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品质及吸氮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1
1
作者 张洪程 王秀芹 +2 位作者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00-806,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百公斤籽粒需氮量均增加 ;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至中肥处理达最大值 ,而... 在大田条件下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百公斤籽粒需氮量均增加 ;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至中肥处理达最大值 ,而高肥处理则显著降低 ;相同施氮水平 ,两优培九的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以及肥料利用率均高于汕优 6 3;在 90 0 0~ 10 5 0 0kg·ha-1的产量水平下 ,百公斤籽粒需氮量为 2 .0~ 2 .2kg ,氮肥利用率在 40 %左右 ;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而高肥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提高。在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 ,4个氮肥处理水平下 ,两优培九的产量均高于汕优 6 3、品质优于汕优 6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杂交稻 两优培九 产量 品质 吸氮特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全球水稻生产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226
2
作者 朱德峰 程式华 +2 位作者 张玉屏 林贤青 陈惠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4-479,共6页
【目的】分析全球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探讨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方法】采用全球水稻生产资料定量分析水稻面积和单产变化及其对总产贡献,及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结果】全球水稻生产自1961年至2006年,... 【目的】分析全球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探讨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方法】采用全球水稻生产资料定量分析水稻面积和单产变化及其对总产贡献,及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结果】全球水稻生产自1961年至2006年,由于复种指数提高,面积增长32%,年均增长0.61%。单产提高1.21倍,年均增长1.82%,单产提高主要依靠矮杆品种和杂交稻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灌溉设施改善和化肥施用。总产增长1.92倍,年均增长2.46%。水稻总产增长中,由面积增长贡献27%,由单产提高贡献73%。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水稻面积年增长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水稻单产的增长率逐年变小,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以来分别为2.58%、0.98%和1.16%。面积下降和单产增长率变小导致总产增长率下降,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以来总产年均增产率分别为2.73%、1.48%和0.88%。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是,水稻生产技术对单产提高的贡献率下降,病虫草危害及自然灾害频繁,多熟制生产系统水稻单产下降,水稻生产效益低。【结论】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技术对策是改良水稻品种和扩大杂交稻应用,在非洲推进非洲新水稻应用,推广水稻集成栽培技术弥合水稻产量差异,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及政府加大对水稻生产的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产量差异 制约因子 杂交稻 非洲新水 机械化生产 全球
下载PDF
杂交稻对白叶枯病的诱导抗性与细胞内防御酶系统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5
3
作者 吴岳轩 曾富华 王荣臣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在杂交稻幼苗二叶期用水稻白叶枯病弱毒菌株75-1进行诱导处理,至三叶期接种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株76-25。结果表明:杂交稻感染白叶枯病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X)活性升高;超氧物歧化酶(SOD)... 在杂交稻幼苗二叶期用水稻白叶枯病弱毒菌株75-1进行诱导处理,至三叶期接种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株76-25。结果表明:杂交稻感染白叶枯病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X)活性升高;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并且经诱导处理的变化幅度大于未经诱导处理的,抗病组合威优6号的变幅又大于感病组合汕优63。说明杂交稻抗白叶枯病及其诱导抗性与活性氧伤害及细胞内防御酶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白叶枯病 诱导抗性 活性氧 防御酶系
下载PDF
弱光对水稻籽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0
4
作者 任万军 杨文钰 +2 位作者 徐精文 樊高琼 马周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5-790,共6页
