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484
1
作者 贺雪峰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1-69,共9页
本文通过对行政村的形成过程的考察 ,认为行政村已大大不同于作为熟人社会的自然村的情况。行政村是规划的社会变迁的产物。在行政村中 ,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 ,共享一些公众人物 ,但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若将自然村看作熟人社会 ,... 本文通过对行政村的形成过程的考察 ,认为行政村已大大不同于作为熟人社会的自然村的情况。行政村是规划的社会变迁的产物。在行政村中 ,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 ,共享一些公众人物 ,但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若将自然村看作熟人社会 ,行政村便可以称为“半熟人社会”。这对于理解目前发生在我国推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凸现的若干情形 ,如自然生出的规矩转换为商议达成的规章、舆论压力变为制度压力、长老政治变为能人政治等等 ,具有重要价值。在选举村干部时 ,因为行政村所具有的“半熟人社会”的特征 ,而使村民委员会选举大大不同于熟人社会的选举。由熟人社会的选举到半熟人社会的选举 ,再到大众社会的选举 ,具有质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委会选举 民自治 民委员会 规章 凸现 村干部 自然 缺乏 理解
全文增补中
村政的兴衰与重建 被引量:254
2
作者 沈延生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8年第6期1-34,共34页
关键词 民自治 委会 地方自治 人民公社 公所 行政 级组织 基层 中国农 村干部
下载PDF
双重边缘化: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类型学分析 被引量:176
3
作者 吴毅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8-85,共8页
With regard to the behavior of and the role played by village officials, all general studies position them as proxies of the nation and kingpins of the village.But we think that this theory of "double-role" ... With regard to the behavior of and the role played by village officials, all general studies position them as proxies of the nation and kingpins of the village.But we think that this theory of "double-role" is only a general static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not a situational study in terms of processes. In the concrete "processes-events",what features village officials’ function and behavior possess are determined not only by specific village settings, but also by the activeness of village cadres-as the subject of behavior-in their adaptation to and selection of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thereb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background of China’s present typically agricultural villages upon the role and behavior of village heads(R&BVH) and upon their rational selection of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offers the theory of "Dual Marginalization"- a typologic interpretation of R&B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化 村干部 角色 行为 类型学分析
原文传递
“双重角色”、“经纪模式”与“守夜人”和“撞钟者”——来自田野的学术札记 被引量:119
4
作者 吴 毅 《开放时代》 2001年第12期114-117,共4页
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用对于懈怠的村政当然是一种补救,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如果乡镇对村里的工作普遍地只能依靠这种方式去运作时,这对于乡村关系,进而对于国家与村庄的关系又意味着什么呢?
关键词 双重角色 经纪模式 守夜人 撞钟者 田野 学术札记 民自治 村干部
原文传递
村干部的边际地位与行为分析 被引量:101
5
作者 王思斌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6-51,共6页
本文用边际理论分析农村村干部的地位与行为,认为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系统中,村干部处于乡干部和村民之间,即处于行政管理系统(官系统)和村民自治系统(民系统)的边际位置。本文分析了村干部对上述两个系统的隶属程度的差异,指出就长远利... 本文用边际理论分析农村村干部的地位与行为,认为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系统中,村干部处于乡干部和村民之间,即处于行政管理系统(官系统)和村民自治系统(民系统)的边际位置。本文分析了村干部对上述两个系统的隶属程度的差异,指出就长远利益、基本身份而言他们属于民系统。出于对自己切身利益的考虑,当两个系统对他们的要求发生矛盾时,他们大多向民系统一方回归。这使得他们在行使农村管理职能时出现不规范行为,从而导致农村社会管理系统功能失调。本文最后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简要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系统 村干部 边际理论 行政管理系统 基层 两个系统 功能失调 社区 长远利益 不规范行为
