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与契丹“世仇”之浅见 被引量:8
1
作者 宋玉祥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3-18,共2页
史称“海东盛国”的唐代渤海这个半独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就象得益于唐中央王朝的保护而与其存亡相始终耐人寻味一样,具有戏剧色彩的是,充任渤海政权启始灭亡两端的作俑者竟然都是契丹人。这就说明,在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时间里,渤海与契... 史称“海东盛国”的唐代渤海这个半独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就象得益于唐中央王朝的保护而与其存亡相始终耐人寻味一样,具有戏剧色彩的是,充任渤海政权启始灭亡两端的作俑者竟然都是契丹人。这就说明,在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时间里,渤海与契丹的关系是极其微妙复杂的,再加上“世仇”说的存在,更使两族关系蒙上了一层浓重的迷雾。由于史料匮乏,佐证奇缺,在史学研究上,渤海与契丹的“世仇”之谜几成悬案,乃至成为研究渤海与契丹关系的症结所在。笔者在研读史料时反复揣测,偶有所得,现略述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政权 契丹人 尽忠 世仇 地方民族政权 阿保机 史学研究 民族矛盾 武则天 中央王朝
原文传递
论“营州事变”的成因及其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文才 《河北学刊》 2002年第4期67-71,共5页
武则天时期在民族政策方面的失误 ,以及武周统治集团内部的武李之争 ,乃是造成“营州事变”发生的深层原因。事变所造成的影响 ,涉及武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边防、民族、对外政策等各个方面 ,特别是对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影... 武则天时期在民族政策方面的失误 ,以及武周统治集团内部的武李之争 ,乃是造成“营州事变”发生的深层原因。事变所造成的影响 ,涉及武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边防、民族、对外政策等各个方面 ,特别是对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更为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州事变 武则天 契丹 突厥 尽忠 孙万荣
下载PDF
契丹与渤海关系探源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利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47,共3页
公元10世纪初,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走向覆灭,中原各地陷入分裂,藩镇割据,互相角逐,已无余力北顾,这为北方草原契丹民族的迅速崛起和大肆扩张提供了契机。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建立了契丹王朝,并立即开始了东征西讨的大... 公元10世纪初,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走向覆灭,中原各地陷入分裂,藩镇割据,互相角逐,已无余力北顾,这为北方草原契丹民族的迅速崛起和大肆扩张提供了契机。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建立了契丹王朝,并立即开始了东征西讨的大规模军事扩张。首先是西进,先后征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人 契丹 阿保机 《辽史》 革末革曷 耶律 世仇 《资治通鉴》 尽忠 甘州回鹘
下载PDF
唐初营州之乱“契丹饥不加赈给”考释
4
作者 黄乐唯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8期82-84,共3页
《资治通鉴》载“文翙刚愎,契丹饥不加赈给”被诸多学者认为是引发营州之乱的直接原因之一,然《通典》《旧唐书》《册府元龟》《新唐书》均不见相关记载。《资治通鉴》对营州之乱中西硖石一役的具体经过之记载仅与唐初史料笔记《朝野佥... 《资治通鉴》载“文翙刚愎,契丹饥不加赈给”被诸多学者认为是引发营州之乱的直接原因之一,然《通典》《旧唐书》《册府元龟》《新唐书》均不见相关记载。《资治通鉴》对营州之乱中西硖石一役的具体经过之记载仅与唐初史料笔记《朝野佥载》所记高度重合,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指出其在书写营州之乱其他史事参考《朝野佥载》,由此几乎可以推定《资治通鉴》中对西硖石一役的记载脱胎于《朝野佥载》。“契丹饥”乃司马光经过考订后对李尽忠起兵前生存境况的描绘,其依据应为《朝野佥载》契丹狱卒所言“吾辈家属,饥寒不能自存”“吾养汝则无食”。而所谓营州都督赵文翙“不加赈给”,则应为司马光结合前书所载赵文翙“侵侮其下”与契丹陷入饥荒之背景所做出的合理推断。但狱卒自陈动机并不单纯,因而将根本动摇“契丹饥不加赈给”的可靠性。过往学界内以《资治通鉴》为蓝本略述营州之乱始末并对赵文翙不施救灾之方加以批评的做法需要得到进一步重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州之乱 尽忠 孙万荣 赵文翙 《资治通鉴》 《朝野佥载》
