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诸葛亮、李严权争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罗开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10,共6页
刘备登基后,为搞权力平衡,曾大力扶持李严,在“托孤”时,明确指出“尚书令李严为副”。诸葛亮与李严发生了权力之争。通过此事件的剖析,可从新的侧面认识、了解政治家刘备、诸葛亮。诸葛亮击败李严后,对他采用了流放并基本保持原生活待... 刘备登基后,为搞权力平衡,曾大力扶持李严,在“托孤”时,明确指出“尚书令李严为副”。诸葛亮与李严发生了权力之争。通过此事件的剖析,可从新的侧面认识、了解政治家刘备、诸葛亮。诸葛亮击败李严后,对他采用了流放并基本保持原生活待遇水准,这在三国时期是极难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权争 丞相 尚书令
下载PDF
“刘备托孤语”诸家观点评述
2
作者 孙启祥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9,共5页
蜀汉昭烈帝刘备临终前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的一段史事,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史学界的关注。从古至今近五十多位史家和学人的言论及著述显示,对其中的“君可自取”一语,有让诸葛亮“取而代之”“自己选取嗣君”“自行决定”三种解... 蜀汉昭烈帝刘备临终前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的一段史事,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史学界的关注。从古至今近五十多位史家和学人的言论及著述显示,对其中的“君可自取”一语,有让诸葛亮“取而代之”“自己选取嗣君”“自行决定”三种解释,而就此语所表达的刘备思想感情之真伪及作用,则有“真实感情表达”“猜忌”“乱命”“抑制内讧”“随口而言”五说。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军事形势和刘备的个人禀赋,“君可自取”应理解为在非常情况下诸葛亮可以取刘氏而代之,以保证蜀中政治集团的稳固和延续,它是刘备真实感情及意愿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刘备 诸葛亮
下载PDF
李严“统内外军事”辨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寅潇 黄巧萍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5-8,40,共5页
蜀汉尚书令李严在刘备临终时被委以中都护之职,“统内外军事”,部分学者以李严资历不足、实际指挥部队有限、驻所永安非战略要地和“内外”另有他指等为依据,认为李严并没有受命掌握蜀汉最高军事权力。李严虽然资历威望不足,但得益于刘... 蜀汉尚书令李严在刘备临终时被委以中都护之职,“统内外军事”,部分学者以李严资历不足、实际指挥部队有限、驻所永安非战略要地和“内外”另有他指等为依据,认为李严并没有受命掌握蜀汉最高军事权力。李严虽然资历威望不足,但得益于刘备的充分信任,在受命托孤时的确被赋予了蜀汉最高军事指挥权。即使后来李严实际掌控的军队非常有限,但这并不影响刘备托孤时的主观意愿。同时,永安在吴、蜀刚刚结束交战之际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李严暂屯于此并无不妥。“留镇永安”的先主遗命也说明“统内外军事”中的“内外”非指宫城内外,从李严深受托孤重任和魏晋军制来看,“内外”指的还应是“中央与地方”,即蜀汉全境。“统内外军事”正与魏晋常见“都督中外诸军事”同,意为统领蜀汉全国军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蜀汉 刘备 军事
下载PDF
如何看待李严之废这段历史公案──兼与尹韵公同志商榷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玉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14,64,共4页
如何看待李严之废这段历史公案──兼与尹韵公同志商榷陈玉屏《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注引习凿齿论李严之废云:昔管仲夺伯氏骑邑三百,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平致死,岂徒无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 如何看待李严之废这段历史公案──兼与尹韵公同志商榷陈玉屏《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注引习凿齿论李严之废云:昔管仲夺伯氏骑邑三百,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平致死,岂徒无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历史公案 尹韵公 刘备 三国志 东州士 顾命大臣 军事 权力中心
原文传递
从蜀汉派系斗争看马谡之死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寅潇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27-33,76,共8页
