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康复矩阵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付克礼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7期617-618,共2页
2008年中国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社区康复合作项目(Ⅱ)在吉林安图县等8个相对贫困的农业县实施。本文从国家进行的社区康复示范区县培育活动的优势与局限、国内外对残疾观认识的变化、国际社区康复新的动向,以及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基层... 2008年中国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社区康复合作项目(Ⅱ)在吉林安图县等8个相对贫困的农业县实施。本文从国家进行的社区康复示范区县培育活动的优势与局限、国内外对残疾观认识的变化、国际社区康复新的动向,以及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基层残联状况等诸方面,就如何设计和实施社区康复项目进行论述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 残疾观 权利公约 合作项目
下载PDF
未雨绸缪沉默权
2
作者 隋信刚 《辽宁警专学报》 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
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 ,特别是我国加入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 ,现行的刑事诉讼制度以及侦查工作中的一些措施与权利公约和法制建设的矛盾显现出来 ,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刑事沉默权问题已经引起了法... 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 ,特别是我国加入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 ,现行的刑事诉讼制度以及侦查工作中的一些措施与权利公约和法制建设的矛盾显现出来 ,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刑事沉默权问题已经引起了法学界和司法界乃至社会公众的广泛争议。笔者从侦查的角度 ,对我国引入沉默权进行未雨绸缪的分析探讨 ,力图在人权保障和提高侦查效率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即结合国情有效有限行使沉默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权 刑事诉讼制度 法制建设 权利公约 侦查效率 利弊分析
下载PDF
论“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在我国的确立——兼论《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的不足及其完善 被引量:76
3
作者 陈苇 谢京杰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43,共7页
1959年《儿童权利宣言》和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文献均倡导规定,在处理与儿童有关的问题时,应以儿童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婚姻家庭法的立法或司法实践中都确立了“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我国政府历来... 1959年《儿童权利宣言》和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文献均倡导规定,在处理与儿童有关的问题时,应以儿童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婚姻家庭法的立法或司法实践中都确立了“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保护儿童利益,我国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对儿童利益的保护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2001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至今尚未明确规定“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为实现我国宪法有关“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承诺,故亟须在我国婚姻家庭法中确立儿童最大利益的优先权准则,并对相关法律制度予以修改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 婚姻法 父母 子女 《儿童权利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优先原则 《婚姻法》 利益 相关法律
原文传递
儿童权利保护的“最大利益原则”研究(下) 被引量:61
4
作者 王雪梅 《环球法律评论》 2003年第126期108-119,共12页
The best interest principle i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established by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 of the Child to promot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The principle is important not only because it has ... The best interest principle i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established by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 of the Child to promot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The principle is important not only because it has the legal effect of treaty law, but also because it emphasizes the protection of the child as a subject of individual rights.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origi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hinese law. By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relevant materials, the author gives an in depth explanation of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principle and explores the necessity and the methods of applying the principle in Chinese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问题 权利冲突问题 文化价值冲突问题 国内法转换问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 儿童权利公约 儿童权利保护 最大利益原则
原文传递
论行为能力制度和新型成年监护制度的协调——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制度安排 被引量:51
