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60
1
作者 薛力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13,共6页
以江苏省为例 ,通过对空心村的概念、形式、特点、发展过程、地区分异以及影响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指出非农化的发展、规划与管理的落后、原有村庄的格局以及低效的土地产出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并对不同的地区分别提出了促进人口城市化。
关键词 村庄 城市化 江苏 “空心村”现象
下载PDF
农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效果分析 被引量:194
2
作者 李锐 李宁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6-104,共9页
本文研究分析了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对收入和福利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 :受教育年限、土地规模、非农收入、所在村庄的发展水平和同一村庄其他竞争农户的特征对特定农户的借款数额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此外 ,农产品的价格对农户借款数额也具... 本文研究分析了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对收入和福利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 :受教育年限、土地规模、非农收入、所在村庄的发展水平和同一村庄其他竞争农户的特征对特定农户的借款数额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此外 ,农产品的价格对农户借款数额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产粮区的农户获取借款的难度明显比其它地区的农户大得多 ;借款对农户纯收入和福利状况在统计上有很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福利 借款 非农收入 借贷行为 产粮区 农产品 数额 村庄 特定
原文传递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 被引量:108
3
作者 高燕 叶艳妹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5,共3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近几年兴起的土地集约利用工程。本文根据全国各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实践经验 ,在界定了村庄类型 ,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从资金筹集、组织领导、具体操作等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点用...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近几年兴起的土地集约利用工程。本文根据全国各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实践经验 ,在界定了村庄类型 ,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从资金筹集、组织领导、具体操作等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 ,并对不同农村地区适宜的不同模式进行了初步归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用地整理 资金筹集模式 作业模式 村庄 整理模式 中心村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土地整理潜力估算 被引量:97
4
作者 李宪文 张军连 +3 位作者 郑伟元 唐程杰 苗泽 刘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6-279,共4页
该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定量的数学模型来估算村庄土地整理净增加的潜力。估算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整理系数2010年为1.42~2.42、2030年为2.27~3.27,分别可净增加耕地面积173.81~296.58万hm2、279.10~401.86万hm2。通过对... 该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定量的数学模型来估算村庄土地整理净增加的潜力。估算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整理系数2010年为1.42~2.42、2030年为2.27~3.27,分别可净增加耕地面积173.81~296.58万hm2、279.10~401.86万hm2。通过对不同时间和不同生态区的整理系数比较,村庄土地整理潜力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时序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会逐渐减少,整理潜力逐渐增大;在空间上,东部和中部村庄土地整理净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而西部的潜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村庄 城镇化 潜力估算
下载PDF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2
5
作者 周扬 黄晗 刘彦随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06-2223,共18页
村庄是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基本单元,开展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落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解析村庄系统演进生命周期规律的基础上,系统集成村庄点位、地理环境、地理区位、交通... 村庄是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基本单元,开展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落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解析村庄系统演进生命周期规律的基础上,系统集成村庄点位、地理环境、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缓冲区分析、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Ripley’s K函数等方法,刻画了中国村庄空间分布特征,识别了村庄空间分异的影响因子,揭示了中国村庄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①村庄的演进遵循形成、发展、稳定、衰退与振兴的"生命周期"规律,其演进受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经济要素共同影响,不同地区村庄演进的速度、强度、方向和结果各异。