下载PDF
略论契丹李尽忠之乱 被引量:3
5
作者 都兴智 《东北史地》 2008年第2期33-36,共4页
契丹人李尽忠、孙万荣在营州发动的反唐叛乱,是唐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次叛乱活动,持续时间虽不算太长,但它对唐王朝的冲击却是很强烈的,对辽宁及河北地区的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特别是使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更加复杂化。这次叛... 契丹人李尽忠、孙万荣在营州发动的反唐叛乱,是唐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次叛乱活动,持续时间虽不算太长,但它对唐王朝的冲击却是很强烈的,对辽宁及河北地区的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特别是使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更加复杂化。这次叛乱活动在辽宁、华北及整个东北地区引起了恶性连锁反映,其影响是多方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族 营州 尽忠 孙万荣 反唐叛乱
原文传递
论李尽忠之乱期间的辽东情势——兼议乞四比羽东奔时间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80,214,共11页
万岁通天年间发生的李尽忠之乱侵害河北的同时,对辽东亦造成深刻影响。通过梳理文集、墓志等材料,可知安东都护府及其辖下各军州承担着防御,以及配合河北主战场、共同剿灭叛军的使命。辽东情势的起伏牵系武周东北边疆政治格局的变迁。... 万岁通天年间发生的李尽忠之乱侵害河北的同时,对辽东亦造成深刻影响。通过梳理文集、墓志等材料,可知安东都护府及其辖下各军州承担着防御,以及配合河北主战场、共同剿灭叛军的使命。辽东情势的起伏牵系武周东北边疆政治格局的变迁。乞四比羽东奔并非孤立事件,与孙万荣兵败后选择东逃有紧密联系,其时间应在万岁通天二年(697)后半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忠 孙万荣 安东都护府 高句丽遗民
原文传递
渤海与契丹关系研究述评——以中日韩学者为中心
7
作者 秦菲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241-256,共16页
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族首领李尽忠在营州都督赵文翙的暴政下发动叛乱,而大祚荣集团却趁机东逃,于唐圣历元年(698)在东牟山建立渤海国。在渤海国存续期间,契丹族作为位于渤海西面的边境势力,不仅是渤海国对外进行交流的对象,也是渤... 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族首领李尽忠在营州都督赵文翙的暴政下发动叛乱,而大祚荣集团却趁机东逃,于唐圣历元年(698)在东牟山建立渤海国。在渤海国存续期间,契丹族作为位于渤海西面的边境势力,不仅是渤海国对外进行交流的对象,也是渤海国加强防备的对象。最终,辽天显元年(926),辽(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率军攻陷渤海上京龙泉府,大諲譔投降,渤海至此灭亡。此外,渤海国灭亡后,相当数量的遗民被纳入契丹所建立的辽朝之内,这些遗民此后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文化上均成为能够让辽朝得以兴盛的因素,但也存在一些渤海遗民反辽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上京龙泉府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尽忠 东牟山 大祚荣 辽朝 渤海国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间谍与反间谍
8
作者 李江明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6年第6期17-18,共2页
对一个人,是信任还是不信任?对其提供的情报采取什么态度?这是间谍和反间谍工作中的最关键也最令人棘手的一个问题。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出现了许多迷惑人的表面现象。倘若能够透过似是而非的表象,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行... 对一个人,是信任还是不信任?对其提供的情报采取什么态度?这是间谍和反间谍工作中的最关键也最令人棘手的一个问题。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出现了许多迷惑人的表面现象。倘若能够透过似是而非的表象,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行动,往往受惠无穷。否则,拘于一定的成见,只看见大量表面现象,就会失之交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间谍 中国古代 金兀术 表面现象 契丹人 尽忠 戏剧性效果 武则天 复杂性 投降书
