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境·写意·工笔——文化中心建筑组群中的场馆设计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瑜 何镜堂 《南方建筑》 2020年第2期120-125,共6页
文化中心建筑组群中的场馆设计受到建筑场地的约束、统一的建筑形象以及建筑体形体量的严格限定,面临着在满足整体性的基础上建筑个性探寻、文化的建筑语言转译以及建筑形体设计操作方式的问题.通过解析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与济宁文化中... 文化中心建筑组群中的场馆设计受到建筑场地的约束、统一的建筑形象以及建筑体形体量的严格限定,面临着在满足整体性的基础上建筑个性探寻、文化的建筑语言转译以及建筑形体设计操作方式的问题.通过解析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与济宁文化中心图书馆的场馆设计,为此类设计命题寻求相应的设计方法.基于地域性、时代性与文化性的思考,以整体观视角在以下三个层面展开思考.在城市设计层面,在场馆外部以"造境"组织公共空间.在建筑空间设计层面,在场馆内部以"写意"空间呼应地域文化脉络.在建筑形体设计与建造细节层面,以精细的"工笔"谱写场馆的理性形式与材料细部构筑.文化中心建筑组群中的场馆设计应在城市设计层面着重公共空间的营造,在建筑空间层面关注地域文化表达以及理性构筑建筑形体,分别借用传统艺术表达中的"造境"、"写意"与"工笔"作为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中心建筑组群 场馆设计 公共空间 地域文化 材料建造 天津博物馆 济宁图书馆
下载PDF
十种语言,一个声音——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外国建筑师小住宅方案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铠 董烜 《时代建筑》 2004年第2期58-69,共12页
本文从与基地环境对话、中国情结、材料/建造、空间四个方面,对中国国际建 筑艺术实践展外国建筑师作品的基本设计理念、方案的概况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 对话 基地环境 中国情结 材料/建造 空间秩序
下载PDF
木建筑系统的当代分类与原则 被引量:20
3
作者 朱竞翔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共8页
介绍了木建造系统的当代分类,并由此探讨了建造系统所蕴含的议题、当代分类准则。这一分类的清晰性与合理性对教学、研究以及创新活动十分重要。
关键词 建造系统 当代分类 材料建造 原则 合理性
原文传递
“三材”约束下的低技建造:中国早期工业建筑遗产拱壳砖建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夏珩 夏振康 +1 位作者 饶小军 赵汝冰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4-110,共7页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工业建筑遗产的田野调查、原始图纸、同期历史文献为基础,辅以倾斜航测和内部空间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手段,通过建筑图法解析的方法对合肥柴油机厂的3个砖拱壳工业建筑遗存展开深入的建构研究。提出"拱壳砖&qu...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工业建筑遗产的田野调查、原始图纸、同期历史文献为基础,辅以倾斜航测和内部空间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手段,通过建筑图法解析的方法对合肥柴油机厂的3个砖拱壳工业建筑遗存展开深入的建构研究。提出"拱壳砖"是在节约"三材"方针下,系统性自主创新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拱壳 双曲拱 挂钩砖 模板砖 材料建造 合柴1972 低技建造 三材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轻型建筑”之原型思考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谭刚毅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6-91,共6页
基于中国住居文化的原型—巢居、穴居、庐居进行了建筑材料、结构、内部空间与陈设的梳理和再思考;在中国传统轻型建筑(木构)和重型建筑(砖石)之间,以及中西木构比较的基础之上,阐释了中国传统建筑对材料物性的不同理解和结构处理上的... 基于中国住居文化的原型—巢居、穴居、庐居进行了建筑材料、结构、内部空间与陈设的梳理和再思考;在中国传统轻型建筑(木构)和重型建筑(砖石)之间,以及中西木构比较的基础之上,阐释了中国传统建筑对材料物性的不同理解和结构处理上的不同智慧;从建筑原型的生发环境和建筑体系效能等方面比较传统轻型建筑和现代轻型建筑的异同,探寻其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延续和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建筑 原型 木构建筑 砖石建筑 材料建造
原文传递
参数化地域建筑创作方法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曾鹏 蔡良娃 《新建筑》 2014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参数化设计为地域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引导地域化建筑创作的方法与实践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转变。通过对当前参数化建筑设计领域与地域化相关实践与理论的分析,认为参数化地域建筑创作方法包括三方面内容:自然要素的参数化生成、... 参数化设计为地域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引导地域化建筑创作的方法与实践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转变。通过对当前参数化建筑设计领域与地域化相关实践与理论的分析,认为参数化地域建筑创作方法包括三方面内容:自然要素的参数化生成、传统材料与建造技术的参数化创新、地域文化要素的参数化转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 地域建筑 创作方法 自然要素 传统材料建造技术 文化要素
