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吐鲁番所出四角萄役夫文书的考察——唐代西州杂徭研究之一 被引量:14
1
作者 程喜霖 《中国史研究》 1986年第1期50-63,共14页
关于唐代杂徭的研究国内的论著不多,日本学者却发表了不少论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滨口重国和宫崎市定教授利用史籍记载解释杂徭,并对《自氏六帖事类集》卷二二征役“充夫式”作了很好的解说。然而,由于史载零散,各人看法不一,歧见很大。
关键词 唐代 吐鲁番 西州 文书 日本学者 史籍记载
原文传递
略论六朝唐宋时期的夫役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泽咸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6-76,共11页
略论六朝唐宋时期的夫役张泽咸谣役是封建国家强加在民众头上的义务,它的名目繁多,内涵复杂。“夫役”只是众多役名中的一种。我提出这一问题讨论,在于唐宋官府曾对它作过法定解说。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凡遇“夫役”,一律予以套用,... 略论六朝唐宋时期的夫役张泽咸谣役是封建国家强加在民众头上的义务,它的名目繁多,内涵复杂。“夫役”只是众多役名中的一种。我提出这一问题讨论,在于唐宋官府曾对它作过法定解说。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凡遇“夫役”,一律予以套用,当然简单省事。但如此处理,颇难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役夫 正役 《唐律疏议》 《宋史》 丁口 户部式 役制度 宋会要辑稿 乾德
原文传递
唐代太常音声人赋役制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倪高峰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31,共7页
"太常音声人"的称谓始自唐代,原与北魏至隋朝的乐户差别不大。唐代的律法规定,太常音声人可以"婚同百姓","老免、进丁、受田"都"一同民例"。在社会地位上,太常音声人的地位稍高于乐户,与百姓... "太常音声人"的称谓始自唐代,原与北魏至隋朝的乐户差别不大。唐代的律法规定,太常音声人可以"婚同百姓","老免、进丁、受田"都"一同民例"。在社会地位上,太常音声人的地位稍高于乐户,与百姓无异。因此,太常音声人除承担乐舞方面的"色役",还承担"一同民例"的赋役。唐代的行政法令不止一次赦免了音声人的杂徭,而且太常音声人的家人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707—842)不用承担杂徭,这容易产生太常音声人由于向宫廷提供乐舞服务而不用缴纳全部税收的误解。将音声人承担的乐舞赋役和经济赋役对比研究,便于把握音声人"上番设乐"的性质,也便于从整体上把握音声人承担双重赋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常音声人 赋役 乐户 艺术经济 制度经济学
原文传递
唐律令时代公共工程建设的劳役与征派——以《天圣令》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牛来颖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7-115,共9页
律令制的法律体系到隋唐时期渐臻完善。《天圣令》中较集中的丁匠资料,为我们就公共工程建设中丁匠役作种类的考察,进而揭示唐代徭役制度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帮助。与以往更多是在官府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区分中考察匠人地位的关注点不同,... 律令制的法律体系到隋唐时期渐臻完善。《天圣令》中较集中的丁匠资料,为我们就公共工程建设中丁匠役作种类的考察,进而揭示唐代徭役制度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帮助。与以往更多是在官府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区分中考察匠人地位的关注点不同,丁匠同役的令文将二者间建立联系且置于同等法律地位上,启发人们以新的角度关注匠人,尤其是匠人群体的层级及其内部各色服役的区别。除了承担正役以外,丁匠也是杂徭、色役的征派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匠 正役 色役
原文传递
试论唐前期“支度国用”中的杂徭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树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4-139,共6页
通过不役纳庸形式,杂徭在唐前期也被纳入国家财政的“支度国用”范围。杂徭的“支度国用”特征促使中央政府牢固控制杂徭的征派权,并严格执行上报、料功和计功程序。同时,这一特征也使杂徭与非法的杂徭役和中央临时别差科有了本质区别... 通过不役纳庸形式,杂徭在唐前期也被纳入国家财政的“支度国用”范围。杂徭的“支度国用”特征促使中央政府牢固控制杂徭的征派权,并严格执行上报、料功和计功程序。同时,这一特征也使杂徭与非法的杂徭役和中央临时别差科有了本质区别。杂徭的“支度国用”特征体现出唐前期赋役被纳入国家财政计划的严密性和整体性,也反映了南北朝以降中央政府对地方杂徭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逐步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役纳庸 料功 支度国用
