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杨门男将演变成杨门女将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建宏 《长沙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8-12,共5页
本文考察杨门男将史实,澄清一些关于杨家将的错误认识,认为杨门男将在明代中期演变成女将,而演化的文化意蕴在于披着封建礼教———"忠孝节烈"的外衣,来宣传妇女独立意识;同时,也是对宋代以来在对外族入侵过程中"雌了男... 本文考察杨门男将史实,澄清一些关于杨家将的错误认识,认为杨门男将在明代中期演变成女将,而演化的文化意蕴在于披着封建礼教———"忠孝节烈"的外衣,来宣传妇女独立意识;同时,也是对宋代以来在对外族入侵过程中"雌了男儿"的一种绝妙的讽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门男将 杨门女将 妇女独立意识 文化意蕴
下载PDF
评《杨家府演义》的崭新妇女观 被引量:5
2
作者 曾良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33-37,共5页
在众多的讲史小说和英雄传奇中,唯有《杨家府演义》摆脱了“女人祸水”论的窠臼,表现了崭新的妇女观,智勇兼备、胆识谋略、在战场上的突出作用和对爱情婚姻的大胆追求等方面即其小说进步妇女观的体现。
关键词 杨门女将 智勇兼备 胆识过人 爱情婚姻
下载PDF
家风:一种可贵的教育资源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永和 《现代教学》 2014年第5X期63-65,共3页
最近,"家风"成为一个热词,从深宅大院走出来,走进了千家万户,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笔者以为,"家风"是一种既重要又必要的教育资源,不可或缺,值得深入研究。一、家风——一种优秀的家庭文化"家风... 最近,"家风"成为一个热词,从深宅大院走出来,走进了千家万户,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笔者以为,"家风"是一种既重要又必要的教育资源,不可或缺,值得深入研究。一、家风——一种优秀的家庭文化"家风"就是"门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换句话说,"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尚、风格等。"家风"有别于"家训",因为"家训"是成文的,可以写出来;而"家风"却是通过家里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家风"也有别于"家规","家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行举止 主流价值观 精忠报国 蒸馒头 杨门女将 主一 在校时间 主观努力 忠君爱国 告诉我
下载PDF
杨家将考辨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捷民 《天津社会科学》 1987年第2期92-96,共5页
“杨家将”中,杨业领诸子率宋军在幽州大战辽军、六郎延昭镇守三关、延昭孙文广征西等事,虽来自戏剧、小说,但是否为真实历史,史学界见解不一。这是应该按史实予以辨证的。一、杨业及其子孙杨业亦称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曾任云... “杨家将”中,杨业领诸子率宋军在幽州大战辽军、六郎延昭镇守三关、延昭孙文广征西等事,虽来自戏剧、小说,但是否为真实历史,史学界见解不一。这是应该按史实予以辨证的。一、杨业及其子孙杨业亦称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曾任云州(山西大同)观察使等职,多次大败辽国。后与辽战时,由于主将潘美(仁美)及护军王侁忌业功,临战不救,业以寡不敌众战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家将 杨业 穆桂英 抗辽 考辨 太君 耶律休哥 杨门女将 郡主 小说
原文传递
改编:在传统与时代之间 看京剧《五女拜寿》
5
作者 张伟品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共2页
改编、移植地方戏曲剧种的作品,是京剧剧目建设的重要渠道,也是戏曲艺术各剧种间交流、对话的重要途径。在国家京剧院的历史上,这种改编和移植代有所出,如改编自碗碗腔《女巡按》的《谢瑶环》、由同名川剧移植的《柳荫记》以及由扬剧《... 改编、移植地方戏曲剧种的作品,是京剧剧目建设的重要渠道,也是戏曲艺术各剧种间交流、对话的重要途径。在国家京剧院的历史上,这种改编和移植代有所出,如改编自碗碗腔《女巡按》的《谢瑶环》、由同名川剧移植的《柳荫记》以及由扬剧《百岁挂帅》改编的《杨门女将》等。典型如梅兰芳先生最后的创作《穆桂英挂帅》,也是改编自豫剧同名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先生 剧目建设 碗碗腔 杨门女将 《穆桂英挂帅》 豫剧 扬剧 传统与时代