原文传递
为什么“送法上门”? 被引量:86
6
作者 苏力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7-57,共11页
本文通过一个“下乡收贷”的案例,对“送法上门”这一普遍现象作出分析。“送法上门”是国家司法权力在边缘地带试图建立自己权威,使国家的秩序得以贯彻的一种努力。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国家虽已建成,但在许多局... 本文通过一个“下乡收贷”的案例,对“送法上门”这一普遍现象作出分析。“送法上门”是国家司法权力在边缘地带试图建立自己权威,使国家的秩序得以贯彻的一种努力。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国家虽已建成,但在许多局部地区尚未实现,这是法制未能在农村落实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权力 村干部 地方性知识 乡土社会 权力运作 权力关系 中国共产 乡土中国 中国农 干部下乡
原文传递
村庄民主、村干部角色及其行为模式 被引量:77
7
作者 孙秀林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88,225,共24页
对于中国乡村精英角色及其行为模式的讨论,一直是社会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尤其是在民主制度引入农村地区后,村干部的角色定位是否有所变化?在日常的治理过程中,其行为模式与角色定位是如何实现的?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仅需要以深... 对于中国乡村精英角色及其行为模式的讨论,一直是社会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尤其是在民主制度引入农村地区后,村干部的角色定位是否有所变化?在日常的治理过程中,其行为模式与角色定位是如何实现的?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仅需要以深入的个案调查为基础,而且也离不开严谨的实证分析。本文试图以6省的数据,来定量化地考察村庄民主对于村干部行为模式与角色定位的影响。实证模型结果显示,村庄民主的实行,可以促使村干部在日常治理过程中减少对于国家任务的关注,而增加对于社区事务的关注,从而使其角色定位更倾向于社区利益代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治理 庄民主 村干部 双重角色
下载PDF
什么人在当村干部?——对村干部社会政治资本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6
8
作者 肖唐镖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4-70,共7页
在当今农村,什么人最有可能成为村干部?本文的分析表明:多数村干部拥有中学文化程度;在村主要干部职位上,中共党员和男性村民拥有绝对的优势。宗族之外的宗教、协会等民间组织背景尚未成为促成村干部出任的因素。村干部在乡村已乏道德权... 在当今农村,什么人最有可能成为村干部?本文的分析表明:多数村干部拥有中学文化程度;在村主要干部职位上,中共党员和男性村民拥有绝对的优势。宗族之外的宗教、协会等民间组织背景尚未成为促成村干部出任的因素。村干部在乡村已乏道德权威,其权力与权威出现分离。从村干部的成长路径看,相当部分人曾在外村工作过或有非农经历,并有部分人有企业工作经历或曾参军“;富人村官”和“村官谋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村支书是从其他村干部位置转任过来。对出任村干部,家庭成分和父辈职业已无明显影响,但父辈的文化程度却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区域之间的村干部群体尽管有着共同的特征,但在村庄、宗族与职业背景等方面却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社会政治资本 群体特征
原文传递
村庄的“弱监护人”:对村干部角色的大众视角分析——以鲁南地区农村实地调查为例 被引量:58
9
作者 申静 陈静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61,共9页
本文以对鲁南两个村的实地调查为例 ,说明市场因素对欠发达农村地区的侵入造  成的一个可能的后果 ,即村干部对村庄控制和保护能力的减弱 ,并试图用“弱监护人”这一  表述概括之。同时 ,从村干部和村民个人利益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 本文以对鲁南两个村的实地调查为例 ,说明市场因素对欠发达农村地区的侵入造  成的一个可能的后果 ,即村干部对村庄控制和保护能力的减弱 ,并试图用“弱监护人”这一  表述概括之。同时 ,从村干部和村民个人利益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护人 弱监护人 村干部 社区精英 鲁南地区 调查 利益保护
原文传递
村干部向何处去——关于村干部“公职化”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56
10
作者 宁泽逵 柳海亮 +1 位作者 王征兵 柴浩放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5,71,共9页
文章通过对村干部“公职化 /职业化”理论探讨与经验实践的述评 ,以及从评判村干部职业化的三个表征 :“村干部工资的来源及发放主体、村干部工作的流动性、村干部的职业生涯设计”和村干部职业化可行性的四个维度 :“国家宏观政治经济... 文章通过对村干部“公职化 /职业化”理论探讨与经验实践的述评 ,以及从评判村干部职业化的三个表征 :“村干部工资的来源及发放主体、村干部工作的流动性、村干部的职业生涯设计”和村干部职业化可行性的四个维度 :“国家宏观政治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群众基础和组织机构环境以及村干部自身的基本素质”的分析 ,认为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 ,尤其是中西部传统农业型地区的农村 ,村干部公职化 /职业化的条件还不成熟 ,并进一步澄清了经济发展与村干部职业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经济发展是村干部职业化 /公职化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而村干部职业化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 ,社会经济、法律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职业化 经济发展 中国 传统农业 法律法规 群众基础 政治生活 国家
