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 被引量:534
1
作者 贺雪峰 仝志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中国现代化的特定条件决定了村庄所具有的独立社区社会的特征 ,这一特征的首要表征是村庄秩序获得的内生性 ,村民自治正是对村庄秩序内生获得的恰当表达。村庄秩序内生获得不仅与村庄之外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治理制度安排有密切关系 ,而且... 中国现代化的特定条件决定了村庄所具有的独立社区社会的特征 ,这一特征的首要表征是村庄秩序获得的内生性 ,村民自治正是对村庄秩序内生获得的恰当表达。村庄秩序内生获得不仅与村庄之外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治理制度安排有密切关系 ,而且与村庄内在结构状况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涂尔干意义上的“社会关联”的引申 ,试图在理论建构和对现实的解释能力上 ,建立一个对理解当前中国乡土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统括能力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性质 社会关联 村民自治 乡村秩序 乡村治理
原文传递
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484
2
作者 贺雪峰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1-69,共9页
本文通过对行政村的形成过程的考察 ,认为行政村已大大不同于作为熟人社会的自然村的情况。行政村是规划的社会变迁的产物。在行政村中 ,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 ,共享一些公众人物 ,但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若将自然村看作熟人社会 ,... 本文通过对行政村的形成过程的考察 ,认为行政村已大大不同于作为熟人社会的自然村的情况。行政村是规划的社会变迁的产物。在行政村中 ,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 ,共享一些公众人物 ,但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若将自然村看作熟人社会 ,行政村便可以称为“半熟人社会”。这对于理解目前发生在我国推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凸现的若干情形 ,如自然生出的规矩转换为商议达成的规章、舆论压力变为制度压力、长老政治变为能人政治等等 ,具有重要价值。在选举村干部时 ,因为行政村所具有的“半熟人社会”的特征 ,而使村民委员会选举大大不同于熟人社会的选举。由熟人社会的选举到半熟人社会的选举 ,再到大众社会的选举 ,具有质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村委会选举 村民自治 村民委员会 规章 凸现 村干部 自然 缺乏 理解
全文增补中
村政的兴衰与重建 被引量:254
3
作者 沈延生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8年第6期1-34,共34页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村委会 地方自治 人民公社 村公所 行政村 村级组织 农村基层 中国农村 村干部
下载PDF
新乡贤:内涵、作用与偏误规避 被引量:348
4
作者 胡鹏辉 高继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9,共10页
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中,"新乡贤"一词被提出并引发了众多讨论。文章在考察新乡贤的历史渊源之后,提出应着重强调其"在乡性"、资财、知识与道德。新乡贤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能影... 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中,"新乡贤"一词被提出并引发了众多讨论。文章在考察新乡贤的历史渊源之后,提出应着重强调其"在乡性"、资财、知识与道德。新乡贤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能影响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贤能人士。在目前乡村价值规范体系坍塌的情况下,新乡贤的核心作用在于凝聚乡邻,以道义整合利益,发展出在新时代下适应乡村发展的共享价值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为乡民提供一套行动准则,实现乡村治理由"主体到规则"的转变,进而推动村民自治的发展。与此同时,需要规避一些可能出现的认知偏误:首先,新乡贤不应是"现代化治理"的主体,而是起到助力作用,乡村治理的主体应是乡民;其次,"新乡贤"是可以促进和催化的,但绝不能"培育";最后,通过建立完善、规范的约束制度和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并发挥"同乡会""团拜会"与各种仪式性活动的优势来培育新乡贤的作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 “在乡性” 价值规范 村民自治
下载PDF
找回自治: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 被引量:299
5
作者 徐勇 赵德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共8页
由于自治和村民自治的内在价值,决定村民自治会不断在实践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村民自治也需要通过有效的实现形式实现其价值。自19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实现形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自然村为基础自生自发的村民自治,主要贡献是&qu... 由于自治和村民自治的内在价值,决定村民自治会不断在实践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村民自治也需要通过有效的实现形式实现其价值。自19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实现形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自然村为基础自生自发的村民自治,主要贡献是"三个自我";第二阶段是以建制村为基础规范规制的村民自治,主要贡献是"四个民主";第三阶段是建制村以下内生外动的村民自治,主要贡献是有效实现形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建构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式的村民自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 村民自治 实现形式