研究了灌浆期弱光对 3个杂交稻组合的籽粒生长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4 9%遮荫及 6 9%遮荫下 ,籽粒空粒率升高 ,籽粒最终生长量、灌浆速率、灌浆相对起始势降低 ,以弱势粒及全穗籽粒受到的影响更大。遮荫处理后 ,糙米率、精米率... 研究了灌浆期弱光对 3个杂交稻组合的籽粒生长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4 9%遮荫及 6 9%遮荫下 ,籽粒空粒率升高 ,籽粒最终生长量、灌浆速率、灌浆相对起始势降低 ,以弱势粒及全穗籽粒受到的影响更大。遮荫处理后 ,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胶稠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 ,组合间有差异 ;垩白米率、垩白度显著或极显著地升高 ,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 籽粒生长 品质 影响因素 杂交稻 空粒率 生长量 灌浆速率
下载PDF
以淡绿叶为标记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的选育 被引量:91
5
作者 董凤高 朱旭东 +3 位作者 熊振民 程式华 孙宗修 闵绍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5-70,共6页
以淡绿叶标记基因系IGM19与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89025杂交,再用8902S回交1次,通过多代选育获得了带淡绿色叶隐性标记性状,且育性转换特性与8902S明显不同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在杭州(30°0... 以淡绿叶标记基因系IGM19与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89025杂交,再用8902S回交1次,通过多代选育获得了带淡绿色叶隐性标记性状,且育性转换特性与8902S明显不同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在杭州(30°05’N)自然条件下,M2S具有连续30d以上的不育期(不育度>99.5%),在秋季正常情况下,结实率可达51.8%。人工气候箱控制条件下,M2S在短日适温时结实正常,在长日(15.0h)与所有处理温度(30.1℃、24.1℃和23.1℃)、高温(30.1℃)与所有处理日长(15.0h、14.0h和12.5h)的光温组合下均完全不育或高度不育。结实率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其育性转换的温度效应和光周期效应均不显著,仅光温工作效应显著,属典型的光温互作雄性不育系。M2S本身较稳定的不育性和带有隐性淡绿色叶的标记性状将有利于在两系法杂交水稻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三系配套 光温敏核不育系
下载PDF
论杂交稻育种的配合力选择 被引量:77
6
作者 陆作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在选育一般配合力优良亲本的基础上,配组特殊配合力优良的组合,是国内外杂交玉米育种的成功经验,也是提高我国杂交稻育种的必由之路。分析了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的优势表现和配合力成分,提出了加强杂交稻配合力选择的建议。
关键词 育种 杂交稻 配合力
下载PDF
杂交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3
7
作者 符福鸿 王丰 +3 位作者 黄文剑 彭惠普 伍应运 黄德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9-45,共7页
本文用3个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为供试材料,组成3×10NCⅡ交配设计,对三系杂交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其结果,谷粒长、宽、长/宽和千粒重等四个性状均为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谷粒的长/宽主要受母本(不育系)的影响.父本(恢复系)... 本文用3个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为供试材料,组成3×10NCⅡ交配设计,对三系杂交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其结果,谷粒长、宽、长/宽和千粒重等四个性状均为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谷粒的长/宽主要受母本(不育系)的影响.父本(恢复系)影响极小,来达显著水平;粒长、宽和千粒重三性状同时受父母本的影响,而且其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粒长、宽和千粒重都有很高的广义遗传力,其狭义遗传力也较高,分别为78.70%,89.53%和86.46%.相关分析结果,粒长与长/宽,千粒重与粒宽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长/宽与粒宽和千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粒长与粒宽和千粒重之间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粒长、宽和千粒重对长/宽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881、—0.7477和—0.0793;千粒重通过粒长、宽两性状的间接通径系数达0.1266和—0.5630.文中提出了培育粒形较好(长:宽比值大于3)的高产强优杂交稻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谷粒 性状 遗传
下载PDF
粳型杂交稻与常规稻的物质生产及营养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75
8
作者 张洪松 岩田忠寿 佐滕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11-16,共6页
对日本新育成的粳型杂交稻和常规品种的物质生产及营养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粳型杂交稻与常规品种相比,生育前期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积累能力;干物质能较多的转运到穗中去,尤其是抽穗前贮藏物质的转运率高;养分吸收能力强,对氮、钾的... 对日本新育成的粳型杂交稻和常规品种的物质生产及营养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粳型杂交稻与常规品种相比,生育前期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积累能力;干物质能较多的转运到穗中去,尤其是抽穗前贮藏物质的转运率高;养分吸收能力强,对氮、钾的吸收比值高;穗大粒多,增产显著。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粳稻区水稻产量是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常规 物质生产 营养特性
下载PDF
