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室内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陶万强 潘彦平 +1 位作者 王金利 刘曦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0,18,共3页
试验研究了对杨扇舟蛾幼虫饲喂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的龄期和饲毒浓度对幼虫体重、虫尸重和含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毒龄期和饲毒浓度对幼虫体重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彼此间差异显著,饲毒龄期越小、饲毒浓度越高,体重增长越缓慢... 试验研究了对杨扇舟蛾幼虫饲喂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的龄期和饲毒浓度对幼虫体重、虫尸重和含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毒龄期和饲毒浓度对幼虫体重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彼此间差异显著,饲毒龄期越小、饲毒浓度越高,体重增长越缓慢。而且饲毒时龄期越小、饲毒浓度越高,虫尸重也越小,其含毒量也越低。由于5龄幼虫饲毒后有50%个体发育至蛹期,没有全部死亡,室内增殖该病毒时,应选取4龄幼虫喂饲1.25×106PIB/mL病毒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蛾 舟蛾颗粒体病毒 增殖
下载PDF
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晚期表达因子的分析
2
作者 梁振普 赵晨光 +3 位作者 张小霞 王彩平 吴慧 桑思瑶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6-1035,共10页
【目的】本研究对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lostera anachoreta granulovirus,Clan GV)的晚期表达因子(Late expression factors,LEF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Clan GV的lefs与其它杆状病毒的lefs进行对比,对鉴定lef基因和研究Clan GV... 【目的】本研究对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lostera anachoreta granulovirus,Clan GV)的晚期表达因子(Late expression factors,LEF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Clan GV的lefs与其它杆状病毒的lefs进行对比,对鉴定lef基因和研究Clan GV的感染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使用ORF finder在线程序进行开放阅读框(ORFs)分析,BLASTP程序用于蛋白序列的同源分析,DNAStar和DNAClub生物学软件用于对序列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BLAST在公共数据库中对序列进行比对,Clustal W Version 1.8和Gene Doc 2.7用于多序列的比对和分析,用MEGA 6.06的NJ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Clan GV基因组包括15个lef基因,分别为ie-1、lef-2、39k、lef-11、p35、p47、lef-1、lef-6、lef-5、lef-4、dnapol、lef-3、lef-9、lef-8和lef-10。Clan GV与云杉枞色卷蛾颗粒体病毒(Choristoneura occidentalis granulovirus,Co GV)、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Agrotis segetum granulovirus,As GV)、苹果异形小卷蛾颗粒体病毒(Cryptophlebia leucotreta granulovirus,Cl GV)、马铃薯块茎蛾颗粒体病毒(Phthorimaea operculella granulovirus,Po GV)和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 GV)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颗粒体病毒中只有Clan GV和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含有p35。Clan GV的lef-2的转录方向不同于其它12个颗粒体病毒。γ和δ杆状病毒分别只含有7个和3个Clan GV的lef同源基因。Clan GV的lefs跟其它杆状病毒lefs的相似性较低,其中Clan GV与其它颗粒体病毒间的相似性高于Clan GV与核型多角体病毒间的相似性。Clan GV的lef-2、39k、p35、lef-5、dnapol和lef-9在启动子上游拥有TATA box;p47和lef-1在TATA下游20~40 bp处还有一个CACT基序;lef-11、p35、lef-6、lef-5、lef-3、lef-9、lef-8和lef-10这8个基因有晚期启动子基序TAAG;而p35、lef-5、lef-9和lef-10上游既有TATA又有TAAG基序。【结论】结果为研究杆状病毒的基因功能和感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蛾颗粒体病毒 lefs 启动子 复制 转录
原文传递
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fgf基因的分析
3
作者 梁振普 许锋 +1 位作者 张小霞 尹新明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5-1430,共6页
根据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lostera anachoreta Granulovirus,ClanGV)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其基因组含有3个杆状病毒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的同源ORFs。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及在线工具对ClanGV-FGFs进行了分析... 根据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lostera anachoreta Granulovirus,ClanGV)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其基因组含有3个杆状病毒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的同源ORFs。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及在线工具对ClanGV-FGFs进行了分析,包括同源性、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进化分析等。分析结果显示,测序得到的3个ClanGV-FGFs转录方向不同,但都属于病毒转录早期基因;三者同源性相差较大;进化分析显示,ClanGV-FGF-3和NPV的FGFs进化关系较近,而ClanGV-FGF-1和ClanGV-FGF-2则与其它GV相应的FGF进化关系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蛾颗粒体病毒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经口侵染因子PIF0~PIF6间分子互作的酵母双杂交验证
4
作者 梁振普 张俊庆 +3 位作者 张小霞 刘雅静 张亲 李鹏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1-158,共8页
