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庄特征对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基于集体行动理论 被引量:63
1
作者 卫龙宝 凌玲 阮建青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3,111,共6页
本文在集体行动理论基础上建立理论框架解释村庄特征影响村民形成集体行动,进而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内在机制;利用CGSS村级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说。研究表明,村庄规模显著负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村庄密度显著正向影响... 本文在集体行动理论基础上建立理论框架解释村庄特征影响村民形成集体行动,进而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内在机制;利用CGSS村级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说。研究表明,村庄规模显著负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村庄密度显著正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而基于宗族结构的传统社会关联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特征 村民参与 农村公共产品 集体行动 一事一议
原文传递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罗明忠 陈晓杰 魏滨辉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8-409,共12页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集体行动视角,利用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集体行动视角,利用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检验村庄特征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相较感到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的农民,仍有35.6%的农民感到不幸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民幸福感,这一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等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来增强农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处于中西部地区、民主水平越高、拥有大学生村官和村主任任期越长的村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越明显。据此,建议应加快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积极倡导乡村民主,并鼓励村干部任期适当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农民幸福感 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质量 村庄特征
原文传递
新一事一议时期村庄特征与村级公共物品供给——基于福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秀义 刘伟平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1-62,111,共12页
财政奖补后的新一事一议时期,村庄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合作迅速发展,但是不论是全国还是福建的数据仍然显示,在同样的奖补制度下还有不少村庄没有突破村级公共物品供给的集体行动困境。与开展了一事一议合作的村庄相比,没有开展合作的村庄... 财政奖补后的新一事一议时期,村庄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合作迅速发展,但是不论是全国还是福建的数据仍然显示,在同样的奖补制度下还有不少村庄没有突破村级公共物品供给的集体行动困境。与开展了一事一议合作的村庄相比,没有开展合作的村庄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村庄特征如何影响村级公益事业供给?村庄人口数、自然村(组)数等特征变量对一事一议合作供给村级公共物品有正向而不是负向影响,因为调研显示没有开展合作的村庄不仅是村财弱,而且往往也是村组数量少、村庄人口数量少的弱势村庄。一事一议制度改革的方向,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村庄一事一议筹资的奖补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对不同村庄的不同需求的开放式回应机制,尤其是建立针对弱势村庄的特惠奖补机制,最终促成不同特征的村庄都能通过一事一议合作形成村级公共物品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事一议 村级公共物品 村庄特征 奖补力度 回应机制
原文传递
村庄特征与农村低保瞄准偏误的实证研究——基于场域理论视角的探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韦璞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7-162,共6页
利用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村庄特征对低保瞄准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1个客观结构变量——村庄外出人口占比和2个主观理解变量——村庄团结程度和商业化程度,这3个非经济变量对不同村庄低保瞄准偏误率的差异产生显著性影响。但经济变量(村庄... 利用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村庄特征对低保瞄准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1个客观结构变量——村庄外出人口占比和2个主观理解变量——村庄团结程度和商业化程度,这3个非经济变量对不同村庄低保瞄准偏误率的差异产生显著性影响。但经济变量(村庄人均收入和村内贫富差距)对这种差异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文章还比较了结构主义观点和理解社会学理论在低保瞄准差异方面的解释能力,结果得出:理解社会学理论的解释力强于结构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保 村庄特征 瞄准偏误 场域
下载PDF
村庄特征、民主治理对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基于IAD框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雷丽霞 张应良 刘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62-72,共11页
借助IAD理论框架,将村庄特征分为物质属性、共同体属性、规则三个维度,基于CLDS2016数据,用熵权TOPSIS法对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水平、供给结构分别进行量化,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村庄特征、民主治理对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 借助IAD理论框架,将村庄特征分为物质属性、共同体属性、规则三个维度,基于CLDS2016数据,用熵权TOPSIS法对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水平、供给结构分别进行量化,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村庄特征、民主治理对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内宗族异质性越低、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规模越大、人均农业用地面积越多,越有利于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也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人口规模越大、村庄距离县城越远,越有利于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行政村中自然村数量对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产生负向影响;民主治理更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且在村内平均受教育水平、村庄人口规模影响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特征 民主治理 IAD框架 公共品供给
