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忆恩师梅兰芳先生与他的弟子李玉芙
1
作者 奇固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2-55,共4页
梅先生的发现与培养1952年,发生了一件轰动北国江城的事情——梅兰芳到江城哈尔滨巡回演出。这在14岁的李玉芙心中引起了巨大波澜,她日夜盼望着这个“节日”的到来。使她意想不到的是她所在的剧团被邀协助演出,而她自己在梅先生演出《... 梅先生的发现与培养1952年,发生了一件轰动北国江城的事情——梅兰芳到江城哈尔滨巡回演出。这在14岁的李玉芙心中引起了巨大波澜,她日夜盼望着这个“节日”的到来。使她意想不到的是她所在的剧团被邀协助演出,而她自己在梅先生演出《西施》时,被选中演宫女。本来和这位大艺术家见上一面已是难得,如今能同台演出,这简直是天大的幸福!然而更使她想不到的是这次演出,竟成了她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梅先生在百忙中居然有暇注意到了这个有张鼓鼓的小脸和一双大眼睛、扮相喜人的小姑娘,还特意听了她的嗓音,并且慷慨解囊,留下路费,要她在寒假时到北京报考戏校。梅先生走后不久,马连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先生 梅兰芳先生 李玉 马连良 同台演出 袁世海 奇双会 时小福 李世芳 姚玉
原文传递
生正逢时——我的自述(节选)
2
作者 张学津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51,共2页
成立实验京剧团1960年底,北京市政府根据彭真市长的指示,把我们分配到梅、尚、程、荀各团的戏校毕业生抽调回来,专门组织成北京市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后改北京实验京剧团)。
关键词 李玉 大衣箱 服装 王少楼 京剧团
原文传递
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研讨会发言节选
3
《中国京剧》 2021年第12期4-13,共10页
2021年8月30日,北京京剧院举行了"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研讨会",邀请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缅怀张学津先生,推动马派艺术的传承发展。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北京燕山出版社原总编辑赵珩,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中国记协原... 2021年8月30日,北京京剧院举行了"纪念张学津先生诞辰80周年研讨会",邀请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缅怀张学津先生,推动马派艺术的传承发展。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北京燕山出版社原总编辑赵珩,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翟惠生,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芙、黄德华、马小曼,著名京胡演奏家燕守平,北京马连良艺术研究会负责人马龙,北京京剧院党委书记杨洪义、院长刘侗、副院长朱甲,张学津先生弟子、北京京剧院马派名家朱强,张学津先生弟子、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教师高彤及其学生刘孟千一、罗兰,张学津先生弟子、北京京剧院马派老生演员王金钟、宋昊宇、穆雨,朱强弟子张凯,以及《张学津京剧音像文献集成》主编杨毅、张斯琦等。本文节选了部分专家的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津 北京京剧院 马小曼 李玉 中国记协 马连良 艺术研究会 研讨会发言
原文传递
校园竞放梨园花 记京剧名票马静雯和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京剧社
4
作者 蔡钟翔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47,共2页
在2003年金秋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上,马静雯以梅派名剧《穆桂英挂帅》的“捧印”一折夺得金奖桂冠,给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是,马静雯是当年36位金奖得主中唯一的大学生。如今马静雯已本科毕业,... 在2003年金秋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上,马静雯以梅派名剧《穆桂英挂帅》的“捧印”一折夺得金奖桂冠,给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是,马静雯是当年36位金奖得主中唯一的大学生。如今马静雯已本科毕业,并继续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学校 平剧 戏曲 学堂 梅兰芳派 梅派 李玉 中国人民大学 票友 戏迷 《贵妃醉酒》 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挂帅》
原文传递
略谈《别姬》中的劝酒和舞剑
5
作者 李玉芙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20-21,共2页
略谈《别姬》中的劝酒和舞剑李玉芙《霸王别姬》是我国京剧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是梅(兰芳)派艺术的经典名作。我1959年在梅兰芳剧团工作时,有幸在梅先生亲自指导下学习并演出了这出名剧。30年来《别姬》也成了我在国内外舞台上... 略谈《别姬》中的劝酒和舞剑李玉芙《霸王别姬》是我国京剧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是梅(兰芳)派艺术的经典名作。我1959年在梅兰芳剧团工作时,有幸在梅先生亲自指导下学习并演出了这出名剧。30年来《别姬》也成了我在国内外舞台上经常上演的剧目,从而有了些粗浅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剧团 李玉 《霸王别姬》 兰芳 梅先生 经典名作 长锤 西皮原板 艺术宝库 贵妃醉酒
