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4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杂文文体考辨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方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35,共15页
鲁迅是在"短评"基础上产生"杂感",又是在"杂感"基础上产生"杂文"的,梳理"杂文"的这一形成过程,可见其有"短评"和"杂感"不具备的特征。这种情况更主要体现在鲁... 鲁迅是在"短评"基础上产生"杂感",又是在"杂感"基础上产生"杂文"的,梳理"杂文"的这一形成过程,可见其有"短评"和"杂感"不具备的特征。这种情况更主要体现在鲁迅前期创作中,后期虽有所延续,但三种不同文体各自的特色在他的杂文中又常常融为一体得到表现,这在他1933年杂文文体创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鲁迅30年代中期为"杂文"正名,与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存在认识上的差异,针对的又是其时京、海派联手在文坛上掀起的"小品热",由此而有他对杂文功能和作用更为确切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评” 杂感 “杂文” 1933年杂文 “杂文”正名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小品热”
下载PDF
论鲁迅杂感文学中的“社会相”类型形象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再复 《文学评论》 1981年第5期35-47,共13页
一鲁迅以其独特的气质所创造的一种气魄雄伟的杂感文体,我们可称之为鲁迅风骨的杂感文体。它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无价之宝。所谓气魄雄伟,不是指宏篇巨制式的外部规模,而是指内在的巨大的历史内容,鲜明的时代特点,社会批评的深广... 一鲁迅以其独特的气质所创造的一种气魄雄伟的杂感文体,我们可称之为鲁迅风骨的杂感文体。它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无价之宝。所谓气魄雄伟,不是指宏篇巨制式的外部规模,而是指内在的巨大的历史内容,鲜明的时代特点,社会批评的深广度以及不可抗拒的伦理力量和美学力量。鲁迅的杂感,不仅给人以丰富的哲学感、历史感、知识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形象 鲁迅 杂感 文学史家 周作人 美学力量 艺术形象 社会批评 历史内容 形象特征
原文传递
人·美学·电影——《如意》导演杂感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健中 《文艺研究》 1983年第3期19-25,共7页
《如意》,这是我独立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我在这里所要总结的经验,与其说是我的,不如说是我们的更准确一些。因为,我们《如意》摄制组这个整体在电影美学上有着共同的追求。现在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我以“我”替代了“我们”。 同时,我... 《如意》,这是我独立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我在这里所要总结的经验,与其说是我的,不如说是我们的更准确一些。因为,我们《如意》摄制组这个整体在电影美学上有着共同的追求。现在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我以“我”替代了“我们”。 同时,我感谢我的师长们。没有他们的帮助,这部影片不知会是什么样一个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价值 情绪元素 电影美学 镜头长度 主人公 格格 影片 小说 导演 杂感
下载PDF
鹦鹉救火与铸剑复仇——胡适与鲁迅的济世情怀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平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4-131,共8页
胡适和鲁迅以其鲜明的特点分别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两翼.他们所传述和改写的鹦鹉救火和铸剑复仇这两个古老的故事,非常形象地传达出了建设者和革命者两种情怀的不同。这里既有反抗目标以及斗争策略的不同,更有审美意识和气质性... 胡适和鲁迅以其鲜明的特点分别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两翼.他们所传述和改写的鹦鹉救火和铸剑复仇这两个古老的故事,非常形象地传达出了建设者和革命者两种情怀的不同。这里既有反抗目标以及斗争策略的不同,更有审美意识和气质性情以及学识修养的迥异。同是理想主义者,都在反抗压迫,但基于各自的精神气质与哲学渊源,一则苦口婆心、理性冷静,一则痛快淋漓、深刻而偏激,这也内在于其所选择的文体——"论文"抑或"杂感"之中,而形成现代思想史、文学文化史的双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鲁迅 革命 建设 论文 杂感
原文传递
香港归来话文学——访老作家艾芜 被引量:5
5
作者 吴红 《当代文坛》 1986年第2期37-41,共5页
