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控辩协商模式的困境及转型——由“确认核准模式”转向“商谈审查模式” 被引量:28
1
作者 吴思远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8-159,共12页
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规范性框架已经成就了控辩协商的做法,司法实践逐步形成了"确认核准模式"。然而,现有模式留给控辩双方的协商余地较小,权力与权利的不平等关系弱化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协商性色彩,难以充分展现控辩协... 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规范性框架已经成就了控辩协商的做法,司法实践逐步形成了"确认核准模式"。然而,现有模式留给控辩双方的协商余地较小,权力与权利的不平等关系弱化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协商性色彩,难以充分展现控辩协商的本质内涵。随着新型犯罪案件的不断增加以及人工智能在司法实践中的推行与运用,这一模式可能会进一步拉大控辩双方于协商中的不平等关系,最终有损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正当性。为了化解当前控辩协商模式所面临的双重困境,应当由"确认核准模式"转向"商谈审查模式",充分彰显控辩协商的内在道德;遵循以被告人权利保障为核心、以控辩的实质交互为基础、以严格的司法审查为支撑的转型路径,指引我国控辩协商法治化,促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辩协商 量刑建议 认罪认罚从宽 协商性司法 权力权利交互
原文传递
我国重罪协商的障碍、困境及重构——以“权力—权利交互说”为理论线索 被引量:26
2
作者 吴思远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4-67,共14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目标及构造等方面的偏差,导致其自身未能充分凸显协商之本质特征,故对重罪协商设置了制度性障碍,成为制约我国重罪协商适用及其发展的原因。追根溯源,认罪协商之正当性基础长期未能予以厘清,即为何协商达成后应给予...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目标及构造等方面的偏差,导致其自身未能充分凸显协商之本质特征,故对重罪协商设置了制度性障碍,成为制约我国重罪协商适用及其发展的原因。追根溯源,认罪协商之正当性基础长期未能予以厘清,即为何协商达成后应给予被告人处遇优惠。在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进程中,应当首先反思认罪协商的正当性困境,以"权力-权利交互说"重构其理论依据,证成被告人获得协商利益的正当性;进而转变改革思路,完善程序设计,健全保障机制,夯实公众基础,探索重罪协商的"权力一权利交互"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罪案件 认罪认罚从宽 认罪协商 协商性司法 权力-权利交互
原文传递
从单向赋权到二元交互:再论刑事协商的内涵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思远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1年第1期76-83,共8页
厘清"协商"这一基础性概念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实施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协商在不同语境下被赋予的内涵各不相同,但协商总是包含了一系列的交互过程。自协商引入刑事诉讼后,便捷性与高效性成为了刑事协商的首要特征,但其更... 厘清"协商"这一基础性概念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实施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协商在不同语境下被赋予的内涵各不相同,但协商总是包含了一系列的交互过程。自协商引入刑事诉讼后,便捷性与高效性成为了刑事协商的首要特征,但其更蕴含了刑事诉讼构造的嬗变,不仅对现代刑事诉讼程序产生了重要影响,更是标志着刑事诉讼领域人权意识的觉醒与深化。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刑事协商之形成具有深厚的刑事法学理论基础。由单向赋权到二元交互是刑事协商的发展方向,应以保障"权力—权利"的实质交互为目标,构建平等理性的法律商谈情境,通过司法实践诠释刑事协商之本质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 控辩协商 协商性司法 认罪认罚从宽 权力权利交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