原文传递
《锁麟囊》与《杨门女将》的审美特点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晓鑫 《福建艺术》 2012年第5期52-54,共3页
作为国家京剧院前辈剧作家范钧宏和翁偶虹先生的代表性作品,《锁麟囊》与《杨门女将》都是艺术家所处时代审美和个人意趣交织而成的艺术奇葩。关于这两个剧目审美特点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在此仅浅析两剧的四点异同之处。
关键词 杨门女将 《锁麟囊》 审美特点 艺术家 翁偶虹 剧作家 京剧院 剧目
下载PDF
从“烈女”走向“现代女性”:湘剧《夫人如见》中的三重凝视
7
作者 魏睿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共3页
自古以来,塑造深明大义有家国担当的“烈女”是戏曲作品热衷于表现的对象,从史书中记载的聂嫈哭弟、缇萦救父,到传说的花木兰、杨门女将,有慷慨赴义之烈女,有继承男性壮志、终身不嫁之烈女,皆被创作为诸多戏曲剧目。清末的“戊戌六君子... 自古以来,塑造深明大义有家国担当的“烈女”是戏曲作品热衷于表现的对象,从史书中记载的聂嫈哭弟、缇萦救父,到传说的花木兰、杨门女将,有慷慨赴义之烈女,有继承男性壮志、终身不嫁之烈女,皆被创作为诸多戏曲剧目。清末的“戊戌六君子”致力于维新变法而惨遭斩首,正史的记载、学者的研究和民间演义、野史传说,基本上将六君子捧上了令人敬仰的革命烈士的崇高地位,他们背后的夫人和家人形象也在后世笔下变得贞烈、壮烈,随之诞生了烈女形象,包括谭嗣同的遗孀李闰、林旭遗孀沈鹊应,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门女将 戏曲剧目 维新变法 戏曲作品 六君子 现代女性 慷慨赴义 谭嗣同
原文传递
南北深度融合 创新京剧武戏——黑龙江省京剧院新编历史京剧《王怀女》成功首演
8
作者 孟飞雪 《中国京剧》 2024年第8期68-71,F0002,共5页
名震天下的“杨家媳”、重任在身的“先锋将”、屡建奇功的“巾帼帅”……日前,由黑龙江省京剧院精心打造的新编历史京剧《王怀女》成功首演,首次将“杨门女将”中战力第一的“王怀女”搬上京剧舞台,致敬“马革裹尸、精忠报国”的民族英... 名震天下的“杨家媳”、重任在身的“先锋将”、屡建奇功的“巾帼帅”……日前,由黑龙江省京剧院精心打造的新编历史京剧《王怀女》成功首演,首次将“杨门女将”中战力第一的“王怀女”搬上京剧舞台,致敬“马革裹尸、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赢得台下观众和专家的高度认可,演出现场掌声如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出现场 杨门女将 精忠报国 京剧武戏 台下观众 深度融合 屡建奇功 民族英雄
原文传递
秦腔唱词英译的互文性关照——以《杨门女将》英译本为例
9
作者 李庆明 张玉涵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秦腔,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其唱词既涵盖了古典辞赋、民间歌谣、话本小说、说唱文学,又与西北乡土文化水乳交融,具有极强的互文性特征。从互文性角度出发,基于秦腔《杨门女将》译本之化用、音韵、意象、典故、方言等英译的... 秦腔,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其唱词既涵盖了古典辞赋、民间歌谣、话本小说、说唱文学,又与西北乡土文化水乳交融,具有极强的互文性特征。从互文性角度出发,基于秦腔《杨门女将》译本之化用、音韵、意象、典故、方言等英译的互文性关照,尝试提出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秦腔互文性翻译框架,为秦腔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唱词 杨门女将 互文性 英译
下载PDF
巾帼英姿映古韵 戏里春秋话忠魂——老艺术家谈《杨门女将》教排体悟
10
作者 责任编辑:徐俊菲、闫彬彬、刘昊、韩雨晴 《中国京剧》 2024年第9期33-39,共7页
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国家京剧院(原中国京剧院)创排了京剧《杨门女将》,该剧历经几代艺术家演绎,深受观众喜爱,不仅丰富了剧院的艺术风格,还培养了一批京剧人才,成为当代京剧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关键词 中国京剧院 杨门女将 京剧史 老艺术家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古韵呈新辉 杨门启新章——青年演员谈《杨门女将》学演心得
11
