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枯草芽孢杆菌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49
1
作者 刘晓勇 张颖 +3 位作者 齐茜 赵明军 麦丽开 孙大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5-1320,共6页
在杂交鲟(Acipenser baeri♂×Acipenser schrenkii♀)幼鱼日粮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05%、0.1%、0.25%、0.5%)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粉剂,分别在培育实验的第15天和第30天采集样本,分析其对幼鱼摄食、生长、肠道消... 在杂交鲟(Acipenser baeri♂×Acipenser schrenkii♀)幼鱼日粮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05%、0.1%、0.25%、0.5%)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粉剂,分别在培育实验的第15天和第30天采集样本,分析其对幼鱼摄食、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饲料中添加0.25%枯草芽孢杆菌粉剂时,杂交鲟生长最好,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4.31%(P<0.05)和28.61%(P<0.05),饵料系数降低了36.02%(P<0.05),也显著低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肠道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第15天时各种消化酶活性均大于第30天,其中第15天添加0.25%组的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该实验组的血清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杂交鲟幼鱼的生长性能、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适宜添加水平为0.25%,添加的适宜持续时间为15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杂交 生长性能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六种鲟鱼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叶继丹 卢彤岩 +2 位作者 刘洪柏 赵吉伟 孙大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0-595,共6页
测定了两个生长阶段 6种鲟鱼幼鱼胃、肠道和肝脏中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幼鲟消化酶活性在两个生长阶段变化不明显。 6种鲟鱼不同消化器官蛋白酶活性以肠道为最高 ,肝脏为最低 ,肝脏中的蛋白酶活性明显低于胃、肠道 (P <0 0... 测定了两个生长阶段 6种鲟鱼幼鱼胃、肠道和肝脏中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幼鲟消化酶活性在两个生长阶段变化不明显。 6种鲟鱼不同消化器官蛋白酶活性以肠道为最高 ,肝脏为最低 ,肝脏中的蛋白酶活性明显低于胃、肠道 (P <0 0 1)。不同消化器官脂肪酶活性 ,以肠道为最高 ,且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胃、肝脏 (P <0 0 1) ,胃中的脂肪酶活性与肝脏中的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明显 (P >0 0 5 )。不同消化器官淀粉酶活性 ,以肠道为最高 ,且明显高于胃、肝脏 (P <0 0 1)。幼鲟在第一阶段 ,肝脏中没有淀粉酶活性 ,其活性出现在第二阶段 ,且在此生长阶段 ,肝脏中的淀粉酶活性达到胃中的水平 (P >0 0 5 )。对 6种鲟鱼而言 ,除个别存在较大差异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 小体 西伯利亚 俄罗斯 杂交 中华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饥饿对杂交鲟仔鱼摄食、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宋兵 陈立侨 +2 位作者 高露姣 陈亚瞿 徐彦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3-336,共4页
关键词 饥饿 杂交 仔鱼 摄食 生长 体成分 人工养殖
下载PDF
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杂交鲟胃中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3
4
作者 叶继丹 卢彤岩 +1 位作者 田雷 孙大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81,共3页
以杂交鲟(Husohuso♀×A ruthenus♂)为研究材料,测定不同pH及不同温度条件下胃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当pH2 2~7 8时,蛋白酶随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淀粉酶及脂肪酶在偏碱性条件下才具有一定的酶活性,而且... 以杂交鲟(Husohuso♀×A ruthenus♂)为研究材料,测定不同pH及不同温度条件下胃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当pH2 2~7 8时,蛋白酶随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淀粉酶及脂肪酶在偏碱性条件下才具有一定的酶活性,而且活性较弱。在20~40℃范围内,蛋白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淀粉酶、脂肪酶分别在35℃和25℃处达最大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PH 温度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生长、肌肉组分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程佳佳 李吉方 +7 位作者 温海深 倪蒙 任源远 丁厚猛 宋志飞 刘明源 来长青 刘传忠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3-441,共9页
