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弦戏唱腔艺术改革创新的典范--丝弦唱段《李天保吊孝·哭灵》唱腔艺术解析
1
作者 林士朝 《大舞台》 2023年第2期14-22,共9页
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众多的地方戏曲剧种,组成了中国戏曲艺术绚丽多彩、万紫千红的百花园林。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地域文化等千差万别,正是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从而产生了众多... 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众多的地方戏曲剧种,组成了中国戏曲艺术绚丽多彩、万紫千红的百花园林。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地域文化等千差万别,正是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从而产生了众多带有强烈地域文化色彩,备受当地人民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艺术 丝弦戏 地域文化 唱腔艺术 地方戏曲剧种 人文地理 生活习惯 天保吊孝
原文传递
河南越调的“正装戏”与“外装戏”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天葆 《东方艺术》 2008年第S1期12-14,共3页
河南越调本名越调,个别地方也叫四股弦。"河南越调"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为区别于湖北越调的称谓。该剧种有大、小传统剧目500出左右,依照老艺人的说法,分为"正装戏"和"外装戏"两类。
关键词 河南越调 湖北越调 四股弦 外装 外八角 演出剧目 天保吊孝 八郎探母 两狼山 对金抓
原文传递
申凤梅唱腔艺术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魏天葆 岐延斌 《戏曲研究》 2001年第1期363-373,共11页
曾有人说,越调是一个没落的剧种,这并非无端悲观。20世纪30年代前后,它还是河南唯一能够与豫剧匹敌的剧种,而到了50年代,其演出班社数量不仅难与方兴未艾的豫剧同日而语,而且与后起的曲剧也相差遥遥,80年代以后,简直沦入仅能维持现状的... 曾有人说,越调是一个没落的剧种,这并非无端悲观。20世纪30年代前后,它还是河南唯一能够与豫剧匹敌的剧种,而到了50年代,其演出班社数量不仅难与方兴未艾的豫剧同日而语,而且与后起的曲剧也相差遥遥,80年代以后,简直沦入仅能维持现状的艰难困境之中。但与这一剧种的整体现状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凤梅 美学特征 天保吊孝 润腔 人说 苏三起解 周郎 戏曲声腔 魏天葆 宛梆
原文传递
申凤梅与越调艺术的三座丰碑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天葆 张丽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24,29,共5页
在越调艺术近百年的发展中,其神韵与魅力无不浸润着越调一代宗师申凤梅先生的艺术心血。《收姜维》《诸葛亮吊孝》《李天保吊孝》既是申凤梅艺术的三座丰碑,也是越调艺术的三座丰碑。无论是从楔子戏到越调经典的《收姜维》,从“妖道”... 在越调艺术近百年的发展中,其神韵与魅力无不浸润着越调一代宗师申凤梅先生的艺术心血。《收姜维》《诸葛亮吊孝》《李天保吊孝》既是申凤梅艺术的三座丰碑,也是越调艺术的三座丰碑。无论是从楔子戏到越调经典的《收姜维》,从“妖道”到“政治家”的《诸葛亮吊孝》,从媚俗浅陋到大俗大雅的《李天保吊孝》,这三部作品在半个世纪的舞台再现中,在申凤梅一次次去粗存精的艺术革新中,越调艺术这一剧种的光芒更加绚烂,申凤梅对越调艺术的贡献及“凤梅精神”将持续照亮越调艺术的前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凤梅 越调 《收姜维》 《诸葛亮吊孝 天保吊孝
原文传递
“推陈出新”成经典——河南越调传统戏《李天保吊孝》整理改编的文化解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琛 《艺海》 2015年第2期46-50,共5页
越调是中国一个比较古老的剧种,河南越调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1979年越调传统剧目《李天保吊孝》走向大荧幕,成为新时期越调第一部彩色电影,一时间风靡全国,被众多兄弟剧种移植。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戏曲改... 越调是中国一个比较古老的剧种,河南越调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1979年越调传统剧目《李天保吊孝》走向大荧幕,成为新时期越调第一部彩色电影,一时间风靡全国,被众多兄弟剧种移植。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戏曲改革,"改戏"是其重心,抛开政治美学的因素,不少良莠不齐的剧目经历一番"净化"、"优化"、"美化",成为新时代的新经典,至今上演于舞台。越调《李天保吊孝》走向荧幕的过程即是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越调 戏曲改革 天保吊孝 新经典
