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两税法杂考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永年 《历史研究》 1981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唐德宗建中元年颁行两税法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许多历史教本对两税法本身并没有讲清楚。原因之一是史料掌握得不充分,一般喜欢用《旧唐书》卷一一八杨炎传里请作两税法的奏疏,而对《唐会要》卷八三租税所载实施两税法的正式诏令。
关键词 两税法 唐会要 户税 唐代 租庸调 册府元龟 杨炎 税额 州县 义仓
原文传递
“量出制入”与两税法的制税原则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明光 《历史研究》 1986年第1期89-99,共11页
杨炎在向唐德宗提议实行两税法的奏疏中,有著名的一段话:"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量出制入"的主张.这一主张是否真的成为建中元年颁行两税法的... 杨炎在向唐德宗提议实行两税法的奏疏中,有著名的一段话:"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量出制入"的主张.这一主张是否真的成为建中元年颁行两税法的制税原则呢?这是唐史乃至中国财政史研究都要回答的问题.许多学者的回答是肯定的,虽然其中评价有所不同.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税法 地方政府 财政原则 杨炎 唐后期 财政支出 定额 范文澜 中国经济思想史 税额
原文传递
试论唐后期的两税法改革与“随户杂徭”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明光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13,共6页
试论唐后期的两税法改革与“随户杂徭”陈明光唐朝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实行的“两税法”,是对赋税力役制度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而以往论述“两税法”一般只侧重于赋税方面,视角尚欠全面。关于两税法与财政管理体制的... 试论唐后期的两税法改革与“随户杂徭”陈明光唐朝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实行的“两税法”,是对赋税力役制度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而以往论述“两税法”一般只侧重于赋税方面,视角尚欠全面。关于两税法与财政管理体制的关系,我在《论唐朝两税预算的定额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法改革 两税法 代役金 唐后期 力役 财政管理体制 改革思路 德宗 包括在内 杨炎
下载PDF
《枕中记》主角原型三说质疑 被引量:5
4
作者 卞孝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9-55,共7页
中唐传奇作家沈既济,在政治上属于杨炎集团,与刘晏对立。德宗先除刘晏,后除杨炎,沈既济受杨炎牵连,遭到贬谪。因杨炎之死和自身前途莫测,沈既济大为灰心,撰《枕中记》,感叹富贵如梦,发出“窒吾欲”,以免杀身之祸的议论。本支援引史实,... 中唐传奇作家沈既济,在政治上属于杨炎集团,与刘晏对立。德宗先除刘晏,后除杨炎,沈既济受杨炎牵连,遭到贬谪。因杨炎之死和自身前途莫测,沈既济大为灰心,撰《枕中记》,感叹富贵如梦,发出“窒吾欲”,以免杀身之祸的议论。本支援引史实,反复论证,指出目前学术界以张说、郭子仪、元载为卢生原型三说,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子仪 杨炎 元载 旧唐书 中书令 新唐书 校书郎 高力士 吐蕃 玄宗
下载PDF
唐代税制和财政体制的改革 被引量:2
5
作者 翁俊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唐代税制和财政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唐后期、安史之乱爆发,全国编民大部流失,以征收人头税为主的租庸调制无法继续。经历数十年的摸索,从税人丁,经税资产,至税上地,最终确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合理体制,经宋至明、清而不改。唐前期... 唐代税制和财政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唐后期、安史之乱爆发,全国编民大部流失,以征收人头税为主的租庸调制无法继续。经历数十年的摸索,从税人丁,经税资产,至税上地,最终确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合理体制,经宋至明、清而不改。唐前期全国财政由中央统一掌管和调拨。战乱中,全国各地普遍设置节度使。与此相适应,唐朝财政体制也也改为“上供”、“留使”、“留州”的三分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间虽有波折,但至文宗、宣宗时,编户增加,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状况也有很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史之乱 第五琦 刘晏 杨炎 租庸调 两税法
下载PDF
唐中叶刘晏理财与两税法改革的再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马涛 周原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53,共8页
