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杂文中作者的介入 |
王振华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2 |
34
|
|
2
|
当代中国散文:从中兴走向末路——关于散文命运的思考 |
黄浩
|
《文艺评论》
|
1988 |
30
|
|
3
|
鲁迅的《破恶声论》及其现代性 |
乐黛云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8
|
|
4
|
“胡适之体”和“鲁迅风” |
郜元宝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6
|
|
5
|
关于散文、游记和杂文的思考 |
林非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
2000 |
15
|
|
6
|
来自铁屋子的声音 |
李欧梵
尹慧珉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0 |
14
|
|
7
|
试论鲁迅“多疑”的思维方式 |
尾崎文昭
孙歌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3 |
13
|
|
8
|
生产者的诗学——鲁迅杂文一解 |
李国华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9
|
上海的摩登与怀旧 |
李欧梵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10
|
关于“酷评” |
李建军
|
《文学自由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3
|
|
11
|
《语丝》:现代散文文体自觉的代码 |
丁晓原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12
|
鲁迅杂文文体考辨 |
陈方竞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3
|
周作人与清儒笔记 |
葛飞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14
|
“文体越界”与“反文体”写作——《故事新编》的文体特征 |
郑家建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15
|
王小波:传统文化的批判者和国民灵魂的拷问者 |
王岩森
|
《宁夏社会科学》
|
2002 |
7
|
|
16
|
浅谈德格印经院及其印版 |
噶玛降村
|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8
|
|
17
|
大匠之门——序魏明伦 |
余秋雨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1998 |
9
|
|
18
|
鲁迅与墨侠精神 |
汤晨光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7
|
|
19
|
从“美文”到“杂文”(下) 周作人散文论述诸概念辨析 |
郜元宝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20
|
观看与疑惑:“上海经验”和鲁迅的杂文生产——重读《阿金》 |
薛羽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1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