从表面上看,街亭之战马谡违背诸葛亮将令,致使蜀汉首次北伐失利,诸葛亮将其斩首,合理合法。然而,事实上,街亭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蜀军的战斗力不及魏军,马谡战败虽有罪过,但罪不至死。刘备去世后,蜀汉内部各派系间的斗争更趋激烈,以诸葛... 从表面上看,街亭之战马谡违背诸葛亮将令,致使蜀汉首次北伐失利,诸葛亮将其斩首,合理合法。然而,事实上,街亭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蜀军的战斗力不及魏军,马谡战败虽有罪过,但罪不至死。刘备去世后,蜀汉内部各派系间的斗争更趋激烈,以诸葛亮为首的"荆襄派"逐渐占据上风,把持了朝中政权,但以李严为代表的"东州派"、以魏延为代表的"部曲派"等仍在军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鉴于"荆襄派"在蜀汉军中的力量尚显不足,自己力荐的先锋马谡又大败于敌军,故而诸葛亮不得不在马谡战败后对其施以极刑,同时自身也上疏谢罪,贬三等,以确保"荆襄派"于蜀汉政权中的优势地位不失,这才是马谡被斩的根本原因,而非街亭失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谡 诸葛亮 蜀汉 派系斗争
下载PDF
读《三国志·李严传》的困惑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殿元 《文史杂志》 2008年第2期58-60,共3页
三国时,由于蜀汉未置史官,因而没有留下任何官方的文书档案。陈寿撰写《三国志》时,对魏、吴的资料颇感顺手,分别撰写了30卷和20卷;对蜀,则因资料欠缺而只撰写了15卷。简洁的文字记载后来虽经裴松之作了大量的注释,仍常有语焉不... 三国时,由于蜀汉未置史官,因而没有留下任何官方的文书档案。陈寿撰写《三国志》时,对魏、吴的资料颇感顺手,分别撰写了30卷和20卷;对蜀,则因资料欠缺而只撰写了15卷。简洁的文字记载后来虽经裴松之作了大量的注释,仍常有语焉不详的感觉。读《三国志·蜀书·李严传》,这种困惑就特别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文书档案 文字记载 撰写 裴松之 简洁
下载PDF
从托孤看诸葛亮集权治蜀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冠朝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5-89,共5页
刘备托孤之言实际上是对诸葛亮的放权与扩权的表现,是授予诸葛亮比李严更大的权力。作为托孤大臣之一的李严淡出政局,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刘禅即位后,诸葛亮开府治事且领益州牧,整合蜀汉政权多方政治力量,团结、协调政权内部结构关系... 刘备托孤之言实际上是对诸葛亮的放权与扩权的表现,是授予诸葛亮比李严更大的权力。作为托孤大臣之一的李严淡出政局,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刘禅即位后,诸葛亮开府治事且领益州牧,整合蜀汉政权多方政治力量,团结、协调政权内部结构关系,凝聚物质力量和精神意志全力兴师北伐,是其集权治蜀的需要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备 诸葛亮 集权治蜀
下载PDF
设置副手还是分权制衡?——也谈刘备托孤于李严的主要用意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寅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0-46,共7页
为确保刘禅帝位和蜀汉基业的稳固,刘备在弥留之际不得不预先对权力进行重新分割,其深知后主孱弱,难当大任,故先托孤于丞相诸葛亮,令他辅助刘禅处理政务。而后担心诸葛亮专权,又以尚书令李严任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刘备托孤以李严为副具... 为确保刘禅帝位和蜀汉基业的稳固,刘备在弥留之际不得不预先对权力进行重新分割,其深知后主孱弱,难当大任,故先托孤于丞相诸葛亮,令他辅助刘禅处理政务。而后担心诸葛亮专权,又以尚书令李严任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刘备托孤以李严为副具有多重涵义,诸葛亮安心辅政时,李严可利用自己的军事才干帮助不善掌兵的诸葛亮对内平叛、对外征战。而若诸葛亮超越自己的权力范围,意图染指军权或君权时,李严又可以先主遗命和所掌军队对其形成制约,这当是刘备托孤于李严的主要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孤 蜀汉 刘备 诸葛亮
下载PDF
李严“统内外军事”考 被引量:2
9
作者 白帆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1-13,17,共4页
《三国志·李严传》中关于李严受命托孤的记载常常被研究蜀汉政治的学者引用,作为李严曾受命托孤掌握蜀汉最高军事权力并有着与诸葛亮相当的政治地位之明证。但笔者认为,章武三年时,李严虽与诸葛亮同为接受遗诏之重臣,但却并未受命... 《三国志·李严传》中关于李严受命托孤的记载常常被研究蜀汉政治的学者引用,作为李严曾受命托孤掌握蜀汉最高军事权力并有着与诸葛亮相当的政治地位之明证。但笔者认为,章武三年时,李严虽与诸葛亮同为接受遗诏之重臣,但却并未受命掌握蜀汉最高军事权力。诸多研究者之所以有此误会,是因为错误地理解了"统内外军事"一词的含义造成的。根据后汉三国的兵制与《三国志》的书法惯例,"统内外军事"的真正含义是负责对吴的军事事务而非统领全国军事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统内外军事 《三国志》