作者 责任编辑:徐俊菲、闫彬彬、刘昊、韩雨晴 《中国京剧》 2024年第9期40-46,共7页
姜美伊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作为国家京剧院青年团的一名青年演员,这次有机会能够在青春版《杨门女将》中担任穆桂英的扮演者,这于我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是非常有难度的挑战。《杨门女将》是国家京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经过了... 姜美伊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作为国家京剧院青年团的一名青年演员,这次有机会能够在青春版《杨门女将》中担任穆桂英的扮演者,这于我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是非常有难度的挑战。《杨门女将》是国家京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经过了老一辈艺术家的千锤百炼,并通过一代又一代前辈艺术家薪火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桂英 杨门女将 老一辈艺术家 扮演者 薪火相传 青春版 保留剧目 千锤百炼
原文传递
民族关系与历史剧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寿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Z1期30-33,共4页
去年二月二十二日《光明日报》上有一篇戏剧评论,称《杨门女将》等戏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我觉得这类提法不合适。这里就民族关系与历史剧的问题,我把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谈出来,和同志们一起研究讨论,希望... 去年二月二十二日《光明日报》上有一篇戏剧评论,称《杨门女将》等戏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我觉得这类提法不合适。这里就民族关系与历史剧的问题,我把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谈出来,和同志们一起研究讨论,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历史剧 爱国主义精神 戏剧评论 杨门女将 少数民族 民族利益 民族矛盾 民族战争 民族英雄
下载PDF
《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形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柏梁 《中国京剧》 1998年第6期15-17,共3页
六十年代初,由中国京剧院根据民间传说《十二寡妇征西》和扬剧《百岁挂帅》整理、改编,并在此基础上创作演出的《杨门女将》,已经成为中国京剧院新编京剧的代表作和看家戏。该剧展示了中国京剧院的丰厚的创作实力和强大的演出阵容,... 六十年代初,由中国京剧院根据民间传说《十二寡妇征西》和扬剧《百岁挂帅》整理、改编,并在此基础上创作演出的《杨门女将》,已经成为中国京剧院新编京剧的代表作和看家戏。该剧展示了中国京剧院的丰厚的创作实力和强大的演出阵容,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新的京剧经典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桂英 杨门女将 英雄传奇 太君 戏剧冲突 中国京剧 动态发展 主要人物 文化品位 女性情怀
原文传递
塑造人民群众的形象 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宁富根 《上海戏剧》 1961年第2期16-18,共3页
本刊自去年10月号起,络续发表了有关历史剧讨论的文章,就新编历史剧的创作理想问题,进行探讨。这些文章发表后,巳引起一些争论,例如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历史剧如何表现人民群众的作用、历史人物的局限性等问题,或存在着原则分... 本刊自去年10月号起,络续发表了有关历史剧讨论的文章,就新编历史剧的创作理想问题,进行探讨。这些文章发表后,巳引起一些争论,例如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历史剧如何表现人民群众的作用、历史人物的局限性等问题,或存在着原则分歧,或在原则上无分歧,在具体分析上则有不同着法。本期刊登的三篇文章,其中两篇是针对前几期发表的文章,或提出商榷意见,或对批评提出答辩和反批评。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均有深入一步探讨的必要,因此期望戏剧界、史学界及广大读者都来踊跃参加讨论。