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杂居少数民族概念辨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荀利波 关云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散、杂居少数民族是当前中国民族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对象,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并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受到关注。我们通过十余年中国知网载文篇名中含散、杂居少数民族及相关概念的名称使用及其内涵的梳理发现... 散、杂居少数民族是当前中国民族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对象,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并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受到关注。我们通过十余年中国知网载文篇名中含散、杂居少数民族及相关概念的名称使用及其内涵的梳理发现:作为一个特殊的、新的研究对象,同时因其自身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使得这一对象在概念界定上显得纷繁芜杂。因而,结合我国民族政策及民族发展现状,依据统一标准对散、杂居少数民族相关概念做出界定对于多民族国家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民族问题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人口分布 散居少数民族 杂居少数民族
下载PDF
文化适应研究述评——以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荀利波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7,共6页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及其文化适应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而长期存在。滇黔桂三地毗邻,是全国少数民族类别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地方,以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为中心,探讨他们是如何适应变化中的外在环境、如何适应他民族文化和...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及其文化适应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而长期存在。滇黔桂三地毗邻,是全国少数民族类别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地方,以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为中心,探讨他们是如何适应变化中的外在环境、如何适应他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如何在文化适应中使本民族文化获得传承创新,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适应 杂居少数民族 文化变迁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散杂居少数民族有关理论的系列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7
3
作者 于衍学 《社科纵横》 2006年第4期121-122,共2页
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杂居少数民族有关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是做好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的基础。本文仅就散居少数民族、杂居民族、散杂居民族概念及其提法进行简要的讨论和梳理。
关键词 散居 杂居 杂居 杂居少数民族
下载PDF
城市流动散杂居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万良杰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5,共6页
在散杂居少数民族乡村,劳务经济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有20%-30%比例,主要从事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商业、服务行业,如经营清真食品、民族商品、民族药品等。由于受民族传统文化、语言、教育程度、谋生技能等因素影响,难以进入正规的企业就... 在散杂居少数民族乡村,劳务经济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有20%-30%比例,主要从事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商业、服务行业,如经营清真食品、民族商品、民族药品等。由于受民族传统文化、语言、教育程度、谋生技能等因素影响,难以进入正规的企业就业,产业同质化,规模小,难有大作为。为此,流动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需要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充分发挥劳务经济输出、输入地政府作用,利用"政府与市场"两只手,转变城市少数民族聚集区管理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民族区域联动,走市场联动之路,合理有序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流动少数民族提供良好就业、生活、培训环境,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 杂居少数民族 有序流动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民族乡政策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安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42,共5页
民族乡政策是解决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的一种政治形式。在梳理民族乡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阐述民族乡政策的主要内容,剖析当前民族乡政策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民族乡的地位和性质,明确民族乡撤并和民族镇设置的程序与条件... 民族乡政策是解决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的一种政治形式。在梳理民族乡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阐述民族乡政策的主要内容,剖析当前民族乡政策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民族乡的地位和性质,明确民族乡撤并和民族镇设置的程序与条件,提高政府执行能力,加快民族乡扶贫开发步伐,完善《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健全民族乡政策法规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乡政策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 杂居少数民族
下载PDF
国家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权益(一) 被引量:2
6
作者 保定召 《今日民族》 2003年第5期63-66,共4页
关键词 杂居少数民族 民族工作 宪法 法律保障 族籍 政治权益 宗教信仰 风俗 语言文字权益
下载PDF
中东部城市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定位与推进 被引量:5
7
作者 陈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4,共5页
在当前形势下,中东部城市学校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意义重大,但现状不容乐观。中东部城市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必须要明确定位,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及自身实际切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寻求突破:一是充分利用阶段型... 在当前形势下,中东部城市学校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意义重大,但现状不容乐观。中东部城市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必须要明确定位,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及自身实际切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寻求突破:一是充分利用阶段型教育体系,分级逐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二是促进学生主体间互动接触,夯实民族团结的情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教育 城市民族工作 杂居少数民族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民族团结教育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家新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全局问题。我国1.06亿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以及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全局问题。我国1.06亿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以及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散杂居少数民族遍布全国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教育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少数民族聚居区 杂居少数民族 视域 社会主义国家 少数民族人口
原文传递
新时期如何做好城市散杂居民族工作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林晋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3期73-74,共2页
民族工作是国家的大事,而城市民族工作又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民族工作中把工作重点放在民族聚居区上。由于城市化进程和改革开放,许多少数民族进入城市,散杂居民族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本文试从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城市... 民族工作是国家的大事,而城市民族工作又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民族工作中把工作重点放在民族聚居区上。由于城市化进程和改革开放,许多少数民族进入城市,散杂居民族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本文试从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城市化进程、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出发,来探讨散杂居城市民族工作的发展趋势,提出几点关于做好民族工作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居少数民族 城市民族工作 城市化
下载PDF