为阐明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lostera anachoreta granulovirus,ClanGV)的口服侵染机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通过双向互作方法研究了ClanGV的经口侵染因子PIF0、PIF1、PIF2、PIF3、PIF4、PIF5和PIF6之间的分子互作情况。自激活试验证明,P... 为阐明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lostera anachoreta granulovirus,ClanGV)的口服侵染机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通过双向互作方法研究了ClanGV的经口侵染因子PIF0、PIF1、PIF2、PIF3、PIF4、PIF5和PIF6之间的分子互作情况。自激活试验证明,PIF5的重组诱饵载体(B5)有自激活现象,其它重组诱饵载体均无自激活现象。酵母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ClanGV的4个经口侵染因子PIF1~PIF4之间存在双向互作现象,而且这4个蛋白均能同时与自身发生互作,暗示这4个经口侵染因子有可能是以二聚体或多聚体的形式存在并发挥功能。在ClanGV经口侵染因子间的6组单向互作中,PIF5作为捕获载体时分别能与PIF1、PIF3和PIF4发生互作,PIF6作为诱饵载体时分别能与PIF3和PIF4发生互作,PIF0作为捕获载体时能与PIF4发生互作。表明ClanGV的经口侵染因子像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一样,在病毒粒子表面通过分子互作形成复合体并在病毒的经口侵染过程中发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蛾颗粒体病毒 经口侵染因子 酵母双杂交 蛋白互作
原文传递
ClanGV的PIF0与其他经口感染因子间的互作研究
5
作者 梁振普 吴慧 +5 位作者 张小霞 张亲 王彩平 刘雅静 张俊庆 桑思瑶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5-252,共8页
本文旨在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lanGV)的经口感染因子PIF0和其他经口感染因子PIF1~PIF6之间的互作关系。首先根据ClanGV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利用在线软件TMHMM Server v.2.0对PIF0~PIF6进行跨膜区分析,确定需要扩增... 本文旨在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lanGV)的经口感染因子PIF0和其他经口感染因子PIF1~PIF6之间的互作关系。首先根据ClanGV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利用在线软件TMHMM Server v.2.0对PIF0~PIF6进行跨膜区分析,确定需要扩增的片段。然后以诱饵载体pGBKT7和捕获载体pGADT为出发载体,构建了PIF0的重组诱饵载体(B0)和PIF1~PIF6的重组捕获载体(A1~A6)。自激活实验证明,重组诱饵载体B0没有自激活特性,可以进一步开展蛋白的互作研究。酵母双杂交结果证明,PIF0作为诱饵载体时,可以与PIF3和PIF5的重组捕获载体发生蛋白相互作用,与PIF1、PIF2、PIF4和PIF6都没有互作现象。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PIF0在ClanGV经口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并可为阐明ClanGV的经口感染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病毒杀虫剂和增效剂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蛾颗粒体病毒 经口感染因子 酵母双杂交 蛋白互作
原文传递
济南地区杨小舟蛾年发生世代及灾变规律探析
6
作者 闫家河 夏宝训 +7 位作者 张秋梅 卢明 赵燕 高丙东 刘洪彬 孙振国 杨启萌 梁玉婷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13,共13页
根据商河县2013—2022年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成虫灯诱监测结果,确认杨小舟蛾在山东商河1a发生4~5代,个别年份发生6代;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多在3月下旬,末代成虫结束期多在10月中旬,越冬代至第4代成虫高峰期的集中日分别为5月3... 根据商河县2013—2022年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成虫灯诱监测结果,确认杨小舟蛾在山东商河1a发生4~5代,个别年份发生6代;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多在3月下旬,末代成虫结束期多在10月中旬,越冬代至第4代成虫高峰期的集中日分别为5月3日、6月7日、7月13日、8月6日、9月2日;确认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寄生杨小舟蛾卵,愈腹茧蜂Phanerotoma sp.、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寄生杨小舟蛾幼虫;鉴定并命名济南地区杨小舟蛾幼虫致死病毒为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山东毒株(MisiGV-SD)。根据商河县2012—2022年杨小舟蛾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幼虫密度、天敌种类、寄生控制率、成虫灯诱等调查监测结果,结合2011—2022年商河县气象监测资料,探索分析杨小舟蛾主要灾变原因与发生规律:(1)持续高温、干旱及长无雨期极利于幼虫生长发育;(2)低温、大风和强降水是显著降低第1代虫口密度的重要因素;(3)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传播流行是控制成灾的关键因素;(4)7—8月降雨量基本决定全年发生态势;(5)黑卵蜂Telenomus sp.和螟黄赤眼蜂对第4~5代卵具有较强控制作用;(6)灯诱蛾量是预测发生程度的重要指标;(7)5月中下旬飞防喷施20%除虫脲悬浮剂可有效控制杨小舟蛾全年基本不成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蛾 世代 灾变规律 灯诱 气象条件 舟蛾颗粒体病毒山东毒株
下载PDF
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的形态和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
7
作者 汤显春 彭辉银 +2 位作者 张小霞 赵淑玲 肖宇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6-619,共4页
将从自然罹死的分月扇舟蛾Closteraanastomosis (L .)幼虫中分离到的一种颗粒体病毒 (简称CaL GV)置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其形态为椭圆形 ,大小为 (30 4 .5 3× 139.0 9)nm ;经碱解病毒粒子为杆状 ,大小为(2 4 6 .2 1× 6 1.36 ... 将从自然罹死的分月扇舟蛾Closteraanastomosis (L .)幼虫中分离到的一种颗粒体病毒 (简称CaL GV)置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其形态为椭圆形 ,大小为 (30 4 .5 3× 139.0 9)nm ;经碱解病毒粒子为杆状 ,大小为(2 4 6 .2 1× 6 1.36 )nm ;经酚∶氯仿∶异戊醇 (2 5∶2 4∶1)抽提 ,氯仿∶异戊醇 (2 4∶1)洗涤 ,2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 ,抽提的核酸经EcoRⅠ ,HindⅢ ,NcoⅠ ,PstⅠ限制型内切酶酶解 ,1×TAE缓冲液 ,0 .8%琼脂糖凝胶电泳 ,获得CaLGV核酸酶解图谱。以λDNA HindⅢ酶解片段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与相应片段分子量的对数值做标准曲线 ,求得CaLGV平均分子量为 10 0 .4 8kb ,核酸含量为OD2 60 /OD2 80 =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月舟蛾颗粒体病毒 形态 限制性内切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