下载PDF
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进程的反思 被引量:224
6
作者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共7页
本文通过对1 99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认为中国村民自治的成长从上看需要体制性的行政放权,从下看则需要现代社会组织的发育。村民自治是现代民主-国家建构中产生的,其制度设计中蕴含着现代民主理念。但中国的村民自治具有... 本文通过对1 99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认为中国村民自治的成长从上看需要体制性的行政放权,从下看则需要现代社会组织的发育。村民自治是现代民主-国家建构中产生的,其制度设计中蕴含着现代民主理念。但中国的村民自治具有国家赋权的特点,民主自治的立法精神能否落实取决于行政放权所提供的体制空间。村民委员会为村民自治提供了制度性的自治平台,需要农民组织化参与。传统的家族组织不可能为村民自治提供所需要的组织资源,反而会扭曲村民自治的精神。只有市场化过程中形成的理性化社会和农民的自我组织,以及在民主自治实践中培育的农村公民社会,才能为村民自治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行政放权 社会培育
下载PDF
中国村民自治的法学思考 被引量:193
7
作者 崔智友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本文认为 ,村民自治既不是村民个人自治 ,也不是村民委员会自治 ,而是作为自治主体的全体村民的自治。在条件成熟的时候 ,可以将自治制度作为宪法的独立章节予以明确规定。在全体村民组成的自治共同体内部 ,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体的最高... 本文认为 ,村民自治既不是村民个人自治 ,也不是村民委员会自治 ,而是作为自治主体的全体村民的自治。在条件成熟的时候 ,可以将自治制度作为宪法的独立章节予以明确规定。在全体村民组成的自治共同体内部 ,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体的最高权力机关 ,村民委员会只是村民自治体的执行机关 ,不能将其称为“自治组织”。村民自治体应当拥有自治权 ,具有法人资格。根据法人形态法定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村民自治 法学思考 自治 村民委员会
原文传递
治理转型与竞争──合作主义 被引量:159
8
作者 徐勇 《开放时代》 2001年第7期26-33,共8页
治理是当今政治学新拓展的论域,但学界对这一语汇缺乏深入的,特别是以中国为主位的理论分析。本文分别从西方社会和中国不同的历史进程和语境考察了治理的涵义和治理的转型,分析了由于治理转型带来的权力分化和整合,主张以竞争-合... 治理是当今政治学新拓展的论域,但学界对这一语汇缺乏深入的,特别是以中国为主位的理论分析。本文分别从西方社会和中国不同的历史进程和语境考察了治理的涵义和治理的转型,分析了由于治理转型带来的权力分化和整合,主张以竞争-合作主义的理念分析和处理权力分化和整合问题,重新塑造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并以此对中国正在兴起的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民间组织及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提供理论解释模型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转型 竞争 合作主义 政治学 村民自治 社会居民自治 民间组织 国家 社会
原文传递
中国乡村治理:结构与类型 被引量:176
9
作者 贺雪峰 董磊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50,15,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构成乡村治理基本结构三方面的要素,村庄基本秩序状况及其维系机制、村干部的角色与动力机制以及乡村关系状况的考察,区分出四种可能的乡村治理类型:原生秩序型、次生秩序型、乡村合谋型和无序型,然后讨论了乡村治理类型的区... 本文通过对构成乡村治理基本结构三方面的要素,村庄基本秩序状况及其维系机制、村干部的角色与动力机制以及乡村关系状况的考察,区分出四种可能的乡村治理类型:原生秩序型、次生秩序型、乡村合谋型和无序型,然后讨论了乡村治理类型的区域分布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实证研究的方向。本文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分解乡村治理的结构,为抽象的乡村治理制度研究具体化、为可以实证展开的经验研究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乡村治理 乡村关系 村庄秩序 村民自治 民主政治
下载PDF
现代国家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成长——对中国村民自治发生与发展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173
10
作者 徐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58,共9页