下载PDF
唐代“两税”一词探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和平 《敦煌学辑刊》 1982年第1期51-58,共8页
唐代两税法是一个史学工作者们所重视的研究课题。对于两税法的基本内容,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分歧的焦点是对'两税'一词如何解释。在论及两税法的文章和专著中,对'两税'一词的解释可综括为三种:(1)户、地二税合称两税;... 唐代两税法是一个史学工作者们所重视的研究课题。对于两税法的基本内容,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分歧的焦点是对'两税'一词如何解释。在论及两税法的文章和专著中,对'两税'一词的解释可综括为三种:(1)户、地二税合称两税;(2)夏、秋两征称两税;(3)两税是户税的专名。建中元年,'扫庸调之成规,创两税之新制',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财政整理工作。两税法的基本内容是:废止租庸调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重申并增加了户税的征收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税 户税 延资库 秋税 九等户 史学工作者 百官俸 度支长行旨 户部郎中
下载PDF
释唐代《充夫式》
7
作者 程喜霖 《唐史论丛》 2010年第1期389-394,共6页
一《充夫式》对唐代杂徭研究的意义由于唐代典籍记载杂徭零散,尤其是关于如何征发和征役日数语焉不详。导致杂徭为唐史研究中的疑难问题之一。《白氏六帖事类集》所载,户部《充夫式》佚文注,乃唐代史籍唯一条涉杂徭征役日数的重要史料:... 一《充夫式》对唐代杂徭研究的意义由于唐代典籍记载杂徭零散,尤其是关于如何征发和征役日数语焉不详。导致杂徭为唐史研究中的疑难问题之一。《白氏六帖事类集》所载,户部《充夫式》佚文注,乃唐代史籍唯一条涉杂徭征役日数的重要史料:其一,《充夫式》记载,丁中皆服杂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史 典籍记载 白氏六帖 正役 户部式 户部郎中 唐代前期 类集 唐前期
原文传递
北魏首都平城的兴建和蒋少游
8
作者 师道刚 《运城学院学报》 1984年第4期24-29,共6页
公元三八六年正月,我国鲜卑族的拓跋珪继代王位。四月,改国号“代”为“魏”,历史上称北魏,拓跋珪即北魏道武帝。 公元三九八年,魏王拓跋珪称帝,并宣布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为魏国首都,开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 自公元四九四... 公元三八六年正月,我国鲜卑族的拓跋珪继代王位。四月,改国号“代”为“魏”,历史上称北魏,拓跋珪即北魏道武帝。 公元三九八年,魏王拓跋珪称帝,并宣布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为魏国首都,开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 自公元四九四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后因平城在洛阳之北,故一度被称为北京。如《魏书·韩显宗传》:“既定迁都,显宗上书……臣愿舆驾早还北京,以省诸州供账之费。并功专力,以营洛邑。则南州免杂徭之烦,北都息分析之叹”。此次上书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 北魏道武帝 迁都洛阳 显宗 北都 《魏书》 鲜卑族 八年
下载PDF
唐前期西州民间工匠的赋役
9
作者 刘子凡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89,139,共14页
西州民间工匠的赋役以役和杂徭为主。官府征发工匠上役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工匠除了在官府作坊中服役外,还被配去充驿丁、烽子等徭役性色役。西州民间工匠还会与百姓一同从事力役性的杂徭,而且也经常被征召杂使。
关键词 唐前期 西州 民间工匠 赋役 吐鲁番文书
原文传递
唐史研究的新座标——《唐史探赜》评介
10
作者 卓生 《社科纵横》 1988年第3期38-40,37,共4页
在我国史学界,隋唐史研究可谓硕果累累的一个领域,学者们对我国封建社会的这一盛世作了多层次地探讨。在隋唐史领域内,有一位学者甘于寂寞,、一辈子在辛勤地耕耘着,其研究成果独树一帜,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推崇,不少文章称誉其著作“具... 在我国史学界,隋唐史研究可谓硕果累累的一个领域,学者们对我国封建社会的这一盛世作了多层次地探讨。在隋唐史领域内,有一位学者甘于寂寞,、一辈子在辛勤地耕耘着,其研究成果独树一帜,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推崇,不少文章称誉其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卓然自成一家之言”。这位学者就是金宝祥先生。《西北师院学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史 国史学界 人身依附关系 均田 金宝祥 浮客 成一家之言 研究成果 庶族
下载PDF
唐新亭、富都监与甬桥等巡院考
11