②中国村庄分布密度为0.35个/km2,整体上呈现"南多北少、南聚北散"、"东多西少、东聚西散"的特征,以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等地区村庄分布最为密集。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半壁村庄密度显著高于西北半壁。③全国省、县、乡级尺度上村庄核密度值的莫兰指数分别为0.58、0.86、0.91,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各省内村庄空间分布呈倒"U"型分布模式,不同省份村庄空间分布模式差异明显。④中国村庄分布格局是地理环境、区位条件、社会经济要素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在坡度6°~8°、海拔0~200 m、降雨量1100~1200 mm、年均温15~19℃、人为土和栽培植被等条件下村庄分布较为集聚,且村庄沿道路与河流聚集分布特征明显,在沿道路和河流100~300 m缓冲区内村庄密度最大,随缓冲距离增加村庄密度逐渐降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亟待系统开展乡村衰退成因与动力机制解析、衰退乡村地理空间识别与地域类型划分、乡村振兴可行途径与地域模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振兴 乡村地理学
原文传递
村庄信任与标会 被引量:81
6
作者 胡必亮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5-125,共11页
本文在对温州一个村庄的标会情况进行了比较详尽调查的基础上 ,将村庄共同体理论和信任理论与该村的非正式金融发展现实相结合 ,初步地建立了“村庄信任”这样一个全新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框架。借助这一分析框架 ,文章认为 :(1 )标会将自... 本文在对温州一个村庄的标会情况进行了比较详尽调查的基础上 ,将村庄共同体理论和信任理论与该村的非正式金融发展现实相结合 ,初步地建立了“村庄信任”这样一个全新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框架。借助这一分析框架 ,文章认为 :(1 )标会将自由竞标过程与程序、竞争性利率决定、自愿性合作、大众参与、信任等因素实现了有机结合 ,是一种很有效率、活力与竞争力的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 (2 )因为村庄共同体与区域性文化等因素对标会行为的嵌入 (embeddedness) ,小规模、社区性标会在现实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很小。 (3 )政府在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的同时 ,应该允许各种非正式金融的存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会 非正式金融 村庄 信任 分析框架 制度安排 小规模 针对性 区域性文化 共同体
原文传递
村落公共空间与村庄秩序基础的生成———兼论改革前后乡村社会秩序的演变轨迹 被引量:93
7
作者 曹海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4-168,共5页
本文把村落公共空间界定为乡村社会内部业已存在着的一些具有某种公共性且以特定空间相对固定下来的社会关联形式和人际交往结构方式 ,并依据型构动力不同将其划分为“行政嵌入型”公共空间与“村庄内生型”公共空间两种理想类型。村庄... 本文把村落公共空间界定为乡村社会内部业已存在着的一些具有某种公共性且以特定空间相对固定下来的社会关联形式和人际交往结构方式 ,并依据型构动力不同将其划分为“行政嵌入型”公共空间与“村庄内生型”公共空间两种理想类型。村庄秩序的形成离不开特定村庄社会中的行动主体及其活动 ,行动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其中所呈现的一致行动能力便构成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村庄社会关联作为村庄秩序形成并赖以维持的社会基础 ,又必然离不开村庄社会内不同情境的村落公共空间 ,村落公共空间则成为村庄社会关联重要的生成场域。乡村社会变迁中行政嵌入型公共空间的萎缩与村庄内生型公共空间的凸现必然引发村庄秩序基础的变更 ,行政嵌入型公共空间的萎缩引发乡村“捆绑式社会关联”的解体 ,村庄内生型公共空间的凸现则带来乡村“自致性社会关联”发生的可能 ,乡村社会的整合不再主要是建立在外部的“建构性秩序”基础之上 ,而是更多的依靠乡村社会内部形成的“自然性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 公共空间 村庄 秩序基础 改革 社会秩序 演变轨迹 人际交往
下载PDF
超级村庄的基本特征及“中间”形态 被引量:88
8
作者 折晓叶 陈婴婴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7-45,共9页
超级村庄的基本特征及“中间”形态折晓叶陈婴婴90年代以来,超级村庄成为农村基层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和南部超级村庄的个案研究,描述了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村庄的这一特殊存在方式,指出超级村庄... 超级村庄的基本特征及“中间”形态折晓叶陈婴婴90年代以来,超级村庄成为农村基层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和南部超级村庄的个案研究,描述了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村庄的这一特殊存在方式,指出超级村庄的存在方式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基本特征 “中间” 合作体系 村组织 村社区 村集体 集体经济 乡镇企业 企业组织
原文传递
村庄的“弱监护人”:对村干部角色的大众视角分析——以鲁南地区农村实地调查为例 被引量:58
9
作者 申静 陈静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61,共9页
本文以对鲁南两个村的实地调查为例 ,说明市场因素对欠发达农村地区的侵入造  成的一个可能的后果 ,即村干部对村庄控制和保护能力的减弱 ,并试图用“弱监护人”这一  表述概括之。同时 ,从村干部和村民个人利益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 本文以对鲁南两个村的实地调查为例 ,说明市场因素对欠发达农村地区的侵入造  成的一个可能的后果 ,即村干部对村庄控制和保护能力的减弱 ,并试图用“弱监护人”这一  表述概括之。同时 ,从村干部和村民个人利益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护人 弱监护人 村干部 村庄 社区精英 农村 鲁南地区 调查 利益保护
原文传递
评村民自治研究的新取向——以《选举事件与村庄政治》为例 被引量:59
10
作者 应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0-223,共14页
关键词 村民自治 选举 社会矛盾 政治 村庄 转型期 中国农村 国内外 政府 格局
原文传递
乡规民约体现的村庄治权 被引量:57
11
作者 张静 《北大法律评论》 1999年第1期4-48,共45页