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历史过程,其发生与发展应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外部性力量,是无法建构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治理体系的。继政权下乡和政党下乡之后,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的“登场”成为历史的必... 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历史过程,其发生与发展应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外部性力量,是无法建构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治理体系的。继政权下乡和政党下乡之后,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的“登场”成为历史的必然。公社体制废除后的村民自治制度,其实质是党支持农民当家做主,在农民的主动参与中确立其主体地位,并将分散的农民吸纳到国家体制中来,以此建立对国家的认同,达到国家治理与村民自我管理的协调,从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制度—示范—创新是村民自治进程的基本运行逻辑,这既保证了国家的统一性,又充分尊重社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看,中国的乡村治理体制也需要相应的转型,对各种权力资源和治理机制加以整合,实行国家治理与乡村自治的共同治理,并在这一过程中推进村民自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村民自治
下载PDF
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新世纪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的走向 被引量:131
11
作者 徐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67,共7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村民自治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愈来愈深入农村的实际生活中。它已不仅仅是国家治理乡村的一种制度,而且正在内化为国家法律赋予农民不可剥夺的权利。村民自治的深化要围绕农民的自治权利建构相应的保障和社会救济机制,以避... 进入新世纪以来,村民自治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愈来愈深入农村的实际生活中。它已不仅仅是国家治理乡村的一种制度,而且正在内化为国家法律赋予农民不可剥夺的权利。村民自治的深化要围绕农民的自治权利建构相应的保障和社会救济机制,以避免村民自治权利被悬空。同时,村民自治的核心价值是为广大村民的自由自主和自治活动提供制度性平台。这一平台的构建和运行需要相应的组织、财政、文化和社会资源。为此需要根据现阶段社会化小生产的特性,以市场化民主化为导向重建乡村社区。因此,村民自治深化的趋向,一是从组织重建到权利保障,二是从乡村改造到社区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权利保障 社区重建
下载PDF
中国乡村协商民主:个案研究 被引量:139
12
作者 何包钢 王春光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73,共18页
村民自治建设已进行了近20年,有关规则、程序都比较具体详细,标准化程度也比较高了,但是,村民的基本权益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一些侵权、侵利事件不断发生,这说明村民自治没有为村民建立起有效的制度性权益保障机制。我们认为,在中... 村民自治建设已进行了近20年,有关规则、程序都比较具体详细,标准化程度也比较高了,但是,村民的基本权益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一些侵权、侵利事件不断发生,这说明村民自治没有为村民建立起有效的制度性权益保障机制。我们认为,在中国农村推进协商民主建设,赋予村民更多的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监督权,将会更好地保障村民的基本权益,大大提高农村的民主水平。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在浙江省温岭县泽国镇扁屿村进行了协商民主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从这次成功的试验中我们发现,建立独立无涉的会议主持人制度、随机抽样选出代表的制度、信息先行公开制度、问卷调查表决的决策制度对推进中国协商民主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搞协商民主,建立这些制度,看似比较繁琐,但是能有效地屏蔽社会不平等的影响,赋予每个人平等的协商、讨论机会和权力,提高决策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村民自治 社会不平等 合法性
原文传递
乡政村治—— 中国特色的农村政治模式 被引量:144
13
作者 张厚安 《政策》 1996年第8期26-28,共3页
一、"乡政村治"政治模式的形成"乡政村治",乡政指乡一级政权(包括镇政权),是国家依法设在农村最基层一级的政权组织;村治指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最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乡镇政权和村民委员会的结合,就形成了当今有中... 一、"乡政村治"政治模式的形成"乡政村治",乡政指乡一级政权(包括镇政权),是国家依法设在农村最基层一级的政权组织;村治指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最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乡镇政权和村民委员会的结合,就形成了当今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政治模式,现在,我们治理有80%人口生产、生活在其中的中国农村,就是靠5万多个乡镇政权和100多万个村民委员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政村治 政治模式 农村基层政权 村民委员会 乡镇政权 人民代表大会 有中国特色 农村经济 乡镇政府 村民自治
下载PDF
控制的自治:村级治理半行政化的形成机制与内在困境——以城乡一体化为背景的问题讨论 被引量:137
14
作者 王丽惠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68,96,共12页