作者 朱金林 《盐业史研究》 1992年第2期26-27,共2页
唐乾元元年(758年)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监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煮者论以法。宝应时刘晏领东南盐事,在第五琦监院的基础上,置十监。这十监是:嘉兴、新亭、临平、兰亭、永嘉、海陵、盐城、富都、大... 唐乾元元年(758年)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监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煮者论以法。宝应时刘晏领东南盐事,在第五琦监院的基础上,置十监。这十监是:嘉兴、新亭、临平、兰亭、永嘉、海陵、盐城、富都、大昌、侯官。这十监有些所在地是很清楚的,有的却很模糊。此次编写盐业史过程中,查对了一些资料,发现原来所提地点有误,现将改正经过写出,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院 甬桥 第五琦 铸钱 亭户 乾元元年 盐铁 临平 侯官
下载PDF
关于均田制下中男受田问题的探讨
12
作者 赵昭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54-57,共4页
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实施的主要原则是“成丁而受,丁老而退”。关于中男受田应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中男当户者授以半夫田,此制始于北魏;一种是中男18岁以上“亦依丁男给”,始于唐。
关键词 均田制 中男受田 户等
下载PDF
1994年隋唐五代史研究概况
13
作者 牛来颖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1995年第12期2-7,共6页
1994年隋唐五代史研究概况牛来颖1994年,隋唐五代史研究领域的佳作力著颇多,从细致精当的考证到精辟综合的研究,学术水平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本年度出版了三部学术专著:王永兴《唐代前期西北军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 1994年隋唐五代史研究概况牛来颖1994年,隋唐五代史研究领域的佳作力著颇多,从细致精当的考证到精辟综合的研究,学术水平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本年度出版了三部学术专著:王永兴《唐代前期西北军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利用传统史籍和敦煌、吐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五代史 唐代前期 唐前期 王永兴 军事研究 唐代文 二王三恪 何汝泉 突骑施
原文传递
唐代的防秋兵和防冬兵
14
作者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83年第12期27-28,共2页
唐初均田农民有三种负担:租、调、力役。力役又分中央的岁役和地方的杂徭。其中杂徭有两种,即本来的杂徭和特殊的杂徭——杂役(包括色役或杂色役)。兵役即属于杂役。均田制时代的兵役称为府兵制。折冲府中派去警备首都的兵士称卫士,派... 唐初均田农民有三种负担:租、调、力役。力役又分中央的岁役和地方的杂徭。其中杂徭有两种,即本来的杂徭和特殊的杂徭——杂役(包括色役或杂色役)。兵役即属于杂役。均田制时代的兵役称为府兵制。折冲府中派去警备首都的兵士称卫士,派去守卫边境的兵士称作防人、防丁、镇戍兵等。府兵之外还有北衙禁军。其中天宝十三年设置的左右神策军势力最大。只有它一直存在到唐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秋兵 唐代 均田制 府兵制 折冲府 神策军 兵役
原文传递
唐募兵制度
15
作者 杨鸿年 《中国史研究》 1985年第3期39-47,共9页
《资治通鉴》卷二一二唐玄宗开元十年载:“初,诸卫府兵,自成丁从军,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杂徭,浸以贫弱,逃亡略尽,百姓苦之。张说建议,请召募壮士充宿卫,不问色役,优为之制,逋逃者必争出应募。
关键词 唐玄宗 制度 《资治通鉴》
原文传递
试论唐前期中男服杂徭的法定役期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树国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87,共4页
唐前期中男服杂徭役期为丁男的一半,即法定役期为20日。它在国家财政收入上形成半庸。随着两税法"人无丁中"原则的确立,唐前期中男服杂徭的法定20日役期制度遂告解体。中男服杂徭的20日役期是中国古代政府对地方非法徭役在制... 唐前期中男服杂徭役期为丁男的一半,即法定役期为20日。它在国家财政收入上形成半庸。随着两税法"人无丁中"原则的确立,唐前期中男服杂徭的法定20日役期制度遂告解体。中男服杂徭的20日役期是中国古代政府对地方非法徭役在制度上长期规范的结果,也使唐代对杂徭的征派进一步细化。中男法定役期在唐宋之际的解体标志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迈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男服 法定役期 "人无丁中"原则 中国古代政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