文章通过对唐中叶刘晏理财和杨炎两税法改革的回顾,认为以往研究者对刘晏和杨炎改革给予的正面评价需要再评价。刘晏所实施的以增强国营经济和提高国营经济效益的改革积极作用有限,在其死后其理财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两税法改革使得政... 文章通过对唐中叶刘晏理财和杨炎两税法改革的回顾,认为以往研究者对刘晏和杨炎改革给予的正面评价需要再评价。刘晏所实施的以增强国营经济和提高国营经济效益的改革积极作用有限,在其死后其理财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两税法改革使得政府开支无法受到有效约束,改革后果是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文章提出,评价一项改革政策的好坏不能以"公"(国营)或"私"(民营)为标准,而是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能以"新"或"旧"为依据,而是看其是否代表了广大百姓的利益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晏 国营理财 杨炎 两税法
原文传递
简论两税法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建玲 张洁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4-87,共4页
两税法是唐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适应当时土地集中、商品经济发展的赋役制度。两税法的总原则是“量出制入”,其主要特点是以资产定税。这一制度否定了“以丁身为本”的赋役制度,征税标准从人丁转移到土地资产,对唐朝后期的政治... 两税法是唐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适应当时土地集中、商品经济发展的赋役制度。两税法的总原则是“量出制入”,其主要特点是以资产定税。这一制度否定了“以丁身为本”的赋役制度,征税标准从人丁转移到土地资产,对唐朝后期的政治以及唐以后历代税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发展中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税法 杨炎 量出制入 资产定税
下载PDF
唐建中初年财政改革与党争关系新探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志贤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13-20,共8页
关键词 财政改革 两税法 刘晏 尚书省 杨炎 《资治通鉴》 租庸调制 国家财政 财政管理 税法改革
下载PDF
崖州何处在
9
作者 萧烟(文/图) 《现代青年》 2023年第7期72-74,共3页
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唐·杨炎,一首诗,道不尽一方边地的凝重苍凉,崖州由此名传四方。作为诗作者,权至宰相的杨炎在贬谪崖州途经鬼门关时即被赐死,最终未能登上海南岛。而作为与一个地方相关联的文化... 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唐·杨炎,一首诗,道不尽一方边地的凝重苍凉,崖州由此名传四方。作为诗作者,权至宰相的杨炎在贬谪崖州途经鬼门关时即被赐死,最终未能登上海南岛。而作为与一个地方相关联的文化符号,这首诗广为流传;尤其在崖州故地,衍生了不同版本,还出现了作者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作者 边地 文化符号 崖州 杨炎 苍凉 鬼门关 贬谪
原文传递
唐代两税法征收内容辨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柏传 陈作梁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43-48,共6页
唐代两税法的征收内容究竟是什么?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止。有的认为,两税即是户税①;有的认为,两税就是租庸调的转化②;而大多数则认为,两税是由户税和地税发展演变而来的③。这些看法都值得商榷。为此,本文也谈一点不成热的看法,以就... 唐代两税法的征收内容究竟是什么?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止。有的认为,两税即是户税①;有的认为,两税就是租庸调的转化②;而大多数则认为,两税是由户税和地税发展演变而来的③。这些看法都值得商榷。为此,本文也谈一点不成热的看法,以就正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税法 租庸调 杨炎 户税 赋税 居人 《唐会要》 地税 《册府元龟》 《旧唐书》
原文传递
关于唐德宗评价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玉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94-98,111,共6页
一种十分普遍的观点认为,从建中四年(783)开始,德宗对大臣表现出的比较严重的猜忌防范,是其本性猜忌所造成的。如《资治通鉴》卷227建中三年条认为:“上(德宗)性多忌”。《唐史论断》、《读通鉴论》也有类似观点,我认为这不合史实。 德... 一种十分普遍的观点认为,从建中四年(783)开始,德宗对大臣表现出的比较严重的猜忌防范,是其本性猜忌所造成的。如《资治通鉴》卷227建中三年条认为:“上(德宗)性多忌”。《唐史论断》、《读通鉴论》也有类似观点,我认为这不合史实。 德宗继位伊始并不猜忌防范大臣。史载“上初即位,庶务皆委宰司”,并希望宰臣们与他“戮力同心,以成大化”。任命崔祐甫为相后,“悉以国务委之”,并对他说:“朕与卿道合,天下细事,卿宜随便剖奏,无乃多疑朕也。”崔祐甫染疾卧病在家后,德宗也“大事必密咨以决焉”。但后来,德宗不再这样信任大臣,而是表现极其严重的对大臣的猜忌防范,但这种转变,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德宗在东宫为太子时,“受经于[张]涉。及即位之夕,召涉入宫,访以庶政,大小之事皆咨之。翌日,诏居翰林,恩礼甚厚,亲重莫比,自博士迁散骑常侍。上方属意宰辅,唯贤是择,故求人于不次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宗 唐德宗 陆贽 杨炎 李晟 刘晏 翰林学士 禁军 几个问题 张延赏
下载PDF