下载PDF
“河南唢呐”及其系列乐器 被引量:1
6
作者 柯琳 《乐器》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6-19,共4页
唢呐是全国最风行的乐器之一;作为演奏形式,是广泛流行的乐种,如“东北唢呐”、“河北唢呐”、“鲁西南唢呐”、“贵州唢呐调”(八仙乐)等,早已驰名中外,蜚声乐坛。而“河南唢呐”却鲜为人知,从1981年开封地区民间吹奏乐团应中国音协等... 唢呐是全国最风行的乐器之一;作为演奏形式,是广泛流行的乐种,如“东北唢呐”、“河北唢呐”、“鲁西南唢呐”、“贵州唢呐调”(八仙乐)等,早已驰名中外,蜚声乐坛。而“河南唢呐”却鲜为人知,从1981年开封地区民间吹奏乐团应中国音协等单位邀清进京演出,才第一次崭露头角,在首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今特就乐种及其系列乐器作以下粗浅探讨,以飨读者。“河南唢呐”作为一个民间乐种,是全国乐坛中一束瑰丽的鲜花。它豁达豪放,粗犷中饱含细腻,刚劲而不失柔美,是河南人民最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仙乐 乐种 中国音协 进京演出 闷笛 文艺形式 演奏形式 吹咔 咔戏 天保吊孝
下载PDF
浅谈戏曲音乐的节奏布局
7
作者 李国标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2期16-16,37,共2页
只要是音乐就离不开节奏,有人说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音乐家李重光曾说:"节奏、节拍、强弱、长短的巧妙结合构成了千变万化、无穷无尽、丰富多彩的多层次节奏群体,为音乐表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高等教育出版社《基本乐理》第... 只要是音乐就离不开节奏,有人说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音乐家李重光曾说:"节奏、节拍、强弱、长短的巧妙结合构成了千变万化、无穷无尽、丰富多彩的多层次节奏群体,为音乐表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高等教育出版社《基本乐理》第十二讲中谈到。由此可见,节奏是何等的重要。戏曲音乐也不例外,甚至对节奏的变化要求更苛刻,因为戏曲音乐肩负着营造气氛;表现各种人物性格特征;抒发人物内心复杂的思想情感以及各场之间的有机衔接,使其风格贯穿统一的重任。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基本乐理 荆州花鼓戏 性格特征 天保吊孝 高等教育出版社 重光 曲作者 张月英 张宝
下载PDF
鸿鹄高飞处 春风逐时新——记襄城县越调剧团新一代主演方爱枝
8
作者 马紫晨 《东方艺术》 2014年第S1期66-67,共2页
襄城县地处豫省中心,属许昌市管辖。这里既有保护良好的明成化年间的"紫云书院",还是清杂剧《东厢记》作者耿应房的原籍所在;它既是毛泽东赞赏过的"菸叶王国",也是河南三大剧种之一的越调戏窝子。1956年全省公办越... 襄城县地处豫省中心,属许昌市管辖。这里既有保护良好的明成化年间的"紫云书院",还是清杂剧《东厢记》作者耿应房的原籍所在;它既是毛泽东赞赏过的"菸叶王国",也是河南三大剧种之一的越调戏窝子。1956年全省公办越调剧团曾达到16个,却只有襄城县是两个。后经上级考虑,抽调其中的部分人员于1960年组建成立了许昌地区越调剧团(今许昌市越调剧团)。而且笔者仍可如数家珍地告诉读者:分布在全省各越调班社、剧团的老一代名家中,诸如张勋、史道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城县 清杂剧 东厢记 叶王 道玉 明成 人文荟萃 天保吊孝 明玉 生死牌
原文传递
严谨、机巧的唱腔结构——申凤梅唱腔艺术赏析
9
作者 魏天葆 《东方艺术》 2015年第S1期78-79,共2页
同其他优秀的艺术作品一样,大凡好的戏曲唱段,都有着科学、严谨的结构布局,否则,便"有如散金碎玉","断线之珠、无梁之屋"(李渔语)。总览申凤梅的唱腔,可见其精到的层次布局和唱段内部多样的变化。一、多样的腔格变... 同其他优秀的艺术作品一样,大凡好的戏曲唱段,都有着科学、严谨的结构布局,否则,便"有如散金碎玉","断线之珠、无梁之屋"(李渔语)。总览申凤梅的唱腔,可见其精到的层次布局和唱段内部多样的变化。一、多样的腔格变化与组合这里所说的腔格,是指不同唱腔板式的基本结构样式,它表现为板眼规律、摆字格式、基本旋法等。申凤梅不满足于一般形态的上下句叠加,而是不拘一格甚至是有意识地"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凤梅 腔格 结构样式 段内部 艺术作品 旋法 天保吊孝 艺术赏析 七擒孟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