昆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怎样全面建设小康
10
作者 马洪苍 《今日民族》 2003年第1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昆明市 小康社会 杂居少数民族 思想观念 民族团结 管理机制
下载PDF
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晓军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年第10期169-171,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出现了民族政策不易普及、优惠政策过时、民族习俗得不到充分尊重等问题。要大力推进民族工作就必须强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完善民族权益保障立法、创新民族工作体制、健全民族工作监督机制。
关键词 杂居少数民族工作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切实加大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力度——遂宁市安居区少数民族工作研究
12
作者 王东明 《四川统一战线》 2013年第5期36-37,共2页
为了了解散杂居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民族工作新思路,进一步加强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最近一个时期,遂宁市安居区民宗局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全区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开展深入调查,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 杂居少数民族 民族工作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 遂宁市 安居 少数民族工作 力度 经济社会发展
下载PDF
论非正式制度对少数民族农民收入差异的影响——基于湖北省土家族聚居区、散杂区的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芳 沈再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52-156,共5页
通过湖北土家族与汉族两个民族农民收入差异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正式制度虽然对收入分配起着决定作用,但非正式制度对收入分配特别是收入差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少数民族群众收入差异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通过湖北土家族与汉族两个民族农民收入差异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正式制度虽然对收入分配起着决定作用,但非正式制度对收入分配特别是收入差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少数民族群众收入差异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其根源不应只在经济方面去探索,还要看到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居少数民族 农民收入 非正式制度
下载PDF
散杂居少数民族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山东回族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胜鹏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0-144,共5页
山东回族武术世代相传,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山东作为我国典型的回族散杂居省份,在回族武术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依然面临较多发展障碍;山东回族武术文化遗产在未来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不仅需要从政府层面改善山... 山东回族武术世代相传,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山东作为我国典型的回族散杂居省份,在回族武术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依然面临较多发展障碍;山东回族武术文化遗产在未来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不仅需要从政府层面改善山东回族武术传承与保护的宏观制度环境,培育公众保护意识,而且还应坚持"以人为本"、"整体保护"的原则,实现对山东回族武术的全方位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居少数民族 山东回族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原文传递
社会变迁下的散杂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平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1期94-96,共3页
主要从社会学、社会文化学等学科的角度来阐述社会变迁对散杂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影响,总结了目前散杂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困境与现状,并提出散杂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 社会变迁 杂居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
下载PDF
发展散杂居民族和谐关系的基础与保障
16
作者 裴圣愚 《民族论坛》 2014年第1X期93-96,共4页
尊重民族差异就是把握各民族所处的客观实际,体现各民族群众的意愿,这是发展民族和谐关系的基础。维护民族公平就是妥善协调各民族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民族内部矛盾和民族间的矛盾,这是发展民族和谐关系的保障。尊重民族差异,维护民族... 尊重民族差异就是把握各民族所处的客观实际,体现各民族群众的意愿,这是发展民族和谐关系的基础。维护民族公平就是妥善协调各民族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民族内部矛盾和民族间的矛盾,这是发展民族和谐关系的保障。尊重民族差异,维护民族公平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民族发展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民族和谐因素,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和谐 杂居少数民族 民族差异 民族公平
原文传递
举全市之力 促民族发展
17
作者 杨学英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79,共2页
素有“泉城”美誉的济南市.是一个散杂居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会城市.有回、满,蒙古、哈尼、朝鲜,苗等48个少效民族。45个民族村居。11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4%.是山东省民族工作的重点城市之一。
关键词 民族发展 杂居少数民族 重点城市 民族工作 济南市 民族 山东省 总人口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农民收入差异的非正式制度因素分析
18
作者 范才成 沈再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90-92,共3页
文章通过湖北土家族与汉族两个民族农民收入差异的比较分析,指出正式制度虽然对收入分配起着决定作用,但非正式制度对收入分配特别是收入差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强调少数民族群众收入差异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 文章通过湖北土家族与汉族两个民族农民收入差异的比较分析,指出正式制度虽然对收入分配起着决定作用,但非正式制度对收入分配特别是收入差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强调少数民族群众收入差异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其根源不应只在经济方面去探索,还要看到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居少数民族 农民收入 非正式制度
下载PDF
环县少数民族儿童受教育权利保障的调查研究
19
作者 敬宗桦 韩旭峰 《甘肃农业》 2012年第15期92-93,共2页
少数民族的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教育也自然包括其中。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核心思想就是充分保障各民族的教育平等权利与自主权。在各级政府的长期努力下,我国散杂居... 少数民族的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教育也自然包括其中。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核心思想就是充分保障各民族的教育平等权利与自主权。在各级政府的长期努力下,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教育也是从无到有,并且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其仍然存在法律保障单一、教学质量低下、师资力量薄弱、当地群众对教育不够重视等问题,急需各级部门出台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居少数民族 儿童受教育权 权利保障
下载PDF
散杂居少数民族志书写的继承与创新——读王希辉新著《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20
作者 莫代山 《三峡论坛》 2016年第3期113-115,共3页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和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居住格局。对此,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从宏观上给予了非常精准的...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和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居住格局。对此,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从宏观上给予了非常精准的概括。从学理上来讲,散杂居少数民族(以下简称“散杂居民族”)是相对于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而言的,是指在历史上因政治压迫、军事驱赶、自然灾害、自然迁徙等原因而脱离聚居区生存发展的少数民族成员,也指在现实社会中因就业、婚姻、贸易等原因脱离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成员。如今,中国的散杂居民族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1/3以上,广泛分布于全国所有的省、区(直辖市)。散杂居民族问题因为敏感性强、扩散性快、影响力大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当下社会问题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做好散杂居民族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居少数民族 现实社会 民族 继承与创新 文化变迁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蒙古族 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