艾老访港归来了!去年十月中旬,以著名老作家艾芜为团长,包括团员黄裳、陆文夫、高晓声、沙叶新、汪曾祺、古华、张辛欣、贺捷生等一行十五人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港半月,受到香港文艺界和读者热烈而诚挚的欢迎。艾老是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艾老访港归来了!去年十月中旬,以著名老作家艾芜为团长,包括团员黄裳、陆文夫、高晓声、沙叶新、汪曾祺、古华、张辛欣、贺捷生等一行十五人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港半月,受到香港文艺界和读者热烈而诚挚的欢迎。艾老是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作协四川分会名誉主席,是深受广大读者尊敬、热爱的中国现代文学家,从三十年代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中国作家 小说 作品 文学创作 四川 杂感 动人心 故事情节 行记
下载PDF
昆德拉的世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 被引量:5
6
作者 胡智锋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捷]米兰·昆德拉著,韩少功、韩刚译,作家出版社,1989年版。 我们的研究素来总要遵循老夫子的遗训“名正言顺”,可面对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就会感到了“正名”的困难:他的这部著作名为“小说”,而从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捷]米兰·昆德拉著,韩少功、韩刚译,作家出版社,1989年版。 我们的研究素来总要遵循老夫子的遗训“名正言顺”,可面对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就会感到了“正名”的困难:他的这部著作名为“小说”,而从传统的小说观念来看,既不是着力于人物刻划.也没有什么情节故事,更没有特殊的环境描绘,那么说它是一部理论书籍? 社会评论? 都有一点象,然而都不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德拉 小说观念 人物刻划 社会评论 鲁迅 作家 韩少功 作品 杂感 出版社
原文传递
从"论说"到"杂感"再到"杂文"--鲁迅文体意识脉络的钩沉 被引量:6
7
作者 仲济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0-164,共15页
本文以对鲁迅结集情况的考察为引,借助对当时发表媒介与写作环境的钩沉与分析,试图还原鲁迅文体意识的脉络及其调整的复杂面向。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杂感 文体意识
原文传递
鲁迅小说和“杂感”类“文章”的文类体式互侵——兼及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的“小品小说”问题 被引量:6
8
作者 袁国兴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1,共8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文章” 鲁迅小说 发生期 体式 文类 小品 杂感
下载PDF
新发现鲁迅致内山完造短简考释 被引量:2
9
作者 黄乔生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5-109,F0002,共6页
最近公布的日本左翼文人鹿地亘生前所藏书信等资料中,有一封鲁迅1936年8月28日致内山完造的短简,内容有关鹿地亘翻译鲁迅杂感文章《论照相之类》。本文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日左翼文化界的交往、鲁迅杂感和《大鲁迅全集》的日文翻译及鹿... 最近公布的日本左翼文人鹿地亘生前所藏书信等资料中,有一封鲁迅1936年8月28日致内山完造的短简,内容有关鹿地亘翻译鲁迅杂感文章《论照相之类》。本文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日左翼文化界的交往、鲁迅杂感和《大鲁迅全集》的日文翻译及鹿地亘与鲁迅、内山完造、胡风等的关系,尝试解读此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内山完造 鹿地亘 杂感
下载PDF
影片《红高粱》观后杂感 被引量:4
10
作者 莫言 《当代电影》 1988年第2期55-56,共2页
有关我与张艺谋的这次愉快的合作过程中的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已经写进了另一篇文章,这里还想补充的是:昨天夜里我突发性地构思好一部我自己认为崭新而富有古怪意味的小说,等待着一位具有高度摄影技巧的导演来选择。我将很快地写完这部... 有关我与张艺谋的这次愉快的合作过程中的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已经写进了另一篇文章,这里还想补充的是:昨天夜里我突发性地构思好一部我自己认为崭新而富有古怪意味的小说,等待着一位具有高度摄影技巧的导演来选择。我将很快地写完这部小说,并希望张艺谋能喜欢它。它必定是十分美丽的。我还可以写一点做为一个观众看张艺谋的《红高粱》的感受。这部影片是关于人生的,历史的、别具一格的思考,它的最大优点就是用恶作剧式的达观态度来处理沉重得不得了的素材。当然这并不是张艺谋独特的创造,这应该是张艺谋的发现。用恶作剧的方式来处理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优点 高粱 摄影技巧 小说 合作过程 影片 突发性 天才 杂感