工厂化流水养殖条件下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探讨养殖密度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分含量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杂交鲟初始体重为(251.11±0.59... 工厂化流水养殖条件下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探讨养殖密度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分含量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杂交鲟初始体重为(251.11±0.59)g,养殖密度分别设置为5.50 kg/m3、8.27 kg/m3、11.01 kg/m3、13.80 kg/m3。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的生长和存活影响显著(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存活率呈下降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杂交鲟幼鱼肌肉中水分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上升(P<0.05),而粗脂肪含量却下降(P<0.05),粗蛋白和灰分的含量则变化不显著(P>0.05);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的血液指标影响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幼鱼血液中血红蛋白、血浆葡萄糖及总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高密度环境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与肌肉组分均产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养殖密度 生长 肌肉组分 血液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延迟投饵对杂交鲟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宋兵 陈立侨 +2 位作者 高露姣 陈亚瞿 徐彦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226,共5页
以杂交鲟(Huso huso ×Acipenser baeri )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 8个处理组,每组100尾(各设2个平行组),分别在孵化后6 d(对照组)、8 d、10 d、12 d、14 d、16 d和18 d开始投喂冰冻卤虫和碎水蚯蚓(以质量比1:1混合),5 d后只投喂碎... 以杂交鲟(Huso huso ×Acipenser baeri )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 8个处理组,每组100尾(各设2个平行组),分别在孵化后6 d(对照组)、8 d、10 d、12 d、14 d、16 d和18 d开始投喂冰冻卤虫和碎水蚯蚓(以质量比1:1混合),5 d后只投喂碎水蚯蚓。第8组为饥饿组,从不投饵。水温17 ℃,实验周期30 d。结果显示,仔鱼于孵出后8日龄进入混合营养期;10日龄左右是仔鱼开始加速生长的关键时期;12日龄仔鱼进入外源性营养期。随起始投饵时间的延迟,仔鱼的全长、湿重、干重和粗蛋白含量下降,鱼体水分含量则随之升高。但对照组、8日龄及10日龄起始投喂组之间的鱼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14日龄及其以后各起始投喂组仔鱼的生长和鱼体生化成分则与上述各组存在显著差异(P<O.05)。各组仔鱼的最终死亡率以10日龄起始投喂组为最低,仅为5.0%。实验结果表明,杂交鲟仔鱼开始投喂的适宜时间是孵出后10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投饵 杂交 仔鱼 生长 体成分 存活率
下载PDF
饲喂枯草芽孢杆菌对杂交鲟生长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书环 吴金平 +4 位作者 褚志鹏 许巧情 何菊云 金佳利 陈细华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80,共10页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utcare■,DSM32315)按0.00%(对照组)、0.10%、0.20%和0.40%的浓度添加到饲料中,投喂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schrenckii♂)90 d,通过观察其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血液理...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utcare■,DSM32315)按0.00%(对照组)、0.10%、0.20%和0.40%的浓度添加到饲料中,投喂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schrenckii♂)90 d,通过观察其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血液理化指标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等的影响,来评估枯草芽孢杆菌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投喂率及饵料系数随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而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0.20%添加组达最低值。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增加血清葡萄糖含量,且0.10%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微生物物种组成分析显示,在属水平上,各试验组中,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为优势菌群,随着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鲸杆菌属含量下降,并在0.40%添加组比例最低(74.29%);而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含量升高,当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达到0.40%时,邻单胞菌属含量最高达23.64%;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降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及乳球菌属(Lactococcus)的丰度。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枯草芽孢杆菌投喂杂交鲟后,可显著降低饵料系数,增强鱼体对血糖和脂肪的利用和转化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综上,推荐鲟鱼养殖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在饲料中的添加剂量为0.10%~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益生菌 杂交 饵料系数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恩诺沙星在杂交鲟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被引量:22
8