原文传递
精准扶贫何以“瞄不准”?——扶贫政策落地的三重对焦 被引量:64
11
作者 王雨磊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8-93,共6页
农村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将真正的贫困识别出来,但调研发现,精准扶贫往往出现"瞄不准"的现象,也就是说,扶贫名单上出现的并不完全是贫困户,甚至精确瞄准并不是按照收入水平来划定的。精准扶贫的贫困识别分为三个过程:瞄准贫困村... 农村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将真正的贫困识别出来,但调研发现,精准扶贫往往出现"瞄不准"的现象,也就是说,扶贫名单上出现的并不完全是贫困户,甚至精确瞄准并不是按照收入水平来划定的。精准扶贫的贫困识别分为三个过程:瞄准贫困村、瞄准贫困户、贫困户核查,分别由扶贫办、村干部和驻村干部执行,在这三重对焦机制中,福利均分原则、村庄政治结构以及扶贫考核压力都限制了完全按照经济收入来进行贫困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政治过程 村干部 治理
下载PDF
村干部与实践权力——精准扶贫中的国家基层治理秩序 被引量:64
12
作者 王雨磊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45,共20页
农村精准扶贫是一个国家基层治理的典型代表,它既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发展乡村社会经济的重要路径。精准扶贫中的权力格局有三种不同的权力形式:总体权力、技术权力和实践权力。总体权力试图借助技术权力来兑... 农村精准扶贫是一个国家基层治理的典型代表,它既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发展乡村社会经济的重要路径。精准扶贫中的权力格局有三种不同的权力形式:总体权力、技术权力和实践权力。总体权力试图借助技术权力来兑现精细化的治理目标,而技术权力又需要实践权力来落实具体政策。实践权力及其社会再生产根植于地方社会的乡土秩序,并对国家政策绩效产生实质影响。新世纪的国家基层治理,只有梳理好总体权力、技术权力与实践权力的传统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把基层治理摆平理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实践权力 村干部 基层治理 乡土秩序
下载PDF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村干部角色及“无为之治”——以赣东D镇乡村为例 被引量:62
13
作者 龚春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3,122,共8页
在对已有研究成果批判性借鉴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实地调研,文章对村干部角色提炼出一个新的分析范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它不仅是对当下村干部角色更为客观、具体的表述,而且还可更精准地分析多数村干部的心理动机和行为... 在对已有研究成果批判性借鉴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实地调研,文章对村干部角色提炼出一个新的分析范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它不仅是对当下村干部角色更为客观、具体的表述,而且还可更精准地分析多数村干部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选择。他们大多工于心计、处事圆滑,善于在政府和农民面前不断变换脸谱,更善于利用职务之便和体制漏洞实现自身的利益。由于角色尴尬和素质所限,村干部难以有效地施展拳脚;工作叫苦叫累,但又希望能够连任;有"聪明"的头脑,却又实施"无为之治"。个中缘由,乃在于其"精致"的面具背后,隐含着"利己"的目的。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是乡村社会走向"善治"过程中亟需破解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村干部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无为之治
下载PDF
富人治村的类型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62
14
作者 陈柏峰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12,共9页
富人治村在目前已是普遍现象,可以分为经营致富型、资源垄断型、项目分肥型、回馈家乡型等四种类型。前三种类型具有典型性,有着不同的具体机制。经营致富型富人治村隐含政治排斥,富人通过塑造"不用家财补贴集体就没有参政资格&qu... 富人治村在目前已是普遍现象,可以分为经营致富型、资源垄断型、项目分肥型、回馈家乡型等四种类型。前三种类型具有典型性,有着不同的具体机制。经营致富型富人治村隐含政治排斥,富人通过塑造"不用家财补贴集体就没有参政资格"的政治氛围,使普通村民丧失被选举为村干部的机会;资源垄断型富人治村依赖派性结盟,富人通过与"混混"势力联合,垄断村庄公共事务,以暴力威胁使村民噤声;项目分肥型富人治村导致精英俘获,富人通过社会关系获取自上而下的资源项目投入,从而获得村庄公共事务的支配权,使村民被动或主动地远离村务。不同类型的富人治村都产生了负面效果,削弱了村级民主,破坏了民主的外部环境,因此需要反思相关政策措施和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人治 村干部 机制 级民主
下载PDF
村干部的“角色冲突”——乡村社会的需求倾向与利益矛盾分析 被引量:39
15
作者 唐晓腾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67,共7页
本文从乡村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利益选择这一视角 ,分析了村民自治中村官被依法   “罢免”、行政撤换和主动辞职三种现象背后的制度因素 ,提出中国农村社会的利益结构正  加速分化 ,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出现“疏离” ;从而指出造... 本文从乡村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利益选择这一视角 ,分析了村民自治中村官被依法   “罢免”、行政撤换和主动辞职三种现象背后的制度因素 ,提出中国农村社会的利益结构正  加速分化 ,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出现“疏离” ;从而指出造成村干部“角色冲突”的真正  原因 ,是现有压力型体制下乡镇政府与农民之间的需求性职能矛盾和制度性职能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需求倾向 利益矛盾分析 村干部 角色冲突 民自治 中国