5
作者 李国强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简单类型化的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凸显出诸多问题,并且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第12条规定相悖,应予修改,替代其功能的是新型成年监护制度。《民法总则》应该从理念上确认属于协助决策模式... 简单类型化的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凸显出诸多问题,并且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第12条规定相悖,应予修改,替代其功能的是新型成年监护制度。《民法总则》应该从理念上确认属于协助决策模式的新型成年监护制度,通过援助成年障碍者利用残存的判断能力进行决定而实现其利益。在具体交易场合,成年被监护人需要监护人帮助其完成自主意思的表达,从而以具体法律关系中判断意思能力的规则代替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的认定,依据被监护人行为时的具体精神状况确定其所为法律行为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能力 成年监护 《民法总则》 《残疾人权利公约 意思能力
原文传递
现代监护理念下监护与行为能力关系的重构 被引量:47
6
作者 彭诚信 李贝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81,共21页
民法总则继续将监护理解为行为能力的补正工具,实行两者之间的全面“挂钩”。在行为能力采“三分法”的语境下,该“挂钩”关系使得我国监护制度存在适用范围过窄、忽视被监护人意思自治、保护内容缺漏等问题,并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 民法总则继续将监护理解为行为能力的补正工具,实行两者之间的全面“挂钩”。在行为能力采“三分法”的语境下,该“挂钩”关系使得我国监护制度存在适用范围过窄、忽视被监护人意思自治、保护内容缺漏等问题,并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倡导平等、反对歧视、尊重残疾人意愿偏好的基本精神不合。监护与行为能力的“挂钩”成因在于对两者本质的混淆,同时两者在制度功能、适用对象和时间效力上的部分重合以及“监护”概念的歧义性都加剧了该“挂钩”现象。现代监护理念指引下的监护制度应兼顾被监护人的利益保护及其意思自治,未来立法应致力于实现监护与行为能力的有限“脱钩”:一是建立并完善独立的监护程序,使监护启动条件与行为能力的判断标准相分离;二是建立包含自治型、协助型、替代型决策模式的多元监护体系,限缩法定代理权的适用范围,完善行为能力的类型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护 行为能力 成年监护 未成年监护 残疾人权利公约
原文传递
人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被引量:22
7
作者 A.艾德 刘俊海 徐海燕 《环球法律评论》 1997年第4期9-21,共13页
人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挪威]A·艾德刘俊海徐海燕译内容提要:本文从《联合国宪章》入手,分析了《国际人权公约》以及建立在该《公约》基础上的诸多国际文书(条约与宣言),并提出了国际人权的制度性框架和国家为推动... 人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挪威]A·艾德刘俊海徐海燕译内容提要:本文从《联合国宪章》入手,分析了《国际人权公约》以及建立在该《公约》基础上的诸多国际文书(条约与宣言),并提出了国际人权的制度性框架和国家为推动发展而合作的义务。文章指出,作为《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和文化权利 《世界人权宣言》 人权和基本自由 社会和经济发展 国际人权公约 国家义务 儿童权利公约 国际经济 社会权利 公民和政治权利
原文传递
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雪梅 《中国教师》 2006年第6期51-54,共4页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免受任何形式的暴力——包括身体的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语言暴力。虐待、体罚、性侵犯等身体暴力和性暴力已经受到普遍关注,而语言暴力在人们的意识中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而引发了众多严重后果...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免受任何形式的暴力——包括身体的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语言暴力。虐待、体罚、性侵犯等身体暴力和性暴力已经受到普遍关注,而语言暴力在人们的意识中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而引发了众多严重后果和纠纷。为了了解在学校这一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特殊场所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暴力状况,2005年7月—12月,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对北京近30所中小学校的315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暴力 教师 《儿童权利公约 中小学 身体暴力 精神暴力 严重后果 未成年人 调研报告 北京
原文传递
流浪儿童问题的国际背景和干预途径 被引量:28
9
作者 安怀世 《社会福利(实务版)》 2002年第10期28-34,共7页
弱小贫穷的孩子流落街头的人数显著增多,这在二十世纪末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自l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正式通过并生效以来,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加强了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 流浪儿童问题 国际背景 干预途径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社会福利
原文传递
基于ICF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对国际组织有关残疾定义及其测量的内容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邱卓英 李安巧 +5 位作者 黄珂 郭键勋 张爱民 刘巧艳 李沁燚 陈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残疾人权利公约》(CRPD),分析国际有关残疾模式、残疾相关术语体系、残疾定义和残疾测量工具的相关内容,为发展符合国际标准的残疾术语、分类以及测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ICF和CRPD对残疾... 目的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残疾人权利公约》(CRPD),分析国际有关残疾模式、残疾相关术语体系、残疾定义和残疾测量工具的相关内容,为发展符合国际标准的残疾术语、分类以及测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ICF和CRPD对残疾和残疾人的定义,分析国际组织有关的残疾定义,并运用ICF进行编码;对国际组织推荐的残疾测量工具进行内容和编码分析。结果基于ICF和CRPD残疾和残疾人定义,对相关国际组织残疾和残疾人定义进行内容分析与编码研究,分析各定义中涉及的残疾核心概念与相应的ICF编码。国际组织残疾定义内容涉及ICF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等维度。标准化残疾测量工具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华盛顿残疾统计小组(WG)残疾数据标准WG和WG-C,以及示范残疾调查(MDS),均以ICF与CRPD为理论基础的,且完全采用ICF的分类体系、术语体系和编码标准,测量内容覆盖ICF有关残疾的核心内容,符合CRPD有关残疾和残疾人的定义。结论基于ICF和CRPD有关残疾理论架构、术语体系和编码系统,发展标准化的残疾定义和测量工具,并且构建标准化残疾数据理论架构与数据标准。基于ICF残疾数据标准在残疾相关的健康、康复、教育、职业、社区和社会服务领域,将促进实现跨行业和领域的残疾数据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定义 残疾测量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残疾人权利公约
