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安徽淮南新生代晚期老洞动物群的兔形类
被引量:9
- 1
-
-
作者
金昌柱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出处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0-245,共16页
-
基金
国家"九五"攀登专项 (编号 :95 -专 -0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40 3 72 0 1 6)资助
-
文摘
记述了新生代晚期兔形类的两新种 :淮南上新五褶兔Pliopentalagushuainanensissp .nov .和李氏翼兔Alilepusliisp .nov .,材料产自安徽淮南大居山洞穴堆积的不同层位。淮南上新五褶兔以个体小 ,p3的前褶沟结构简单 ,后内褶沟釉岛状 ,p4~m2具前外褶沟等特征而区别于属型种P .moldaviensis和其他已知种。它是该属迄今所知出现最早、最原始的种类。通过对新种和欧亚大陆其他已知种的比较研究 ,讨论了该属的系统演化关系 ,对属征作了修订。李氏翼兔以p3的后内、外褶沟的釉质层强烈褶曲 ,具衍生的前外褶沟 ,p4~m1的后外褶沟釉质层小褶曲发育而明显不同于欧亚大陆其他种 ,却与北美A .hibbardi、A .vagus等种类更接近 ,推测当时亚洲和北美之间很可能有动物的交流。李氏翼兔除了缺少前褶沟外 ,其他形态特征与上新五褶兔颇为相似 ,而且产出层位比淮南上新五褶兔低。依性状分析 ,上新五褶兔有可能直接起源于翼兔。
-
关键词
安徽
新生代
晚中新世晚期
兔形类
种
淮南上新五褶兔
李氏翼兔
-
Keywords
Huainan, Anhui, lastest Miocene, Leporidae
-
分类号
Q915.87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