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 被引量:72
9
作者 单玉华 王余龙 +5 位作者 山本由德 黄建晔 董桂春 杨连新 张传胜 居静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12-15,共4页
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 1 9个常规籼稻和 1 6个杂交籼稻代表性品种 (组合 )的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 :1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的干物质生产效率 (NUEp)及籽粒生产效率 (NUEg)在品种 (组合 )间的变化幅度均较大 ,两者的变异系数均较... 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 1 9个常规籼稻和 1 6个杂交籼稻代表性品种 (组合 )的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 :1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的干物质生产效率 (NUEp)及籽粒生产效率 (NUEg)在品种 (组合 )间的变化幅度均较大 ,两者的变异系数均较大 ,但杂交籼稻的变化幅度低于常规籼稻。2无论是常规籼稻还是杂交籼稻 ,NUEp在抽穗至成熟这段时间内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两类籼稻分别提高 2 8.2 %和 1 3 .3 %。 3杂交籼稻的 NUEp在抽穗期高于常规籼稻 ,成熟期则低于常规籼稻 ;而杂交籼稻的 NUEg则比常规籼稻高。4随品种 (组合 )产量水平的提高 ,杂交籼稻及常规籼稻的氮利用效率 (包括 NUEp及 NUEg)下降 ,且变化幅度减小 ,而氮收获指数 (NHI)则有所提高。 5杂交籼稻的产量、物质生产量与抽穗前的吸氮量的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水平 ,与总吸氮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利用效率 氮收获指数 品种差异 常规 杂交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叶片的若干生理指标与根系伤流强度关系 被引量:72
10
作者 梁建生 曹显祖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25-30,共6页
本试验选用早衰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汕优63、献改优63、亚优2号和盐粳2号。研究水稻抽穗后根系活力变化及功能叶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抽穗后各品种剑叶光合速率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盐粳2号剑叶光合强度先升高,到抽穗后第... 本试验选用早衰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汕优63、献改优63、亚优2号和盐粳2号。研究水稻抽穗后根系活力变化及功能叶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抽穗后各品种剑叶光合速率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盐粳2号剑叶光合强度先升高,到抽穗后第7天才开始缓慢下降,而其余的品种抽穗后剑叶光合强度就开始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和速率以献改优63号最大,亚优2号次之,汕优63最小;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的值也表示相似的趋势。分析抽穗后剑叶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趋势发现,盐梗2号剑叶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而其余3个品种酶活性先升高,而后以不同的速率下降,而品种间剑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正好相反。对抽穗后各品种根系伤流强度测定结果表明在抽穗后各品种根系伤流强度都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以献改优63最大。亚优2号和汕优63次之,盐梗2号最小。根据以上结果,作者认为:叶片衰老与根系活性密切相关,但根系的作用尚不能完全解释叶片衰老的原因。因此,阐明叶片衰老的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还就根系对叶片衰老可能的调节机理和伤流强度作为根系指标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流强度 杂交稻 叶片 根系
下载PDF
水稻长穗颈高秆隐性基因eui2的遗传及其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51
11
作者 杨蜀岚 杨仁崔 +3 位作者 曲雪萍 章清杞 黄荣华 王斌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1期67-71,共5页
从水稻 (OryzasativaL .)协青早B的辐射M2 群体中获得以最上节间伸长为特征的长穗颈高秆突变系协青早eB_1和协青早eB_2 ,与原品系协青早B的秆性状相比 ,协青早eB_2的第一节间长占总秆长的 6 5 .3% ,其第一节间的增长量占秆长总增长量的 ... 从水稻 (OryzasativaL .)协青早B的辐射M2 群体中获得以最上节间伸长为特征的长穗颈高秆突变系协青早eB_1和协青早eB_2 ,与原品系协青早B的秆性状相比 ,协青早eB_2的第一节间长占总秆长的 6 5 .3% ,其第一节间的增长量占秆长总增长量的 90 .2 % ;协青早eB_1的第一节间长占总秆长的 5 4.8% ,其第一节间的增长量占秆长总增长量的 5 3.3%。遗传分析表明 :协青早eB_1和协青早eB_2中的长穗颈高秆性状各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二者之间互不等位。与已报道的eui基因的等位性测验表明 :协青早eB_2的eui基因与其不等位 ,为新的长穗颈高秆隐性基因 ,命名为eui2 ;协青早eB_1的eui基因则与其等位。微卫星分析表明 :eui2基因与第 10染色体的RM2 5 8、RM2 6 9、RM2 71和RM30 4连锁 ,其遗传距离分别为 12 .0cM、12 .9cM、35 .1cM、1.4cM。由此推断 ,eui2基因位于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i2 遗传 微卫生标记 杂交稻 长穗颈高秆 隐性基因
下载PDF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蒸煮品质、碾米品质及营养品质的细胞质遗传效应 被引量:55
12
作者 易小平 陈芳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87-189,共3页