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沿海发达地区开启了新一波的村治改革,其基本取向是村级治理半行政化,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议行分离"的分权改革,将村委会原有的自治权转移至镇聘执行单位,村委会变为基层政府的科层化延伸。同时,项目制... 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沿海发达地区开启了新一波的村治改革,其基本取向是村级治理半行政化,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议行分离"的分权改革,将村委会原有的自治权转移至镇聘执行单位,村委会变为基层政府的科层化延伸。同时,项目制作为村级治理半行政化的促成机制,强化了村委会作为乡镇政府行政工具的性质。村级治理半行政化由城乡一体化时期的管理需求推动,具有一定的实践理性意义。但是,村级治理半行政化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从而使其改革实效受到影响;而且,它与《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确立的村民自治制度相冲突,面临制度合法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治理 半行政化 分权 议行分离 村民自治
原文传递
“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 被引量:105
15
作者 党国印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9年第1期88-96,共9页
一引论中国乡村民主自治是史无前例的事件。我们几乎没有现代国家的直接经验作为参照系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评论,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从农村开始的,更没有在与中国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从农村开始进行政治改革的经验。我们只能... 一引论中国乡村民主自治是史无前例的事件。我们几乎没有现代国家的直接经验作为参照系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评论,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从农村开始的,更没有在与中国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从农村开始进行政治改革的经验。我们只能通过历史分析和逻辑判断对这一事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主政治 乡村社会 村民自治 乡村共同体 民主自治 乡村动员 直接民主 政治改革 乡村居民 传统社会
下载PDF
农村改革与公共权力的划分 被引量:86
16
作者 郑法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0年第4期19-26,共8页
关键词 农村改革 分权 村民自治 县政府改革 乡镇改革
下载PDF
“双重角色”、“经纪模式”与“守夜人”和“撞钟者”——来自田野的学术札记 被引量:119
17
作者 吴 毅 《开放时代》 2001年第12期114-117,共4页
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用对于懈怠的村政当然是一种补救,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如果乡镇对村里的工作普遍地只能依靠这种方式去运作时,这对于乡村关系,进而对于国家与村庄的关系又意味着什么呢?
关键词 双重角色 经纪模式 守夜人 撞钟者 田野 学术札记 村民自治 村干部 村政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8
18
作者 俞可平 徐秀丽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6,共14页
本文运用治理、善治和比较历史分析方法,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对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和现状做了比较系统的个案研究。文章着重分析了乡村治理的权威结构、治理主体、治理过程、治理内容、治理方式,并且通过考察中国近代以来两次乡村... 本文运用治理、善治和比较历史分析方法,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对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和现状做了比较系统的个案研究。文章着重分析了乡村治理的权威结构、治理主体、治理过程、治理内容、治理方式,并且通过考察中国近代以来两次乡村治理改革运动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深入地探讨了两次乡村治理运动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共同问题。本文指出,中国的乡村治理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治理结构的多元化和治理主体的精英化,是近代至今中国乡村治理的重要特征。最后,本文还就如何完善目前中国农村的民主治理提出了若干对策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中国 政治制度 农村治理 定县 中国共产党 江宁县 村民委员会 村党支部 邹平县
下载PDF
村治中的政治人──一个村庄村民公共参与和公共意识的分析 被引量:81
19
作者 吴毅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8年第1期96-102,共7页
关键词 公共参与 村民自治 公共权力 村庄精英 公共意识 治理精英 村民代表会议 政治人 治理模式 人民公社
下载PDF
民主化村级治理的两种类型——村集体经济状况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被引量:93
20
作者 贺雪峰 何包钢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52,共7页
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一项制度。依据村民自治制度实施场域的村庄状  况的不同 ,这一制度安排的实践后果会有不同。本文试图依据村集体掌握经济资源的多  少 ,将作为强制实施的村民自治制度实践后果的民主化村级治理 ,区分... 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一项制度。依据村民自治制度实施场域的村庄状  况的不同 ,这一制度安排的实践后果会有不同。本文试图依据村集体掌握经济资源的多  少 ,将作为强制实施的村民自治制度实践后果的民主化村级治理 ,区分为动员型村级治理  和分配型村级治理。这两种村级治理类型由于村集体经济资源多少的不同 ,而在具体表  现中具有相当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化村级治理 村集体经济 村民自治 动员型 分配型 中国 村民代表 村务决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