下载PDF
褶皱建筑——北京通州艺术中心门房及其他作品评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源 《时代建筑》 2005年第1期98-105,共8页
文章通过介绍Office dA事务所设计的北京通州艺术中心项目和其他作品,评析了该事务所三方面的关注点:1、注重材料和建造表达的多义性,表皮和结构富有意味地表达了建筑内外空间的相互作用;2、将手工艺传统与当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数控加... 文章通过介绍Office dA事务所设计的北京通州艺术中心项目和其他作品,评析了该事务所三方面的关注点:1、注重材料和建造表达的多义性,表皮和结构富有意味地表达了建筑内外空间的相互作用;2、将手工艺传统与当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数控加工技术相结合,手工图纸、模型和计算机技术都作为设计过程的有效研究工具;3、注重新建筑的外部与周围环境的延续性和历史感,内部的空间关系则积极反映当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建造 多义性 手工艺传统计算机辅助设计 延续性 生活方式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居中绿色建筑材料选择与构造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佟欣馨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6年第8期66-67,共2页
从原始社会至封建社会时期,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到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中国传统民居的不断演进发展无不体现着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论文对中国传统民居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并从建筑选址、材料选用、建筑建造、节能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民居的... 从原始社会至封建社会时期,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到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中国传统民居的不断演进发展无不体现着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论文对中国传统民居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并从建筑选址、材料选用、建筑建造、节能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性、可持续性、节能性分别进行阐述,从中得到启发,为现代绿色建筑设计做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民居 选址 材料建造 节能
下载PDF
问题导向、体验先行、开放拓展——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二年级设计课程教改探索
9
作者 周钰 沈伊瓦 +5 位作者 郝少波 张婷 雷晶晶 汤诗旷 李新欣 韩梦涛 《中国建筑教育》 2023年第1期31-42,共12页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二年级设计课程经过多年教改探索,逐步确立了依据建筑设计的基本问题设置设计专题的教学架构。前三个专题为:空间使用、场地响应、材料与建造,分别对应于建筑与人的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本体的关系。第四个...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二年级设计课程经过多年教改探索,逐步确立了依据建筑设计的基本问题设置设计专题的教学架构。前三个专题为:空间使用、场地响应、材料与建造,分别对应于建筑与人的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本体的关系。第四个专题为群体空间使用,叠加前三个专题的训练内容进行综合运用。各专题依据训练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将相关知识、技能与方法融入教学环节中。现有架构注重问题导向、体验先行,并保持课题的开放性和拓展性,教学效果良好,以期为国内建筑设计课程教改探索提供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教学 空间使用 场地响应 材料建造 群体空间使用
原文传递
从“服饰表皮”到“智能表皮”——建筑表皮设计概述
10
作者 黄惠菁 《绿色科技》 2009年第6期101-104,共4页
从表皮对材料的表现,到对气候应变的智能化表皮的出现,反映了表皮不但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技术转化与技术逻辑艺术的载体。表皮概念是伴随着建筑师不断的探索创新和技术平台的丰富化而转换的。从历史的视野重新梳理表皮概念发展... 从表皮对材料的表现,到对气候应变的智能化表皮的出现,反映了表皮不但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技术转化与技术逻辑艺术的载体。表皮概念是伴随着建筑师不断的探索创新和技术平台的丰富化而转换的。从历史的视野重新梳理表皮概念发展的过程,试图从西方建筑逻辑思想发展的脉动中,寻找建筑设计的突破点与富有逻辑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外表概念 材料建造 材料技术 媒介 智能化表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