历史研究与理性思维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宝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3-22,共10页
本文强调理性是人的最高本质,是灵魂。思维只有达到理性的境界,才有可能对自然、社会进行科学的探索。对读史者来说,只有以理性思维,去研读史书,搜集史料,从史料中去探索历史的本质,才是首要任务。文中引征黑格尔有关探索事物本质的精... 本文强调理性是人的最高本质,是灵魂。思维只有达到理性的境界,才有可能对自然、社会进行科学的探索。对读史者来说,只有以理性思维,去研读史书,搜集史料,从史料中去探索历史的本质,才是首要任务。文中引征黑格尔有关探索事物本质的精辟论述,对读史者自有很大的启迪和教益。文章最后一部分着重提到的建中元年颁布的两税法,正显示出两税法创设者杨炎理性思维的光芒;同时也提出了刘晏之死、叛逆阵营和反叛逆阵营的斗争,无不体现了理性思维对历史研究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思维 黑格尔 两税法 私有制 杨炎 历史研究 刘晏 最高本质 叛逆 公有制
下载PDF
论杨炎与陆贽两种赋税思想的斗争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守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37-40,共4页
杨炎(公元727—781年),字公南,陕西凤翔人。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即宰相),建中二年(781年)贬官外放,并被赐死于去崖州途中。陆贽(公元754—805年)。字敬舆,浙江嘉兴人。德宗贞元八年(792年)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杨炎(公元727—781年),字公南,陕西凤翔人。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即宰相),建中二年(781年)贬官外放,并被赐死于去崖州途中。陆贽(公元754—805年)。字敬舆,浙江嘉兴人。德宗贞元八年(792年)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十年(794年)罢相,翌年贬为忠州别鸳,直至身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税法 杨炎 陆贽 浙江嘉兴 赋税史 唐德宗 赋税征收 实物税 贫富 封建财政
下载PDF
谈对唐代两税法的再评价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柏传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95-103,共9页
两税法的实施,(公元七八○年)是唐代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对于唐代后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都有重大影响。同时,它在中国封建赋税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所谓“唐德宗作两税而以钱代输,明英宗折金银花而从银充赋,皆古今农政中更制... 两税法的实施,(公元七八○年)是唐代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对于唐代后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都有重大影响。同时,它在中国封建赋税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所谓“唐德宗作两税而以钱代输,明英宗折金银花而从银充赋,皆古今农政中更制之大端也”。足见其重要。因此,两税法被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对之进行研究、评论者大有人在,史不绝书。 对两税法褒赞者颇为不少。例如:与杨炎同时的大史学家、理财家的杜佑就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税法 货币地租 再评价 赋税制度 农民 杨炎 翰苑 租庸调 钱币 《旧唐书》
下载PDF
试论唐德宗重用宦官的原因及其他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玉峰 《晋阳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94-98,共5页
试论唐德宗重用宦官的原因及其他刘玉峰一唐史研究者多认为,重用宦官、尤其是创立神策中尉制委军权于宦官,是由唐德宗“昏庸”所致。笔者对此甚不以为然。如所周知,大历十四年(779)五月唐德宗即位之后,立即采取“疏斥宦官”①... 试论唐德宗重用宦官的原因及其他刘玉峰一唐史研究者多认为,重用宦官、尤其是创立神策中尉制委军权于宦官,是由唐德宗“昏庸”所致。笔者对此甚不以为然。如所周知,大历十四年(779)五月唐德宗即位之后,立即采取“疏斥宦官”①之策,在大历五年(770)代宗罢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策军 唐德宗 神策中尉 杨炎 泾师之变 刘晏 《杜阳杂编》 禁军 给事中 王夫之
下载PDF
唐宋人论杨炎倡行两税法述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明光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6,共13页