下载PDF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特征及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丁蕾 《城乡建设》 2021年第1期55-58,共4页
本文以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各试点村庄的区域分布、村庄规模、经济基础等现状特征的基础上,紧扣"特色"关键词,将试点村庄分为"产业发展型""自然环境型""文化传承型... 本文以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各试点村庄的区域分布、村庄规模、经济基础等现状特征的基础上,紧扣"特色"关键词,将试点村庄分为"产业发展型""自然环境型""文化传承型",从多种维度总结归纳不同类型村庄在规划建设、组织运营等方面的途径。同时,针对下一阶段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面上创建工作,文章在村庄选择、规划建设以及组织运营等阶段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运营 村庄规模 自然环境 建设路径 文化传承 建设试点 村庄特征 江苏省
下载PDF
家庭特征、村庄特征与新疆农村动态贫困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翠锦 李万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8-13,共6页
文章从动态贫困的视角,基于新疆30个贫困县3000个农户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新疆现阶段的农村贫困主要是暂时性贫困,且和田的暂时性贫困程度最高,克州的慢性贫困程度最高。进一步采用有序Logit模型,在控制地区固定效应的前提下,着重... 文章从动态贫困的视角,基于新疆30个贫困县3000个农户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新疆现阶段的农村贫困主要是暂时性贫困,且和田的暂时性贫困程度最高,克州的慢性贫困程度最高。进一步采用有序Logit模型,在控制地区固定效应的前提下,着重研究了家庭特征、村庄特征对农户陷入慢性贫困和暂时性贫困的影响,发现子女数、老人数与教育费用支出的增加,以及村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减少容易使农户陷入慢性贫困,自然灾害的发生与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容易使农户陷入暂时性贫困。最后提出,政府在未来新疆扶贫工作中,应针对慢性贫困户和暂时性贫困户实施不同的精准扶贫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特征 村庄特征 暂时性贫困 慢性贫困
下载PDF
行政强度、村庄特征对新农保参保率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韦璞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4年第A01期79-84,101,共6页
利用调查数据分析行政强度变量和村庄特征变量对不同村庄新农保参保率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三个客观变量:宣传力度、人均收入和外出人口比例变量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下对不同村庄新农保的参保率差异产生影响,其余变量均未产生显著性影... 利用调查数据分析行政强度变量和村庄特征变量对不同村庄新农保参保率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三个客观变量:宣传力度、人均收入和外出人口比例变量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下对不同村庄新农保的参保率差异产生影响,其余变量均未产生显著性影响。其中,宣传力度变量的影响强度最大,村庄人均收入水平变量的影响强度次之,村庄外出人口比例变量的影响强度排在第三。同时发现,所有的主观变量均对新农保参保率差异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因此,提高农民新农保的参保率,应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强制度激励三方面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保 行政强度 村庄特征 参保率
下载PDF
基于“显性”特征综合模型引导下的苏州村庄整治规划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忠伟 张奔 +1 位作者 郑皓 丁金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67,共6页
村庄整治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地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是规划工作者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苏州村庄为例,通过对整治过程中的难点分析,结合难点创新性地提出"显性"特征的概念,并利用"显性"特... 村庄整治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地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是规划工作者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苏州村庄为例,通过对整治过程中的难点分析,结合难点创新性地提出"显性"特征的概念,并利用"显性"特征组合成村庄特征综合模型,提出一种全面的村庄整治规划新思路,使得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整治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对于苏州村庄的整治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村庄整治规划 显性特征 村庄特征综合模型
下载PDF
唐山地区防御性村庄聚落特征演变与现代传承研究——以唐山市丰润区城北寨村为例
10
作者 王丽洁 张宏亮 武佳文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86-94,共9页
唐山地区村庄聚落的规划和民居合院形式与华北平原同纬度地区差异性较大,以该地区的历史条件与所处地理区位为切入点,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考察、图解分析等方法,研究其村庄规划与合院形式的防御性特征。结果显示,村庄在由军营转化的过程... 唐山地区村庄聚落的规划和民居合院形式与华北平原同纬度地区差异性较大,以该地区的历史条件与所处地理区位为切入点,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考察、图解分析等方法,研究其村庄规划与合院形式的防御性特征。结果显示,村庄在由军营转化的过程中,受到当地屯兵历史、卫所制度、地理劣势以及防御工程缺失的四大因素影响下,在村庄规划层次形成了轴心内向、组团独立、路网便捷可达、外部边界规则封闭等防御性特征,合院在组合层面形成了新的视觉通廊防御系统与撤退防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区 卫所制度 平原地形 村庄聚落防御特征 合院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