有关杂交水稻品质性状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注重于现有杂交稻米质的表现,或者是稻米品质的核遗传效应,作者在前文中已报道细胞质对稻米外观品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发现细胞质效应是显著的,但主要是通过核质互作进行表... 有关杂交水稻品质性状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注重于现有杂交稻米质的表现,或者是稻米品质的核遗传效应,作者在前文中已报道细胞质对稻米外观品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发现细胞质效应是显著的,但主要是通过核质互作进行表达。本文就稻米蒸煮品质、碾米品质及营养品质的细胞质影响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 杂交稻 米品质 营养 遗传
下载PDF
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灌溉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61
13
作者 周承恕 刘建宾 +1 位作者 吴坤永 李湘农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16,共2页
本研究系通过控制灌溉水温代替低气温效应,使低温敏核不育系提高自交结实率,在华中、华南地区解决种子繁殖问题。
关键词 杂交稻 低温 核不育 冷水 灌溉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育种——从理论到实践 被引量:51
14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张龙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4-327,共4页
自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以来 ,经过20年的努力 ,已在超高产育种理论研究、新株型优异种质创制和超高产育种实践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确立了利用籼粳稻亚远缘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 ,再通过复交或... 自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以来 ,经过20年的努力 ,已在超高产育种理论研究、新株型优异种质创制和超高产育种实践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确立了利用籼粳稻亚远缘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 ,再通过复交或回交优化性状组配 ,聚合有利基因 ,并使理想株型与优势相结合 ,培育超高产品种或超级杂交稻的理论与技术路线 ;(2)创制出一批新株型育种材料 ;(3)育成了常规超级稻沈农265和沈农606,超级杂交稻两优培9和协优9308,大面积试种示范平均单产已超过12t·hm-2,并实现了超高产与优质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产量 理论 实践 籼粳亚远缘 地理远缘 杂交 株型 复交 回交 性状 基因 理想株型 沈农265 沈农606 杂交稻 两优培9 协优9308
下载PDF
水稻两优培九株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邹江石 姚克敏 +1 位作者 吕川根 胡雪琼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2-657,共6页
根据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技术思路和作者的长期栽培育种实践与研究成果 ,以两优培九 (培矮 6 4S 9311)和汕优 6 3(CK)等 7个水稻品种 (组合 )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 2 0项株型因素的相关关系。认为株高和叶角是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两... 根据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技术思路和作者的长期栽培育种实践与研究成果 ,以两优培九 (培矮 6 4S 9311)和汕优 6 3(CK)等 7个水稻品种 (组合 )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 2 0项株型因素的相关关系。认为株高和叶角是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两项最主要的株型因素。生态条件对两优培九株高的影响可以达到平均株高的 12 6 % ,并建立了株高的生态预测模型。通过对抽穗后顶部三叶的 8种叶角度配置的单位受光量的理论模拟计算证明 ,理想的株型应以剑叶与倒二叶距离 (d1d2 )为 15cm ,倒二叶与倒三叶距离 (d2d3)为 2 5cm ,叶角配置应以 4°~ 6°(剑叶 ) ,9°~ 11°(倒二叶 ) ,14°~ 16°(倒三叶 )为宜。两优培九的叶角配置已经达到了理想株型的要求。两优培九的光合优势主要表现在主茎绿叶数多、全生育期间的光合面积大、功能叶衰退较慢以及比叶重大、叶片厚等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九” 株型特征 杂交稻 育种 试验材料 光合面积 功能叶 叶重 叶片厚
下载PDF
江苏省五十年代以来中籼稻品种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演变 被引量:47
16
作者 姚立生 高恒广 +4 位作者 杨立彬 何顺椹 顾根宝 孙明法 顾来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38-44,共7页
五十年代以来,本省中籼稻产量翻了一番多,历经两次飞跃。一是从早期地方品种过渡到中期矮杆品种,增产80.04%;二是由中期矮杆品种过渡到杂交水稻,增产15.54%。产量因素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每穗总粒数与产量有较高的遗传... 五十年代以来,本省中籼稻产量翻了一番多,历经两次飞跃。一是从早期地方品种过渡到中期矮杆品种,增产80.04%;二是由中期矮杆品种过渡到杂交水稻,增产15.54%。产量因素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每穗总粒数与产量有较高的遗传相关,是产量提高的主导因素。植株高度呈高杆—矮杆—中矮杆—中杆的趋势变化。叶片的直立性、光合作用强度、根系活力、抗倒力及收获指数,中、近期品种均较早期品种明显提高。生物量的变化与稻谷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净同化率。分蘖力等变化不大。故今后中籼稻高产品种的选育,应以中杆大穗类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进化 遗传 杂交稻
