成分。方法利用UPLC-Triple-TOF/MS检测杜仲中的化学成分,液相采用Waters HSS-T3色谱柱(150 mm×2.1 mm,1.8μm),以0... 目的通过超高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riple-TOF-MS)对杜仲盐制前后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差异性成分。方法利用UPLC-Triple-TOF/MS检测杜仲中的化学成分,液相采用Waters HSS-T3色谱柱(15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柱温为50℃;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3µL。质谱采用负离子扫描模式采集数据,根据一级准分子离子与二级碎片离子信息进行化合物的分析与鉴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杜仲盐制前后进行差异成分分析。结果共解析出杜仲中52种成分,结合OPLSDA筛选出14个影响杜仲盐制前后质量的潜在差异性成分,分别为京尼平苷、绿原酸、杜仲醇、桃叶珊瑚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酸、京尼平、eucomoside B、异绿原酸C、teuhircoside硫酸脂、橄榄素二葡萄糖苷、丁香脂素二葡萄糖苷、中脂素二葡萄糖苷和去氢二松柏醇葡萄糖苷。结论建立了杜仲盐制前后化学成分定性分析方法,筛选出盐制前后杜仲质量变化的潜在差异性成分,为杜仲盐制的增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杜仲质量控制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盐制 UPLC-Triple-TOF/MS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差异性成分 京尼平 绿原酸 杜仲 桃叶珊瑚 松脂葡萄糖 京尼平 京尼平 eucomoside B 异绿原酸C teuhircoside硫酸脂 橄榄素二葡萄糖 丁香脂素二葡萄糖 中脂素二葡萄糖 去氢二松柏葡萄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