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巴金创作中的中西文化冲突与影响 |
杨蕊菱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2
|
曾树生形象新论 |
朱庆才
|
《天中学刊》
|
1987 |
1
|
|
3
|
寄希望于献身革命的热血青年——重读《灭亡》、《新生》和《爱情的三部曲》 |
戴翊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
2013 |
1
|
|
4
|
我国现代作家人格的伟大风范——巴金人格刍议 |
李方平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1994 |
0 |
|
5
|
巴金早期作品思想浅探 |
潘克明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1 |
0 |
|
6
|
在群体的事业里得到新生——谈巴金小说《新生》的主人公李冷 |
宋曰家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7
|
《憩园》和巴金人类爱思想的终结 |
李晓虹
|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
1986 |
0 |
|
8
|
评《爱情的三部曲》 |
陈丹晨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0 |
0 |
|
9
|
《灭亡》修改的“得”与“失” |
宋剑华
|
《新文学评论》
|
2019 |
0 |
|
10
|
刍议巴金小说中的女性崇拜意识 |
赵彩琴
|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2003 |
0 |
|
11
|
灭亡 |
巴金
孙道临
叶丹
|
《电影新作》
|
198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