下载PDF
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季湄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7,共4页
关键词 世界幼儿教育 《儿童权利公约 幼儿园教育 面向新世纪 早期教育 幼教机构 教育改革 艺术教育 教育目标 视觉文化
下载PDF
儿童的权利——一个世界性的新课题——中国履行《儿童权利公约》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0
12
作者 韦禾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76-79,共4页
儿童的权利——一个世界性的新课题——中国履行《儿童权利公约》研讨会综述●韦禾一个国家儿童的状况如何,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进程。1989年11月20日,来自世界161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庄严通过了一项... 儿童的权利——一个世界性的新课题——中国履行《儿童权利公约》研讨会综述●韦禾一个国家儿童的状况如何,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进程。1989年11月20日,来自世界161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庄严通过了一项标志人类历史里程碑的法律文件,这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权利公约 公约 研讨会综述 世界性 新课题 首脑会议 幼儿教育 儿童问题 保护和发展 儿童生存
原文传递
《残疾人权利公约》与中国的残疾模式转换 被引量:26
13
作者 曲相霏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4-69,共6页
关于什么是残疾以及如何对待残疾人,到目前为止有若干个模式。近四十多年来,残疾的"社会模式"已经超越了残疾的"医学模式""慈善模式""经济模式"等而发展成为残疾的经典模式。但与此同时,它的... 关于什么是残疾以及如何对待残疾人,到目前为止有若干个模式。近四十多年来,残疾的"社会模式"已经超越了残疾的"医学模式""慈善模式""经济模式"等而发展成为残疾的经典模式。但与此同时,它的缺陷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模式的推论太过于狭窄地甚至是排他性地强调社会障碍、尤其是物质障碍对残疾的影响,以至于不符合这一模式的残疾人的利益无法得到表达。对残疾的思考应当超越任何单一的标准和模式,多角度、多模式的思考才是可取的。《残疾人权利公约》提出的残疾人权利保障的"人权模式"肯定了残疾模式的转换,确立了残疾人的人权主体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目前的法律和实践仍然在沿用残疾的"医学模式",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已经对中国的残疾模式提出了批评。作为《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中国应当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在法律和实践中采纳《残疾人权利公约》的"人权模式",切实实施《残疾人权利公约》,从而提高中国残疾人的人权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权利公约 残疾模式 人权 残疾人权利保护
下载PDF
国际法对残疾人的保护——兼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爱宁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9-146,共8页
在《残疾人权利公约》之前,联合国通过若干人权公约的努力并没能改变残疾人处于人类社会底层这一事实,究其原因,这些公约只是间接地涉及残疾人权利和一般性地规定了残疾人与其他人平等地享有所有的人权,而没有特别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 在《残疾人权利公约》之前,联合国通过若干人权公约的努力并没能改变残疾人处于人类社会底层这一事实,究其原因,这些公约只是间接地涉及残疾人权利和一般性地规定了残疾人与其他人平等地享有所有的人权,而没有特别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残疾人权利公约》将保护残疾人的重点立足于消除阻碍残疾人权利实现的各种障碍,特别是长久以来存在的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并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提供特别保护措施,力图确保残疾人能事实上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并实际享有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残疾人权利公约 人权 不歧视 无障碍
原文传递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内涵的规范性阐释 被引量:23
15
作者 苑宁宁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55,共15页
由于法律固有的滞后性和未成年人权利的广泛性,适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将成为一种常态。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是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国际法渊源,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是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国内法表达。考察国际法渊源,最有利于未成年... 由于法律固有的滞后性和未成年人权利的广泛性,适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将成为一种常态。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是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国际法渊源,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是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国内法表达。考察国际法渊源,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继受了权利本位、理解维度、涵涉个体与群体的所有事项、情境化运用、非绝对排他性等五个方面的一般属性。分析国内法规范,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具体要求可概括为尊重人格尊严、听取意见、特殊优先保护、适应健康成长规律、保护与教育相结合等五个方面。立足于现行法律规范提炼总结出来的以上十个方面,一体化构成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完整内涵,可为有效发挥这一法律原则保障未成年人权利的功用,提供稳定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儿童权利公约 未成年人保护法 权利本位