作者 郭娇娇 潘红艳 +3 位作者 杨虎 廖鑫 宫智勇 李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2-366,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在单次口灌给药途径下,恩诺沙星在杂交鲟(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杂交鲟单次口灌给药恩诺沙星10 mg/kg后,用3P97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在单次口灌给药途径下,恩诺沙星在杂交鲟(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杂交鲟单次口灌给药恩诺沙星10 mg/kg后,用3P97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杂交鲟血液、肌肉和肝脏中的药物时量曲线关系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该药在血液、肌肉和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6%±1.14%、92.65%±1.5%、92.82%±1.39%,在杂交鲟不同组织中分布较广,其在血液、肌肉和肝脏的表观分布容积v/f分别为26.987、6.2298、2.1515 L/kg;恩诺沙星在杂交鲟体内消除较慢,在血液、肌肉和肝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90.139、114.9、901.835 h,总体清除率分别为0.2288、0.1047、0.02164 L/(kg.h)。鉴于恩诺沙星在杂交鲟体内消除较慢,建议养成阶段使用其它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恩诺沙星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海水养殖杂交鲟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吴常文 朱爱意 赵向炯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研究了海水养殖条件下杂交鲟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在平均水温10.5℃,平均盐度26.7,平均pH值7.8的养殖条件下,体重272.2~384.7g,体长38.5~42.9cm的杂交鲟耗氧量为18314.17~31328.99mg/h,耗氧率为63.93~102.14mg/kg... 研究了海水养殖条件下杂交鲟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在平均水温10.5℃,平均盐度26.7,平均pH值7.8的养殖条件下,体重272.2~384.7g,体长38.5~42.9cm的杂交鲟耗氧量为18314.17~31328.99mg/h,耗氧率为63.93~102.14mg/kg·h,窒息点为0.51~0.63mg/L。在一定范围内杂交鲟的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提高;耗氧率随盐度上升而下降;pH值对杂交鲟的耗氧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还与淡水养殖条件下,杂交鲟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耗氧量 耗氧率 窒息点 水温 盐度 pH
下载PDF
鲟源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及其生长特性 被引量:22
10
作者 曹海鹏 杨先乐 +1 位作者 王玉洁 李圆圆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从患细菌性败血综合征的杂交鲟(Husohuso♀×Acipense rruthenus♂)肝和达氏鳇(H.dauricus)腹水中共分离出4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测定了其致病性,并通过ATB细菌鉴定仪对致病菌株进行了鉴定,此外,研究了致病菌株的生长特性。... 从患细菌性败血综合征的杂交鲟(Husohuso♀×Acipense rruthenus♂)肝和达氏鳇(H.dauricus)腹水中共分离出4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测定了其致病性,并通过ATB细菌鉴定仪对致病菌株进行了鉴定,此外,研究了致病菌株的生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XL2-T对杂交鲟和达氏鳇具有致病性。经鉴定,菌株XL2-T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caviae);其在无菌营养肉汤中摇床振荡培养时的生长曲线:0~1.5h为生长延迟期,1.5~28h为对数生长期,28~32h为稳定期,32h以后为衰亡期;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pH为7,在NaCl含量范围0~10%、沙拉沙星浓度范围0~40μg/ml下均能够生长,但NaCl、沙拉沙星对其生长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达氏鳇 细菌性败血综合征 豚鼠气单胞菌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匙吻鲟、杂交鲟和鳙肌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丽宏 吉红 +4 位作者 胡家 李杰 孙海涛 王涛 刘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8,共7页
分析养殖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杂交鲟(hybrid sturgeon)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理化及营养特性,对3种鱼的肉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鳙的含肉率显著高于两种鲟鱼(P<0.05),两鲟鱼间差异不显著(P>0.05);匙吻鲟肌肉粗... 分析养殖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杂交鲟(hybrid sturgeon)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理化及营养特性,对3种鱼的肉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鳙的含肉率显著高于两种鲟鱼(P<0.05),两鲟鱼间差异不显著(P>0.05);匙吻鲟肌肉粗蛋白含量与杂交鲟、鳙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鲟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鳙(P<0.05);对于粗脂肪含量杂交鲟与匙吻鲟和鳙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匙吻鲟显著高于鳙(P<0.05);粗灰分含量鳙显著高于两种鲟鱼(P<0.05)。3种鱼的脂肪酸由3种饱和脂肪酸和6种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杂交鲟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匙吻鲟、鳙(P<0.05);匙吻鲟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杂交鲟和鳙(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杂交鲟>匙吻鲟>鳙,3种鱼之间差异显著(P<0.05);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3种鱼之间差异显著(P<0.05),鳙>杂交鲟>匙吻鲟。动脉粥样化指数匙吻鲟显著低于鳙(P<0.05);血栓指数匙吻鲟与杂交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鳙(P<0.05)。