下载PDF
双季稻区杂交稻机插秧低播量精密育秧试验 被引量:59
17
作者 李泽华 马旭 +4 位作者 谢俊锋 陈国锐 郑志雄 谭永炘 黄益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7,共11页
根据杂交稻种植少本稀植的要求,该文以杂交稻天优998和五优308为材料,采用机械化精密田间育秧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秧盘和4个播种量水平对机插杂交稻秧苗成毯效果、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钵体毯状秧盘播种量在65 g/盘... 根据杂交稻种植少本稀植的要求,该文以杂交稻天优998和五优308为材料,采用机械化精密田间育秧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秧盘和4个播种量水平对机插杂交稻秧苗成毯效果、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钵体毯状秧盘播种量在65 g/盘以上、毯状秧盘在45 g/盘以上、窄行秧盘在36 g/盘以上,应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水稻田间工厂化育秧精密播种机”进行精密播种,采用常规田间育秧管理育成的秧苗成毯效果能满足机插的要求;不同秧盘类型对秧苗素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4种不同秧盘育秧方式中,以钵盘培育的秧苗素质最好,整齐性也最好,钵毯秧苗次之,毯状秧苗与窄行秧苗相差不大;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较大,不同播种量之间,秧苗素质各项指标的差异都达显著水平,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明显下降,表现为叶龄减少,苗高变矮,苗茎宽变细,根长变短,百株鲜质量、百株干质量和百株根质量都变轻;而秧盘与播种量的交互作用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不显著;从栽插质量和满足栽插的农艺要求角度看,对杂交稻天优998而言,钵毯和毯状秧盘的最佳播种量范围为65~80 g/盘,窄行秧盘的最佳播种量范围为52~64 g/盘,钵盘的最佳播种量范围为41~50 g/盘。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解决杂交稻机插秧技术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作物 试验 机械插秧 杂交稻 秧盘 播种量 秧苗素质
下载PDF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55
18
作者 赵正洪 戴力 +7 位作者 黄见良 潘晓华 游艾青 赵全志 陈光辉 周政 胡文彬 纪龙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3-564,共12页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销售 优质 杂交稻 直播 渔模式
下载PDF
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双价基因导入滇型杂交稻恢复系提高稻瘟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许明辉 唐祚舜 +5 位作者 谭亚玲 田颖川 李成云 张树华 陈正华 田文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0-334,共5页
将含有菜豆 (Phaseoluslimensis)几丁质酶基因和烟草 (Nicotianatabacum) β 1,3 葡聚糖酶基因的pBLGC(16 5kb)质粒用基因枪法导入滇型杂交稻 (OryzasativaL .ssp .japonica)恢复系“南 2 9”中 ,总计获得 93个转化再生植株 ,以β 1,3... 将含有菜豆 (Phaseoluslimensis)几丁质酶基因和烟草 (Nicotianatabacum) β 1,3 葡聚糖酶基因的pBLGC(16 5kb)质粒用基因枪法导入滇型杂交稻 (OryzasativaL .ssp .japonica)恢复系“南 2 9”中 ,总计获得 93个转化再生植株 ,以β 1,3 葡聚糖酶基因制备探针对T1 代株系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 ,17个株系为杂交阳性 ,证实外源基因完整结构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连续多代的PCR追踪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遗传至T4 代 ;对所获得的 6个PCR检测阳性T4代品系进行了稻瘟病菌 (Magnaporthegrisea)生理小种接种鉴定和稻瘟病大田诱发鉴定 ,结果表明 ,转基因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 ,获得了稻瘟病新抗源 ,但不同品系稻瘟病抗性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基因 葡聚糖酶基因 遗传转化 杂交稻 瘟病
下载PDF
水稻田甲烷的减排方法研究及评价 被引量:47
20
作者 李晶 王明星 陈德章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54-362,共9页
通过对稻田甲烷排放多年的野外实验观测和对稻田甲烷排放控制因子的研究,总结出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主要方法,对各种减排方法的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做了研究,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种减排方法做了进一步的评价分析。现有的稻田甲烷减排... 通过对稻田甲烷排放多年的野外实验观测和对稻田甲烷排放控制因子的研究,总结出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主要方法,对各种减排方法的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做了研究,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种减排方法做了进一步的评价分析。现有的稻田甲烷减排方法主要有其他肥料代替传统的有机肥、种植低甲烷排放的水稻品种,以及稻田的灌水管理。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主要有杂交稻替代常规稻,沼渣肥替代纯有机肥。杂交稻替代常规稻的经济效益很显著,减少甲烷排放的同时能增加水稻的产量。沼渣肥替代有机肥的减排效果较好,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优于杂交稻替代常规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甲烷 减排法 杂交稻 沼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