下载PDF
追求军事新闻的有效传播——《解放军报》新闻改革杂感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晓青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共3页
主持人语: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伴随着我军的成长和实践,军事新闻事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报道方式和风格。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军事新闻报道必须不断拓宽领域,丰... 主持人语: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伴随着我军的成长和实践,军事新闻事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报道方式和风格。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军事新闻报道必须不断拓宽领域,丰富报道内容,大力改进文风,寻求军事报道更加贴近读者、贴近大众的表现形式,使军事新闻报道更受军内外读者喜欢。本期《前沿关注》讨论的主题是:"军事报道的改进与创新",组织刊发的一组7篇文章,分别出自军队报纸的负责人、地方党报的作者和高校的专家,这些文章虽然角度各异,侧重不同,但都紧紧围绕军事报道的改进与创新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贴近实际,真切实在,不事雕琢话心声,既彰显出军事新闻工作者勇于创新的新觉悟,更体现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新闻报道 《解放军报》 新闻改革 有效传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 现代化建设 新闻工作者 杂感
原文传递
鲁迅对杂感文的偏爱及其主要原因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晓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79-85,共7页
一鲁迅对杂感文的提倡和张扬的热烈程度,是其它任何一种文学样式和文体形式都难以比拟的。鲁迅曾利用一切机会,旗帜鲜明地反复宣称自己对杂感文的喜爱,例如他曾在给一位青年作家的杂感文集子写序时说,“我是喜读杂文的一个人,而且知道... 一鲁迅对杂感文的提倡和张扬的热烈程度,是其它任何一种文学样式和文体形式都难以比拟的。鲁迅曾利用一切机会,旗帜鲜明地反复宣称自己对杂感文的喜爱,例如他曾在给一位青年作家的杂感文集子写序时说,“我是喜读杂文的一个人,而且知道爱读杂文的还不只我一个,因为它‘言之有物’。我还更乐观于杂文的开展,日见其斑烂。第一是使中国的著作界热闹,活泼;第二是使不是东西之流缩头;第三是使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在相形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 杂感 文学样式 文体形式 杂文 为艺术而艺术 长篇小说 主要原因 鲁迅创作 白话文学
下载PDF
文学史构成:一种模式,一种规范——中国文学史教学杂感之二 被引量:5
13
作者 宁宗一 《文史知识》 2000年第4期61-64,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始,中国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尚未提到日程,但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了调整(简称院系调整)。于是中国文学史课程成为中文系、历史系。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杂感 中文系 简称 外文 教学 构成 中国 成立 课程
原文传递
鲁迅“杂感”文体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皇甫积庆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12,共9页
关键词 鲁迅杂文 文体论 杂感 个性特色 心理原因 文体学 议论 文类
下载PDF
越剧《蝴蝶梦》创作杂感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兆芬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7,共2页
庄周试妻的故事,戏曲舞台上历来时有搬演。但不少演出都把田氏描写成不守妇道的淫荡女子,而那不尽丈夫责任不负家庭义务的庄周,则被歌颂为得道布道引度迷津的神仙圣人,故或多或少宣扬了男尊女卑和女人是祸水的封建思想。有的甚至把... 庄周试妻的故事,戏曲舞台上历来时有搬演。但不少演出都把田氏描写成不守妇道的淫荡女子,而那不尽丈夫责任不负家庭义务的庄周,则被歌颂为得道布道引度迷津的神仙圣人,故或多或少宣扬了男尊女卑和女人是祸水的封建思想。有的甚至把它写成淫荡戏。为此,这个题材很长一段时间被束之高阁,尘封箱底,一度甚至被禁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感 庄周 故事 封建思想 戏曲 描写 神仙 越剧 《蝴蝶梦》 演出
下载PDF
鲁迅小说的杂感化倾向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晓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10期31-36,共6页