杂交鲟熟肉率显著低于鳙(P<0.05),胶原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鳙(P<0.05);液体流失率、水分流失率匙吻鲟显著低于杂交鲟、鳙(P<0.05);脂质流失率、肌纤维直径匙吻鲟与杂交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脂质流失率两种鲟鱼显著低于鳙(P<0.05),肌纤维直径两种鲟鱼显著高于鳙(P<0.05);生肉硬度匙吻鲟与鳙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杂交鲟(P<0.05);黏附性、内聚性、回弹力、剪切力杂交鲟均显著高于鳙(P<0.05);弹性匙吻鲟显著高于鳙(P<0.05);黏性、咀嚼性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杂交鲟>匙吻鲟>鳙。熟肉硬度匙吻鲟与杂交鲟、鳙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鲟显著高于鳙(P<0.05);内聚性、回弹力匙吻鲟显著高于杂交鲟、鳙(P<0.05);弹性匙吻鲟显著高于鳙(P<0.05);黏性、咀嚼性匙吻鲟显著高于鳙(P<0.05);剪切力匙吻鲟显著低于鳙(P<0.05)。多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 杂交 肉质
下载PDF
不同流速下杂交鲟幼鱼游泳状态与活动代谢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丹 林小涛 +1 位作者 朱志明 衣萌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8-585,共8页
为研究水流速度对杂交鲟幼鱼行为和代谢的影响,探讨游泳状态与活动代谢及相关游泳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在26℃水温下,使用特制的鱼类游泳行为和活动代谢同步测定装置,测定了杂交鲟幼鱼在0.1、0.3、0.5 m/s三种流速和静水条件下的游泳状... 为研究水流速度对杂交鲟幼鱼行为和代谢的影响,探讨游泳状态与活动代谢及相关游泳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在26℃水温下,使用特制的鱼类游泳行为和活动代谢同步测定装置,测定了杂交鲟幼鱼在0.1、0.3、0.5 m/s三种流速和静水条件下的游泳状态、趋流率、摆尾频率和耗氧率。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大,杂交鲟幼鱼逆流前进和逆流静止游泳状态所占时间比例显著减少,而逆流后退所占时间比例显著增加,顺流而下时间比例有所上升。在0.0—0.3 m/s的流速范围内,杂交鲟幼鱼各个时段的平均趋流率、摆尾频率和耗氧率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在0.3 m/s流速下分别达到100%﹑(2.53±0.34)Hz和(490.99±164.59)mg O2/(kg.h)。当流速增加至0.5 m/s时,在趋流率仍保持100%的情况下,其耗氧率相比0.3 m/s增加了21.86%,而摆尾频率却减小了6.70%。实验过程杂交鲟幼鱼趋流率与摆尾频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而摆尾频率与耗氧率在大部分时段却无相关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流速组杂交鲟幼鱼趋流率、摆尾频率和耗氧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趋流率均相对稳定;但摆尾频率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而耗氧率则在实验前9h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随后趋于稳定。研究结果提示:杂交鲟幼鱼游泳状态的变化与流速有关,而反映运动强度大小的摆尾频率与活动代谢率的关系受到游泳状态的显著影响,同时也与运动代谢特征的时间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流速 游泳状态 趋流率 摆尾频率 耗氧率 活动代谢
下载PDF
杂交鲟海豚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小亮 徐立蒲 +2 位作者 王静波 王姝 曹欢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2-448,共7页
【目的】2012年7月,北京市怀柔区一家养殖场的杂交鲟爆发疾病,陆续死鱼。为确定病原,【方法】从具有典型症状的患病鱼的肝、肾和脾中分离获得3株分离菌,编号HRS12718L、HRS12718K和HRS12718S。采用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 rDNA和海豚... 【目的】2012年7月,北京市怀柔区一家养殖场的杂交鲟爆发疾病,陆续死鱼。为确定病原,【方法】从具有典型症状的患病鱼的肝、肾和脾中分离获得3株分离菌,编号HRS12718L、HRS12718K和HRS12718S。采用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 rDNA和海豚链球菌特异性基因逐步鉴定病原菌的种类。取HRS12718K分离株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确认病原菌的致病性。开展药物敏感性实验筛选分离株的敏感药物。【结果】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与从中国其它鱼类分离的海豚链球菌一致。采用16S rDNA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与海豚链球菌聚为一支,与海豚链球菌的同源性在99.1%以上。HRS12718K分离株对杂交鲟的半致死量LD50为4.42×105CFU/mL,试验感染鱼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似临床症状。分离株对诺氟沙星、嗯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和盐酸四环素敏感,尤其对嗯诺沙星敏感。【结论】最终确认引起该养殖场杂交鲟发病的病原为海豚链球菌,建议使用嗯诺沙星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海豚链球菌 鉴定 药物敏感性
原文传递
史氏鲟及杂交鲟仔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 被引量:14
14
作者 叶继丹 刘红柏 +2 位作者 赵吉伟 孙大江 关海虹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7-182,共6页