原文传递
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的合理便利——考量基准与保障手段 被引量:25
16
作者 曲相霏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8,共16页
合理便利是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公约中的便利广泛而全面,只以合理为限制条件。合理可以从有效、必要、适当和不造成过度或不当负担四个方面予以解释。合理便利的提供者不能拒绝为合理便利承担大于微不足道的负担,只... 合理便利是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公约中的便利广泛而全面,只以合理为限制条件。合理可以从有效、必要、适当和不造成过度或不当负担四个方面予以解释。合理便利的提供者不能拒绝为合理便利承担大于微不足道的负担,只有过度或不当负担才可以作为免责理由。在判断过度或不当负担时,成本/收益的经济分析是基本但不惟一的分析工具。合理便利不同于无障碍建设,其基本特征是个人化和协商性,一般要求提供者积极行动、区别对待。公约缔约国对合理便利承担着三重义务,即直接提供的义务、确保提供的义务和促进的义务。合理便利反映了反歧视手段和工具的新发展。人权理论中的连带关系理论和财产权的社会义务理论为合理便利提供了正当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 合理便利 反歧视
原文传递
《残疾人权利公约》与残疾人权利保障 被引量:24
17
作者 曲相霏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5-112,共8页
2012年9月28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通过了对中国实施《残疾人权利公约》首次报告的结论性意见。与公约的要求相比,《精神卫生法》在保障精神障碍人的人身安全与自由方面仍然不够完善。尽管强制住院治疗的标准已经由医学标准转变为法... 2012年9月28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通过了对中国实施《残疾人权利公约》首次报告的结论性意见。与公约的要求相比,《精神卫生法》在保障精神障碍人的人身安全与自由方面仍然不够完善。尽管强制住院治疗的标准已经由医学标准转变为法律标准,但是强制住院治疗的决定仍然是医学决定而非司法决定,强制住院治疗没能进入司法程序。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解决不了残疾人就业歧视的深层问题,制度本身不完善,在现实中遭到普遍抵制,长远考虑甚至对残疾人带来不良影响。残疾人保障金制度也存在大量问题。中国发展残疾人特殊教育的政策与公约发展主流学校的包容性教育的理念不符。对残疾人的歧视也是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权利公约 结论性意见 精神障碍人强制治疗 反歧视
原文传递
中国儿童参与权状况及其法律保障 被引量:18
18
作者 贺颖清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159,共9页
儿童的参与权是确保儿童的各项权利能够真正得到实现的一项具有基本价值的权利。承认儿童的参与权也就意味着承认儿童是拥有权利的积极主体,承认儿童是儿童问题的专家。承认儿童的参与权也意味着对家长制作风的否定。中国儿童的参与权... 儿童的参与权是确保儿童的各项权利能够真正得到实现的一项具有基本价值的权利。承认儿童的参与权也就意味着承认儿童是拥有权利的积极主体,承认儿童是儿童问题的专家。承认儿童的参与权也意味着对家长制作风的否定。中国儿童的参与权状况在近些年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除非有系统的法律保障,儿童的参与权意识很难短时间内在大众的心里扎根,儿童也很难在影响他们自身利益的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权 有主见能力的儿童 《儿童权利公约
原文传递
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儿童权利保护──中国家庭中的儿童权利保护问题 被引量:20
19
作者 冯晓霞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22,共3页
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儿童权利保护──中国家庭中的儿童权利保护问题冯晓霞1990年8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政府正式签署《儿童权利公约》。之后不久,李鹏总理又在《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等国际文件上庄严签字,向... 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儿童权利保护──中国家庭中的儿童权利保护问题冯晓霞1990年8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政府正式签署《儿童权利公约》。之后不久,李鹏总理又在《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等国际文件上庄严签字,向全世界表明了我国保护儿童生存、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权利 教育观念 家庭保护 价值取向 中国家庭 现代儿童 家庭教育 家庭化 未成年人保护法 《儿童权利公约
下载PDF
《残疾人权利公约》与中国残疾人融合教育的发展——《残疾人教育条例》解读 被引量:19
20
作者 丁相顺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4,共7页
残疾和残疾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二战后,残疾人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并最终于2008年由联合国制定了《残疾人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从法律上正式确认了世界残疾人运动的成果,实现了国际社会在解... 残疾和残疾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二战后,残疾人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并最终于2008年由联合国制定了《残疾人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从法律上正式确认了世界残疾人运动的成果,实现了国际社会在解决残障人士问题上从"医学模式"到"社会模式"的转换,强调将残疾人作为权利主体加以看待。《残疾人权利公约》第24条规定了包容性教育的新理念,明确了残疾人享有参与普通教育、融入社区、接受终身教育等权利并规定了缔约国必须提供合理配置的义务。本文重点分析了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在贯彻和落实《残疾人权利公约》方面取得的进步。《残疾人教育条例》取消了与《残疾人权利公约》不一致的条文,树立了融合教育的新理念,强调了各级政府在实现融合教育方面的责任,比较合理地平衡了特殊教育学校和融合教育的关系,规定了对侵犯残疾人教育权利的救济措施,从而为细化和完善中国残疾人教育法律体系,促进全社会树立融合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权利公约 融合教育 残疾人教育条例 缔约国义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