原文传递
表演艺术和音乐是国际语言——京剧艺术在日本
6
作者 齐建昌 宋大声 《戏曲艺术》 1982年第4期97-98,共2页
在庆祝中日建交十周年的日子里,北京京剧团李玉芙、李崇善、叶红珠、张四全、马永安等一行六十余人,应邀赴日演出了两个月,足迹遍及二十一个大城市,不久前,他们载誉归来。我们在李玉芙同志那里翻阅了她从日本带回来的一些资料,发现不少... 在庆祝中日建交十周年的日子里,北京京剧团李玉芙、李崇善、叶红珠、张四全、马永安等一行六十余人,应邀赴日演出了两个月,足迹遍及二十一个大城市,不久前,他们载誉归来。我们在李玉芙同志那里翻阅了她从日本带回来的一些资料,发现不少日本朋友写给她的信件,其中许多真挚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艺术 李玉 北京京剧团 国际语言 大城市 流动的图画 演出过程 《霸王别姬》 艺术享受 青年医师
原文传递
他们俩——石维坚与李玉芙夫妇
7
作者 思缕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47-49,共3页
50年代后期,话剧界很热烈地探讨过话剧的民族化。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同时又精通戏曲的戏剧教育家欧阳予倩先生,那时是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兼所属的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他提出话剧要与戏曲“搭手”,派遣一批演员去学戏曲。切实体验一下中国... 50年代后期,话剧界很热烈地探讨过话剧的民族化。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同时又精通戏曲的戏剧教育家欧阳予倩先生,那时是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兼所属的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他提出话剧要与戏曲“搭手”,派遣一批演员去学戏曲。切实体验一下中国戏曲的精妙之所在。被派去学习戏曲的演员中有石维坚。他先到荀慧生先生的剧团学《坐楼杀惜》,后又转到梅兰芳先生的梅剧团。石维坚的确从戏曲中学到不少东西;他不仅与戏曲“搭”了手,而且还“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维坚 李玉 中央实验话剧院 梅兰芳先生 坐楼杀惜 荀慧生 中央戏剧学院 戏剧教育家 梅先生 北京京剧团
原文传递
李玉芙:难忘彭真市长的关怀
8
作者 王林育 《党史博览》 2002年第7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彭真 北京市 张洁清 李玉 京剧团 市长
原文传递
缘分的天空 访梅派表演艺术家李玉芙
9
作者 卢巍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4-55,共2页
李玉芙出身京剧名家,自小酷爱京剧,1951年入哈尔滨京剧院当学员。由于她天资聪颖,练功刻苦,青年时期已是旦行中的佼佼者。1952年秋她考入北京戏曲学校,专攻梅派表演艺术。梅先生亲自传授了《霸王别姬》、《宇宙锋》、《贵妃醉酒》... 李玉芙出身京剧名家,自小酷爱京剧,1951年入哈尔滨京剧院当学员。由于她天资聪颖,练功刻苦,青年时期已是旦行中的佼佼者。1952年秋她考入北京戏曲学校,专攻梅派表演艺术。梅先生亲自传授了《霸王别姬》、《宇宙锋》、《贵妃醉酒》等梅派代表剧目,并邀请老一代艺术家姜妙香、刘连荣等与李玉芙同台演出。在梅先生的培养下,她的技艺大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派艺术 表演艺术家 李玉 京剧 演艺生涯 人物塑造
原文传递
余少群:一夜成名天下知
10
作者 照烁 《大众电影》 2009年第2期22-23,共2页
拍完《梅兰芳》,陈凯歌给余少群的劝诫是:要踏踏实实,演戏要先学会做人,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学会忍耐。
关键词 陈凯歌 李玉 梅兰芳 陈伯华 戏剧表演 梅葆玖 上海越剧院 越剧团
原文传递
梅韵清芬 兰芳永继——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访梅派传人李玉芙
11
作者 韵萼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梅兰芳 诞辰 京剧艺术家 梅派传人 李玉
下载PDF
《武汉晚报》与京剧之缘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元昌 《中国京剧》 1994年第5期53-53,共1页
《武汉晚报》与京剧之缘邓元昌作为大众传媒的《武汉晚报》,多年来他们集资出力,广邀名家,创办了“《武汉晚报》之友京剧演唱会”这样一种展示京剧艺术的形式,并且持之以恒,成绩斐然。今秋正值国庆45周年和武汉晚报复刊10周年... 《武汉晚报》与京剧之缘邓元昌作为大众传媒的《武汉晚报》,多年来他们集资出力,广邀名家,创办了“《武汉晚报》之友京剧演唱会”这样一种展示京剧艺术的形式,并且持之以恒,成绩斐然。今秋正值国庆45周年和武汉晚报复刊10周年,举办第10届演唱盛会,可谓三喜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晚报》 邓元昌 武汉晚报 北京京剧院 李玉 于魁智 于万增 赵葆秀 上海京剧院 孙毓敏
原文传递
“场团合一”求发展 “中和之友”助生机
13
作者 杨德璞 《中国京剧》 1993年第6期55-55,共1页
为使京剧走出低谷,摆脱困境,改变目前剧团不景气的现状,北京京剧院三团和中和戏院于今年下半年组成“场团合一”新联合体,在发展繁荣京剧和在剧团体制改革的道路上又进行了一次新的探索。
关键词 北京京剧院 繁华商业区 大栅栏 春闺梦 程砚秋 四大须生 珠帘寨 乌盆记 李玉 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连演三十天“不翻头”──北京京剧院三团新举措
14
作者 伊平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7-47,共1页