Larval digestive organs of Amur sturgeon,Acipenser schrenscki and hybrid sturgeon(Huso Huso♀×A.schrenscki♂) hatched out at 17~21℃ were successively observed under Olympus microscope after being sectioned. His... Larval digestive organs of Amur sturgeon,Acipenser schrenscki and hybrid sturgeon(Huso Huso♀×A.schrenscki♂) hatched out at 17~21℃ were successively observed under Olympus microscope after being sectioned.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yolksac, pharyngeal cavity, esophago, stomach, intestine, pyloric caecum, liver and pancreas is described. It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estive organs of the two fishes is similar to several other Acipenseridae fishes. Characters of the digestive organs about the two fishe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arlier development period, ingestio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 杂交 仔鱼 消化系统 组织学 胚后发育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养分表观消化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婷婷 褚志鹏 +3 位作者 李创举 金佳利 周文博 陈细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47-3460,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养分表观消化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以鱼油、大豆油、亚麻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为脂肪源,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挑选300尾初重(76.5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养分表观消化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以鱼油、大豆油、亚麻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为脂肪源,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挑选300尾初重(76.59±1.16)g的西伯利亚鲟×施氏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5种不同脂肪源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1)大豆油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大豆油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0.05),大豆油组的摄食量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棕榈油组(P<0.05)。2)鱼油组和大豆油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大豆油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亚麻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3)亚麻油组的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鱼油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亚麻油组的肝脏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大豆油组的全鱼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鱼油组的全鱼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鱼油组和大豆油组的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亚麻油组的肝脏脂蛋白脂酶活性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0.05)。6)大豆油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亚麻油组、菜籽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大豆油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菜籽油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大豆油作为脂肪源更有利于杂交鲟幼鱼的生长和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脂肪源 生长性能 脂肪酸
下载PDF
杂交鲟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明洋 胡安东 +2 位作者 程振涛 姜海波 文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4-270,共7页
试验旨在对鲟体内分离菌进行鉴定、致病力探究和耐药性分析。本研究从濒死鲟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NZ-2017),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rRNA基因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种属进行确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试验旨在对鲟体内分离菌进行鉴定、致病力探究和耐药性分析。本研究从濒死鲟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NZ-2017),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rRNA基因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种属进行确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力。结果显示,NZ-2017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16SrRNA基因经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同源性达99.70%,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4种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阿莫西林、泰乐菌素、复方新诺明4种药物耐药;5种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携带3种耐药基因:Sul1、Sul2和Intl1,与药敏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小鼠有致病力。本研究对贵州地区鲟发病流行的病因作出了准确诊断,为该地区细菌性鱼病预防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类志贺邻单胞菌 分离鉴定 16S RRNA基因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下载PDF