表述的理性化,笔调的简洁而犀利,议论的纵横捭阖、任意而谈等等,这些本属于鲁迅杂感文的许多特点,我们在鲁迅的许多小说创作中也能明显地感觉得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鲁迅小说有一种突出的杂感化倾向。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小说创作 理性 杂感 笔调 短篇小说 《呐喊》 《阿Q正传》 《狂人日记》 文体要求
下载PDF
1930年前后之《新月》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立昌 《中文自学指导》 2006年第2期23-26,22,共5页
小引 《言论自由的界限》,是鲁迅1933年春天发表于《申报·自由谈》的一篇杂感,说是三年前的新月社诸君子,很像“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而骂了几句主子,便被塞了一嘴马粪的焦大,因为“他们引经据典,对于党国有了... 小引 《言论自由的界限》,是鲁迅1933年春天发表于《申报·自由谈》的一篇杂感,说是三年前的新月社诸君子,很像“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而骂了几句主子,便被塞了一嘴马粪的焦大,因为“他们引经据典,对于党国有了一点微词”。其实,他们并无“丝毫不利于党国的恶意,不过说:‘老爷,人家的衣服多么干净,您老人家的可有些儿脏,应该洗它一洗’罢了。”不料还是“来了一嘴马粪:国报同声致讨,连《新月》杂志也遭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 杂志 言论自由 新月社 杂感 鲁迅
下载PDF
“以鲁视郭”心态批判——从郭沫若“薄海民”特征说开去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方竞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0年第2期26-31,共6页
一 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在阐述鲁迅成长道路时,有一段对郭沫若一类知识分子的评述,他说:“‘五四’到‘五卅’之间中国城市里迅速的积聚着各种‘薄海民’(Bohemian)——小资产阶级的流浪人的知识青年。... 一 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在阐述鲁迅成长道路时,有一段对郭沫若一类知识分子的评述,他说:“‘五四’到‘五卅’之间中国城市里迅速的积聚着各种‘薄海民’(Bohemian)——小资产阶级的流浪人的知识青年。……他们的都市化和摩登化更深刻了,他们和农村的联系更稀薄了,他们没有前一辈的黎明期的清醒的现实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现实主义 瞿秋白 鲁迅 成长道路 知识青年 都市化 知识分子 小资产阶级 杂感
下载PDF
鲁迅“通人”冯雪峰
19
作者 陈漱渝 《民主》 2023年第2期46-48,共3页
在历时一个多世纪的鲁迅研究史上,冯雪峰的地位可谓无人能够替代,影响可谓无人可以超越。鲁迅生前评论他的文章就已汗牛充栋,但被鲁迅本人认可的,除了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集〉序言》之外,另一篇就是冯雪峰撰写的《关于鲁迅在文学史上... 在历时一个多世纪的鲁迅研究史上,冯雪峰的地位可谓无人能够替代,影响可谓无人可以超越。鲁迅生前评论他的文章就已汗牛充栋,但被鲁迅本人认可的,除了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集〉序言》之外,另一篇就是冯雪峰撰写的《关于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7月中旬,捷克汉学家普实克准备出版他翻译的《鲁迅短篇小说集》捷文版,希望鲁迅亲自作序,并推荐一篇论述鲁迅文学地位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鲁迅 鲁迅文学 鲁迅研究 冯雪峰 普实克 瞿秋白 鲁迅短篇小说 杂感
原文传递
巴山夜话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永刚 《电影艺术》 1981年第3期45-46,共2页
寒雨之夜,窗外高楼隐约可见,恍若烟雾中的巴山群峰。檐溜如瀑,下水道为败叶所壅,积水成潦,犹如水涨秋池。有客来访,室有西窗,惜无烛可共剪。因瀹“碧萝春”一盏饮客,权当“寒夜客来茶当酒”之意。客初尝之,似嫌茶味之不够浓郁,继饮而甘... 寒雨之夜,窗外高楼隐约可见,恍若烟雾中的巴山群峰。檐溜如瀑,下水道为败叶所壅,积水成潦,犹如水涨秋池。有客来访,室有西窗,惜无烛可共剪。因瀹“碧萝春”一盏饮客,权当“寒夜客来茶当酒”之意。客初尝之,似嫌茶味之不够浓郁,继饮而甘之,觉虽清淡而味隽永。促膝长谈,由茶道不免谈到艺事,兴尽客退,而我意犹未尽,杂感颇多,不能入眠。“人之所好,各如其貌。”譬如饮茶,有人爱喝浓得几乎能醉人的“工夫茶”,有人爱喝花茶,唯恐茶味之不足,必须乱之以花香。上品红茶略加少许玫瑰花瓣或柠檬,则其味芳洌。有人效法西人,喝红茶加牛乳白糖,则有点腻得化不开了。游牧地区喝加盐的奶茶,(?)而不腻,适口养身,也是一种爱好。至于清红茶与咖啡,略加一点白兰地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 红茶 生活真实 白兰地酒 艺术真实 工夫茶 下水道 茶味 创作者 杂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