连演三十天“不翻头”──北京京剧院三团新举措本刊讯6月9日至7月8日,北京京剧院三团推出30台剧目,连演30天,剧目不重复。连演30天"不翻头"(即剧目不重复),在旧戏班不算新鲜事。但在京剧剧目日渐贫乏的今天,北京京... 连演三十天“不翻头”──北京京剧院三团新举措本刊讯6月9日至7月8日,北京京剧院三团推出30台剧目,连演30天,剧目不重复。连演30天"不翻头"(即剧目不重复),在旧戏班不算新鲜事。但在京剧剧目日渐贫乏的今天,北京京剧院三团推出3O台不重复的剧目,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京剧院 三十天 珠帘寨 牧虎关 李玉 日至 剧场演出 管理体制 观众需求 挖掘整理
原文传递
文化部第四届戏曲演员讲习会在京举办
15
作者 捷之 《戏曲艺术》 1983年第3期32-,共1页
在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形势下,为了发展和繁荣戏曲艺术,在抓好优秀剧目创作的同时,分期分批培训中、青年戏曲演员,提高他们的思想、业务水平及艺术修养,并加强对他们进行革命的艺风、艺德教育,文化部艺术局会同中国戏剧家协会、
关键词 戏曲演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 业务水平 陈书舫 胡芝风 艺术修养 文化艺术界 李玉 阳友鹤 张继青
原文传递
北京京剧院三团与中和戏院合并
16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66-66,共1页
北京京剧院三团领导在进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布署和总的精神指导下,尝试新的探索,以场团合一形式重新全面系统地进行体改,他们近日与北京市中和戏院合并,统一领导支配,互相弥补,互通有无。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使副团生产剧... 北京京剧院三团领导在进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布署和总的精神指导下,尝试新的探索,以场团合一形式重新全面系统地进行体改,他们近日与北京市中和戏院合并,统一领导支配,互相弥补,互通有无。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使副团生产剧目有目的性,能够及时推向市场,得到反馈,再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更换产品,使产销需系列化。该团还成立中和之友联谊会,为戏剧爱好者提供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京剧院 精神指导 铁笼山 珠帘寨 使副 李玉 玉璋
原文传递
只有四个人的出国演出队
17
作者 维君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56-56,共1页
去年12月份,北京京剧院著名武生、文武老生、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叶金援与著名梅派青衣李玉芙、花旦岳慧玲、文武丑潘德才一行4人,赴法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获得极大成功,这是破记录的、人数最少的一支出访京剧演出队。他们是应法国... 去年12月份,北京京剧院著名武生、文武老生、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叶金援与著名梅派青衣李玉芙、花旦岳慧玲、文武丑潘德才一行4人,赴法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获得极大成功,这是破记录的、人数最少的一支出访京剧演出队。他们是应法国教育部教授戴维力先生发起的中国文化艺术月之邀而去的。戴维力先生曾带领学生,开着小汽车,沿丝绸之路,穿越欧洲,经西亚,从巴基斯坦入境,经新疆、陕西、河南直抵北京。回法国后,他倡导在巴黎各大学间举办中国文化周。文化周上除展示有关中国的图片、服装、工艺、风土人情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京剧院 李玉 文武老生 中国文化艺术 文化交流 中国戏剧梅花奖 潘德 演出形式 商业演出 《霸王别姬》
原文传递
推荐《艺坛桃李录》
18
作者 小松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6-76,共1页
张晓晨的《艺坛桃李录》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定价8.00元),该书由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题写书名并作序。作者以生动、细腻、流畅的文笔。记录了张学津、李玉芙、孙毓敏、李崇善、王晓临、李文敏、黄德华、吴纪敏、杨淑蕊、王树芳、... 张晓晨的《艺坛桃李录》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定价8.00元),该书由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题写书名并作序。作者以生动、细腻、流畅的文笔。记录了张学津、李玉芙、孙毓敏、李崇善、王晓临、李文敏、黄德华、吴纪敏、杨淑蕊、王树芳、赵葆秀、宋丹菊、王文祉、王玉珍、杜镇杰、王容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葆秀 孙毓敏 李玉 张学津 京剧界 王玉珍 黄德华 中国妇女出版社 王晓临 王树芳
原文传递
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戏曲论坛在沪举行
19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74,共1页
11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市戏剧家协会承办,上海三棱镜文化传播公司协办的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戏曲论坛今天在上海举行。
关键词 戏剧家协会 影视管理 文化传播公司 中华 北京市文化局 李玉 展演活动 江苏省文化厅 晋江市 孙毓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