三种不同规格杂交鲟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杜强 王艳艳 +3 位作者 曾圣 赵飞 李正友 杨兴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5-1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种不同规格杂交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的含肉率、脏体比、营养成分、氨基酸的种类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大规格鲟鱼含肉率为(60.03±0.63)%,显著高于小规格鱼的(38.29±1.21)%;三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种不同规格杂交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的含肉率、脏体比、营养成分、氨基酸的种类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大规格鲟鱼含肉率为(60.03±0.63)%,显著高于小规格鱼的(38.29±1.21)%;三种不同规格鲟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40%~42%,其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鲜味氨基酸总含量均超过8%,且基本一致;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为67%~72%。试验结果表明大规格鲟鱼肌肉中营养和氨基酸总体组成较好,是富有营养的优质动物性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肌肉 营养组成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俄罗斯鲟和杂交鲟鱼种的生长对比试验 被引量:12
18
作者 文春根 丁红秀 +2 位作者 刘玮 洪一江 陈绍萍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7-29,共3页
俄罗斯鲟和杂交鲟鱼种在水族箱养殖后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在每个水族箱中都有1~2尾鲟鱼生长最快;利用F=Si2/S02检验两种鲟鱼体长或体重的方差齐性,证明两种鲟鱼的体长增长没有优势(P>0 05),而杂交鲟的体重增加比俄罗斯鲟更具有明显... 俄罗斯鲟和杂交鲟鱼种在水族箱养殖后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在每个水族箱中都有1~2尾鲟鱼生长最快;利用F=Si2/S02检验两种鲟鱼体长或体重的方差齐性,证明两种鲟鱼的体长增长没有优势(P>0 05),而杂交鲟的体重增加比俄罗斯鲟更具有明显的优势(P<0 05);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鲟和杂交鲟的体长和体重函数关系分别为:W=0 0163L2.4948,W=0.0002L4.0101,体长和体重都显非常紧密的正相关关系(P<0 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杂交 体长 鱼种 生长 对比试验 体重增加 研究结果 检验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杂交鲟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付廷斌 来琦芳 +3 位作者 高宝德 徐丽 尤宏争 周凯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61,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对杂交鲟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450尾杂交鲟,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使用添加1%的复方中草药饲料连续投喂杂交鲟30 d。结果表明,试验第15、30 d的杂交鲟肝脏和血清中丙二...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对杂交鲟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450尾杂交鲟,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使用添加1%的复方中草药饲料连续投喂杂交鲟30 d。结果表明,试验第15、30 d的杂交鲟肝脏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0 d (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0 d (P<0.05)。试验第30 d杂交鲟肝脏和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0 d和第15 d (P<0.05)。试验第15、30 d杂交鲟肝脏和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KP)和碱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0 d (P<0.05);谷丙转氨酶(ALP)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0 d (P<0.05)。研究表明,在杂交鲟饵料中添加1%的复方中草药对杂交鲟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肝功能和消化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杂交 抗氧化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氟苯尼考在鲟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潘红艳 郭娇娇 +2 位作者 杨虎 宫智勇 李谷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3-377,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组织中药物含量,研究水温在(20±1)℃时,杂交鲟经口一次性给予10 mg/kg氟苯尼考后在血液、肌肉、肝脏中的代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经口给药后在鲟鱼血液中的代谢属于一级吸收一室模型,在肌肉和肝脏中...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组织中药物含量,研究水温在(20±1)℃时,杂交鲟经口一次性给予10 mg/kg氟苯尼考后在血液、肌肉、肝脏中的代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经口给药后在鲟鱼血液中的代谢属于一级吸收一室模型,在肌肉和肝脏中属于一级吸收二室模型,且分布广泛,代谢迅速。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血液、肌肉、肝脏中的达峰质量浓度和达峰时间分别为6.43、5.81、6.062μg/ml和9.84、8.88、0.51 h;吸收半衰期分别为4.29、4.61、0.27 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9.45、21.69、11.04 h;药时曲线面积分别为169.02、227.41、50.56 mg/(L.h);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0.81、1.07、0.80 L/kg;清除率分别为0.059、0.051、0.2 L/kg。方法回收率≥90%,线性相关系数r2=0.9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药物代谢动力学 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