原文传递
村庄精英:村庄权力结构的中介地位 被引量:40
16
作者 叶本乾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51,共7页
村庄精英在村庄权力结构中 ,居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体制内精英即通常所说的村干部 ,体制外精英指村庄的宗族精英、帮派势力、宗教精英和经济乡绅。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之间 ,村庄精英整体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特指乡镇政府 )
关键词 体制内精英 体制外精英 权力结构 乡镇政府 村干部 中介地位 博弈 中央政府
原文传递
农村精英及其社会影响初探 被引量:36
17
作者 吕世辰 胡宇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6,共4页
农村精英是指农村中那些出类拔萃、精明强干的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需要精英。精英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政治稳定的中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中国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需要培育更多的经济大户精英。
关键词 精英 村干部 专业户 企业家 大姓元老
下载PDF
从征地过程看村干部的行动逻辑 以华东、华中三个村庄的征地事件为例 被引量:42
18
作者 齐晓瑾 蔡澍 傅春晖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35,共21页
本文基于2005年春在华东、华中地区三个村庄所做的土地征用调查,通过对村干部在农地征用过程中行为的观察,提出了理解村干部角色的一个新视角。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政府征用,在这个过程中,村庄内部资源迅速... 本文基于2005年春在华东、华中地区三个村庄所做的土地征用调查,通过对村干部在农地征用过程中行为的观察,提出了理解村干部角色的一个新视角。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政府征用,在这个过程中,村庄内部资源迅速集聚。作为村庄资源的掌握者,村干部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一方面和地方政府形成利益的共谋;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各样的行动策略重新构建了村庄的结构。文章通过对村干部行为的分析,试图揭示这些行为背后所蕴涵的行动逻辑,从而有助于我们对村干部角色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行动逻辑 角色
下载PDF
村干部知识化与年轻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4
19
作者 高梦滔 毕岚岚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7-84,92,共9页
本文利用来自中国的微观面板数据分析了村干部的知识化、年轻化对于农户收入和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经验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2003~2006年间,村干部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逐年增加,而35岁以下者的比例逐年减少,村干部配备倾向于有经验,... 本文利用来自中国的微观面板数据分析了村干部的知识化、年轻化对于农户收入和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经验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2003~2006年间,村干部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逐年增加,而35岁以下者的比例逐年减少,村干部配备倾向于有经验,并且学历相对较高的人群。(2)村干部的知识化对于农户平均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但对于贫困率的降低没有显著作用。(3)村干部的年轻化对于降低贫困率具有显著作用,但对于农户平均收入增长却有不利影响。村干部同时向知识化、年轻化转变对于农户收入没有影响,但是具有明显的减贫效果。(4)村干部的知识化必须与经验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增加农户收入与降低贫困发生率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知识化 年轻化 农户收入 贫困发生率
原文传递
面子、利益与村庄的性质——村支书与村主任关系的一个解释框架 被引量:37
20
作者 贺雪峰 《开放时代》 2000年第11期62-67,共6页
本文考察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关系的性质以及村干部的任职动机,试图建立起理解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关系的理想类型。通过分析不同理想类型对村支书与村主任关系性质的不同影响及理想类型本身的变动倾向,作者提出若不改变当前农村社... 本文考察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关系的性质以及村干部的任职动机,试图建立起理解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关系的理想类型。通过分析不同理想类型对村支书与村主任关系性质的不同影响及理想类型本身的变动倾向,作者提出若不改变当前农村社会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和村干部不良的经济处境,村支书与村主任的关系就不会沿着“谁授权就对谁负责”的方向发展,而可能沿着无序斗争的方向发展。这样下去可能在农村未来发展中造成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基层民主制度 中国 支部 委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