下载PDF
从蜀汉派系之争看李严被废的个人原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寅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6-50,共5页
蜀汉建兴九年,与诸葛亮并受托孤的李严(后改为"平")因督办军粮不力而被废为平民。论李严被废的个人原因主要有"性自矜高""用性深尅"和"内心狡诈"等方面。然李严待人之亲疏实出于政治派别争斗... 蜀汉建兴九年,与诸葛亮并受托孤的李严(后改为"平")因督办军粮不力而被废为平民。论李严被废的个人原因主要有"性自矜高""用性深尅"和"内心狡诈"等方面。然李严待人之亲疏实出于政治派别争斗的需要,非本人性格所致。《太平御览》所引"用性深尅"之语乃出于诸葛亮表都护李严文,"李严腹中有鳞甲"也系荆州新人陈震所言,可信度不高。故而,从蜀汉派系之争来看李严被废,所谓的个人原因实与其政治派别有关,不可简单地当作性格问题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矜高 诸葛亮 政治派系 蜀汉
下载PDF
也谈诸葛亮忠于蜀汉说——兼与朱子彦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锋军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9-73,共5页
上海大学的朱子彦先生在其《诸葛亮忠于蜀汉说再认识》一文中指出:诸葛亮秉政时,不仅大权独揽,且以“太上皇”自居,其竭尽全力北伐,其目的不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是冀图通过北伐来树立绝对权威,一旦条件成熟,“诸葛亮本人,抑或其子孙... 上海大学的朱子彦先生在其《诸葛亮忠于蜀汉说再认识》一文中指出:诸葛亮秉政时,不仅大权独揽,且以“太上皇”自居,其竭尽全力北伐,其目的不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是冀图通过北伐来树立绝对权威,一旦条件成熟,“诸葛亮本人,抑或其子孙极有可能易代更祚,登上帝位。”本文认为朱文的这一观点建立在感性化的认识与判断上,缺乏事实依据,很有商榷之必要,故对朱文的基本观点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蜀汉 北伐
下载PDF
刘备托孤问题之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兴斌 《孙子研究》 2016年第4期87-90,共4页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同书《先主传》《李严传》还记载,刘备在托孤于诸葛亮时,以'尚书令李严为副',任命他'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这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永安托孤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备 诸葛亮 刘禅 孔明
下载PDF
蜀汉托孤大臣李严被废的原因探析及其政治鉴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寅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45,共3页
蜀汉建兴九年,与诸葛亮并受托孤的中都护李严因督办军粮不力而被废为平民。李严被废实乃多种因素构成。从李严自身来讲,其政治斗争经验方面的不足使得自己在与诸葛亮权力斗争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劣势;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其凭借丰富的政治... 蜀汉建兴九年,与诸葛亮并受托孤的中都护李严因督办军粮不力而被废为平民。李严被废实乃多种因素构成。从李严自身来讲,其政治斗争经验方面的不足使得自己在与诸葛亮权力斗争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劣势;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其凭借丰富的政治权谋联合同僚打击、排挤李严也是李严被废的重要原因;此外,作为君主的刘禅不能很好地给予李严应有的支持,也使李严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李严被废事件给今天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以启示:要懂得放权,敢于放权,同时,还要时刻注意组织内部的矛盾纠葛,早发现,早处理,不留隐患;副职或者下属在领导犯错的时候要及时提醒,纠正过失,真正做到"不唯上,只唯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蜀汉 诸葛亮 权力斗争
下载PDF
汉末三国战争中的鱼复和永安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杰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14,共14页