最近,编辑部又络续收到不少读者关于历史剧讨论的来稿。这些来稿反映出读者较多地关心到新编历史剧如何表现人民群众的作用问题。无疑的,今天编写历史剧,必须体现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但对于剧作者来说,在处理各种历史题材时,如何正确体现它,对戏剧理输批评工作者来说,如何运用它去正确评析具体剧目?在实践中就有许多值得探讨和商榷之处。本刊曾发表鲍志伸《对电影<杨门女将>的一点意见》,(请参阅去年11月号)一文,就引起了卫明、徐进的不同意见。这一期发表宁富根一文,此文作者的观点,不仅与鲍志伸抱有同样看法,而且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来稿的共同看法。我们发表它,正是期望大家就这个问展开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历史剧 创作理想 人民群众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杨门女将 历史剧创作 历史人物 历史题材 民族战争
下载PDF
王青:导演是一门隐身的艺术
15
作者 傅谨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8,共2页
我是从王青为陕西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导演秦腔《杨门女将》开始关注她的,其实当时她已经有数部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反响。犹记当年,陕西戏曲研究院的朋友很急切地给我介绍这位青年女导演,对她的导演水平和才华交口称赞。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又... 我是从王青为陕西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导演秦腔《杨门女将》开始关注她的,其实当时她已经有数部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反响。犹记当年,陕西戏曲研究院的朋友很急切地给我介绍这位青年女导演,对她的导演水平和才华交口称赞。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又陆陆续续看过她的很多部作品,尤其是近年里很有影响的上党梆子《太行娘亲》。但有意思的是,其中很多戏曲作品曾经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我当时并没有特别在意导演的名字,更不曾因欣赏这些优秀作品,而对王青的导演风格形成清晰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总结。直到《太行娘亲》出现,我才有机会重新梳理多年来对王青作品的感受,逐渐意识到王青在这个时代毋庸置疑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研究院 导演风格 上党梆子 女导演 杨门女将 感性认知 戏曲作品 理性总结
原文传递
艺脉赓续 薪火相传——国家京剧院30年24次赴台演出架起两岸文化桥梁
16
作者 鲍婧 《中国京剧》 2023年第12期83-85,共3页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3日,国家京剧院80人演出团组第24次赴台湾地区演出,活动于中秋国庆双节佳期亮相台北。今年也是国家京剧院赴台演出三十周年,作为疫情开放后内地首个赴台演出团,国家京剧院派出京剧名家于魁智、李胜素领衔的强劲阵容...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3日,国家京剧院80人演出团组第24次赴台湾地区演出,活动于中秋国庆双节佳期亮相台北。今年也是国家京剧院赴台演出三十周年,作为疫情开放后内地首个赴台演出团,国家京剧院派出京剧名家于魁智、李胜素领衔的强劲阵容,在台北两厅院戏剧院连演六天,演出《杨门女将》《龙凤呈祥》《锁麟囊》等经典传统大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名家 于魁智 《锁麟囊》 李胜素 杨门女将 薪火相传 经典传统 《龙凤呈祥》
原文传递
当下内地电影的反同质化策略及“台湾动力”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卫防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9,共3页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商业大片已经成为电影产业的支柱,而美学上也时有突破,这是不争的实事。可以说,当下中国电影的主体仍为商业大片。但商业大片诞生近十年来的同质化倾向一直为人诟病,并在2011年达到了总爆发,出现了《战国》、《关...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商业大片已经成为电影产业的支柱,而美学上也时有突破,这是不争的实事。可以说,当下中国电影的主体仍为商业大片。但商业大片诞生近十年来的同质化倾向一直为人诟病,并在2011年达到了总爆发,出现了《战国》、《关云长》、《白蛇传奇》、《画壁》、《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化 内地电影 台湾地区 中国电影 电影产业 杨门女将 商业 关云长