原文传递
浅谈契丹与唐王朝的关系
9
作者 孟宪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49-55,共7页
众所周知,”契丹是宇文鲜卑之分支,元魏以后,契丹族开始出现并活跃于祖国北方的历史舞台上,此时,契丹族尚处于落后的原始社会时期,过着渔猎、游牧的生活.《契丹国志·初兴始末》里记载:“……(契丹)有一主号曰歪呵,戴野猪头,披猪皮... 众所周知,”契丹是宇文鲜卑之分支,元魏以后,契丹族开始出现并活跃于祖国北方的历史舞台上,此时,契丹族尚处于落后的原始社会时期,过着渔猎、游牧的生活.《契丹国志·初兴始末》里记载:“……(契丹)有一主号曰歪呵,戴野猪头,披猪皮,居穹庐中,有事则出,退复隐入穹庐如故,后因其妻窃其猪皮,遂失其夫,莫知所如.次复一主曰昼里昏呵,惟养羊二十口,日食十九,留其一焉,次日复有二十口,日如之”.这个故事显然是一个荒诞离奇之传说,但却说明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即契丹族先是以渔猎为其主要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依靠,后来逐渐地变为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活动了.到了北齐、北周时,契丹的游牧畜养已经相当发达了,但是,渔猎仍是契丹人民的重要生产活动,这从《契丹国志·国土风俗》的记载里可以看出:“……父母死而悲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王朝 原始社会时期 阿保机 大贺氏 元魏 孙万荣 都督府 尽忠 遣使 荒诞离奇
下载PDF
孑然独立陈子昂
10
作者 程应峰 《山西老年》 2020年第10期50-51,共2页
提及陈子昂,会自然而然吟出他的诗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陈子昂在极度悲愤的情态下写就的诗。公元696年,契丹族李尽忠、孙万荣叛乱,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 提及陈子昂,会自然而然吟出他的诗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陈子昂在极度悲愤的情态下写就的诗。公元696年,契丹族李尽忠、孙万荣叛乱,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武攸宜轻率出兵,致使前军陷没。陈子昂诚恳谏言,并自荐分麾下万人为前驱,但武氏以书生轻之,不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尽忠 契丹族 建安王 自然而然
原文传递
《黄麞歌》名实考述
11
作者 彭志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35,共1页
《全唐诗》卷二十九著录《黄麞歌》“黄麞黄麞草里藏,弯弓射尔伤。”诗序:“如意初,里中歌黄麞。后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陷营州,则天令总管曹仁师、王孝杰等将兵百万讨之,大败于硖石黄麞谷而死。朝廷嘉其忠,为造此曲,后亦为舞曲。”(... 《全唐诗》卷二十九著录《黄麞歌》“黄麞黄麞草里藏,弯弓射尔伤。”诗序:“如意初,里中歌黄麞。后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陷营州,则天令总管曹仁师、王孝杰等将兵百万讨之,大败于硖石黄麞谷而死。朝廷嘉其忠,为造此曲,后亦为舞曲。”(中华书局,1960年,页423)交代了此诗本事及流变,是珍贵的唐代乐舞文献。研治舞蹈者对黄麞舞的舞姿、风格及意旨常有阐发,欧阳予倩《唐代舞蹈》:“这可能是一个表现战阵,歌颂勇士的乐舞,由于舞姿雄健,故列入健舞类。”(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页118)可惜的是,未见学者追索过黄麞舞演出简史、意象内涵及象征意义,试考述名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唐诗》 上海文艺出版社 诗本事 唐代乐舞 欧阳予倩 舞蹈者 尽忠 王孝杰
原文传递
武则天也有七十二变
12
作者 刘灿荣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06年第6期35-35,共1页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创意"的皇帝。她的"创意"简直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她第一个"创意"是改人名。像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造反失败,武后就降旨改李尽忠为李尽灭、孙万荣为孙万斩。
关键词 尽忠 孙万荣 七十二变 武后 令人 天册 中国历史 金轮 王凤桐 士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