秦汉统治者曾在三峡西口的鱼复县建立江关,派兵戍守,原因在于当地瞿塘峡航道狭窄,又有险滩,两岸陆路崎岖,容易阻击溯江来犯者。刘璋在抵抗刘备南下时忽视对鱼复的防守,致使诸葛亮领兵顺利入川,北上包围成都,迫使刘璋投降。刘备在夷陵战... 秦汉统治者曾在三峡西口的鱼复县建立江关,派兵戍守,原因在于当地瞿塘峡航道狭窄,又有险滩,两岸陆路崎岖,容易阻击溯江来犯者。刘璋在抵抗刘备南下时忽视对鱼复的防守,致使诸葛亮领兵顺利入川,北上包围成都,迫使刘璋投降。刘备在夷陵战败后退守峡口,改鱼复称永安,加强防务,将其作为防御吴兵的重镇。诸葛亮执政时与吴交好,减少永安兵力。蜀汉灭亡后,罗宪率永安孤军经受了孙吴三次围攻,最终保住了城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关 鱼复 永安 刘备 诸葛亮 罗宪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人失误管窥
15
作者 张安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诸葛亮 《三国演义》 人失误 《三国志通俗演义》 魏廷 刘备 诸葛亮形象 六出祁山 曹操
下载PDF
携手共进还是双手互搏:诸葛亮与李严权争的鉴戒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继刚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4-56,共3页
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邓艾偷袭成都,刘禅举国而降,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的蜀汉政权在三国之中最早灭亡。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历代史家对此也多有沦说,诸如国小力弱,难以自存;刘禅昏庸,宦官专权;北伐中原,虚耗国力等。所有... 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邓艾偷袭成都,刘禅举国而降,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的蜀汉政权在三国之中最早灭亡。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历代史家对此也多有沦说,诸如国小力弱,难以自存;刘禅昏庸,宦官专权;北伐中原,虚耗国力等。所有这些并非虚辞滥说,在不同程度上,蜀汉的灭亡都与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蜀汉政权 宦官专权 刘禅 灭亡
下载PDF
李严之废 咎由自取——为诸葛亮辨诬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云龙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6年第1期94-98,共5页
《光明日报》在《三国人物古今谈》专栏中,曾发表过尹韵公先生题为《李严之废》一文,对被废的蜀汉重臣李严,给予热情的赞扬,深切的同情,且将李严被废之责,归咎于诸葛,以为由亮“排挤、压制、
关键词 诸葛亮 《华阳国志》 顾命大臣 《三国志》 三国人物 “莫须有” 南征北战 尹韵公 重大军事行动
下载PDF
新歌园地
18
《音乐天地》 1994年第10期27-29,33,共3页
关键词 园地 旦旦 通里 心窝 独唱 声调 高水 国旗 节日
原文传递
诸葛亮的法制思想
19
作者 左明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146-149,145,共5页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人(现山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丞相.在协助刘备父子治理蜀国的过程中,曾做出过巨大贡献.他虽没有专门的法律论著,但在多年的执政实践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法制思想,为后世留下丰富的思想资...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人(现山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丞相.在协助刘备父子治理蜀国的过程中,曾做出过巨大贡献.他虽没有专门的法律论著,但在多年的执政实践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法制思想,为后世留下丰富的思想资料和积极的启迪.“法制”是个多义词,它可以理解为静态的法律制度的总称,也可以理解为动态的严格依法办事.本文所说的,正是后一层意思.也即诸葛亮严格依照以刑赏为主要内容的封建制法律和具有法律效力的“礼”的一些基本原则来治国、治吏、治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法制思想 蜀汉政权 蜀志 刘备 丞相 执法 蜀国 刘禅
下载PDF
诸葛亮执法“水镜无私”
20
作者 左连璧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21年第10期42-43,共2页
历代有不少人抨击诸葛亮压抑、排斥、打击另一位被刘备托孤的大臣李严。有人甚至说,李严被废是蜀汉最大的疑案之一,是诸葛亮玩弄权术排斥异己的结果。事实果真如此吗?从《三国志·李严传》看,李严的人品和犯罪事实清清楚楚。他卑鄙... 历代有不少人抨击诸葛亮压抑、排斥、打击另一位被刘备托孤的大臣李严。有人甚至说,李严被废是蜀汉最大的疑案之一,是诸葛亮玩弄权术排斥异己的结果。事实果真如此吗?从《三国志·李严传》看,李严的人品和犯罪事实清清楚楚。他卑鄙自私,贪婪自大,名利心重,对人苛刻,难以相处,对国家缺乏应有的忠诚度,受到惩处完全是咎由自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斥异己 犯罪事实 蜀汉 三国志 诸葛亮 忠诚度 托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