原文传递
戏曲中的杨门精神——观新编历史剧《杨门女将》有感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梦旋 《东方艺术》 2004年第S1期74-75,共2页
杨家将的故事可以算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经典的篇章,一代又一代的小说家用豪迈的笔墨描绘出荡气回肠的英雄血泪。不同于小说的直观写意,在戏曲的唱、念、做、打中,演员们用程式化、假定性的手法表现出历史剧不同一般的艺术魅力。在观看了... 杨家将的故事可以算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经典的篇章,一代又一代的小说家用豪迈的笔墨描绘出荡气回肠的英雄血泪。不同于小说的直观写意,在戏曲的唱、念、做、打中,演员们用程式化、假定性的手法表现出历史剧不同一般的艺术魅力。在观看了1960年中国京剧院电影版本的《杨家女将》后,我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一、剧情结构《杨门女将》是范钧宏和吕瑞明根据扬剧《百岁挂帅》改编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门女将 新编历史剧 戏曲艺术 艺术魅力 剧情结构 程式化 中国京剧 假定性 杨家将 性格塑造
原文传递
论京剧《杨门女将》和《穆桂英挂帅》的剧情冲突
19
作者 柳昕呈 《中国京剧》 2021年第5期78-79,共2页
京剧《杨门女将》和京剧《穆桂英挂帅》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排演的新编戏,二者的故事均为"杨门女将"题材,并且都表现了年近百岁的佘太君和老年穆桂英(按照古代的标准,穆桂英五十岁左右已经是标准的"老年")雄心仍在,依... 京剧《杨门女将》和京剧《穆桂英挂帅》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排演的新编戏,二者的故事均为"杨门女将"题材,并且都表现了年近百岁的佘太君和老年穆桂英(按照古代的标准,穆桂英五十岁左右已经是标准的"老年")雄心仍在,依然出征抗敌的故事。乍看之下,两出戏是同一题材,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比较接近,但是细细品析之下不难发现,二者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实际上是存在冲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桂英 人物设定 《穆桂英挂帅》 杨门女将 杨门女将 京剧 剧情冲突 排演
原文传递
《杨门女将》群英出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宁 《大众电影》 2002年第1期25-27,共3页
杨门女将巾帼不让须眉,奋战辽兵的英勇事迹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世人传颂,也曾被多次搬上戏剧舞台和大小银幕。眼下,由香港著名导演李国立投资2000万人民币,荟萃香港、台湾、大陆和新加坡四地演员共同拍摄的大型武侠巨片《杨门女将》再次将... 杨门女将巾帼不让须眉,奋战辽兵的英勇事迹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世人传颂,也曾被多次搬上戏剧舞台和大小银幕。眼下,由香港著名导演李国立投资2000万人民币,荟萃香港、台湾、大陆和新加坡四地演员共同拍摄的大型武侠巨片《杨门女将》再次将这些妇孺皆知的扬眉女子的英勇事迹再现荧屏。与以前香港“无线”台和“亚视”台拍摄的同名剧集不同的是.这部《杨门女将》主要关注的是14位女英豪从10多岁到30多岁这一段的戏,年龄层次上较以往年轻化,而且杨家四代人物重点写两代人:抛去第一代的佘太君和第四代的杨文广,该剧前半部重点描写了杨八妹和杨排风两个人物,而后半部则以穆桂英为主,在女人戏的基础上,前后加入杨安、杨宗保、杨六郎、杨四郎等几位男人配角戏,非常清新有致。主题是写女人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自强.并没有女人戏中一贯的阴暗面,战争是包装,感情为出发,在电视表现形式上更新,性格描写更人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门女将 英勇事迹 性格描写 配角戏 穆桂英 人性化 表现形式 年龄层次 两个角色 《神雕侠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