在理想的状态下,国家进入乡村秩序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立法进入方式,即以国家颁布的法律作为规范基层秩序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基层政权是执行国家法律的机构,它不应当有独立的立法权(除非特别授予之),而是以监督国家法律的实施为工... 在理想的状态下,国家进入乡村秩序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立法进入方式,即以国家颁布的法律作为规范基层秩序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基层政权是执行国家法律的机构,它不应当有独立的立法权(除非特别授予之),而是以监督国家法律的实施为工作目标。二是仲裁进入方式,即不直接干预基层的管制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规民约 基层政权 基层组织 村民资格 权利 法律评论 村民自治章程 村庄 治权 国家法律
原文传递
村庄的大转型 被引量:59
12
作者 毛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3,共12页
中国的村庄是有实质性意义的农村社会单位;因此,村庄的30年转型集中呈现了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过程、特征与问题。本文把中国农村30年的变迁放在村庄与市场、与国家、与城市社会三大关系转变中加以考察,认为村庄正在经历从农业共同体到... 中国的村庄是有实质性意义的农村社会单位;因此,村庄的30年转型集中呈现了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过程、特征与问题。本文把中国农村30年的变迁放在村庄与市场、与国家、与城市社会三大关系转变中加以考察,认为村庄正在经历从农业共同体到城乡社区衔接带之弱质自治社区的大转型;其主要涵义是指:(1)经济共同体转型——基于农业和农民半市场化、半受非市场化保护的政策环境,以及双层经营而农户经营实际上更受政策支持的经营环境,村庄从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大队,转向具有不确定性的社区经济共同体。(2)治理共同体转型——基于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和地方性实践突破,村庄从国家的基层治理单位,转向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的单位,乡土性公共领域得到初步生长。(3)村庄作为农民社区的转型——从传统农业社区开始转向城乡社区衔接带的弱质端。而中国村庄是否有前途,既取决于国家、市场、城市对农村的态度,也取决于农村和农民对国家、市场、城市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社会变迁 农村 转型
下载PDF
乡村关系:在控制中脱节——10省(区)20乡镇调查 被引量:52
13
作者 赵树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共8页
1990年代以来,乡村两级组织的关系经历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过程:一方面,村庄内部的自主性资源和自主性组织结构正在生成发展,农民的自治冲动日益强烈;另一方面,乡镇对于村级组织的行政性控制并未相应消解,某些环节比人民公社时还强劲... 1990年代以来,乡村两级组织的关系经历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过程:一方面,村庄内部的自主性资源和自主性组织结构正在生成发展,农民的自治冲动日益强烈;另一方面,乡镇对于村级组织的行政性控制并未相应消解,某些环节比人民公社时还强劲。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形式上乡镇对村庄的控制强化了,实质上基层政府与村庄社会脱节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 村庄 控制
下载PDF
城乡统筹下的村庄布点规划方法探索——以济南市为例 被引量:52
14
作者 田洁 贾进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8-81,共4页
村庄布点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以济南市为例,总结归纳各个层次村庄规划的方法和要点。认为首先要从城镇总体规划入手,明确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为下一层次规划提供依据;要统筹考虑农村经济发展,探索都市型宜农... 村庄布点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以济南市为例,总结归纳各个层次村庄规划的方法和要点。认为首先要从城镇总体规划入手,明确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为下一层次规划提供依据;要统筹考虑农村经济发展,探索都市型宜农产业发展框架,作为村庄产业发展分类指导的依据;以集约和节约用地为宗旨,统筹考虑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与使用;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统筹村庄整合与资源保护的协调等。采取城乡一体、分类指导协调的规划管理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村庄 规划
下载PDF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村庄微观角度的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量:51
15
作者 黄祖辉 王敏 宋瑜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5-84,169,共11页
本文首先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将收入差距问题简化抽象为要素市场的分配问题;然后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变量确定为农村居民的要素禀赋和村庄外部市场环境,并分别对这两个变量影响村庄内部和村际收入差距水平、收入差距变化的途径... 本文首先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将收入差距问题简化抽象为要素市场的分配问题;然后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变量确定为农村居民的要素禀赋和村庄外部市场环境,并分别对这两个变量影响村庄内部和村际收入差距水平、收入差距变化的途径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阐述;最后通过基尼系数静态分解、基尼系数变化的动态分解分别对村庄内部收入差距和村际间收入差距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中所提出来的外部市场环境通过改变收入结构来影响村庄内收入差距变化,以及外部市场环境主要通过改变要素收入集中程度并同时改变收入比重来影响村际间收入差距变化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外部市场 农村居民收入 村庄 基尼系数 内部 要素收入 改变 影响 变化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社会的内生村庄秩序 被引量:48
16