一、缘起唐德宗采纳杨炎的建议,于建中元年推行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对此,从德宗朝开始就有不同的评论,入宋之后议论者明显增多,毁誉不一,争论余响,流及明清。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税收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东传,学... 一、缘起唐德宗采纳杨炎的建议,于建中元年推行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对此,从德宗朝开始就有不同的评论,入宋之后议论者明显增多,毁誉不一,争论余响,流及明清。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税收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东传,学者们在传承传统观点的同时,也运用新的理论和概念,对两税法进行更多角度的观察,对其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有不少崭新的评论。对此,笔者曾撰文《20世纪唐代两税法研究评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第10期)作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研究 两税法 赋役制度 杨炎 税收学 毁誉不一 唐德宗 唐宋
原文传递
杨炎的理财措施——两税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建立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986年第4期85-87,84,共4页
杨炎是唐代的一个理财家。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他主管全国财政,把他主张改革赋税制度的思想,变为全国推行的财政措施——两税法。并派遣官吏奔赴各地监督两税法的执行情况。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两税法实行的基础 当时的朝... 杨炎是唐代的一个理财家。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他主管全国财政,把他主张改革赋税制度的思想,变为全国推行的财政措施——两税法。并派遣官吏奔赴各地监督两税法的执行情况。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两税法实行的基础 当时的朝政较唐盛世已经日益腐败。经过安史之乱,地方上藩镇割据形势已形成,朝政中统治者奢侈腐化,官僚机构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税法 杨炎 户税 赋税制度 地税 租庸调 贫富 刘晏 庄园经济 唐德宗
下载PDF
评《资治通鉴》关于唐朝实行两税法的论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之勤 《人文杂志》 1982年第3期88-92,共5页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名著之一。全书二百九十四卷,以年月日为经,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三百多年间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事件,是我国编年体古史中的空前巨著,对以后的历史编纂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史学发展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名著之一。全书二百九十四卷,以年月日为经,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三百多年间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事件,是我国编年体古史中的空前巨著,对以后的历史编纂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代史学家都给它以极高的评价。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税法 刘晏 《资治通鉴》 转运使 杨炎 《新唐书·食货志》 唐德宗 长安 司马光 户口数
下载PDF
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等三诗受主探实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志烈 《杜甫研究学刊》 1999年第4期1-9,共9页
关键词 节度使 杨炎 《旧唐书·代宗纪》 杜甫 《资治通鉴》 大历元年 乾元二年 御史大夫 上元元年 州刺史
下载PDF
关于陆贽论两税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雪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2年第3期74-81,共8页
唐代名相陆贽(754——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岁举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官.二十六岁时,德宗召为翰林学士.泾原兵变,随德宗奔奉天(今陕西乾县),特见倚重,参预机要,时称“内相”.贞元八年(792),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时年三十九... 唐代名相陆贽(754——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岁举进士.做过县尉、监察御史等官.二十六岁时,德宗召为翰林学士.泾原兵变,随德宗奔奉天(今陕西乾县),特见倚重,参预机要,时称“内相”.贞元八年(792),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时年三十九岁,算得上是一个年轻宰相.陆贽在朝,不与世浮沉,好直言极谏,多切中时弊,是群相中之佼佼者.对陆贽的评价,过去是有纷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他对两税法的态度.一般认为陆贽是两税法的“反对者”,而两税是历史上比较进步的税法,陆贽反对两税,自然就是落后的,保守的,因而对他论述中某些合理的成分,也采取了冷漠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税法 赋税 陆贽 租庸调法 地税 户税 货币地租 杨炎 德宗 量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