作者 贺雪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0-155,共6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为解决大国家与弱国家条件下的乡村社会秩序问题,国家借重两种力量,一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私的力量,一是以宗族为基础的带有半公性质的力量。较小的家庭规模,无法解决传统农业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秩序。传统中国农村基层社会... 在中国传统社会,为解决大国家与弱国家条件下的乡村社会秩序问题,国家借重两种力量,一是以家庭为基础的私的力量,一是以宗族为基础的带有半公性质的力量。较小的家庭规模,无法解决传统农业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秩序。传统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自治,是以相对自主的地方性规范及相对自主的地方自治组织的强有力存在为前提的。这构成了我们继续讨论传统中国农民行动逻辑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宗族 乡村秩序 乡村治理 农民行动逻辑
下载PDF
精英博弈、亚瘫痪状态与村庄公共治理 被引量:47
17
作者 陈潭 刘祖华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7-67,84,共12页
本文试图运用博弈分析框架以湘南G县为背景观察、分析村庄精英竞争机制和村庄政治的运行实态。作者指出,在村庄治理精英和非治理精英的博弈与治理精英系统中村支书—村主任的博弈中,由于自主机制缺位和制度供给短缺,治理精英、非治理精... 本文试图运用博弈分析框架以湘南G县为背景观察、分析村庄精英竞争机制和村庄政治的运行实态。作者指出,在村庄治理精英和非治理精英的博弈与治理精英系统中村支书—村主任的博弈中,由于自主机制缺位和制度供给短缺,治理精英、非治理精英、乡镇政府和普通村民4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为偏差,村庄公共治理其实处于一种“亚瘫痪”状态。因此,要变革村庄公共治理必须从4个方面入手:明晰责权,建立村支两委协调均衡机制;拓宽渠道,完善非治理精英吸纳机制;扩大参与,加强村民监督机制;规范政府行为,建立乡镇仲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博弈分析 责权 均衡机制 公共治理 制度供给 村主任 精英 村民 仲裁机制
原文传递
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 被引量:48
18
作者 林聚任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0-164,共5页
伴随着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剧变。在城市文明的强势扩张和挤压之下,村落数量开始急剧减少、村落组织走向消解,从而出现了"村落终结"这一背景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村落社会的命运问... 伴随着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剧变。在城市文明的强势扩张和挤压之下,村落数量开始急剧减少、村落组织走向消解,从而出现了"村落终结"这一背景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村落社会的命运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社会的这一复杂变迁不可能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单向过渡,其中必定充满着矛盾冲突与复杂的结构转换。在此背景下,村落的未来及其发展走向便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所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本组专题论文即是围绕中国乡村社会的这一空前剧变展开的。《村庄前景系乎国家愿景》一文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阐述了不同情况下村庄发展与国家规制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后果,并提出将发展农村社区和城乡社区衔接作为村庄转型的方向和解决城乡二元化的路径。《"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一文明确了"村落终结"的涵义及其复杂性,分析了"村落终结"的形态及其组织变迁,并指出了农民走上再组织化之路的对策建议。《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一文用详实的数据阐述了当前中国村庄合并的具体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合并后的新社区出现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城乡结合部"村落终结"的难题》一文则分析了城乡结合部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正是基于这些独特功能使城乡结合部在走向"村落终结"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加艰巨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化 合并 村庄 农村社会发展 农村社区建设 城市化进程 村民委员会 旧村改造
下载PDF
村庄精英:村庄权力结构的中介地位 被引量:40
19
作者 叶本乾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51,共7页
村庄精英在村庄权力结构中 ,居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体制内精英即通常所说的村干部 ,体制外精英指村庄的宗族精英、帮派势力、宗教精英和经济乡绅。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之间 ,村庄精英整体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特指乡镇政府 )
关键词 体制内精英 体制外精英 权力结构 村庄 村民 乡镇政府 村干部 中介地位 博弈 中央政府
原文传递
“分”与“合”:质性研究视角下农村区域性村庄分类 被引量:47
20
作者 徐勇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0-40,共11页
"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是制定农村政策的基本方法,其前提是要对"地"的属性和"类"的划分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本文认为,质性研究是"因地"和"分类"的有效方法。"因... "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是制定农村政策的基本方法,其前提是要对"地"的属性和"类"的划分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本文认为,质性研究是"因地"和"分类"的有效方法。"因地"和"分类"都反映了国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与"合"是基本维度。为了把握各个部分的特性,需要引进"区域"和"村庄"作为调查和研究单位。根据"分"与"合"的维度,可将中国分为七大类型的区域性村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 农村 区域性 村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